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銷量被豐田反超、軟件遭特斯拉吊打:大眾的痛苦才剛開始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時隔6年,豐田再次超越大眾,重回銷量榜首。2020年上半年,豐田全球銷量達416.4萬輛,位居全球第一,盡管同比下滑21.6%。此前銷量一直領先的大眾汽車上半年銷量同比下滑27.4%,至389.31萬輛,排名第二。去年年底,在以微弱優勢占據全球第一后,大眾終于走下神壇。豐田的逆襲與其在中國市場的穩健表現密不可分。今年上半年,豐田在中國市場累計銷量達75.3萬輛,與去年相比僅下降2.2%,第二季度實現正增長。其中,一汽豐田貢獻32.41萬輛,同比下降9.3%;勢均力敵的廣汽豐田貢獻了32.36萬輛,在車市趨勢下滑的情況下逆勢同比增長5.6%。另一方面,“沃爾夫斯堡汽車巨頭”大眾未能阻止下行市場的下滑。今年上半年,大眾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同比下降17%,至159萬輛。乘聯會數據顯示,上汽大眾半年銷量同比大幅下降37.2%,至57.73萬輛。其中,大眾品牌銷量同比下降34%,僅為52.88萬輛;斯柯達品牌銷量同比下降58.6%,至4.85萬輛。豐田做對了什么?大眾怎么了?豐田:“中國最重要”豐田比大眾晚17年進入中國市場,一直在為贏得中國市場積蓄力量。11年前,當豐田第三代掌門人豐田章男上任時,他就清楚地表明了對中國市場的雄心。2011年,豐田在江蘇常熟開設了全球R&D體系中最大的R&D中心TMEC,并正式將生產和R&D的重心轉移到中國,以推進搭載中國混合動力總成的車輛的研發。“中國是最重要的”,豐田章男在開工儀式上強調。豐田章男來源:豐田汽車“汽車行業正在經歷一場百年一遇的大變革,而電動化是這場變革的主體。”這是豐田章男對汽車行業現狀的判斷。“我們的競爭對手不再僅僅是汽車制造商,而是像谷歌、蘋果甚至臉書這樣的公司。”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在這場汽車行業改革中,是各大汽車公司的必爭之地。中汽協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電動汽車銷量為106萬輛,占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48%。據智研咨詢預測,2020-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別為125萬輛、178萬輛和23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42%和33%。豐田也不例外。這家利潤超過其他任何一家車企的車企,已經開始搶占中國新能源汽車增量市場的紅利。2016年,豐田調整架構,成立EV事業企劃部,由豐田章男親自掛帥。這位從混合動力轉向燃料電池的堅定支持者正在將更多的雞蛋放在電動汽車的籃子里。豐田在新能源領域積累頗豐。早在2010年,豐田就攜手特斯拉CEO馬斯克推出了電動版RAV4。但由于產品質量不穩定,價格較高,這款電動車賣了不到2000輛就被擱置了。然而,在新能源汽車的新一輪競爭中,豐田并沒有放松警惕。在汽車市場同比下滑14.3%的2018年之后,豐田在中國的籌碼迅速增加。2019年夏天,豐田密集與中國企業建立合作,同時大幅加快中國市場電動化步伐。同年6月,豐田宣布與全球多家電池制造商達成合作,包括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比亞迪。此外,《日經新聞》去年8月報道稱,豐田旗下的電池制造公司PEVE將在中國設立第四家混合動力汽車電池工廠。今年元旦,豐田新的組織架構正式生效,中國業務與亞洲業務分離,獨立運營。今年4月,豐田為中國消費者帶來了首款純電動汽車——C-HR EV,該車基于C-HR和奕澤IZOA打造。來源:廣汽豐田如果從新能源汽車產品的矩陣層面分析,豐田已經扼住了汽車轉型的咽喉。豐田在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EV)、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PHEV)、純電動汽車(EV)和燃料電池汽車(FCV)等細分市場擁有量產或準量產汽車。