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有消息稱,英國和菲尼迪最近在中國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四大區域事業部——東、西、南、北——全部裁撤。同時關閉了上海、廣州、成都的辦公室,只留下北京總部繼續工作。員工人數從300人減少到170人,未來可能會進一步裁員,裁員力度超過50%。4月27日,第一電氣網從英國菲尼迪北京辦公室的一名員工處了解到,裁員的事情確實發生了,但不會達到50%。“今年在英國和菲尼迪沒有其他新車計劃,所以股東讓他們降低成本。”該員工告訴第一電網,“現在一個人都沒有了,總監級別以上的工資也變相降低了。”4月28日,英國菲尼迪公關部相關負責人就此事回應第一電網。辦公室沒關,人員規劃按品牌規劃改。"我們在上海、廣州和成都的辦事處目前運作正常,沒有關閉."該負責人告訴第一電氣網,“并不存在所謂的裁撤四大事業部,而是拆分成15個社區,由一個銷售部長統一負責。目的是降低原有體系下的溝通成本,提高整體運營效率,退出中國市場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該負責人還表示,英國和菲尼迪將保留對傳播虛假新聞的媒體提起法律訴訟的權利。對于裁員的報道,該負責人表示,“英倫和菲尼迪一直是基于雙方股東的品牌規劃來進行人員匹配的。我們的核心員工一直占一半以上,不可能裁掉50%。”可以看出,雖然裁員本身并未明確否認,但英方和菲尼迪并不認可媒體對裁員人數的報道,這與上述英方和菲尼迪員工透露的信息基本一致。
2020年第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席卷全球,2019年已經遇冷的汽車行業受到巨大沖擊。裁員、降薪、發債...各大汽車公司都在使用“極端手段”來抵御這種風險。英國和菲尼迪自然很難“獨善其身”,即使有關閉辦公室、裁員等動作,也不會太讓人意外。這篇不實報道之所以有說服力,可能更多的是與英國和菲尼迪這幾年在中國市場的表現有關。離10萬輛的目標還有差距。2014年,東風英菲尼迪成立時,將2018年的銷量目標定為10萬輛。如今,這一目標并未實現,漸行漸遠。數據顯示,2019年東風英菲尼迪銷量4.2萬輛,其中英菲尼迪Q50L和QX50國產3.5萬輛,同比增長16%,占銷量的80%以上。然而,2020年第一季度,根據乘聯會的數據,東風英菲尼迪的銷量僅為1766輛。
雖然今年前三個月的銷量受疫情關店影響較大,但相比同樣處于豪華品牌第二陣營的日系競爭對手雷克薩斯,盎格魯-菲尼迪在華“出道”12年的最好成績是2017年銷量近5萬輛,之后銷量逐年下降,始終沒有達到當初的目標。雷克薩斯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已經突破20萬輛。產品線單一,產品力弱,是英國和菲尼迪在中國市場失敗的主要原因。此外,頻繁的高層變動也讓這個二線奢侈品牌逐漸被“邊緣化”。、吳、、再到現在的毛立民,短短六年間,東風英菲尼迪掌門人已經換了四個人。2018年12月,上任不到三年的藝鷺匆匆離職。直到2019年3月,毛利民接任總經理,結束了東風英菲尼迪三個月的尷尬“空檔期”。高層的動蕩已經平息……不利于企業戰略戰術和品牌發展方向的延續和實施。比如在電氣化轉型上,盎格魯-菲尼迪計劃2021年在中國推出首款電動汽車,2025年的目標是全球一半以上的銷量都是電動汽車。甚至,為了顯示對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重視,英國菲尼迪專門制定了2018年在華“5進5”戰略——計劃5年內推出5款新車,除了已經上市的全新QX50之外,全部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但問題是,對于目前增速放緩的中國新能源市場來說,在2021年開始落地的電氣化平臺上推出新車型還需要多久?屆時,英國和菲尼迪在大局明確的新能源市場還會有一席之地嗎?如何在中國市場找到出路,仍然是英國和菲尼迪急需解決的問題。總部還在北京,沒有和東風日產合并的計劃。在這篇關于英菲尼迪的報道中,有媒體透露,除了關閉除北京總部以外的其他辦公區域,東風英菲尼迪正計劃將總部遷至廣州花都,與東風日產公司“合并”。媒體分析認為,與東風英菲尼迪相比,東風日產在國內擁有龐大的用戶群,擁有數千萬用戶群體,英菲尼迪也不止一次提到希望提高日產用戶轉用英菲尼迪的比例。如果東風英菲尼迪搬到廣州,可以和東風日產更好的發展,進一步加強和東風日產的溝通合作,挖掘潛在用戶。
