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最近很苦惱,新的克星和隱現的內憂。3月16日,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價下跌9.87%,收于119.06元。據媒體報道,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股價這次暴跌,是因為上周五的一項減持計劃。公告顯示,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股東招銀三號、招銀電力擬通過大宗交易或集中競價方式減持不超過4416.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不超過2%)。自上市以來,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遭遇股東減持。更讓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頭疼的是,越來越多的車企選擇自建電池生產線,這意味著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不僅面臨客戶流失的風險,還將有新的競爭對手。3月9日,據外媒報道,沃爾沃在比利時根特的電動汽車工廠正式投產。據了解,這將是沃爾沃第一家擁有專業電池裝配線的工廠。比沃爾沃更早布局電池業務的是特斯拉。據electrek網站報道,特斯拉正在美國弗里蒙特建設一條試點電池生產線。與內華達州的電池工廠不同,特斯拉設計了自己的電池生產設備。“我希望在電池問題上掌握自己的命運,”特斯拉技術副總裁德魯·巴格里諾(Drew Bagrino)說。有分析認為,在電池產能足以滿足自身需求后,特斯拉將向其他車企開放電池產品供應。如果作為電池廠商重新審視特斯拉,它仍然是一個值得警惕的強大對手。今天的合作伙伴松下、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LG化學將不得不與他們“化友為敵”,動力電池領域將形成一場新的戰斗。
特斯拉Gigafactory來源:特斯拉微信微信官方賬號電池廠商發起聯盟運動。像特斯拉這樣自建電池工廠的車企不在少數。通用汽車將在美國建立一個電池生產基地。奔馳在歐洲、亞洲和北美有9家電池工廠。比亞迪在中國有五家電池工廠,分別位于惠州、深圳、重慶、Xi和青海。吉利在寧波和金華有兩家電池廠,其在荊州的電池廠將于今年建成投產。如果車企能夠實現“電池自由”,電池企業將面臨失去客戶的風險。因此,很多電池廠商未雨綢繆,提前發起了聯盟運動。瑞典電池公司Northvolt與大眾汽車成立合資電池廠。LG化學和通用汽車合資成立了新能源汽車電池合資公司,之后又聯手現代汽車。法國電池制造商Saft與PSA合資建立了兩家汽車動力電池工廠。就連與特斯拉并肩作戰了10年的松下,也在尋找另一個好伙伴。2020年2月3日,松下宣布將聯手豐田。雙方將在兩個月后成立一家名為“泰興能源解決方案有限公司”的合資電池公司。豐田和松下分別持有該公司51%和49%的股份。在此次合作中,松下增加了新的電池組技術路線,將為豐田提供車用方形電池。松下的一名高管曾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松下正在努力構建TTP體系。”TTP指的是特斯拉、豐田和松下。全球動力電池巨頭當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早已通過與多家車企“結盟”,提前布局戰局。到目前為止,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已與一汽、BAIC、廣汽、東風、SAIC和長安六家國有車企達成合資或股權合作,共同開發和生產動力電池。此外,還與吉利汽車旗下的浙江吉潤成立了電池合資公司。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約30家國內外車企與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李“結盟”……泰德。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已經成為與車企聯合生產電池陣營中的代表。