所以我們可以看到,2019年,當大眾還在為中國的電動車爭奪戰做準備的時候,豐田的卡羅拉和雷凌E+已經搶先入市了。根據計劃,豐田55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全球銷售計劃將從原定的2030年到2025年加速5年。屆時,豐田電動車的銷量將占到豐田品牌所有車型的一半以上。大眾:內憂外患轉型難。中國對大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家老牌車企全球近40%的銷量都是中國市場貢獻的。然而,不斷崛起的中國汽車品牌和合資品牌進入市場,使得大眾汽車在中國的生存空間越來越擁擠。占據中國乘用車市場近20%份額的大眾汽車調整了在華兩家合資企業的實力。一汽大眾表現強勁,昂首挺胸,而SAIC大眾已不再是少年。在第一個……今年alf,一汽大眾銷售84.43萬輛,同比下降2.9%;上汽大眾同比暴跌37.2%,與一汽大眾差距拉大。為了保住在燃油車賽道的地位,大眾計劃斥資177億元擴建一汽-大眾長春生產基地,同時為SAIC-大眾引入奧迪品牌鋪路。路透社(Reuters月中旬報道稱,大眾和SAIC計劃投資41.3億元改造上海的汽車工廠。到2020年底,重建后的工廠將實現年產6萬輛奧迪A7L轎車和6萬輛全新大眾SUV的目標。但在國內存量競爭激烈的燃油車市場,這家以生產廉價車起家的車企已經觸及增長天花板,新能源車是唯一的增量機會。這家有著一百多年歷史的汽車廠商自然提前預見到了這種情況。自2015年9月“排放門”事件爆發以來,不到一個月,大眾宣布打造純電動汽車平臺MEB。根據計劃,2025年將推出80多款全新電動汽車,到2028年,電動汽車產量將達到2200萬輛,其中一半以上來自中國工廠。然而,在大眾集團內部推進電氣化戰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排放門”事件爆發后,保時捷集團CEO馬蒂亞斯·馬倫(Matthias Mullen)迅速接過了大眾集團CEO的重擔。馬倫上任后啟動了新能源汽車轉型,同時弱化了“排放門”事件的影響。在他的任期內,大眾集團的利潤率從2015年的6%增長到7.4%,銷量一度位居世界第一。即便如此,馬倫還是被迫在任期結束前離開了沃爾夫斯堡。本應任職至2020年的馬倫在2018年被拉下首席執行官一職。馬蒂亞斯·馬倫來源:大眾類似的故事不斷重演。在丟掉全球銷量和軟件問題的桂冠后,今年7月,大眾經歷了近五年來最頻繁的一輪高層變動——一個多月內至少有10名高層員工離職。大眾集團CEO迪斯在與監事會發生爭吵后,交出了大眾品牌CEO的職位;大眾集團軟件部門負責人克里斯蒂安·森格(Christian Senger)也于近日離職,該職位由奧迪CEO馬庫斯·杜斯曼(Markus Duesman)接任;大眾品牌采購和車輛開發負責人也于日前離職。但目前來看,即將上戰場的人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軟件問題還卡著。被大眾寄予厚望的ID.3電動車自2019年11月投產以來,一直受到軟件問題的困擾。德國《經理人》雜志當時報道稱,截至2月底,大眾汽車的數百名測試司機每天報告的錯誤多達300起,超過1萬名技術人員正在解決這些問題。在中國市場,南北大眾兩款基于MEB純電動汽車平臺的國產車有望在今年年底下線,明年春節前上市。江淮大眾也加入了這一轉型,大眾承諾向這家合資車企引入4到5款純電動車品牌產品。但是南北大眾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地位遠沒有擠到頭。乘聯會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國內車企前三名分別是比亞迪、特斯拉和SAIC乘用車,一汽大眾排名第七,SAIC大眾排名第十。大眾ID.3來源:大眾游戲規則變了。誰能先通關?從燃油車時代到電動車時代,汽車行業的規則正在被改寫。雖然上半年豐田重回全球第一,但豐田的處境很難說。6月10日,全球汽車行業迎來歷史性轉折——創立17年、上市10年的特斯拉,市值超越豐田,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車企。而且特斯拉近3000億美元的市值超過了第二名豐田和第三名大眾市值的總和。2019年,特斯拉全球共售出30萬輛電動汽車,僅為豐田的2.8%,大眾的2.7%。然而,資本市場對特斯拉價值的認可并不是基于銷量,而是基于電動汽車的軟件和智能化的潛在價值。特斯拉正在引領這一波智能化、電氣化的變革,未來汽車行業的競爭不再是“造好車”。