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如何拯救車市?限購松綁、稅費減免、購車補貼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3月5日,商務部市場運行司副司長王斌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近期全國消費市場運行出現積極變化,市場銷售觸底回升。2月下旬,商務部監測的1000家零售企業日均銷售額比2月中旬增長5.6%,在1月下旬連續負增長后開始恢復正增長。其中,汽車需求回升較為明顯,環比增長14.8%。雖然疫情得到有效遏制,生產生活秩序進一步恢復,但市場銷售正在穩步回升。然而,第一季度汽車銷量下降已成定局。乘聯會3月9日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量同比下降78.5%,僅為25.2萬輛。1-2月累計零售量同比下降41%,成為中國汽車市場近20年來最大跌幅。雖然大部分車企和經銷商在2月中旬就開始復工,但已經采取了很多應對措施。但到目前為止,疫情對生產、供應、終端零售和消費需求的影響仍然無法估量。從部分車企公布的2月銷量數據來看,海馬銷量僅為134輛;SAIC共銷售47365輛,同比下降86.95%;本田在華同比下降85%,豐田在華同比下降70%,馬自達在華同比下降78.95%,比亞迪同比下降79.5%,北汽藍谷同比下降65.05%...疫情嚴重影響中國車市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車市下滑將給國民經濟帶來巨大損失。據測算,我國汽車產業相關稅收超過1萬億元,占全國稅收總額的10%。汽車及直接相關行業從業人員超過4000萬人,占全國城鎮就業人口的10%,汽車商品消費超過2萬億元,占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如果今年一季度汽車銷量下降50%,將拖累社會零售總額下降1.7%,影響經濟增長0.9%;如果全年汽車銷量下降7%,就會拖累社會零0.2%,影響經濟增長0.1%。郭進證券在研究報告中指出,由于汽車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高、受政策影響大、市場空間依然存在等因素,汽車消費刺激政策在疫情下將超預期。此時此刻,“救市”是否有全國共識?限購城市是否應該取消汽車限購政策?如何吸取過去過度刺激政策的經驗來“救市”?成為業內熱議的話題。“突發疫情對汽車行業的影響有目共睹。在周期性下滑和疫情的雙重作用下,對行業影響的深度、廣度和時間都是可以預見的。汽車產業科技含量高,波及效應大,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強,汽車產業盡快復蘇對穩定就業和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的復蘇都將產生歷史性的積極作用。”3月5日,江淮汽車原董事長左亞男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產能出現逃逸序列的今天,實施適當的政策措施,不會導致新的造車熱潮和產能擴張,措施得當可以轉危為機,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拉動內需和產業支撐同時進行,雖然業內人士預測消費者的購車需求會在疫情過后得到釋放,但車市還是迎來了一波購車高潮。然而,J.D. Power在3月6日發布了一份關于新冠肺炎疫情對消費者購車意愿影響的調查報告,報告指出,部分消費者的購車熱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疫情的刺激,但大多數消費者在購車決策上仍相對理性。“汽車行業更關注政府扶持政策和減稅補貼、消費政策,但首先要關注潛在消費者的購買力(收入預期)受到了多大的損害。”資深汽車分析師鐘石指出,疫情對企業造成了損害,大大降低了員工的收入,降低了購車意愿。在車市下滑的惡性循環下,首先要考慮先救哪個環節。“目前汽車產業鏈各環節普遍面臨很大困難,不僅來自中國,還有日本、韓國、意大利等疫情嚴重的國家。非常時期,急需非常措施。”有業內專家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事實上,這次疫情的影響已經遍及全球。2月26日,國際知名信用評級機構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下調了對2020年全球汽車銷量的預測,稱全球汽車銷量將下降2.5%,低于2019年4.6%的降幅,“但比我們此前對今年下降0.9%的預測更糟糕。”穆迪認為,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將受到疫情的重創。該機構預測,2020年中國汽車銷量將減少2.9%,而不是此前預測的增長1%。在疫情最嚴重的湖北,約220萬輛汽車停產,1300家零部件企業受災嚴重。