2020年是造車新勢力內部分化的一年,但也成為承前啟后的一年。
博駿、拜騰、林賽等車企在相繼倒下消滅“資本熱”的同時,也用自己的方式告誡后來者,“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的時代已經過去。然而,蔚來和特斯拉市值的飆升,以及Ideal和小鵬在美股的成功登陸,依然讓對這一切貪婪的人躍躍欲試。
從背靠凱沃的梅田汽車,到海外的索尼、蘋果,甚至新成立的自由車,都屬于造車新勢力的輪回,似乎又書寫了一個全新的歷史篇章。
2021年2月3日,廣汽蔚來原CEO廖兵表示,創辦自由(深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推出新能源汽車品牌——自由汽車。同時,河南森源集團有限公司、自由(深圳)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丁鑫榮盛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舉行了新能源汽車項目簽約儀式,正式達成合作。
就在這時,廖兵在國內社交平臺的個人社交賬號上發布消息稱,他已正式辭去廣汽蔚來及旗下子公司、分公司CEO的所有行政職務,僅過去兩周時間。
一輛隱藏的免費汽車?
過去幾年,中國汽車行業經歷了一個又一個新能源發展的出路,但也看到了資本退出后剛剛起步的新公司的一地雞毛。在這樣的前提下,廖兵和他的自由車現在應該如何起航?
從目前披露的信息來看,自由(深圳)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是以廖兵為核心成立的,對外宣稱是新能源汽車企業,擁有新能源智聯汽車團隊,核心團隊擁有成熟的新能源智聯汽車項目經驗。
廣汽蔚來前CEO廖兵確實在廣汽本田、廣汽配件、廣汽菲克、廣汽研究院都是高管。在近三年的創業生涯中,我完成了從職業汽車人到創業者的轉變。在廣汽蔚來任職期間,也以200人的團隊和5億元的投資規模,實現了從公司成立到整車交付的完成。
粗略的看一下這個背景,其實會讓你覺得似曾相識。似乎在已經倒下還活著的新生力量身上也能看到類似的影子。博君的黃錫明,愛知的谷峰,魏瑪的沈暉,還有《中文快報》的丁磊.....................................................................................................................................................
事實上,到目前為止,以蔚來和小鵬為代表的新頭部勢力,已經穩定的月銷5000多輛,對外表現出一點進步。緊隨其后的威馬等公司,實際上是在繼續出口,形勢更加明朗。或許是現在的市場格局給了廖兵自立的勇氣。
再者,由于自由行(深圳)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股東為北京丁鑫格力裝備工程有限公司,認繳金額為6000萬元,持股比例為60%;廣州博派投資合伙企業,認購金額3000萬元,持股比例30%;以及個人股東張輝認繳1000萬元,持股比例10%。
這意味著,自由車的實際控制人為北京丁鑫格力設備工程有限公司,而后者由廖兵持股99%。同時,通過股權穿透可以得知,廣州博派投資合伙企業的最大出資人廣州睿哲投資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也是廖兵。
全面掌控免費車,成了廖兵的新開始。
另一方面,在他的背后,作為合作方之一的森源集團是一家集科研、制造、新能源發電、投資金融、國際貿易于一體的現代化企業集團,員工超過2萬人。2009年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獲得新能源專用車、商用車、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具備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生產條件、產業基礎、上市公司融資渠道等綜合優勢。
從資金到人員,再到技術儲備,自由車的起步似乎比早年只靠華麗PPT做夢的人多了一點底氣。但縱觀現階段新能源市場對造車新勢力的態度,從去年開始,已經有不少前輩倒在了融資的道路上,業內對剩余企業的投資也變得更加謹慎。
廣汽蔚來成了廖兵的跳板。
回溯到2018年之前,國內新能源汽車項目數百個,落地項目超過200個,投資額超過1萬億元。各車企申報的新能源汽車總規劃年產能超過2000萬輛,是《汽車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設定目標的數倍。對此,從地方政府到資本市場,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幾乎在一夜之間被涂上了絢麗的色彩。
在這樣的背景下,對于廖兵來說,廣汽蔚來的成立以及這三年的運營,其實已經為這種“單干”的選擇奠定了基礎。雖然自項目落地以來,廣汽蔚來得到了廣汽新能源和蔚來汽車的大量幫助,業界對執掌廣汽蔚來和整個廣汽蔚來的廖兵也給予了充分的期待。