對此,上述英國和菲尼迪的公關官員也否認了傳言。“這種趨同的傳言從前年就有了,現在這個特殊時期,又出現了。我們和東風日產會合作,但合并是不可能的,”該負責人告訴第一電動網。“可能有的部門會去花都上班,但是總部一定要在北京。目前兩家公司沒有合并的計劃。”該負責人還透露,今年英倫和菲尼迪還將在中國推出一款大中型SUV概念車。“這也表達了我們不退出的決心,同時也要深耕中國市場。”據世界實時統計,截至北京時間4月27日17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超過300萬。此時距離4月3日不到一個月,突破100萬例,疫情蔓延之快超乎想象。這種激烈的催化劑正在加劇全球汽車產業格局的變化,兼并重組越來越頻繁地發生。每一個決定的背后,或多或少都有車企的無奈。對于英國和菲尼迪來說,即使沒有疫情,其在中國市場的發展仍面臨諸多阻礙。現在這種情況下,英國和菲尼迪會何去何從?只有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4月25日,有消息稱,英國和菲尼迪最近在中國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四大區域事業部——東、西、南、北——全部裁撤。同時關閉了上海、廣州、成都的辦公室,只留下北京總部繼續工作。員工人數從300人減少到170人,未來可能會進一步裁員,裁員力度超過50%。4月27日,第一電氣網從英國菲尼迪北京辦公室的一名員工處了解到,裁員的事情確實發生了,但不會達到50%。“今年在英國和菲尼迪沒有其他新車計劃,所以股東讓他們降低成本。”該員工告訴第一電網,“現在一個人都沒有了,總監級別以上的工資也變相降低了。”4月28日,英國菲尼迪公關部相關負責人就此事回應第一電網。辦公室沒關,人員規劃按品牌規劃改。"我們在上海、廣州和成都的辦事處目前運作正常,沒有關閉."該負責人對第一電氣網表示,“不存在所謂的四大業務裁撤……愿景,但它們被分成15個社區,由一名銷售部長統一負責。目的是降低原有體系下的溝通成本,提高整體運營效率,退出中國市場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該負責人還表示,英國和菲尼迪將保留對傳播虛假新聞的媒體提起法律訴訟的權利。對于裁員的報道,該負責人表示,“英倫和菲尼迪一直是基于雙方股東的品牌規劃來進行人員匹配的。我們的核心員工一直占一半以上,不可能裁掉50%。“可以看出,雖然裁員本身并未明確否認,但英方和菲尼迪并不認可媒體對裁員人數的報道,這與上述英方和菲尼迪員工透露的信息基本一致。
2020年第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席卷全球,2019年已經遇冷的汽車行業受到巨大沖擊。裁員、降薪、發債...各大汽車公司都在使用“極端手段”來抵御這種風險。英國和菲尼迪自然很難“獨善其身”,即使有關閉辦公室、裁員等動作,也不會太讓人意外。這篇不實報道之所以有說服力,可能更多的是與英國和菲尼迪這幾年在中國市場的表現有關。離10萬輛的目標還有差距。2014年,東風英菲尼迪成立時,將2018年的銷量目標定為10萬輛。如今,這一目標并未實現,漸行漸遠。數據顯示,2019年東風英菲尼迪銷量4.2萬輛,其中英菲尼迪Q50L和QX50國產3.5萬輛,同比增長16%,占銷量的80%以上。然而,2020年第一季度,根據乘聯會的數據,東風英菲尼迪的銷量僅為1766輛。