“少數汽車制造商通知我們,他們將在5月前不再生產,現在即使復工也不會恢復生產。這種效應影響到整個產業鏈,進而會拖累整個宏觀經濟。內需沒了,外需隨著疫情蔓延到全球,雪上加霜。”一家跨國汽車零部件公司的高管認為,已經到了拯救市場的關鍵時刻。“從需求端來看,由于疫情影響面廣、持續時間長,對第二、第三產業的損害深度和對國民收入的影響不可低估,將直接影響購買力。積極的政策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購車成本,提高購買力。”左亞男指出。于是,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再到企業,一場全國性的救市行動正在……ing推出。2月16日,《求是》雜志發表《在研究應對新型冠狀病疫情的局常委(PSC)會議上的講話》指出,要積極穩定汽車傳統大眾消費,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提高車牌額度,促進汽車及相關產品消費。2月20日,商務部指出,鼓勵各地出臺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措施,加大傳統汽車限購力度,因地制宜開展汽車以舊換新,促進汽車消費。2月3日,佛山率先出臺政策鼓勵汽車消費,并對不同類型的車輛給予相應補貼。3月3日,廣州宣布新增10萬輛汽車配額、重啟新能源汽車地方補貼等措施。3月4日,湖南省宣布啟動“促進汽車消費升級行動”。響應政策號召,車企也開始自救。廣汽傳祺、廣汽新能源、廣汽本田、哈弗、上汽通用五菱、奇瑞汽車、長安汽車也對相應產品提供不同的購車補貼、現金充紅包等優惠政策。當然,除了消費端的刺激政策,也有專家認為,現在是政府相關部門和銀行主動調研產業情況,在關鍵點注入資金和政策,支持企業發展的時候了。政策救市,首先要適當放寬消費端政策,然后對困難企業給予低息貸款等支持,讓消費帶動整個產業鏈活起來。3月8日,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專家組組長王炳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企業自身的努力是生存的基本條件,那些不夠努力、沒有競爭力的企業這次是經不起考驗而退出市場的。“政府救市不需要‘一刀切’。重點是那些基礎狀況良好、符合國家發展需要、暫時有困難的企業。”王炳剛認為,企業應該分為三類,第一類,只要市場恢復正常,就不會有問題,第二類,有一定的困難,需要適當的支持才能快速渡過難關,第三類,經營狀況不好,問題很多的企業。“開放市場對所有企業都有利,第一類企業馬上受益,抓住機會。援助的重點應該是第二類企業。”左亞楠建議,落實車企補貼政策,保證車企合理的資金需求;降低資金、電力等要素成本。對汽車企業兼并重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實行最優惠稅率等激勵政策。建議相關部委提出方案,再組織相關專家和車企代表進行論證,提高政策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和科學性。松綁限購,避免一刀切從我國歷次刺激汽車消費政策的效果來看,如減免購置稅、汽車下鄉、舊車換新車、節能車補貼等,放開限購、購車補貼、稅費減免對拉動汽車內需的效果明顯。3月6日,長城汽車走訪國內知名汽車企業,發布《打破政策限制,穩定汽車消費——關于中國汽車產業刺激政策的幾點建議》,其中也呼吁國家有關部門盡快落實多項措施,包括放開限購、限行政策,鼓勵汽車下鄉,國六推遲切換等。其中,為刺激汽車消費需求,要求給限購城市“松綁”,取消汽車限購政策的建議被放在首位。“汽車限購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城市交通壓力,但同時抑制了市場需求的釋放。建議北京、上海、天津等地適當放寬限購額度。同時,地方政府應通過探索城區和郊區碎片化管理、擁堵路段適當限行等綜合方案,合理引導私家車的使用,通過細化交通管制、建設城市智能交通網絡,降低小汽車的使用強度,實現汽車產業和城市交通的均衡發展。”長城在提案中指出。截至目前,全國共有八個城市汽車限購:上海、北京、廣州、天津、杭州、深圳、石家莊、海南。華西證券預測,目前全國限購城市積累需求超過800萬。如果用5年時間逐步消化,預計每年可為市場貢獻約160萬輛汽車,對汽車行業增速貢獻約6%。如果限購政策逐步放開,真實需求得到體現,汽車市場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徐向陽認為,刺激汽車消費最有力、最直接的政策是徹底取消限購。“限購城市汽車消費是剛需,是購買力充足的剛需。”也有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對于北京、上海等限購城市來說,如果不解決交通擁堵問題,增加牌照額度會非常困難,短時間內不太可能放開限購或增加牌照。“限制購車不是長久之計。”前述業內專家表示,“國際經驗表明,治理交通擁堵,需要采取包括大力發展軌道交通、優化城市結構、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施鼓勵購買和引導節約使用的汽車消費政策、實施區域性車輛限行(如設立低排放區)等系統工程。”