今年2月,《日經新聞》在拆解Model 3后指出,Model 3最厲害的是其集成的中央控制單元——全自動駕駛電腦。這也是特斯拉最有力的競爭武器。“它可能會終結傳統汽車行業的供應鏈。”日本拆解后的Model 3全自動駕駛電腦來源:傳統汽車領域,豐田、大眾等百年老店培育的零部件供應鏈體系可能被“野蠻人”顛覆。傳統的零部件供應系統有自己的責任,但在電氣化改造的跑道上,他們的軟件和協同創新效率進步太慢。“汽車將不可避免地成為最重要的移動智能終端,但將強大的軟件集成到汽車中比給汽車通電要困難得多。”頗具危機感的大眾集團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ss)在內部會議上表達了自己的感受。在這家德國汽車制造商內部,一個名為“特斯拉追趕計劃”的項目正在加速進行,以縮小它與特斯拉之間的軟件差距。汽車工業不可逆轉地向電氣化發展。電動汽車跑道的現階段就像蘋果剛剛推出第一款iPhone時的智能手機市場。未來的競爭將是“重新發明汽車”的競爭,是操作系統層面的競爭。電動車時代誰能領先,就像當年谷歌推出安卓一樣?目前全球運行的50萬輛特斯拉智能汽車就像一個巨大的神經網絡。它們持續收集數據,每14天為車主提供一次具有改進特性的全新駕駛體驗。“沒有其他汽車制造商能做到這一點,”迪斯感慨道。根據博世研究的汽車電子電氣進化過程路線圖,傳統主機廠在軟件方面的進步至少比特斯拉落后兩個階段。在一定程度上,“野蠻人”特斯拉的頭部聚合效應近年來逐漸凸顯。其銷量從2017年開始呈現曲線增長趨勢,市場份額也在2017年增長了50%,2018年增長了100%,2019年增長了116%。……也有更多的投資者選擇從一個新的角度比較傳統汽車公司和特斯拉的吸引力。根據摩根士丹利的調查,汽車行業54%的投資者押注特斯拉將引領傳統車企轉型。然而,對于供應鏈復雜的汽車行業來說,從燃油車轉向智能車的博弈才剛剛開始。在新的規則下,傳統主機廠面臨的挑戰和變革會越來越艱巨,銷量只是反映了競爭態勢有形的一面。據英國數據分析機構LMC汽車公司預測,到2025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桂冠將轉移到大眾身上。屆時,大眾純電動汽車的年銷量將達到141.6萬輛,將是特斯拉的3倍以上,遠超豐田的40.95萬輛。然而,目前銷量被豐田超越,軟件問題難以解決的大眾,還能如預期般重回神壇嗎?時隔6年,豐田再次超越大眾,重回銷量榜首。2020年上半年,豐田全球銷量達416.4萬輛,位居全球第一,盡管同比下滑21.6%。此前銷量一直領先的大眾汽車上半年銷量同比下滑27.4%,至389.31萬輛,排名第二。去年年底,在以微弱優勢占據全球第一后,大眾終于走下神壇。豐田的逆襲與其在中國市場的穩健表現密不可分。今年上半年,豐田在中國市場累計銷量達75.3萬輛,與去年相比僅下降2.2%,第二季度實現正增長。其中,一汽豐田貢獻32.41萬輛,同比下降9.3%;勢均力敵的廣汽豐田貢獻了32.36萬輛,在車市趨勢下滑的情況下逆勢同比增長5.6%。另一方面,“沃爾夫斯堡汽車巨頭”大眾未能阻止下行市場的下滑。今年上半年,大眾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同比下降17%,至159萬輛。乘聯會數據顯示,上汽大眾半年銷量同比大幅下降37.2%,至57.73萬輛。其中,大眾品牌銷量同比下降34%,僅為52.88萬輛;斯柯達品牌銷量同比下降58.6%,至4.85萬輛。豐田做對了什么?大眾怎么了?豐田:“中國最重要”豐田比大眾晚17年進入中國市場,一直在為贏得中國市場積蓄力量。11年前,當豐田第三代掌門人豐田章男上任時,他就清楚地表明了對中國市場的雄心。2011年,豐田在江蘇常熟開設了全球R&D體系中最大的R&D中心TMEC,并正式將生產和R&D的重心轉移到中國,以推進搭載中國混合動力總成的車輛的研發。“中國是最重要的”,豐田章男在開工儀式上強調。豐田章男來源:豐田汽車“汽車行業正在經歷一場百年一遇的大變革,而電動化是這場變革的主體。”這是豐田章男對汽車行業現狀的判斷。“我們的競爭對手不再僅僅是汽車制造商,而是像谷歌、蘋果甚至臉書這樣的公司。”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在這場汽車行業改革中,是各大汽車公司的必爭之地。中汽協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電動汽車銷量為106萬輛,占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48%。