雖然今年前三個月的銷量受疫情關店影響較大,但相比同樣處于豪華品牌第二陣營的日系競爭對手雷克薩斯,盎格魯-菲尼迪在華“出道”12年的最好成績是2017年銷量近5萬輛,之后銷量逐年下降,始終沒有達到當初的目標。雷克薩斯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已經突破20萬輛。產品線單一,產品力弱,是英國和菲尼迪在中國市場失敗的主要原因。此外,頻繁的高層變動也讓這個二線奢侈品牌逐漸被“邊緣化”。、吳、、再到現在的毛立民,短短六年間,東風英菲尼迪掌門人已經換了四個人。2018年12月,上任不到三年的藝鷺匆匆離職。直到2019年3月,毛利民接任總經理,結束了東風英菲尼迪三個月的尷尬“空檔期”。高層的動蕩無疑不利于企業戰略戰術和品牌發展方向的延續和執行。比如在電氣化轉型上,盎格魯-菲尼迪計劃2021年在中國推出首款電動汽車,2025年的目標是全球一半以上的銷量都是電動汽車。甚至,為了顯示對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重視,英國菲尼迪專門制定了2018年在華“5進5”戰略——計劃5年內推出5款新車,除了已經上市的全新QX50之外,全部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但問題是,對于目前增速放緩的中國新能源市場來說,在2021年開始落地的電氣化平臺上推出新車型還需要多久?屆時,英國和菲尼迪在大局明確的新能源市場還會有一席之地嗎?如何在中國市場找到出路,仍然是英國和菲尼迪急需解決的問題。總部還在北京,沒有和東風日產合并的計劃。在這篇關于英菲尼迪的報道中,有媒體透露,除了關閉除北京總部以外的其他辦公區域,東風英菲尼迪正計劃將總部遷至廣州花都,…與東風日產公司“合并”。媒體分析認為,與東風英菲尼迪相比,東風日產在國內擁有龐大的用戶群,擁有數千萬用戶群體,英菲尼迪也不止一次提到希望提高日產用戶轉用英菲尼迪的比例。如果東風英菲尼迪搬到廣州,可以和東風日產更好的發展,進一步加強和東風日產的溝通合作,挖掘潛在用戶。
對此,上述英國和菲尼迪的公關官員也否認了傳言。“這種趨同的傳言從前年就有了,現在這個特殊時期,又出現了。我們和東風日產會合作,但合并是不可能的,”該負責人告訴第一電動網。“可能有的部門會去花都上班,但是總部一定要在北京。目前兩家公司沒有合并的計劃。”該負責人還透露,今年英倫和菲尼迪還將在中國推出一款大中型SUV概念車。“這也表達了我們不退出的決心,同時也要深耕中國市場。”據世界實時統計,截至北京時間4月27日17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超過300萬。此時距離4月3日不到一個月,突破100萬例,疫情蔓延之快超乎想象。這種激烈的催化劑正在加劇全球汽車產業格局的變化,兼并重組越來越頻繁地發生。每一個決定的背后,或多或少都有車企的無奈。對于英國和菲尼迪來說,即使沒有疫情,其在中國市場的發展仍面臨諸多阻礙。現在這種情況下,英國和菲尼迪會何去何從?只有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
4月27日,弘法行者發布微博稱,其為賽麟公司法務人員喬宇東,舉報賽麟董事長王曉麟虛假技術出資,以及涉嫌貪污巨額國資。
1900/1/1 0:00:00“我們經過了長時間大量的盡調,確認債務人(賈躍亭)披露的所有信息都是準確的,希望所有債權人能盡快為債務人的破產重組投出贊成票。
1900/1/1 0:00:004月28日消息,隨著國內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車企和自動駕駛公司都開始在道路上進行自動駕駛測試了。
1900/1/1 0:00:002020年第一季度,兩家自主品牌頭部車企吉利和長城的日子相當難過。前3個月,吉利汽車累計銷量為206萬輛,下滑44;長城則為15萬輛,下滑47。
1900/1/1 0:00:00德國《南德意志報》4月27日報道,戴姆勒停止研發燃料電池電池技術,GLC燃料電池版將停產,近期沒有研發氫能汽車的計劃。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以色列納米技術初創公司GauzyLtd在C輪融資中籌集了1000萬美元(約合7081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