記者梳理發現,2019年以來,為穩定汽車消費,相關部委在政策中多次提及放寬汽車限購。2019年1月,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等10部委聯合發布《進一步優化供給促進消費穩定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年)》,提出“優化機動車限購管理措施”向親……te汽車消費。2019年6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促進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和資源循環順暢實施方案(2019-2020年)》,提出已實施汽車限購的地方政府要加快由限購轉向引導使用,各地不得對新能源汽車實施限購,已實施的要取消。2019年11月,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要穩定汽車消費大頭,研究取消消費限制政策。穩定汽車消費,打破汽車消費限制,探索逐步放寬或取消限購的具體措施,推動汽車限購政策向引導使用政策轉變。“現在從上到下都在說放開限購。簡單的一刀切放開限購是不現實的。但是在限購城市增加購車額度還是比較客觀的,也比較容易實現。”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主任、北汽集團原董事長安慶恒告訴記者。對此,安慶恒建議,可以從六個方面為汽車限購城市逐步“松綁”。第一,所有限購城市的配額指標要在限定時間內盡快下達。第二,應該發布更多的新能源汽車指標。第三,放開城市郊縣限購政策。郊區,尤其是北京的郊縣,放開郊縣購車,既不會加劇市中心的擁堵,又解決了郊縣消費者的購車問題,只是增加了政府管理的工作量,并不難解決。第四,放開適合抗疫的中國品牌汽車銷售。第五,汽車銷售難與新國六標準實施密切相關,國六購車限制應放寬。第六,二手車購買限制也要放開。安慶恒認為:“政策要求過高,現實意義有限,企業難以應對,最終影響產品銷售。”因此,汽車排放對空氣質量的影響需要認真重新評估,即新排放標準的實施和推廣速度需要討論,國六實施過渡性限行的具體時間要推遲,以保證國五的車輛有足夠的時間銷售和消化。“佛山、廣州等城市在放開限購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而放開限購,北京具有風向標的意義。如果北京郊區能放開,就能解決一個大問題,需要加快動作。”安慶亨最后說道。3月5日,商務部市場運行司副司長王斌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近期全國消費市場運行出現積極變化,市場銷售觸底回升。2月下旬,商務部監測的1000家零售企業日均銷售額比2月中旬增長5.6%,在1月下旬連續負增長后開始恢復正增長。其中,汽車需求回升較為明顯,環比增長14.8%。雖然疫情得到有效遏制,生產生活秩序進一步恢復,但市場銷售正在穩步回升。然而,第一季度汽車銷量下降已成定局。乘聯會3月9日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量同比下降78.5%,僅為25.2萬輛。1-2月累計零售量同比下降41%,成為中國汽車市場近20年來最大跌幅。雖然大部分車企和經銷商在2月中旬就開始復工,但已經采取了很多應對措施。但到目前為止,疫情對生產、供應、終端零售和消費者的影響……nd仍然無法計算。從部分車企公布的2月銷量數據來看,海馬銷量僅為134輛;SAIC共銷售47365輛,同比下降86.95%;本田在華同比下降85%,豐田在華同比下降70%,馬自達在華同比下降78.95%,比亞迪同比下降79.5%,北汽藍谷同比下降65.05%...疫情嚴重影響中國車市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車市下滑將給國民經濟帶來巨大損失。據測算,我國汽車產業相關稅收超過1萬億元,占全國稅收總額的10%。汽車及直接相關行業從業人員超過4000萬人,占全國城鎮就業人口的10%,汽車商品消費超過2萬億元,占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如果今年一季度汽車銷量下降50%,將拖累社會零售總額下降1.7%,影響經濟增長0.9%;如果全年汽車銷量下降7%,就會拖累社會零0.2%,影響經濟增長0.1%。郭進證券在研究報告中指出,由于汽車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高、受政策影響大、市場空間依然存在等因素,汽車消費刺激政策在疫情下將超預期。此時此刻,“救市”是否有全國共識?限購城市是否應該取消汽車限購政策?如何吸取過去過度刺激政策的經驗來“救市”?成為業內熱議的話題。“突發疫情對汽車行業的影響有目共睹。在周期性下滑和疫情的雙重作用下,對行業影響的深度、廣度和時間都是可以預見的。