從實際效果來看,且不說廣汽蔚來在產品規劃、渠道設置、文化營造上是否做出了應有的決策。其首款也是唯一一款量產車和創007,不僅在私人市場沒有銷量成績,在整個新能源領域的話語權和存在感也很弱。
“戰略投資者終于確定了,我們要理清思路,重新開始!不辜負自己的初心,不辜負一個汽車人的一生。“現在回想起來,廖兵在1月初的個人社交平臺上留下了這句話。似乎在為廣汽蔚來來之不易的資本實力滿心歡喜的同時,也在釋放一個信號,可以安心離開車道了。
是的,廣汽集團當時公告,同意合資公司廣汽蔚來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實施增資擴股方案,并簽署增資擴股相關協議,增資總額約24.05億元。其中,廣汽集團通過全資子公司廣汽阿亞恩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增資約4.82億元,廣東住投智能科技投資有限公司作為戰略投資者增資約19.23億元。增資完成后,廣汽集團和廣汽愛安共同持有廣汽蔚來25%的股權。
增資擴股當天,廣汽集團智能汽車項目也同步落地。1月5日,廣汽集團與珠江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廣東袁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在廣州簽署智能汽車項目。智能汽車項目將以廣汽蔚來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為基礎,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進行跨行業合作。項目初期合作預計投資30億元,后續投資將超過100億元。
我相信,不管廣汽蔚來下一步走向何方,廖兵的使命已經結束。但品牌發展不如預期、銷售業績偏離大環境、除廣汽集團外鮮有外資認可等現實問題。
是選擇繼續留在被徹底束縛的廣汽蔚來掌舵,還是將醞釀已久的自由車帶上舞臺,廖兵心里明鏡似的。至于帶有廖兵個人色彩的自由車,在這個消費市場和資本市場逐漸向造車新勢力靠攏的風口,能掀起多大的波瀾,無從判斷。
甚至在上個月底上海證監局宣布威馬汽車具備輔導、受理、在科創板上市條件的時候,登陸科創板似乎是弱小的新生力量唯一的生存之道,想必這樣的生存方式也是自由汽車想要達到的。然而,幾乎沒有必要質疑這樣一個結論:如果沒有新的商業模式和業務的包裝,造車新勢力的前路不會那么容易。
文/曹家棟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和“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微信官方賬號,或登陸《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2020年是造車新勢力內部分化的一年,但也成為承前啟后的一年。
博駿、拜騰、林賽等車企在相繼倒下消滅“資本熱”的同時,也用自己的方式告誡后來者,“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的時代已經過去。然而,蔚來和特斯拉市值的飆升,以及Ideal和小鵬在美股的成功登陸,依然讓對這一切貪婪的人躍躍欲試。
從背靠凱沃的梅田汽車,到海外的索尼、蘋果,甚至新成立的自由車,都屬于造車新勢力的輪回,似乎又書寫了一個全新的歷史篇章。
2021年2月3日,廣汽蔚來原CEO廖兵表示,創辦自由(深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推出新能源汽車品牌——自由汽車。與此同時,河南森源集團……有限公司、自由(深圳)新能源汽車技術有限公司和北京丁鑫榮盛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舉行了新能源汽車項目簽約儀式,并正式達成合作。
就在這時,廖兵在國內社交平臺的個人社交賬號上發布消息稱,他已正式辭去廣汽蔚來及旗下子公司、分公司CEO的所有行政職務,僅過去兩周時間。
一輛隱藏的免費汽車?
過去幾年,中國汽車行業經歷了一個又一個新能源發展的出路,但也看到了資本退出后剛剛起步的新公司的一地雞毛。在這樣的前提下,廖兵和他的自由車現在應該如何起航?
從目前披露的信息來看,自由(深圳)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是以廖兵為核心成立的,對外宣稱是新能源汽車企業,擁有新能源智聯汽車團隊,核心團隊擁有成熟的新能源智聯汽車項目經驗。
廣汽蔚來前CEO廖兵確實在廣汽本田、廣汽配件、廣汽菲克、廣汽研究院都是高管。在近三年的創業生涯中,我完成了從職業汽車人到創業者的轉變。在廣汽蔚來任職期間,也以200人的團隊和5億元的投資規模,實現了從公司成立到整車交付的完成。
粗略的看一下這個背景,其實會讓你覺得似曾相識。似乎在已經倒下還活著的新生力量身上也能看到類似的影子。博君的黃錫明,愛知的谷峰,魏瑪的沈暉,還有《中文快報》的丁磊.....................................................................................................................................................