當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歐洲工廠圖片來源:當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微信微信官方賬號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同事們正在抱緊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大腿”,以降低電動汽車的制造成本。特斯拉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一直在“密謀”制造自己的電池。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的關鍵部件。這一環節的國產化甚至自主化,將完全避免電池供應商短缺帶來的停產風險,也大大降低了電動車的生產成本。正如特斯拉技術副總裁德魯·巴格里諾(Drew Bagrino)所說,“我希望在電池問題上掌控自己的命運。”2019年2月,特斯拉宣布收購超級電容器制造商Maxwell 79%的股份。據麥克斯韋介紹,其干電極技術可以將電池的能量密度提高到300Wh/kg以上,未來有望進一步提高到500Wh/kg。如果這項技術應用到特斯拉車型的電池上,單次充電的續航時間將輕松超過1000公里。麥克斯韋的技術還可以在2-3年的周期內將電池能量密度提高15-25%,同時電池成本會降低10-15%。
特斯拉Gigafactory圖片來源:特斯拉微信微信官方賬號旗下有Maxwell,特斯拉繼續研發電池技術。據electrek報道,特斯拉電池研究工程師杰夫·達恩(Jeff Dahn)表示,該團隊測試的新電池可以支持特斯拉的電池續航時間高達160萬英里。相比之下,馬斯克更“謹慎”。他在2019年4月宣布,預計將在2020年推出使用壽命超過100萬英里的電池。測試表明,百萬英里超級電池的壽命至少是現有電池的兩倍,電池壽命將不再是電動汽車發展的瓶頸。2019年6月,馬斯克表示,為了獲得足夠的電池,公司可能會進入采礦業。隨后,組建技術團隊也被馬斯克提上日程。幾個月后,特斯拉發布的招聘信息顯示,其正在弗里蒙特建設一條新的電池生產線,需要尋找電池制造技術人員、分析師和測試人員。2020年2月,馬斯克的自產電池計劃正式曝光。在自建電池工廠的車企中,像特斯拉這樣潛心研究電池技術并有“野心”的人不在少數。一位汽車電子工程師告訴《未來汽車日報》,“比如奔馳建立的那些電池廠,只是電池組組裝廠,并不生產電池。”和特斯拉類似的,是比亞迪。特斯拉vs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其實只給自己供應電池可能不劃算。比亞迪是為數不多的能夠實現電池自產自銷的新能源車企,電池銷量一度高居全國榜首。但在2017年,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異軍突起,裝機量超過比亞迪。輸給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比亞迪意識到自產自銷模式對電池業務的限制太大,開始考慮將電池業務獨立出來。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接受采訪時透露,“公司計劃將電池業務集團上市,以籌集資金加快發展。”也就是說,比亞迪最終會把電池賣給其他車企。據了解,比亞迪已為東風汽車和成都公交供應動力電池。2019年第四季度,馬斯克透露,要把電池產能提高到“今天人們無法想象的瘋狂水平”。這意味著馬斯克可能也有進軍電池領域的野心。以特斯拉、比亞迪為代表的車企,很快將成為電池大戰中不可忽視的力量。未來,“電池供應商”特斯拉可能會站在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對立面。而且,從官方數據來看,特斯拉在電池方面的技術水平似乎略遜一籌……呃。2019年,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三元電池最大能量密度達到182.44Wh/kg,磷酸鐵鋰電池最大能量密度達到150.75Wh/kg,與麥克斯韋“電池能量密度提升至300Wh/kg以上,單次充電輕松突破1000公里續航”的數據相差不遠。在動力電池領域,特斯拉即將首次出擊。興業證券預測,特斯拉將在4月20日舉行的電池日推出“無鈷”電池,大概率是Maxwell的新型鋰離子電池,采用新型高鎳陽極+預鋰化陰極+干電池技術+超級電容器,以及兩款采用CTP技術的產品。然而,一些汽車行業人士告訴我們,特斯拉和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之間的競爭可能不會發生。“特斯拉的初心是賣更多的車,而不是做電池供應商。”。