汽車產業科技含量高,波及效應大,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強,汽車產業盡快復蘇對穩定就業和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的復蘇都將產生歷史性的積極作用。”3月5日,江淮汽車原董事長左亞男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產能出現逃逸序列的今天,實施適當的政策措施,不會導致新的造車熱潮和產能擴張,措施得當可以轉危為機,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拉動內需和產業支撐同時進行,雖然業內人士預測消費者的購車需求會在疫情過后得到釋放,但車市還是迎來了一波購車高潮。然而,J.D. Power在3月6日發布了一份關于新冠肺炎疫情對消費者購車意愿影響的調查報告,報告指出,部分消費者的購車熱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疫情的刺激,但大多數消費者在購車決策上仍相對理性。“汽車行業更關注政府扶持政策和減稅補貼、消費政策,但首先要關注潛在消費者的購買力(收入預期)受到了多大的損害。”資深汽車分析師鐘石指出,疫情對企業造成了損害,大大降低了員工的收入,降低了購車意愿。在車市下滑的惡性循環下,首先要考慮先救哪個環節。“目前汽車產業鏈各環節普遍面臨很大困難,不僅來自中國,還有日本、韓國、意大利等疫情嚴重的國家。非常時期,急需非常措施。”有業內專家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事實上,這次疫情的影響已經遍及全球。2月26日,國際知名信用評級機構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下調了對2020年全球汽車銷量的預測,稱全球汽車銷量將下降2.5%,低于2019年4.6%的降幅,“但比我們此前對今年下降0.9%的預測更糟糕。”穆迪認為,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將受到疫情的重創。該機構預測,2020年中國汽車銷量將減少2.9%,而不是此前預測的增長1%。在疫情最嚴重的湖北,約220萬輛汽車停產,1300家零部件企業受災嚴重。“少數汽車制造商通知我們,他們將在5月前不再生產,現在即使復工也不會恢復生產。這種效應影響到整個產業鏈,進而會拖累整個宏觀經濟。內需沒了,外需隨著疫情蔓延到全球,雪上加霜。”一家跨國汽車零部件公司的高管認為,已經到了拯救市場的關鍵時刻。“從需求端來看,由于疫情影響面廣、持續時間長,對第二、第三產業的損害深度和對國民收入的影響不可低估,將直接影響購買力。積極的政策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購車成本,提高購買力。”左亞男指出。于是,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再到企業,一場全國性的救市行動正在……ing推出。2月16日,《求是》雜志發表《在研究應對新型冠狀病疫情的局常委(PSC)會議上的講話》指出,要積極穩定汽車傳統大眾消費,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提高車牌額度,促進汽車及相關產品消費。2月20日,商務部指出,鼓勵各地出臺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措施,加大傳統汽車限購力度,因地制宜開展汽車以舊換新,促進汽車消費。2月3日,佛山率先出臺政策鼓勵汽車消費,并對不同類型的車輛給予相應補貼。3月3日,廣州宣布新增10萬輛汽車配額、重啟新能源汽車地方補貼等措施。3月4日,湖南省宣布啟動“促進汽車消費升級行動”。響應政策號召,車企也開始自救。廣汽傳祺、廣汽新能源、廣汽本田、哈弗、上汽通用五菱、奇瑞汽車、長安汽車也對相應產品提供不同的購車補貼、現金充紅包等優惠政策。當然,除了消費端的刺激政策,也有專家認為,現在是政府相關部門和銀行主動調研產業情況,在關鍵點注入資金和政策,支持企業發展的時候了。政策救市,首先要適當放寬消費端政策,然后對困難企業給予低息貸款等支持,讓消費帶動整個產業鏈活起來。3月8日,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專家組組長王炳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企業自身的努力是生存的基本條件,那些不夠努力、沒有競爭力的企業這次是經不起考驗而退出市場的。“政府救市不需要‘一刀切’。重點是那些基礎狀況良好、符合國家發展需要、暫時有困難的企業。”王炳剛認為,企業應該分為三類,第一類,只要市場恢復正常,就不會有問題,第二類,有一定的困難,需要適當的支持才能快速渡過難關,第三類,經營狀況不好,問題很多的企業。“開放市場對所有企業都有利,第一類企業馬上受益,抓住機會。援助的重點應該是第二類企業。”