事實上,到目前為止,以蔚來和小鵬為代表的新頭部勢力,已經穩定的月銷5000多輛,對外表現出一點進步。緊隨其后的威馬等公司,實際上是在繼續出口,形勢更加明朗。或許是現在的市場格局給了廖兵自立的勇氣。
再者,由于自由行(深圳)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股東為北京丁鑫格力裝備工程有限公司,認繳金額為6000萬元,持股比例為60%;廣州博派投資合伙企業,認購金額3000萬元,持股比例30%;以及個人股東張輝認繳1000萬元,持股比例10%。
這意味著,自由車的實際控制人為北京丁鑫格力設備工程有限公司,而后者由廖兵持股99%。同時,通過股權穿透可以得知,廣州博派投資合伙企業的最大出資人廣州睿哲投資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也是廖兵。
全面掌控免費車,成了廖兵的新開始。
另一方面,在他的背后,作為合作方之一的森源集團是一家集科研、制造、新能源發電、投資金融、國際貿易于一體的現代化企業集團,員工超過2萬人。2009年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獲得新能源專用車、商用車、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具備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生產條件、產業基礎、上市公司融資渠道等綜合優勢。
從資金到人員,再到技術儲備,自由車的起步似乎比早年只靠華麗PPT做夢的人多了一點底氣。但縱觀現階段新能源市場對造車新勢力的態度,從去年開始,已經有不少前輩倒在了融資的道路上,業內對剩余企業的投資也變得更加謹慎。
廣汽蔚來成了廖兵的跳板。
回溯到2018年之前,國內新能源汽車項目數百個,落地項目超過200個,投資額超過1萬億元。各車企申報的新能源汽車總規劃年產能超過2000萬輛,是《汽車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設定目標的數倍。對此,從地方政府到資本市場,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幾乎在一夜之間被涂上了絢麗的色彩。
在這樣的背景下,對于廖兵來說,廣汽蔚來的成立以及這三年的運營,其實已經為這種“單干”的選擇奠定了基礎。雖然自項目落地以來,廣汽蔚來得到了廣汽新能源和蔚來汽車的大量幫助,業界對執掌廣汽蔚來和整個廣汽蔚來的廖兵也給予了充分的期待。
從實際效果來看,且不說廣汽蔚來在產品規劃、渠道設置、文化營造上是否做出了應有的決策。其首款也是唯一一款量產車和創007,不僅在私人市場沒有銷量成績,在整個新能源領域的話語權和存在感也很弱。
“戰略投資者終于確定了,我們要理清思路,重新開始!不辜負自己的初心,不辜負一個汽車人的一生。“現在回想起來,廖兵在1月初的個人社交平臺上留下了這句話。似乎在為廣汽蔚來來之不易的資本實力滿心歡喜的同時,也在釋放一個信號,可以安心離開車道了。
是的,廣汽集團當時公告,同意合資公司廣汽蔚來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實施增資擴股方案,并簽署增資擴股相關協議,增資總額約24.05億元。其中,廣汽集團通過全資子公司廣汽阿亞恩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增資約4.82億元,廣東住投智能科技投資有限公司作為戰略投資者增資約19.23億元。增資完成后,廣汽集團和廣汽愛安共同持有廣汽蔚來25%的股權。
增資擴股當天,廣汽集團智能汽車項目也同步落地。1月5日,廣汽集團與珠江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廣東袁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在廣州簽署智能汽車項目。智能汽車項目將以廣汽蔚來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為基礎,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進行跨行業合作。項目初期合作預計投資30億元,后續投資將超過100億元。
我相信,不管廣汽蔚來下一步走向何方,廖兵的使命已經結束。但品牌發展不如預期、銷售業績偏離大環境、除廣汽集團外鮮有外資認可等現實問題。
是選擇繼續留在被徹底束縛的廣汽蔚來掌舵,還是將醞釀已久的自由車帶上舞臺,廖兵心里明鏡似的。至于帶有廖兵個人色彩的自由車,在這個消費市場和資本市場逐漸向造車新勢力靠攏的風口,能掀起多大的波瀾,無從判斷。
甚至在上個月底上海證監局宣布威馬汽車具備輔導、受理、在科創板上市條件的時候,登陸科創板似乎是弱小的新生力量唯一的生存之道,想必這樣的生存方式也是自由汽車想要達到的。然而,幾乎沒有必要質疑這樣一個結論:如果沒有新的商業模式和業務的包裝,造車新勢力的前路不會那么容易。
文/曹家棟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和“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微信官方賬號,或登陸《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2月4日,上汽通用五菱發布1月銷量數據。上汽通用五菱1月小型純電動車銷量達38496輛,累計銷量突破30萬輛。其中,宏光MINIEV1月銷量36762輛,相比去年12月環比增長39。
1900/1/1 0:00:00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豐田計劃通過其新技術研究部門WovenPlanetHoldings開發的操作系統與特斯拉抗衡。
1900/1/1 0:00:00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大眾管理委員會成員表示,歐洲需要投資促進芯片行業發展,指出全球芯片短缺表明歐洲對于海外企業的依賴較深。
1900/1/1 0:00:00今日,小鵬汽車發布了2021年1月月度智能報告。
1900/1/1 0:00:00年初,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20593號文件(以下簡稱“通知”)。
1900/1/1 0:00:00上周,高通也來了場線上發布會。不過,焦點并非手機芯片,而是規模更大的汽車行業。為了在汽車市場殺出一條血路,高通直接融合了多個風口5G、AI、ADAS和CV2X。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