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每個平常的日子都是3月15日不是嗎?當奔馳女車主坐在引擎蓋上痛哭的時候,當第一批小鵬車主舉起橫幅的時候,當國產特斯拉終于因為“減配門”被工信部約談的時候...我們關注了聚光燈下的那些維權事件,我們也在內心對比了自己的小煩惱。每個人都不是外人。回顧你買車用車的經歷,能說出發自內心的滿意兩個字嗎?還有是不是有些憤怒的問題讓你不敢吐槽?3月6日-9日,第一電動網和充電樁APP發起了3月15日的調查,我們聽到了375位車主的回答:17%的受訪車主明確表示對買車和用車的環節“有些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這些不滿大多集中在三個方面:車輛質量、服務和收費,但顯然有一些差異。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他們都吐槽了什么。01、三大吐槽榜
作為電動車車主最關心的問題之一,“續航”不出意外的處于吐槽的最前沿。“表觀續航能力與實際續航能力偏差較大”和“續航衰減水平與商家承諾偏差較大”分別被31%和21%的車主吐槽,入選車輛質量兩大槽點。第三大吐槽點“嚴重異響”被12%不滿意的車主提及,這個問題也是傳統燃油車主抱怨的。2019年研究機構J.D. Power的一份報告中也提到“各種噪音太大”是新能源汽車和傳統汽車共有的最大問題。另一個與電池相關的問題“突然斷電”被11%的車主提及,排在車輛質量的第四位。除了以上四個槽點,還有車主提到了一些相對的性格問題。比如有人提到“充滿電時,啟動車輛限速;胎壓監測經常顯示故障;中控的液晶屏偶爾黑屏不顯示,還有人提到“動力恢復異常”、“剛買回來換擋失敗,不到一年啟動失敗”等等。
服務方面,車主最不滿意的是售前服務,前5大吐槽點中有4個是售前相關問題。其中,認為“預售涉嫌虛假宣傳”被吐槽最多,占比20%,當選服務槽位第一名,與此相關,“預售介紹不充分”也被9%的車主投訴,成為第三大服務槽位。雖然這兩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幅增長,但不可否認的是,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車主,大部分還是少數“敢吃螃蟹”或者“不得不吃螃蟹”的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在選車的時候都沒有親戚朋友可以傳授經驗。他們對車輛的認識和了解大多來自于外部媒體的宣傳和經銷商的介紹。如果廠家和經銷商不能如實介紹到位,以后肯定會給車主帶來困擾和不滿。槽點2“車險涉嫌捆綁銷售”(占比12%)和槽點4“4S店位置較遠”(占比9%)也是傳統汽車銷售服務中會出現的兩個類似問題。槽點5“維修技術水平有待提高”被8%車主投訴。與傳統燃油車相比,新能源車在三電和智能上有著顯著的不同,自然會遇到一些獨特的售后問題。如果這些問題讓售后人員找不到原因和解決方法,顯然會讓車主不滿,對服務產生質疑。
梳理受訪者對充電問題的抱怨發現,“充電太慢”作為老生常談的話題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39%的不滿意車主對此有所抱怨。與物業實力相關的“無法安裝充電樁”問題被18%車主吐槽,成為充電問題第二槽。“充電不足”和“不充電”分別被15%和14%的車主指出,分列第三和第四槽點。除此之外,其他一些充電問題也被車主投訴,比如“充電口打不開”、“充電樁更新慢”,甚至“高速服務區充電樁太少”。充電效率的提升無疑會大大提升車主的幸福感,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充電問題的解決不僅需要車企的努力,更需要物業層面的政策監管,以及樁企和運營商的共同努力。02,除了以上三個級別的槽點,還有一些車主遇到了相對個性化的問題。比如有人抱怨發熱零件問題頻發,商家卻不負責,有人抱怨保值率低,對車企后期政策抱有希望。我們摘錄一些部分,期待這些問題能夠順利解決。
