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英特爾斥資153億美元收購了Mobileye,震驚了整個科技行業。當時,Mobileye的年收入只有5億美元,這也給英特爾在這筆交易中是否虧損打上了一個很大的問號。上個月,Mobileye和英特爾終于交出了第一份含金量的成績單。據媒體報道,英特爾在歐洲市場贏得了800萬輛自動駕駛汽車的大合同,并將于2021交付。盡管媒體沒有透露哪家歐洲車企與英特爾合作,但寶馬可能是最有可能的一家。事實上,早在2016年,寶馬、英特爾和Mobiley就開始了自主駕駛合作,寶馬還計劃在2021推出自己的無人駕駛汽車iNext。目前,Mobileye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價格尚不確定,但如果以2000美元的Intel Xeon(Xeon處理器)作為基準,假設是3000美元,那么僅Mobileye一家公司的收入就將增加240億美元$240億絕對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數字,也是英特爾在轉型過程中給投資者帶來的最具吸引力的數字。正因為如此,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Mobileye這家自動駕駛公司給英特爾帶來的價值,英特爾真的能通過自動駕駛開創另一個現代嗎?Mobileye給英特爾帶來了什么?繼優步3月的汽車駕駛事故后,英威達也宣布暫停全球汽車駕駛測試,而兩個月后,Mobileye的如此大動作也讓英特爾再次獲得了汽車駕駛領域的關注。
長期以來,英偉達的巨大價值部分來自其在自動駕駛處理器方面的領先地位。如上圖所示,英特爾近12個月的市盈率(PER)和市盈率(PSR)均低于英偉達。英特爾的前向市盈率是13.91倍,而英偉達的是31.69倍。英特爾在過去12個月的銷售比率僅為4.02倍,明顯低于英偉達的13.91倍。但其他兩個數據顯示,首先,英特爾每個季度在數據中心的收入仍超過50億美元,而英偉達的數據中心和汽車業務加起來只有8.46億美元。其次,英特爾仍有大量現金流,每年增加127億美元的研發預算,這也確保了英特爾在自動駕駛方面的研發投入。在產品層面,也許英特爾沒有任何產品可以與NVIDIA Xavier系統芯片和新的Drive PX Pegasus競爭。然而,如果英特爾能夠將EyeQ5與其Xeon處理器、Nervana神經網絡處理器和Movidius Myriad X/Myriad 2 VPU(視覺處理單元)相結合,它仍然具有很大的競爭力。Mobileye基于攝像頭的解決方案也是對Movidius的完美補充。
對英特爾來說,無人駕駛汽車可以成為“車輪上的數據中心”。憑借合適的處理器、地圖、攝像頭、傳感器和7*24小時不間斷的網絡連接,自動駕駛顯然給英特爾未來的業務帶來了更多的想象力。Mobileye到底值多少錢?800萬輛自動駕駛的訂單仍然是該行業最大的訂單。Alphabet旗下的Waymo迄今尚未為公司貢獻任何收入,瑞銀集團認為Waymo的無人駕駛輔助系統價值1350億美元。
Mobileye為英特爾貢獻了5億美元。如果Waymo的估值能夠如此樂觀,那么Mobileye未來的價值會是多少?其次,英特爾和Waymo之間也有著密切的合作關系。根據英特爾官網的消息,英特爾一直在為Waymo提供無人駕駛汽車的傳感器、連接解決方案和計算芯片等產品。第三,Mobileye在ADAS方面擁有65%的市場份額,并與大多數汽車制造商有著長期的合作關系。英特爾已經占領臺式機和數據中心處理器市場多年,Mobileye可以幫助英特爾抵御來自NVIDIA和Waymo的雙重壓力。在技術層面,Mobileye依靠足夠的傳感器來最大限度地提高無人駕駛汽車的安全性:12個攝像頭、雷達和激光掃描儀、多個傳感器和Intel EyeQ4處理器;
車前有三個高清攝像頭,覆蓋180度視野,可以采集300米范圍內的圖像。英特爾押注自動駕駛的兩大擔憂在PC行業衰落和人工智能未來不確定的行業背景下,英特爾顯然對自動駕駛有著巨大的心理預期。畢竟,與虛幻的人工智能相比,自動駕駛最終將成為并正在成為現實。如上所述,Mobileye確實為英特爾帶來了新的增長空間。然而,對于這一增長空間,仍有許多隱憂。從商業模式來看,未來的自動駕駛將呈現兩種具有代表性的商業模式:出行服務中的自動駕駛;私家車的自動駕駛;