據智研咨詢預測,2020-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別為125萬輛、178萬輛和23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42%和33%。豐田也不例外。這家利潤超過其他任何一家車企的車企,已經開始搶占中國新能源汽車增量市場的紅利。2016年,豐田調整架構,成立EV事業企劃部,由豐田章男親自掛帥。這位從混合動力轉向燃料電池的堅定支持者正在將更多的雞蛋放在電動汽車的籃子里。豐田在新能源領域積累頗豐。早在2010年,豐田就攜手特斯拉CEO馬斯克推出了電動版RAV4。但由于產品質量不穩定,價格較高,這款電動車賣了不到2000輛就被擱置了。然而,在新能源汽車的新一輪競爭中,豐田并沒有放松警惕。在汽車市場同比下滑14.3%的2018年之后,豐田在中國的籌碼迅速增加。2019年夏天,豐田密集與中國企業建立合作,同時大幅加快中國市場電動化步伐。同年6月,豐田宣布與全球多家電池制造商達成合作,包括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比亞迪。此外,《日經新聞》去年8月報道稱,豐田旗下的電池制造公司PEVE將在中國設立第四家混合動力汽車電池工廠。今年元旦,豐田新的組織架構正式生效,中國業務與亞洲業務分離,獨立運營。今年4月,豐田為中國消費者帶來了首款純電動汽車——C-HR EV,該車基于C-HR和奕澤IZOA打造。來源:廣汽豐田如果從新能源汽車產品的矩陣層面分析,豐田已經扼住了汽車轉型的咽喉。豐田在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EV)、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PHEV)、純電動汽車(EV)和燃料電池汽車(FCV)等細分市場擁有量產或準量產汽車。所以我們可以看到,2019年,當大眾還在為中國的電動車爭奪戰做準備的時候,豐田的卡羅拉和雷凌E+已經搶先入市了。根據計劃,豐田55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全球銷售計劃將從原定的2030年到2025年加速5年。屆時,豐田電動車的銷量將占到豐田品牌所有車型的一半以上。大眾:內憂外患轉型難。中國對大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家老牌車企全球近40%的銷量都是中國市場貢獻的。然而,不斷崛起的中國汽車品牌和合資品牌進入市場,使得大眾汽車在中國的生存空間越來越擁擠。占據中國乘用車市場近20%份額的大眾汽車調整了在華兩家合資企業的實力。一汽大眾表現強勁,昂首挺胸,而SAIC大眾已不再是少年。在第一個……今年alf,一汽大眾銷售84.43萬輛,同比下降2.9%;上汽大眾同比暴跌37.2%,與一汽大眾差距拉大。為了保住在燃油車賽道的地位,大眾計劃斥資177億元擴建一汽-大眾長春生產基地,同時為SAIC-大眾引入奧迪品牌鋪路。路透社(Reuters月中旬報道稱,大眾和SAIC計劃投資41.3億元改造上海的汽車工廠。到2020年底,重建后的工廠將實現年產6萬輛奧迪A7L轎車和6萬輛全新大眾SUV的目標。但在國內存量競爭激烈的燃油車市場,這家以生產廉價車起家的車企已經觸及增長天花板,新能源車是唯一的增量機會。這家有著一百多年歷史的汽車廠商自然提前預見到了這種情況。自2015年9月“排放門”事件爆發以來,不到一個月,大眾宣布打造純電動汽車平臺MEB。根據計劃,2025年將推出80多款全新電動汽車,到2028年,電動汽車產量將達到2200萬輛,其中一半以上來自中國工廠。然而,在大眾集團內部推進電氣化戰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排放門”事件爆發后,保時捷集團CEO馬蒂亞斯·馬倫(Matthias Mullen)迅速接過了大眾集團CEO的重擔。馬倫上任后啟動了新能源汽車轉型,同時弱化了“排放門”事件的影響。在他的任期內,大眾集團的利潤率從2015年的6%增長到7.4%,銷量一度位居世界第一。即便如此,馬倫還是被迫在任期結束前離開了沃爾夫斯堡。本應任職至2020年的馬倫在2018年被拉下首席執行官一職。馬蒂亞斯·馬倫來源:大眾類似的故事不斷重演。在丟掉全球銷量和軟件問題的桂冠后,今年7月,大眾經歷了近五年來最頻繁的一輪高層變動——一個多月內至少有10名高層員工離職。