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最近很苦惱,新的克星和隱現的內憂。3月16日,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價下跌9.87%,收于119.06元。據媒體報道,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股價這次暴跌,是因為上周五的一項減持計劃。公告顯示,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股東招銀三號、招銀電力擬通過大宗交易或集中競價方式減持不超過4416.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不超過2%)。自上市以來,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遭遇股東減持。更讓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頭疼的是,越來越多的車企選擇自建電池生產線,這意味著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不僅面臨客戶流失的風險,還將有新的競爭對手。3月9日,據外媒報道,沃爾沃在比利時根特的電動汽車工廠正式投產。據了解,這將是沃爾沃第一家擁有專業電池裝配線的工廠。比沃爾沃更早布局電池業務的是特斯拉。據electrek網站報道,特斯拉正在美國弗里蒙特建設一條試點電池生產線。與內華達州的電池工廠不同,特斯拉設計了自己的電池生產設備。“我希望在電池問題上掌握自己的命運,”特斯拉技術副總裁德魯·巴格里諾(Drew Bagrino)說。有分析認為,在電池產能足以滿足自身需求后,特斯拉將向其他車企開放電池產品供應。如果作為電池廠商重新審視特斯拉,它仍然是一個值得警惕的強大對手。今天的合作伙伴松下、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LG化學將不得不與他們“化友為敵”,動力電池領域將形成一場新的戰斗。
特斯拉Gigafactory來源:特斯拉微信微信官方賬號電池廠商發起聯盟運動。像特斯拉這樣自建電池工廠的車企不在少數。通用汽車將在美國建立一個電池生產基地。奔馳在歐洲、亞洲和北美有9家電池工廠。比亞迪在中國有五家電池工廠,分別位于惠州、深圳、重慶、Xi和青海。吉利在寧波和金華有兩家電池廠,其在荊州的電池廠將于今年建成投產。如果車企能夠實現“電池自由”,電池企業將面臨失去客戶的風險。因此,很多電池廠商未雨綢繆,提前發起了聯盟運動。瑞典電池公司Northvolt與大眾汽車成立合資電池廠。LG化學和通用汽車合資成立了新能源汽車電池合資公司,之后又聯手現代汽車。法國電池制造商Saft與PSA合資建立了兩家汽車動力電池工廠。就連與特斯拉并肩作戰了10年的松下,也在尋找另一個好伙伴。2020年2月3日,松下宣布將聯手豐田。雙方將在兩個月后成立一家名為“泰興能源解決方案有限公司”的合資電池公司。豐田和松下分別持有該公司51%和49%的股份。……此次合作,松下增加了新的電池組技術路線,將為豐田提供車用方形電池。松下的一名高管曾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松下正在努力構建TTP體系。”TTP指的是特斯拉、豐田和松下。全球動力電池巨頭當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早已通過與多家車企“結盟”,提前布局戰局。到目前為止,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已與一汽、BAIC、廣汽、東風、SAIC和長安六家國有車企達成合資或股權合作,共同開發和生產動力電池。此外,還與吉利汽車旗下的浙江吉潤成立了電池合資公司。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約30家國內外車企與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結盟”。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已經成為與車企聯合生產電池陣營中的代表。
當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歐洲工廠圖片來源:當代Amperex科技有限公司微信微信官方賬號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同事們正在抱緊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大腿”,以降低電動汽車的制造成本。特斯拉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一直在“密謀”制造自己的電池。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的關鍵部件。這一環節的國產化甚至自主化,將完全避免電池供應商短缺帶來的停產風險,也大大降低了電動車的生產成本。正如特斯拉技術副總裁德魯·巴格里諾(Drew Bagrino)所說,“我希望在電池問題上掌控自己的命運。”2019年2月,特斯拉宣布收購超級電容器制造商Maxwell 79%的股份。據麥克斯韋介紹,其干電極技術可以將電池的能量密度提高到300Wh/kg以上,未來有望進一步提高到500Wh/kg。如果這項技術應用到特斯拉車型的電池上,單次充電的續航時間將輕松超過1000公里。麥克斯韋的技術還可以在2-3年的周期內將電池能量密度提高15-25%,同時電池成本會降低10-15%。
