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個月(4月),寶馬電動跑車i8將正式停產。i8從出現到結束,在生產線上只存活了六年。2024年,即使i3之前多次“不會停產”,也終于塵埃落定,生命周期定格在10年。6年或者10年,這樣的“上線時間”對于寶馬的車型來說太短了。要知道,第一代3系上市已經45年了。在整個電氣化道路上,寶馬的動作非常“快”。不僅是第一批扛起“電動化”大旗的BBA之一,寶馬在轉型和布局的速度上也格外焦慮。2019年,在“寶馬集團#NEXTGen未來峰會”上,寶馬宣布將在2023年前實現25款新能源汽車的布局,比原計劃提前了兩年,而這25款新能源汽車中超過一半將是純電動汽車。
這并不激進。畢竟寶馬在1972年就開始關注新能源汽車了。在當年的慕尼黑奧運會上,寶馬1602 Elektro純電動車已經被官方指定。1991年,寶馬推出了第一款全電氣化車型BWM E1。隨后,2007年,寶馬集團正式啟動“Project i”項目,開始了以量產為主要目的的新能源技術研發。那一年,中國“十城1000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還沒有啟動,特斯拉也才成立三年。所以對于現在的寶馬來說,它想做的就是拿回原本屬于它的東西。但顯然,這一切并沒有它想象的那么容易。I3、i8“啞火”槽2011年2月,寶馬I正式投放市場。這個試圖與寶馬、MINI、勞斯萊斯并駕齊驅的第四品牌,被寶馬寄予厚望。不夸張的說,它是寶馬未來100年的希望。2016年,上任僅一年的寶馬董事長克魯格提出了寶馬的百年計劃。他表示,未來100年,寶馬要保持領先的生命力,真正轉型為高端出行領域的領先科技公司。而寶馬I代表的是新能源汽車和移動解決方案。所以,i3和i8這兩個I品牌的領頭羊,自然是寶馬的“心頭好”。然而,最先派出的兩位將軍都沒能完成組織交給他們的任務。30萬元價位的i3自2013年上市以來,全球銷量為16.5萬輛,也就是說平均每月銷量不到2000輛。然而,僅2019年,隔壁同價位的Model 3就賣出了30多萬輛。截至2019年12月,較晚上市的i8五年累計銷量僅為2萬輛。
拋開售價200萬的i8,只看預計“走量”的i3機型,可以說這次“試水”的結果相當失敗。雖然失敗的原因很多,但被吐槽最多的還是續航里程。2013年,寶馬i3剛上市的時候,車輛續航能力只有150公里。隨后,經過調整,2016年寶馬推出了電池容量為35kWh的版本,續航里程提升至200-250 km。2019年,寶馬再次提高了i3電池的電池容量,將NEDC在綜合工況下的續航里程提升至345km。續航能力345公里是什么意思?更別說2013年上市的特斯拉Model S,當時的續航里程也能達到390公里。即使在國內,包括廣汽Aion S、吉利幾何A、比亞迪唐EV、蔚來ES6等車型,NEDC的綜合工況續航里程都在500公里以上。30萬的價格,300公里的續航,就算出自寶馬,這款車型也確實缺乏一些說服力。“油改電”的i4試水平臺不是純電動的,所以續航能力高達600公里的寶馬i4來了。但不知道是不是被i3和i8這兩個打著“天生電”的牌子傷透了心。這一次i4的研發完全拋棄了單一的純電動平臺,而是建立在現有的多動力綜合平臺之上。
< img alt = "寶馬、特斯拉、比亞迪、大眾、勞斯萊斯" src = "/eeimg/{Ho……I }/img/2023030323312778813/3 . jpg "/>
對于這樣的做法,寶馬解釋說成本是主要原因。“如果投資研發一個全新的純電動平臺,而建廠的成本是10億歐元。但如果對現有工廠和生產線進行改造,花費金額為300萬歐元,約為前者的1/300。”所以為了當前收益最大化,寶馬毅然選擇了“油改電”的研發模式。雖然不能與“大價錢”專用平臺相比,但寶馬顯然對其第五代eDrive動力系統充滿信心。據介紹,第五代eDrive系統采用了極高的集成度,可以將電機、變速箱和電控系統集成在同一個殼體內,從而提高電機的功率密度和生產效率,減輕驅動部件的重量。總而言之,它有三個優點:高性能、重量輕、續航長。除了控制成本和產量,寶馬集團的人事變動可能也是i4選擇“油改電”路線的原因之一。2007年,雷瑟夫擔任寶馬集團首席執行官,專注于推出并親自領導i3和i8的研發。當時站在他身邊的是在寶馬工作了30年的Ulrich Kranz和在寶馬工作了20多年的畢福康。隨著Reisef任期屆滿,i3之父Ulrich Kranz和i8之父畢福康相繼離職,i3和i8的產品和技術路線也告一段落。顯然,這是寶馬集團的又一次“試水”。如果這種低成本高續航的模式能夠大獲成功,那么寶馬將與大眾、通用等企業背道而馳,徹底放棄專用電動平臺的研發。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即使這次重蹈覆轍,寶馬依然可以靈活抽身,進行下一次的“嘗試”,因為沒有太多的投入。別人看多了,寶馬看空?“寶馬保守的策略應該有一半來自于他們強大的傳統,能像寶馬這樣從性能上明顯提升品牌,強調駕駛感和操控感的車企并不多。”對此,經濟分析師云松·凌認為,“這種來自傳統動力總成的巨大優勢,使得寶馬很難拋棄傳統,站在新能源隊伍中。”而且他表示,在傳統優勢還很明顯的時候,投入巨資做新的東西面臨的風險和壓力還是很大的,所以這樣的決定是很正常的。