大眾集團CEO迪斯在與監事會發生爭吵后,交出了大眾品牌CEO的職位;大眾集團軟件部門負責人克里斯蒂安·森格(Christian Senger)也于近日離職,該職位由奧迪CEO馬庫斯·杜斯曼(Markus Duesman)接任;大眾品牌采購和車輛開發負責人也于日前離職。但目前來看,即將上戰場的人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軟件問題還卡著。被大眾寄予厚望的ID.3電動車自2019年11月投產以來,一直受到軟件問題的困擾。德國《經理人》雜志當時報道稱,截至2月底,大眾汽車的數百名測試司機每天報告的錯誤多達300起,超過1萬名技術人員正在解決這些問題。在中國市場,南北大眾兩款基于MEB純電動汽車平臺的國產車有望在今年年底下線,明年春節前上市。江淮大眾也加入了這一轉型,大眾承諾向這家合資車企引入4到5款純電動車品牌產品。但是南北大眾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地位遠沒有擠到頭。乘聯會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國內車企前三名分別是比亞迪、特斯拉和SAIC乘用車,一汽大眾排名第七,SAIC大眾排名第十。大眾ID.3來源:大眾游戲規則變了。誰能先通關?從燃油車時代到電動車時代,汽車行業的規則正在被改寫。雖然上半年豐田重回全球第一,但豐田的處境很難說。6月10日,全球汽車行業迎來歷史性轉折——創立17年、上市10年的特斯拉,市值超越豐田,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車企。而且特斯拉近3000億美元的市值超過了第二名豐田和第三名大眾市值的總和。2019年,特斯拉全球共售出30萬輛電動汽車,僅為豐田的2.8%,大眾的2.7%。然而,資本市場對特斯拉價值的認可并不是基于銷量,而是基于電動汽車的軟件和智能化的潛在價值。特斯拉正在引領這一波智能化、電氣化的變革,未來汽車行業的競爭不再是“造好車”。今年2月,《日經新聞》在拆解Model 3后指出,Model 3最厲害的是其集成的中央控制單元——全自動駕駛電腦。這也是特斯拉最有力的競爭武器。“它可能會終結傳統汽車行業的供應鏈。”日本拆解后的Model 3全自動駕駛電腦來源:傳統汽車領域,豐田、大眾等百年老店培育的零部件供應鏈體系可能被“野蠻人”顛覆。傳統的零部件供應系統有自己的責任,但在電氣化改造的跑道上,他們的軟件和協同創新效率進步太慢。“汽車將不可避免地成為最重要的移動智能終端,但將強大的軟件集成到汽車中比給汽車通電要困難得多。”頗具危機感的大眾集團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ss)在內部會議上表達了自己的感受。在這家德國汽車制造商內部,一個名為“特斯拉追趕計劃”的項目正在加速進行,以縮小它與特斯拉之間的軟件差距。汽車工業不可逆轉地向電氣化發展。電動汽車跑道的現階段就像蘋果剛剛推出第一款iPhone時的智能手機市場。未來的競爭將是“重新發明汽車”的競爭,是操作系統層面的競爭。電動車時代誰能領先,就像當年谷歌推出安卓一樣?目前全球運行的50萬輛特斯拉智能汽車就像一個巨大的神經網絡。它們持續收集數據,每14天為車主提供一次具有改進特性的全新駕駛體驗。“沒有其他汽車制造商能做到這一點,”迪斯感慨道。根據博世研究的汽車電子電氣進化過程路線圖,傳統主機廠在軟件方面的進步至少比特斯拉落后兩個階段。在一定程度上,“野蠻人”特斯拉的頭部聚合效應近年來逐漸凸顯。其銷量從2017年開始呈現曲線增長趨勢,市場份額也在2017年增長了50%,2018年增長了100%,2019年增長了116%。……也有更多的投資者選擇從一個新的角度比較傳統汽車公司和特斯拉的吸引力。根據摩根士丹利的調查,汽車行業54%的投資者押注特斯拉將引領傳統車企轉型。然而,對于供應鏈復雜的汽車行業來說,從燃油車轉向智能車的博弈才剛剛開始。在新的規則下,傳統主機廠面臨的挑戰和變革會越來越艱巨,銷量只是反映了競爭態勢有形的一面。據英國數據分析機構LMC汽車公司預測,到2025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桂冠將轉移到大眾身上。屆時,大眾純電動汽車的年銷量將達到141.6萬輛,將是特斯拉的3倍以上,遠超豐田的40.95萬輛。然而,目前銷量被豐田超越,軟件問題難以解決的大眾,還能如預期般重回神壇嗎?