03,還有其他顧慮嗎?看完當下電動車車主的花式吐槽,我們把目光轉向還在觀望的準車主。是什么讓他們遲遲下不了決心,擔心什么問題?本次調查結果顯示,29%的準車主最擔心電池續航能力不足,27%的人更擔心充電的麻煩,19%的人擔心電池的安全性。“電池壽命、充電和安全”是觀眾最關心和最懷疑的三個問題。去年,電動汽車續航里程已普遍達到400公里,公共充電樁分布日趨密集。為什么人們仍然擔心這個?如何打消這種疑慮?這顯然是行業必須面對的課題。此外,“怕車企承諾的售后服務無法兌現”……nd“擔心新動力車企倒閉”也是11%和8%準車主的疑惑。
04,有一些好消息。3月15日吐槽大會已經接近尾聲,但是還有很重要的一點要跟大家說明。如開頭所述,參與本次調查的受訪者中,有17%的人表達了對電動汽車的不滿。另一方面,仍有83%的受訪者相對認可電動汽車,認為“非常滿意”和“基本滿意”。具體來看,36%的受訪者對買車和用車的環節表示“非常滿意”,47%的受訪者表示“基本滿意”。
探究他們滿意的原因,我們發現30%滿意的車主認為“價格便宜,性價比高”是最大的優勢;29%的車主對“車輛配置性能”比較滿意,認為“物有所值”。分別有16%、10%和8%的受訪者認為外觀、售后和內飾是滿意的主要原因。而這個結果和我們之前關于“為什么要買這輛車”的調查差不多。我們曾提到“汽車作為大宗消費品,“合適的價格和高性價比”是推動62%的人下單的直接因素”,但現在,我們看到更多的人對此感到滿意,也就不足為奇了。
05,誰參與了我們的調查?最后,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參與本次調查的車主。在接受采訪的375位車主中,70%是純電動車主,21%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主,另有9%的參與者表示還沒有起步,正在觀望。這一比例與目前的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大致相當。乘聯會數據顯示,2019年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80%左右,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占比20%左右。
從購車時間來看,去年也就是2019年買車的受訪者比例最高,達到26%。其次是2018年和2017年,比例相同,均為22%。在過去的三年里,購買汽車的受訪者總比例達到了70%。通過中汽協的統計也可以發現,這三年是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幅增長的三年,年銷量分別突破50萬輛和100萬輛。
06、小心愿3月15日是這個周日,3月15日是每天。我們相信,每一位車主在出現不滿時,都會首先想到與廠家或經銷商溝通,在無法合理解決的情況下,會無奈維權。然而,維權之路并非一帆風順。為了在消費者和廠商之間搭建一座良好的溝通橋梁,第一電動網近日設立了電動車主公共投訴平臺。我們會在第一時間核實消費者的投訴,并迅速轉給相應的廠家或商家,跟蹤解決過程。如果廠家解決不公或推諉,嚴重損害用戶利益,我們會及時公開披露。你有什么亟待解決的問題嗎?點擊此處立即發起投訴。每一次吐槽,每一次抱怨,都指向同一個方向。希望老用戶不再感嘆自己不如狗,新用戶不再有“小白鼠”的委屈。我希望他們在3月15日每天都在那里。其實每個平常的日子都是3月15日不是嗎?當奔馳女車主坐在引擎蓋上痛哭的時候,當第一批小鵬車主舉起橫幅的時候,當國產特斯拉終于因為“減配門”被工信部約談的時候...我們關注了聚光燈下的那些維權事件,我們也在內心對比了自己的小煩惱。每個人都不是外人。回顧你買車用車的經歷,能說出發自內心的滿意兩個字嗎?還有是不是有些憤怒的問題讓你不敢吐槽?3月6日-9日,第一電動網和充電樁APP發起了3月15日的調查,我們聽到了375位車主的回答:17%的受訪車主明確表示對買車和用車的環節“有些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這些不滿大多集中在三個方面:車輛質量、服務和收費,但顯然有一些差異。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他們都吐槽了什么。01、三大吐槽榜
