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自動駕駛芯片供應岌岌可危。眾所周知,盡管中國的自動駕駛技術突飛猛進,但核心人工智能芯片的供應卻被兩家美國供應商壟斷。L4級及以上,幾乎全部使用NVIDIA的AI芯片Drive PX 2,L2級幾乎被Mobileye的EyeQ3或Eye Q4壟斷。最近,一些型號將使用NVIDIA的Xavier,但最早要到2019年才能上市。然而,由于美國政府的“干預”,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的發展面臨著人工智能芯片供應的嚴峻威脅。2018年11月19日,美國商務部再次祭出“貿易大棒”,明確了14類高科技產品,并計劃進行嚴格的出口審查。在這14類高科技產品中,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芯片成為眾矢之的,在49個待監管的小項中占了11個。坦率地說,在全球范圍內,中國是唯一一個能夠在人工智能技術儲備方面與美國競爭的國家。截至2017年,根據中國專利保護協會披露的信息,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已超過美國。
然而,在中國的整個工業體系中有一個“bug”,那就是芯片行業。盡管與美國相比,中國在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數據方面有自己的優勢,但在人工智能芯片領域仍處于被“吊打”的階段。美國政府干預人工智能芯片出口,相當于掐住了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脖子”;對于中國的自動駕駛行業來說,它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人工智能芯片的供應安全已經成為一個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截至目前,美國商務部“史上最嚴高科技封鎖令”仍處于征求意見階段,咨詢期為一個月。換言之,直到2018年12月19日,該部門才會考慮是否會拿出實質性的行動計劃。盡管如此,人們仍然感到“深深的惡意”。這一行動的威脅無疑是巨大的。我擔心中國自動駕駛整個產業鏈的發展進度會被“拖后腿”。首當其沖的是自動駕駛研發公司,其中包括大量初創企業和科技巨頭。如果AI 芯片被切斷,將很難擴大測試車隊。這幾乎是所有自動駕駛研發企業都無法接受的。2019年是全球自動駕駛研發機構非常重要的職業應用場景和商業化年份。例如,李彥宏在之前的百度大會上宣布,2019年的目標是將L4級自動駕駛能力的車隊規模擴大到10000輛。谷歌的兄弟公司Waymo計劃于2018年底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開始無人駕駛出租車的商業運營。
如果出現人工智能芯片供應的情況,將嚴重影響中國本土自動駕駛企業的技術升級步伐。汽車制造商將成為更大的受害者。在中國,造車新勢力中,蔚來汽車、車和家使用MobileyeEye Q4實現L2級自動駕駛能力;Tucki和Singularity通過NVIDIA的Xavier實現了L2及以上的自動駕駛能力。在傳統車企中,上汽與Mobileye保持合作,奇瑞則使用英偉達的Xavier。上述汽車公司將遭受美國商務部的“貿易大棒”。供應鏈的安全性對整車企業來說比自動駕駛研究機構更致命。對于這些自動駕駛研發機構來說,大不了擴大測試車隊的規模;
但對于車企來說,只要有一個零部件不到位,整個生產線就會停產,這是絕對無法承受的。此外,對于汽車制造商來說,這種不確定性也極其可怕。不管還好與否,你都會給我一句開心的話。如果沒有,我們會考慮其他解決方案,或者切斷這個功能點。我最害怕不置可否。當方案確定后,在生產過程中突然被切斷,這簡直太可怕了。為了對沖這種風險,汽車公司可能不得不提供B計劃,或者增加庫存,這將在整個工業環境已經很差的情況下給原始設備制造商的運營帶來更大的壓力。如果自動駕駛系統集成商受到打擊,其他零部件供應商顯然也無法幸免。例如激光雷達的供應商,當測試車隊的數量不能迅速增加時,激光雷達的量產和成本降低速度也會受到影響。相對而言,主要客戶來自美國的激光雷達供應商,生活會更好;立足于中國市場的朋友在規劃時可能不得不考慮這個因素。當然,不僅中國的公司受到了傷害,整個硅谷也在這一政策的威脅下“瑟瑟發抖”。全球最強大的人工智能芯片公司英偉達的股價在這幾天遭遇了“10000點暴擊”。19日,英偉達股價下跌12%,其股價已從最高的1600億美元跌至883億美元。蘋果股價當天暴跌3.96%,第二天又下跌4.78%,近794億美元的市值蕩然無存。因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市場,占據了65%的市場份額;