    標簽:大眾豐田特斯拉一汽奧迪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上汽通用五菱:讓汽車成為快消品的用戶邏輯

    7天,7348臺。這是宏光MINIEV上市首月交出的成績。雖然此前連連高漲的預訂單已經讓人有所準備,但當首月銷量真正出爐時,宏光MINIEV不免還是給市場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1900/1/1 0:00:00
    利潤虧損/銷量下滑 馬自達將如何破局?

    日前,馬自達發布了2021財年第一財季(2020年46月)報告,在報告期內,該企業實現凈收入376676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4843億元),同比下跌55

    1900/1/1 0:00:00
    特斯拉駕駛可視化功能將改進 準確呈現每一款特斯拉電動汽車

    據外媒報道,不久之后,特斯拉的駕駛可視化(DrivingVisualization)功能將能準確地在儀表盤顯示屏上該公司的每一款電動汽車,而不只是以普通轎車、SUV或皮卡的形式呈現。

    1900/1/1 0:00:00
    豐田、大眾、上汽……傳統車企頻發力,軟件定義汽車時代已來?

    近日,豐田宣布成立專注軟件的子公司,標志著這家曾經市值和規模世界第一的傳統車企加速向軟件業務轉型。在此之前,大眾、上汽、博世、大陸等國內外車企和零部件巨頭紛紛擁抱軟件業務,大搞車輛軟件構架。

    1900/1/1 0:00:00
    董揚:中國燃料電池汽車取得重大進步

    最近,中國燃料電池電池龍頭企業億華通在科創板過會上市,這是一個令人鼓舞的好消息。日前,筆者又考察了與億華通并列為中國燃料電池龍頭企業的重塑科技,深受鼓舞。

    1900/1/1 0:00:00
    發改委:下半年鼓勵限購城市適當增加汽車購置限額 放寬新能源汽車限購

    8月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接受央視采訪時表示,下半年,我國將加快推動智慧零售、在線教育等新型消費高質量發展,推動汽車和家電消費轉型升級,鼓勵限購城市適當增加汽車購置限額,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亚洲欧美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