這兩種商業模式的立足點也有所不同。首先,出行服務的自動駕駛本質上仍然是一種“打車”模式,這意味著乘客(用戶)的忠誠度幾乎不存在,這個市場是一個價格戰市場。一旦失去了支持價格戰的資金支持,所謂的市場地位將不復存在。讓我們來看看優步的案例。2016年,優步虧損28億美元,退出了中國市場。2017年,優步虧損45億美元,退出東南亞和俄羅斯市場。在最近一個季度,該公司仍虧損3.04億美元。2017年第一季度,優步的總訂單增加了73億,2018年第一季度增加了113億。優步也可能離開或減少其在印度的業務,因為其最大的投資者軟銀持有競爭對手Ola的大量股份。由于Lyft的增長,優步在美國的市場份額也大幅下降。優步目前正在加大對自動駕駛出租車的投資。出發點是,它可以通過自動駕駛降低駕駛員的成本,并繼續占據更多的市場。然而,這可能過于理想化了。如果優步能做到這一點,其他公司也能做到,最終,它仍將回到不斷降低成本的自下而上的競爭中。尤其是當Waymo、Lyft/GM、戴姆勒和特斯拉等巨頭都進入了這一領域,競爭越來越激烈時,更難預測優步能得到多少。這意味著整個行業的利潤率將很低,但同時需要在安全方面進行大量投資。因此,價格戰不僅對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提供商來說是不可避免的,對英特爾這樣的制造商來說也是不可避免的。其次,私家車的自動駕駛業務也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天花板。眾所周知,自動駕駛的最終目標是實現5級的全自動駕駛,那么一旦達到5級會有增長嗎?
從PC到智能手機,這些個人計算設備的進化方向沒有最終目標,也就是說,無論是過去的PC還是現在的智能手機,科技行業都不認為這是個人計算設備最終的形式,這意味著未來會有更多的探索,包括技術研發和商業模式探索。然而,自動駕駛的最終目標是非常明確的。所謂的5級全自動駕駛早已在科幻電影中一次又一次地出現,也是當前行業的發展方向。一旦實現了全自動駕駛,當傳感器需要收集更多數據,軟件需要更加敏捷時,英特爾所依賴的自動駕駛處理器的市場有多大?更重要的是,對于無人駕駛私家車來說,不可能像出行服務的自動駕駛那樣將成本分攤到各個環節,而私家車的無人駕駛系統在成本中占很大比例。同時,很難區分品牌,英特爾也不太可能在個人電腦上貼上自己的標志。在這個領域,某種芯片或軟件不能壟斷市場。寫在最后,就像以前的技術革命一樣,總有人感到高興和擔憂,適度的警惕總比盲目的樂觀要好。英特爾在PC時代的輝煌很難重現,許多強大的競爭對手很可能會讓英特爾舉步維艱。在未來2-3年內,英特爾仍需要在自動駕駛方面進行巨額投資。業務和收入的增長是肯定的,但利潤也不容樂觀。至于英特爾能否維持目前股市的牛市,我們將拭目以待。
2017年,英特爾斥資153億美元收購了Mobileye,震驚了整個科技行業。當時,Mobileye的年收入只有5億美元,這也給英特爾在這筆交易中是否虧損打上了一個很大的問號。上個月,Mobileye和英特爾終于交出了第一份含金量的成績單。據媒體報道,英特爾在歐洲市場贏得了800萬輛自動駕駛汽車的大合同,并將于2021交付。盡管媒體沒有透露哪家歐洲車企與英特爾合作,但寶馬可能是最有可能的一家。事實上,早在2016年,寶馬、英特爾和Mobiley就開始了自主駕駛合作,寶馬還計劃在2021推出自己的無人駕駛汽車iNext。目前,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價格來自……
Mobileye是不確定的,但如果以2000美元的英特爾至強處理器作為基準,假設是3000美元,那么僅Mobileye的收入就將增加240億美元$240億絕對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數字,也是英特爾在轉型過程中給投資者帶來的最具吸引力的數字。正因為如此,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Mobileye這家自動駕駛公司給英特爾帶來的價值,英特爾真的能通過自動駕駛開創另一個現代嗎?Mobileye給英特爾帶來了什么?繼優步3月的汽車駕駛事故后,英威達也宣布暫停全球汽車駕駛測試,而兩個月后,Mobileye的如此大動作也讓英特爾再次獲得了汽車駕駛領域的關注。