它也是人工智能應用的最大需求市場。如果這些企業失去了在中國的市場,恐怕他們將遭受重創。當有人哭的時候,有人笑。世界上最好的自動駕駛公司、谷歌的兄弟公司Waymo,此時可能正躲在密室里竊笑。因為一旦這件事成為現實,他們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必面對來自中國競爭對手的挑戰和追求。在市場上進行商業談判時,他們的姿態可能更高,條件可能更苛刻。與此同時,通用汽車的Cruise、福特的Argo.AI、蘋果和特斯拉都會感到高興。很高興有機會從任何角度去看海對岸同事的笑話。福特將特別高興,因為他們正在與奧迪公司進行激烈的討論,試圖吸引公眾投資Argo.AI,并共同努力開發自動駕駛系統,以對抗該市的死敵Cruise,因為Cruise在拉過軟銀和本田之后跑得有點快。為了吸引奧迪ag和其他潛在跨國車企的注意,福特正在努力“公關”阿爾戈在邁阿密的交付表現。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可能成為影響奧迪汽車高管決策的重要“X因素”,從而在美國下注。當然,福特首席執行官韓凱特先生不應該太高興。大眾汽車也在推進與Waymo的談判,以組建一家自動駕駛合資公司。此外,美國有意控制新興高科技的出口,這無疑會整體推遲技術的商業化,這將使一些傳統車企感到欣慰,因為它們在創新技術的應用中處于被動地位。此時,他們可以坐下來觀看那些在創新方面仍然激進的同行的“笑話”。同時,我們也可以批評和教育公司中那些叫囂著要對新技術進行激烈投資的激進派:“你還太年輕,沒有頭發,不可靠。”當然,在這個時代,在任何一家汽車公司,保守派都占據了上風,這將是一場災難。他們或許在科技發展過程中躲過了不確定性的風險,但注定要避開“不變”的最大風險,被時代淘汰。如果此刻中國的自動駕駛產業鏈陷入“命運的咽喉”,對北美的整個自動駕駛產業鏈條來說都是喜訊。例如,激光雷達供應商、高精度地圖供應商和云計算服務提供商都可以在這樣的時間窗口內進行愉快的“野蠻生長”。特朗普政府并不愚蠢,他們會看到這些讓他們高興的事情嗎?那么這會發生嗎?從邏輯上講,新興技術的全面出口管制在影響力、廣度和深度上將遠遠超過關稅,將是國際貿易中更具破壞性的“重磅炸彈”。對于美國政府來說,當貿易摩擦中還有其他牌要打時,它不會立即拋出“尺寸之王”。現在的情況更像是對他們的“中國朋友”喊道:“我警告你,我手里有一個尺寸之王。”另一個考慮因素是,在貿易談判中,為了獲得利益,如果付出的代價更大,恐怕不是一筆好交易。就美國而言,在與中國的科技競爭中,目前只有芯片行業具有明顯優勢,如果美國公司不在其他領域與中國人做生意,可能會遭受更大的損失。美國戴爾公司人工智能研究員Lucas Wilson在社交媒體上寫道,神經網絡、深度學習和遺傳算法等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依賴于開源研究,而對此的出口管制只會讓美國放棄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地位。尤其是來自中國這個最大的互聯網市場的數據丟失,將使美國人工智能公司在競爭中處于被動地位。然而,芯片出口管制確實會讓中國人感到不舒服。然而,這也是一個愚蠢的決定。因為這將使中國下游的企業不得不尋找替代供應商,這將給中國新興的人工智能芯片企業帶來巨大機遇。例如,在自動駕駛AI芯片領域,中國初創公司地平線預計將于2019年初量產汽車級的自動駕駛SOC。作為NVIDIA和M之外為數不多的自動駕駛AI芯片供應商之一……