特斯拉Gigafactory圖片來源:特斯拉微信微信官方賬號旗下有Maxwell,特斯拉繼續研發電池技術。據electrek報道,特斯拉電池研究工程師杰夫·達恩(Jeff Dahn)表示,該團隊測試的新電池可以支持特斯拉的電池續航時間高達160萬英里。相比之下,馬斯克更“謹慎”。他在2019年4月宣布,預計將在2020年推出使用壽命超過100萬英里的電池。測試表明,百萬英里超級電池的壽命至少是現有電池的兩倍,電池壽命將不再是電動汽車發展的瓶頸。2019年6月,馬斯克表示,為了獲得足夠的電池,公司可能會進入采礦業。隨后,組建技術團隊也被馬斯克提上日程。幾個月后,特斯拉發布的招聘信息顯示,其正在弗里蒙特建設一條新的電池生產線,需要尋找電池制造技術人員、分析師和測試人員。2020年2月,馬斯克的自產電池計劃正式曝光。在自建電池工廠的車企中,像特斯拉這樣潛心研究電池技術并有“野心”的人不在少數。一位汽車電子工程師告訴《未來汽車日報》,“比如奔馳建立的那些電池廠,只是電池組組裝廠,并不生產電池。”和特斯拉類似的,是比亞迪。特斯拉vs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其實只給自己供應電池可能不劃算。比亞迪是為數不多的能夠實現電池自產自銷的新能源車企,電池銷量一度高居全國榜首。但在2017年,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異軍突起,裝機量超過比亞迪。輸給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比亞迪意識到,自主生產……而自營模式對于電池業務來說過于局限,開始考慮讓電池業務獨立。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接受采訪時透露,“公司計劃將電池業務集團上市,以籌集資金加快發展。”也就是說,比亞迪最終會把電池賣給其他車企。據了解,比亞迪已為東風汽車和成都公交供應動力電池。2019年第四季度,馬斯克透露,要把電池產能提高到“今天人們無法想象的瘋狂水平”。這意味著馬斯克可能也有進軍電池領域的野心。以特斯拉、比亞迪為代表的車企,很快將成為電池大戰中不可忽視的力量。未來,“電池供應商”特斯拉可能會站在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對立面。而且從官方數據來看,特斯拉在電池方面的技術水平似乎略勝一籌。2019年,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三元電池最大能量密度達到182.44Wh/kg,磷酸鐵鋰電池最大能量密度達到150.75Wh/kg,與麥克斯韋“電池能量密度提升至300Wh/kg以上,單次充電輕松突破1000公里續航”的數據相差不遠。在動力電池領域,特斯拉即將首次出擊。興業證券預測,特斯拉將在4月20日舉行的電池日推出“無鈷”電池,大概率是Maxwell的新型鋰離子電池,采用新型高鎳陽極+預鋰化陰極+干電池技術+超級電容器,以及兩款采用CTP技術的產品。然而,一些汽車行業人士告訴我們,特斯拉和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之間的競爭可能不會發生。“特斯拉的初心是賣更多的車,而不是做電池供應商。”。
這是一個特別的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疫情,帶走了本該喜慶熱鬧的春節,也讓很多行業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影響,當然汽車行業也不列外。
1900/1/1 0:00:002019新能源汽車投訴銷量比一年一度315,車主投訴忙不停。雖然今年315晚會因疫情延期了,但參考上年度投訴數據肯定有參考價值。
1900/1/1 0:00:003月16日,乘聯會發文稱,如4月疫情得到良好控制,汽車市場在下半年將全面回暖,預計全國狹義乘用車市場全年批發總量受影響約270萬輛,零售總量損失約200萬輛。
1900/1/1 0:00:00極智科技,只為U而來,萬眾期待的情感科技純電SUV哪吒U,將攜最新智能科技成果,于3月21日正式上市。
1900/1/1 0:00:00近日,車東西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奧迪已于2019年底,正式取消了L3級自動駕駛研發項目,轉而將團隊的數百名員工,轉向L2和L4級自動駕駛技術研發。
1900/1/1 0:00:00“電動車真香”做過這么多期一電調查,聽到越來越多電車車主表達過類似的觀點。但往往,他們都會在這個感嘆句前面加上一個設定,那就是,“如果你有私樁”。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