左亞楠建議,落實車企補貼政策,保證車企合理的資金需求;降低資金、電力等要素成本。對汽車企業兼并重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實行最優惠稅率等激勵政策。建議相關部委提出方案,再組織相關專家和車企代表進行論證,提高政策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和科學性。松綁限購,避免一刀切從我國歷次刺激汽車消費政策的效果來看,如減免購置稅、汽車下鄉、舊車換新車、節能車補貼等,放開限購、購車補貼、稅費減免對拉動汽車內需的效果明顯。3月6日,長城汽車走訪國內知名汽車企業,發布《打破政策限制,穩定汽車消費——關于中國汽車產業刺激政策的幾點建議》,其中也呼吁國家有關部門盡快落實多項措施,包括放開限購、限行政策,鼓勵汽車下鄉,國六推遲切換等。其中,為刺激汽車消費需求,要求給限購城市“松綁”,取消汽車限購政策的建議被放在首位。“汽車限購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城市交通壓力,但同時抑制了市場需求的釋放。建議北京、上海、天津等地適當放寬限購額度。同時,地方政府應通過探索城區和郊區碎片化管理、擁堵路段適當限行等綜合方案,合理引導私家車的使用,通過細化交通管制、建設城市智能交通網絡,降低小汽車的使用強度,實現汽車產業和城市交通的均衡發展。”長城在提案中指出。截至目前,全國共有八個城市汽車限購:上海、北京、廣州、天津、杭州、深圳、石家莊、海南。華西證券預測,目前全國限購城市積累需求超過800萬。如果用5年時間逐步消化,預計每年可為市場貢獻約160萬輛汽車,對汽車行業增速貢獻約6%。如果限購政策逐步放開,真實需求得到體現,汽車市場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徐向陽認為,刺激汽車消費最有力、最直接的政策是徹底取消限購。“限購城市汽車消費是剛需,是購買力充足的剛需。”也有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對于北京、上海等限購城市來說,如果不解決交通擁堵問題,增加牌照額度會非常困難,短時間內不太可能放開限購或增加牌照。“限制購車不是長久之計。”前述業內專家表示,“國際經驗表明,治理交通擁堵,需要采取包括大力發展軌道交通、優化城市結構、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施鼓勵購買和引導節約使用的汽車消費政策、實施區域性車輛限行(如設立低排放區)等系統工程。”記者梳理發現,2019年以來,為穩定汽車消費,相關部委在政策中多次提及放寬汽車限購。2019年1月,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等10部委聯合發布《進一步優化供給促進消費穩定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年)》,提出“優化機動車限購管理措施”向親……te汽車消費。2019年6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促進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和資源循環順暢實施方案(2019-2020年)》,提出已實施汽車限購的地方政府要加快由限購轉向引導使用,各地不得對新能源汽車實施限購,已實施的要取消。2019年11月,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要穩定汽車消費大頭,研究取消消費限制政策。穩定汽車消費,打破汽車消費限制,探索逐步放寬或取消限購的具體措施,推動汽車限購政策向引導使用政策轉變。“現在從上到下都在說放開限購。簡單的一刀切放開限購是不現實的。但是在限購城市增加購車額度還是比較客觀的,也比較容易實現。”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主任、北汽集團原董事長安慶恒告訴記者。對此,安慶恒建議,可以從六個方面為汽車限購城市逐步“松綁”。第一,所有限購城市的配額指標要在限定時間內盡快下達。第二,應該發布更多的新能源汽車指標。第三,放開城市郊縣限購政策。郊區,尤其是北京的郊縣,放開郊縣購車,既不會加劇市中心的擁堵,又解決了郊縣消費者的購車問題,只是增加了政府管理的工作量,并不難解決。第四,放開適用于抗疫的中國品牌汽車銷售。第五,汽車銷售難與新國六標準實施密切相關,國六購車限制應放寬。第六,二手車購買限制也要放開。安慶恒認為:“政策要求過高,現實意義有限,企業難以應對,最終影響產品銷售。”因此,汽車排放對空氣質量的影響需要認真重新評估,即新排放標準的實施和推廣速度需要討論,國六實施過渡性限行的具體時間要推遲,以保證國五的車輛有足夠的時間銷售和消化。“佛山、廣州等城市在放開限購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而放開限購,北京具有風向標的意義。如果北京郊區能放開,就能解決一個大問題,需要加快動作。”安慶亨最后說道。