地平線將感謝特朗普先生的“上帝的幫助”。與此同時,包括華為、百度和阿里在內的中國科技巨頭都宣布將進入人工智能芯片的研發,而自動駕駛是一個重要的應用場景。也許兩年后,美國政府未能向中國供應人工智能芯片的威懾作用將大幅下降。到那時,我們國內將有許多替代方案。中國的整個芯片制造業也將感謝特朗普的“神助”。如果沒有特朗普對中興通訊的突然攻擊和美國政府對福建金華的突然攻擊,中國的官員產學研恐怕不會像現在這樣團結一致,他會堅定不移地發展當地的芯片制造業。根據Gartner的統計,2017年全球芯片營業額約為4197億美元,而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產品制造商,中國當年進口的芯片高達2690億美元。作為如此重要的芯片市場,如果任何芯片制造商不與中國人做生意,后果將非常嚴重。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美國完全控制對中國的人工智能芯片出口,后果將非常嚴重,典型的是殺死1000個敵人,損失800個。對于特朗普政府來說,這可能會增加審批難度,從而控制出售給中國的人工智能芯片的去向。必要時,對他們認為“不順眼”的企業進行有針對性和精確的攻擊,可能是一種更具操作性的選擇。當然,特朗普政府的特點是可預測性差。另一件更確定的事情是,目前華盛頓幾乎有一種共識,認為中國被視為“戰略競爭對手”。中國公司的崛起以及與美國公司爭奪市場幾乎是不可避免的,摩擦也是不可避免的。在某些特定領域,美國公司處處被擊敗。為了掩蓋他們的無能,指責中國人的不公平競爭是可以理解的。例如,現階段通用和福特在中國市場的衰落可能與知識產權無關。通用汽車和福特應該考慮其車型的競爭力。此外,回到底特律的巢穴,對公司內部的官僚系統進行了激烈的操作。作為兩個超級經濟體,中美應該從宏觀和戰略角度控制摩擦,釋放更多善意與合作。然而,特朗普政府正試圖將國內發展的矛盾轉移到國際舞臺上,短期內仍將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對于中國的自動駕駛行業來說,恐怕在當前時期非常不舒服,而最不舒服的可能是整車制造商,可能需要有一個B計劃。中國自動駕駛芯片的供應岌岌可危。眾所周知,盡管中國的自動駕駛技術突飛猛進,但核心人工智能芯片的供應卻被兩家美國供應商壟斷。L4級及以上,幾乎全部使用NVIDIA的AI芯片Drive PX 2,L2級幾乎被Mobileye的EyeQ3或Eye Q4壟斷。最近,一些型號將使用NVIDIA的Xavier,但最早要到2019年才能上市。然而,由于美國政府的“干預”,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的發展面臨著人工智能芯片供應的嚴峻威脅。2018年11月19日,美國商務部再次祭出“貿易大棒”,明確了14類高科技產品,并計劃進行嚴格的出口審查。在這14類高科技產品中,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芯片成為眾矢之的,在49個待監管的小項中占了11個。坦率地說,在全球范圍內,中國是唯一一個能夠在人工智能技術儲備方面與美國競爭的國家。截至2017年,根據中國專利保護協會披露的信息,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已超過美國。
然而,在中國的整個工業體系中有一個“bug”,那就是芯片行業。盡管與美國相比,中國在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數據方面有自己的優勢,但在人工智能芯片領域仍處于被“吊打”的階段。美國政府干預人工智能芯片出口,相當于掐住了中國的“脖子”……
I行業發展;對于中國的自動駕駛行業來說,它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人工智能芯片的供應安全已經成為一個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截至目前,美國商務部“史上最嚴高科技封鎖令”仍處于征求意見階段,咨詢期為一個月。換言之,直到2018年12月19日,該部門才會考慮是否會拿出實質性的行動計劃。盡管如此,人們仍然感到“深深的惡意”。這一行動的威脅無疑是巨大的。我擔心中國自動駕駛整個產業鏈的發展進度會被“拖后腿”。首當其沖的是自動駕駛研發公司,其中包括大量初創企業和科技巨頭。如果AI 芯片被切斷,將很難擴大測試車隊。這幾乎是所有自動駕駛研發企業都無法接受的。2019年是全球自動駕駛研發機構非常重要的職業應用場景和商業化年份。例如,李彥宏在之前的百度大會上宣布,2019年的目標是將L4級自動駕駛能力的車隊規模擴大到10000輛。谷歌的兄弟公司Waymo計劃于2018年底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開始無人駕駛出租車的商業運營。