所以基于這樣的定位,他們對電動車市場的理解顯然會和國內車企不一樣。“比如我們迫不及待地確認2022年甚至更早的時候電動汽車和石油汽車可以實現平價,而寶馬只是認為2023年之后可能會有變化。所以在這之前,他們還是要搞一個三合一的平臺。”在云松看來,這更像是一場。“其他經濟學家押注平價將在短時間內到來,電力市場將在短時間內發生根本性變化,因此他們采取激進策略。而寶馬則是對面,所以采取相對保守的策略。”至于電動汽車實現平價的時間,云松Order直言,“除非全球政策收緊,消費者不得不大量改用純電動汽車,否則差別可能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大。”對于寶馬來說,這樣保守的策略不會有太大影響。“電氣化的改變目前還不那么重要。可能只是過去和未來的一個鏈接。當然是第一個人帶頭,后來的人看到情況后就改了。雖然有一定的劣勢,但不是根本不可逆的劣勢。”因此,云松凌認為,除非寶馬一直在削減自己的產品和品牌力,否則如果暫時放緩電動化的決策,會有影響,但應該不會太大。“恐怕寶馬的三合一平臺戰略真的像他們說的那么靈活。如果最后你讓電車沒有競爭力,運油車也沒有競爭力,那就慘了。”由此可見,無論i4這次是否成功,寶馬的電氣化進程都不會終止。畢竟,在“試錯”的過程中,th……與那些上自己生命的公司相比,寶馬要付出的代價太小了。下個月(4月),寶馬電動跑車i8將正式停產。i8從出現到結束,在生產線上只存活了六年。2024年,即使i3之前多次“不會停產”,也終于塵埃落定,生命周期定格在10年。6年或者10年,這樣的“上線時間”對于寶馬的車型來說太短了。要知道,第一代3系上市已經45年了。在整個電氣化道路上,寶馬的動作非常“快”。不僅是第一批扛起“電動化”大旗的BBA之一,寶馬在轉型和布局的速度上也格外焦慮。2019年,在“寶馬集團#NEXTGen未來峰會”上,寶馬宣布將在2023年前實現25款新能源汽車的布局,比原計劃提前了兩年,而這25款新能源汽車中超過一半將是純電動汽車。
這并不激進。畢竟寶馬在1972年就開始關注新能源汽車了。在當年的慕尼黑奧運會上,寶馬1602 Elektro純電動車已經被官方指定。1991年,寶馬推出了第一款全電氣化車型BWM E1。隨后,2007年,寶馬集團正式啟動“Project i”項目,開始了以量產為主要目的的新能源技術研發。那一年,中國“十城1000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還沒有啟動,特斯拉也才成立三年。所以對于現在的寶馬來說,它想做的就是拿回原本屬于它的東西。但顯然,這一切并沒有它想象的那么容易。I3、i8“啞火”槽2011年2月,寶馬I正式投放市場。這個試圖與寶馬、MINI、勞斯萊斯并駕齊驅的第四品牌,被寶馬寄予厚望。不夸張的說,它是寶馬未來100年的希望。2016年,上任僅一年的寶馬董事長克魯格提出了寶馬的百年計劃。他表示,未來100年,寶馬要保持領先的生命力,真正轉型為高端出行領域的領先科技公司。而寶馬I代表的是新能源汽車和移動解決方案。所以,i3和i8這兩個I品牌的領頭羊,自然是寶馬的“心頭好”。然而,最先派出的兩位將軍都沒能完成組織交給他們的任務。30萬元價位的i3自2013年上市以來,全球銷量為16.5萬輛,也就是說平均每月銷量不到2000輛。然而,僅2019年,隔壁同價位的Model 3就賣出了30多萬輛。截至2019年12月,較晚上市的i8五年累計銷量僅為2萬輛。
拋開售價200萬的i8,只看預計“走量”的i3機型,可以說這次“試水”的結果相當失敗。雖然失敗的原因很多,但被吐槽最多的還是續航里程。2013年,寶馬i3剛上市的時候,車輛續航能力只有150公里。隨后,經過調整,2016年寶馬推出了電池容量為35kWh的版本,續航里程提升至200-250 km。2019年,寶馬再次提高了i3電池的電池容量,將NEDC在綜合工況下的續航里程提升至345km。續航能力345公里是什么意思?更別說2013年上市的特斯拉Model S,當時的續航里程也能達到390公里。即使在國內,包括廣汽Aion S、吉利幾何A、比亞迪唐EV、蔚來ES6等車型,NEDC的綜合工況續航里程都在500公里以上。30萬的價格,300公里的續航,就算出自寶馬,這款車型也確實缺乏一些說服力。“油改電”的i4試水平臺不是純電動的,所以續航能力高達600公里的寶馬i4來了。但不知道是不是被i3和i8這兩個打著“天生電”的牌子傷透了心。這一次i4的研發完全拋棄了單一的純電動平臺,而是建立在現有的多動力inte上……ate平臺。