作為電動車車主最關心的問題之一,“續航”不出意外的處于吐槽的最前沿。“表觀續航能力與實際續航能力偏差較大”和“續航衰減水平與商家承諾偏差較大”分別被31%和21%的車主吐槽,安……被選為車輛質量的兩大槽點。第三大吐槽點“嚴重異響”被12%不滿意的車主提及,這個問題也是傳統燃油車主抱怨的。2019年研究機構J.D. Power的一份報告中也提到“各種噪音太大”是新能源汽車和傳統汽車共有的最大問題。另一個與電池相關的問題“突然斷電”被11%的車主提及,排在車輛質量的第四位。除了以上四個槽點,還有車主提到了一些相對的性格問題。比如有人提到“充滿電時,啟動車輛限速;胎壓監測經常顯示故障;中控的液晶屏偶爾黑屏不顯示,還有人提到“動力恢復異常”、“剛買回來換擋失敗,不到一年啟動失敗”等等。
服務方面,車主最不滿意的是售前服務,前5大吐槽點中有4個是售前相關問題。其中,認為“預售涉嫌虛假宣傳”被吐槽最多,占比20%,當選服務槽位第一名,與此相關,“預售介紹不充分”也被9%的車主投訴,成為第三大服務槽位。雖然這兩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幅增長,但不可否認的是,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車主,大部分還是少數“敢吃螃蟹”或者“不得不吃螃蟹”的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在選車的時候都沒有親戚朋友可以傳授經驗。他們對車輛的認識和了解大多來自于外部媒體的宣傳和經銷商的介紹。如果廠家和經銷商不能如實介紹到位,以后肯定會給車主帶來困擾和不滿。槽點2“車險涉嫌捆綁銷售”(占比12%)和槽點4“4S店位置較遠”(占比9%)也是傳統汽車銷售服務中會出現的兩個類似問題。槽點5“維修技術水平有待提高”被8%車主投訴。與傳統燃油車相比,新能源車在三電和智能上有著顯著的不同,自然會遇到一些獨特的售后問題。如果這些問題讓售后人員找不到原因和解決方法,顯然會讓車主不滿,對服務產生質疑。
梳理受訪者對充電問題的抱怨發現,“充電太慢”作為老生常談的話題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39%的不滿意車主對此有所抱怨。與物業實力相關的“無法安裝充電樁”問題被18%車主吐槽,成為充電問題第二槽。“充電不足”和“不充電”分別被15%和14%的車主指出,分列第三和第四槽點。除此之外,其他一些充電問題也被車主投訴,比如“充電口打不開”、“充電樁更新慢”,甚至“高速服務區充電樁太少”。充電效率的提升無疑會大大提升車主的幸福感,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充電問題的解決不僅需要車企的努力,更需要物業層面的政策監管,以及樁企和運營商的共同努力。02,除了以上三個級別的槽點,還有一些車主遇到了相對個性化的問題。比如有人抱怨發熱零件問題頻發,商家卻不負責,有人抱怨保值率低,對車企后期政策抱有希望。我們摘錄一些部分,期待這些問題能夠順利解決。
03,還有其他顧慮嗎?看完當下電動車車主的花式吐槽,我們把目光轉向還在觀望的準車主。是什么讓他們遲遲下不了決心,擔心什么問題?本次調查結果顯示,29%的準車主最擔心電池續航能力不足,27%的人更擔心充電的麻煩,19%的人擔心電池的安全性。“電池壽命、充電和安全”是觀眾最關心和最懷疑的三個問題。去年,電動汽車續航里程已普遍達到400公里,公共充電樁分布日趨密集。為什么人們仍然擔心這個?如何打消這種疑慮?這顯然是行業必須面對的課題。此外,“怕車企承諾的售后服務無法兌現”……nd“擔心新動力車企倒閉”也是11%和8%準車主的疑惑。
04,有一些好消息。3月15日吐槽大會已經接近尾聲,但是還有很重要的一點要跟大家說明。如開頭所述,參與本次調查的受訪者中,有17%的人表達了對電動汽車的不滿。另一方面,仍有83%的受訪者相對認可電動汽車,認為“非常滿意”和“基本滿意”。具體來看,36%的受訪者對買車和用車的環節表示“非常滿意”,47%的受訪者表示“基本滿意”。