    標簽:北京世紀本田長安長城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外媒:特斯拉或用棱柱形電池替代圓柱電池,可降低生產復雜性

    近日有關特斯拉動力電池的消息不斷傳播,特斯拉以及電芯供應商對此都沒有正面回應,因此,外界也在不斷挖掘特斯拉動力電池的秘密。

    1900/1/1 0:00:00
    乘聯會:2月銷量1.1萬臺,銷量低谷或將持續至5月

    3月9日,乘聯會發布2020年2月份全國乘用車產銷數據。2月乘用車廠家批發銷量2179萬臺,同比去年2月下降82,環比1月下降86。12月累計批發銷量18157萬臺,同比下降438。

    1900/1/1 0:00:00
    新冠疫情疊加美歐貿易沖突 歐盟經濟有麻煩了

    2020年全球經濟前景堪憂,本來就面臨著與美國貿易沖突加劇局面的歐洲,又要經受新冠肺炎疫情挑戰。

    1900/1/1 0:00:00
    EV晨報 | 2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同比降78%;第3批新能源車型目錄發布;特斯拉2月產量超比亞迪

    1、第3批新能源車型目錄發布,國產Model3小鵬P7長續航版在列3月6日,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20年第3批)。

    1900/1/1 0:00:00
    比亞迪:1-2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下降77%

    3月6日,比亞迪002594發布2月銷量快報。2月新能源車銷量2803輛,上年同期14429輛。12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為9936輛,同比下降7695。

    1900/1/1 0:00:00
    巴斯夫:芬蘭建立電動車電池回收基地

    日前,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和俄羅斯礦商NorilskNickel公司Nornickel、芬蘭的Fortum三家公司簽署了合作意向書,計劃在芬蘭建立一個電動車電池回收基地,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亚洲欧美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