對于這樣的做法,寶馬解釋說成本是主要原因。“如果投資研發一個全新的純電動平臺,而建廠的成本是10億歐元。但如果對現有工廠和生產線進行改造,花費金額為300萬歐元,約為前者的1/300。”所以為了當前收益最大化,寶馬毅然選擇了“油改電”的研發模式。雖然不能與“大價錢”專用平臺相比,但寶馬顯然對其第五代eDrive動力系統充滿信心。據介紹,第五代eDrive系統采用了極高的集成度,可以將電機、變速箱和電控系統集成在同一個殼體內,從而提高電機的功率密度和生產效率,減輕驅動部件的重量。總而言之,它有三個優點:高性能、重量輕、續航長。除了控制成本和產量,寶馬集團的人事變動可能也是i4選擇“油改電”路線的原因之一。2007年,雷瑟夫擔任寶馬集團首席執行官,專注于推出并親自領導i3和i8的研發。當時站在他身邊的是在寶馬工作了30年的Ulrich Kranz和在寶馬工作了20多年的畢福康。隨著Reisef任期屆滿,i3之父Ulrich Kranz和i8之父畢福康相繼離職,i3和i8的產品和技術路線也告一段落。顯然,這是寶馬集團的又一次“試水”。如果這種低成本高續航的模式能夠大獲成功,那么寶馬將與大眾、通用等企業背道而馳,徹底放棄專用電動平臺的研發。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即使這次重蹈覆轍,寶馬依然可以靈活抽身,進行下一次的“嘗試”,因為沒有太多的投入。別人看多了,寶馬看空?“寶馬保守的策略應該有一半來自于他們強大的傳統,能像寶馬這樣從性能上明顯提升品牌,強調駕駛感和操控感的車企并不多。”對此,經濟分析師云松·凌認為,“這種來自傳統動力總成的巨大優勢,使得寶馬很難拋棄傳統,站在新能源隊伍中。”而且他表示,在傳統優勢還很明顯的時候,投入巨資做新的東西面臨的風險和壓力還是很大的,所以這樣的決定是很正常的。
所以基于這樣的定位,他們對電動車市場的理解顯然會和國內車企不一樣。“比如我們迫不及待地確認2022年甚至更早的時候電動汽車和石油汽車可以實現平價,而寶馬只是認為2023年之后可能會有變化。所以在這之前,他們還是要搞一個三合一的平臺。”在云松看來,這更像是一場。“其他經濟學家押注平價將在短時間內到來,電力市場將在短時間內發生根本性變化,因此他們采取激進策略。而寶馬則是對面,所以采取相對保守的策略。”至于電動汽車實現平價的時間,云松Order直言,“除非全球政策收緊,消費者不得不大量改用純電動汽車,否則差別可能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大。”對于寶馬來說,這樣保守的策略不會有太大影響。“電氣化的改變目前還不那么重要。可能只是過去和未來的一個鏈接。當然是第一個人帶頭,后來的人看到情況后就改了。雖然有一定的劣勢,但不是根本不可逆的劣勢。”因此,云松凌認為,除非寶馬一直在削減自己的產品和品牌力,否則如果暫時放緩電動化的決策,會有影響,但應該不會太大。“恐怕寶馬的三合一平臺戰略真的像他們說的那么靈活。如果最后你讓電車沒有競爭力,運油車也沒有競爭力,那就慘了。”可見,無論i4這次能否成功,寶馬的電氣化……操作過程不會被終止。畢竟在“試錯”的過程中,寶馬要付出的代價,和那些上生命的公司相比,實在是太小了。
3月13日,國家發改委等23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
1900/1/1 0:00:002020年3月1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官方網站公示了申報的第330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新品,其中包含理想汽車申報的一款全新插電式混合動力混合動力產品。
1900/1/1 0:00:00一汽夏利重組的步伐越來越快,南京博郡的困境越來越深。
1900/1/1 0:00:002020年3月13日,由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支持,汽車與駕駛維修傳媒和搜狐汽車聯合發起、主辦的2020“315”車企誠信服務聯合聲明成功線上發布。
1900/1/1 0:00:00“現在只有政府接盤。”一位博郡內部人士告訴我們。“融資的話,要么天津政府,要么南京,要么就上海上海應該不可能的,蔚來都搞不下來。”話語間的權力關系很值得你細品。
1900/1/1 0:00:003月11日下午,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王文序一行來到浙江合眾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眾”),調研指導企業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