如果出現人工智能芯片供應的情況,將嚴重影響中國本土自動駕駛企業的技術升級步伐。汽車制造商將成為更大的受害者。在中國,造車新勢力中,蔚來汽車、車和家使用MobileyeEye Q4實現L2級自動駕駛能力;Tucki和Singularity通過NVIDIA的Xavier實現了L2及以上的自動駕駛能力。在傳統車企中,上汽與Mobileye保持合作,奇瑞則使用英偉達的Xavier。上述汽車公司將遭受美國商務部的“貿易大棒”。供應鏈的安全性對整車企業來說比自動駕駛研究機構更致命。對于這些自動駕駛研發機構來說,大不了擴大測試車隊的規模;但對于車企來說,只要有一個零部件不到位,整個生產線就會停產,這是絕對無法承受的。此外,對于汽車制造商來說,這種不確定性也極其可怕。不管還好與否,你都會給我一句開心的話。如果沒有,我們會考慮其他解決方案,或者切斷這個功能點。我最害怕不置可否。當方案確定后,在生產過程中突然被切斷,這簡直太可怕了。為了對沖這種風險,汽車公司可能不得不提供B計劃,或者增加庫存,這將在整個工業環境已經很差的情況下給原始設備制造商的運營帶來更大的壓力。如果自動駕駛系統集成商受到打擊,其他零部件供應商顯然也無法幸免。例如激光雷達的供應商,當測試車隊的數量不能迅速增加時,激光雷達的量產和成本降低速度也會受到影響。相對而言,主要客戶來自美國的激光雷達供應商,生活會更好;立足于中國市場的朋友在規劃時可能不得不考慮這個因素。當然,不僅中國的公司受到了傷害,整個硅谷也在這一政策的威脅下“瑟瑟發抖”。全球最強大的人工智能芯片公司英偉達的股價在這幾天遭遇了“10000點暴擊”。19日,英偉達股價下跌12%,其股價已從最高的1600億美元跌至883億美元。蘋果股價當天暴跌3.96%,第二天又下跌4.78%,近794億美元的市值蕩然無存。因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市場,占據了65%的市場份額;
它也是人工智能應用的最大需求市場。如果這些企業失去了在中國的市場,恐怕他們將遭受重創。當有人哭的時候,有人笑。世界上最好的自動駕駛公司、谷歌的兄弟公司Waymo,此時可能正躲在密室里竊笑。因為一旦這件事成為現實,他們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必面對來自中國競爭對手的挑戰和追求。在市場上進行商業談判時,他們的姿態可能更高,條件可能更苛刻。與此同時,通用汽車的Cruise、福特的Argo.AI、蘋果和特斯拉都會感到高興。很高興有機會從任何角度去看海對岸同事的笑話。福特將特別高興,因為他們正在與奧迪公司進行激烈的討論,試圖吸引公眾投資Argo.AI,并共同努力開發自動駕駛系統,以對抗該市的死敵Cruise,因為Cruise在拉過軟銀和本田之后跑得有點快。為了吸引奧迪ag和其他潛在跨國車企的注意,福特正在努力“公關”阿爾戈在邁阿密的交付表現。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可能成為影響奧迪汽車高管決策的重要“X因素”,從而在美國下注。當然,福特首席執行官韓凱特先生不應該太高興。大眾汽車也在推進與Waymo的談判,以組建一家自動駕駛合資公司。此外,美國有意控制新興高科技的出口,這無疑會整體推遲技術的商業化,這將使一些傳統車企感到欣慰,因為它們在創新技術的應用中處于被動地位。此時,他們可以坐下來觀看那些在創新方面仍然激進的同行的“笑話”。同時,我們也可以批評和教育公司中那些叫囂著要對新技術進行激烈投資的激進派:“你還太年輕,沒有頭發,不可靠。”當然,在這個時代,在任何一家汽車公司,保守派都占據了上風,這將是一場災難。他們或許在科技發展過程中躲過了不確定性的風險,但注定要避開“不變”的最大風險,被時代淘汰。如果此刻中國的自動駕駛產業鏈陷入“命運的咽喉”,對北美的整個自動駕駛產業鏈條來說都是喜訊。例如,激光雷達供應商、高精度地圖供應商和云計算服務提供商都可以在這樣的時間窗口內進行愉快的“野蠻生長”。特朗普政府并不愚蠢,他們會看到這些讓他們高興的事情嗎?那么這會發生嗎?從邏輯上講,新興技術的全面出口管制在影響力、廣度和深度上將遠遠超過關稅,將是國際貿易中更具破壞性的“重磅炸彈”。對于美國政府來說,當貿易摩擦中還有其他牌要打時,它不會立即拋出“尺寸之王”。現在的情況更像是對他們的“中國朋友”喊道:“我警告你,我手里有一個尺寸之王。”另一個考慮因素是,在貿易談判中,為了獲得利益,如果付出的代價更大,恐怕不是一筆好交易。就美國而言,在與中國的科技競爭中,目前只有芯片行業具有明顯優勢,如果美國公司不在其他領域與中國人做生意,可能會遭受更大的損失。