探究他們滿意的原因,我們發現30%滿意的車主認為“價格便宜,性價比高”是最大的優勢;29%的車主對“車輛配置性能”比較滿意,認為“物有所值”。分別有16%、10%和8%的受訪者認為外觀、售后和內飾是滿意的主要原因。而這個結果和我們之前關于“為什么要買這輛車”的調查差不多。我們曾提到“汽車作為大宗消費品,“合適的價格和高性價比”是推動62%的人下單的直接因素”,但現在,我們看到更多的人對此感到滿意,也就不足為奇了。
05,誰參與了我們的調查?最后,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參與本次調查的車主。在接受采訪的375位車主中,70%是純電動車主,21%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主,另有9%的參與者表示還沒有起步,正在觀望。這一比例與目前的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大致相當。乘聯會數據顯示,2019年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占比80%左右,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占比20%左右。
從購車時間來看,去年也就是2019年買車的受訪者比例最高,達到26%。其次是2018年和2017年,比例相同,均為22%。在過去的三年里,購買汽車的受訪者總比例達到了70%。通過中汽協的統計也可以發現,這三年是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幅增長的三年,年銷量分別突破50萬輛和100萬輛。
06、小心愿3月15日是這個周日,3月15日是每天。我們相信,每一位車主在出現不滿時,都會首先想到與廠家或經銷商溝通,在無法合理解決的情況下,會無奈維權。然而,維權之路并非一帆風順。為了在消費者和廠商之間搭建一座良好的溝通橋梁,第一電動網近日設立了電動車主公共投訴平臺。我們會在第一時間核實消費者的投訴,并迅速轉給相應的廠家或商家,跟蹤解決過程。如果廠家解決不公或推諉,嚴重損害用戶利益,我們會及時公開披露。你有什么亟待解決的問題嗎?點擊此處立即發起投訴。每一次吐槽,每一次抱怨,都指向同一個方向。希望老用戶不再感嘆自己不如狗,新用戶不再有“小白鼠”的委屈。我希望他們在3月15日每天都在那里。
LG化學分拆電池業務的計劃生變。近日,記者從多名了解韓系動力電池企業的業內人士處獲悉,該公司分割動力電池部門、成立獨立法人的計劃被無限期擱置,為分拆而建立的內部工作組也將在近期宣布解散。
1900/1/1 0:00:003月10日,廣州鼓勵汽車消費政策落地滿一周。羊城晚報記者連日走訪市場了解到,光顧各汽車品牌4S店的消費者明顯增多,市場銷量也漸回暖。
1900/1/1 0:00:003月12日下午,中汽協發布2020年2月汽車產銷數據。受疫情影響,2月新能源汽車產量不足萬臺,僅為9951輛,同比降幅高達829。其中新能源乘用車9243輛,新能源商用車僅產出708輛。
1900/1/1 0:00:001、國務院:抓緊進一步縮減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李克強3月10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應對疫情影響穩外貿穩外資的新舉措。會上,總理特別強調,要抓緊進一步縮減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
1900/1/1 0:00:00科學家、大企業長期致力于尋求電池技術突破,在最新一期的頂級刊物NatureEnergy中,三星高等研究院和三星日本研究所聯合發表了固態電池最新進展。
1900/1/1 0:00:003月12日,工信部公示了申報第330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