美國戴爾公司人工智能研究員Lucas Wilson在社交媒體上寫道,神經網絡、深度學習和遺傳算法等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依賴于開源研究,而對此的出口管制只會讓美國放棄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地位。尤其是來自中國這個最大的互聯網市場的數據丟失,將使美國人工智能公司在競爭中處于被動地位。然而,芯片出口管制確實會讓中國人感到不舒服。然而,這也是一個愚蠢的決定。因為這將使中國下游的企業不得不尋找替代供應商,這將給中國新興的人工智能芯片企業帶來巨大機遇。例如,在自動駕駛AI芯片領域,中國初創公司地平線預計將于2019年初量產汽車級的自動駕駛SOC。作為NVIDIA和M之外為數不多的自動駕駛AI芯片供應商之一……
地平線將感謝特朗普先生的“上帝的幫助”。與此同時,包括華為、百度和阿里在內的中國科技巨頭都宣布將進入人工智能芯片的研發,而自動駕駛是一個重要的應用場景。也許兩年后,美國政府未能向中國供應人工智能芯片的威懾作用將大幅下降。到那時,我們國內將有許多替代方案。中國的整個芯片制造業也將感謝特朗普的“神助”。如果沒有特朗普對中興通訊的突然攻擊和美國政府對福建金華的突然攻擊,中國的官員產學研恐怕不會像現在這樣團結一致,他會堅定不移地發展當地的芯片制造業。根據Gartner的統計,2017年全球芯片營業額約為4197億美元,而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產品制造商,中國當年進口的芯片高達2690億美元。作為如此重要的芯片市場,如果任何芯片制造商不與中國人做生意,后果將非常嚴重。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美國完全控制對中國的人工智能芯片出口,后果將非常嚴重,典型的是殺死1000個敵人,損失800個。對于特朗普政府來說,這可能會增加審批難度,從而控制出售給中國的人工智能芯片的去向。必要時,對他們認為“不順眼”的企業進行有針對性和精確的攻擊,可能是一種更具操作性的選擇。當然,特朗普政府的特點是可預測性差。另一件更確定的事情是,目前華盛頓幾乎有一種共識,認為中國被視為“戰略競爭對手”。中國公司的崛起以及與美國公司爭奪市場幾乎是不可避免的,摩擦也是不可避免的。在某些特定領域,美國公司處處被擊敗。為了掩蓋他們的無能,指責中國人的不公平競爭是可以理解的。例如,現階段通用和福特在中國市場的衰落可能與知識產權無關。通用汽車和福特應該考慮其車型的競爭力。此外,回到底特律的巢穴,對公司內部的官僚系統進行了激烈的操作。作為兩個超級經濟體,中美應該從宏觀和戰略角度控制摩擦,釋放更多善意與合作。然而,特朗普政府正試圖將國內發展的矛盾轉移到國際舞臺上,短期內仍將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對于中國的自動駕駛行業來說,恐怕在當前時期非常不舒服,而最不舒服的可能是整車制造商,可能有必要制定B計劃。
由于車市競爭加劇,以及“雙積分”等環保政策倒逼,眾多車企在廣州車展上紛紛押注電動化技術和產品。
1900/1/1 0:00:0011月19日,鄭州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通報稱自11月21日至12月31日實施機動車單雙號限行。
1900/1/1 0:00:00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我國改革事業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關鍵節點。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特斯拉一直聲稱其電池成本處于領先地位,而瑞士聯合銀行分析師(UBS)與一些工程師研究發現也佐證了這一點。
1900/1/1 0:00:00當前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增加,對于安全和動力電池等行業提出了更高的安全要求,新能源汽車特別是電池的安全已成為全行業的關注重點,其中不乏推出電動汽車強制年檢制度的呼聲。
1900/1/1 0:00:00本次廣州車展,東風本田公布了其未來新能源規劃,未來五年,東風本田將擁有10款以上的電動化車型。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