長期以來,英偉達的巨大價值部分來自其在自動駕駛處理器方面的領先地位。如上圖所示,英特爾近12個月的市盈率(PER)和市盈率(PSR)均低于英偉達。英特爾的前向市盈率是13.91倍,而英偉達的是31.69倍。英特爾在過去12個月的銷售比率僅為4.02倍,明顯低于英偉達的13.91倍。但其他兩個數據顯示,首先,英特爾每個季度在數據中心的收入仍超過50億美元,而英偉達的數據中心和汽車業務加起來只有8.46億美元。其次,英特爾仍有大量現金流,每年增加127億美元的研發預算,這也確保了英特爾在自動駕駛方面的研發投入。在產品層面,也許英特爾沒有任何產品可以與NVIDIA Xavier系統芯片和新的Drive PX Pegasus競爭。然而,如果英特爾能夠將EyeQ5與其Xeon處理器、Nervana神經網絡處理器和Movidius Myriad X/Myriad 2 VPU(視覺處理單元)相結合,它仍然具有很大的競爭力。Mobileye基于攝像頭的解決方案也是對Movidius的完美補充。
對英特爾來說,無人駕駛汽車可以成為“車輪上的數據中心”。憑借合適的處理器、地圖、攝像頭、傳感器和7*24小時不間斷的網絡連接,自動駕駛顯然給英特爾未來的業務帶來了更多的想象力。Mobileye到底值多少錢?800萬輛自動駕駛的訂單仍然是該行業最大的訂單。Alphabet旗下的Waymo迄今尚未為公司貢獻任何收入,瑞銀集團認為Waymo的無人駕駛輔助系統價值1350億美元。
Mobileye為英特爾貢獻了5億美元。如果Waymo的估值能夠如此樂觀,那么Mobileye未來的價值會是多少?其次,英特爾和Waymo之間也有著密切的合作關系。根據英特爾官網的消息,英特爾一直在為Waymo提供無人駕駛汽車的傳感器、連接解決方案和計算芯片等產品。第三,Mobileye在ADAS方面擁有65%的市場份額,并與大多數汽車制造商有著長期的合作關系。英特爾已經占領臺式機和數據中心處理器市場多年,Mobileye可以幫助英特爾抵御來自NVIDIA和Waymo的雙重壓力。在技術層面,Mobileye依靠足夠的傳感器來最大限度地提高無人駕駛汽車的安全性:12個攝像頭、雷達和激光掃描儀、多個傳感器和Intel EyeQ4處理器;車前有三個高清攝像頭,覆蓋180度視野,可以采集300米范圍內的圖像。英特爾押注自動駕駛的兩大擔憂在PC行業衰落和人工智能未來不確定的行業背景下,英特爾顯然對自動駕駛有著巨大的心理預期。畢竟,與虛幻的人工智能相比,自動駕駛最終將成為并正在成為現實。如上所述,Mobileye確實為英特爾帶來了新的增長空間。然而,對于這一增長空間,仍有許多隱憂。從商業模式來看,未來的自動駕駛將呈現兩種具有代表性的商業模式:出行服務中的自動駕駛;私家車的自動駕駛;
這兩種商業模式的立足點也有所不同。首先,出行服務的自動駕駛本質上仍然是一種“打車”模式,這意味著乘客(用戶)的忠誠度幾乎不存在,這個市場是一個價格戰市場。一旦失去了支持價格戰的資金支持,所謂的市場地位將不復存在。讓我們來看看優步的案例。2016年,優步虧損28億美元,退出了中國市場。2017年,優步虧損45億美元,退出東南亞和俄羅斯市場。在最近一個季度,該公司仍虧損3.04億美元。2017年第一季度,優步的總訂單增加了73億,2018年第一季度增加了113億。優步也可能離開或減少其在印度的業務,因為其最大的投資者軟銀持有競爭對手Ola的大量股份。由于Lyft的增長,優步在美國的市場份額也大幅下降。優步目前正在加大對自動駕駛出租車的投資。出發點是,它可以通過自動駕駛降低駕駛員的成本,并繼續占據更多的市場。然而,這可能過于理想化了。如果優步能做到這一點,其他公司也能做到,最終,它仍將回到不斷降低成本的自下而上的競爭中。尤其是當Waymo、Lyft/GM、戴姆勒和特斯拉等巨頭都進入了這一領域,競爭越來越激烈時,更難預測優步能得到多少。這意味著整個行業的利潤率將很低,但同時需要在安全方面進行大量投資。因此,價格戰不僅對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提供商來說是不可避免的,對英特爾這樣的制造商來說也是不可避免的。其次,私家車的自動駕駛業務也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天花板。眾所周知,自動駕駛的最終目標是實現5級的全自動駕駛,那么一旦達到5級會有增長嗎?
從PC到智能手機,這些個人計算設備的進化方向沒有最終目標,也就是說,無論是過去的PC還是現在的智能手機,科技行業都不認為這是個人計算設備最終的形式,這意味著未來會有更多的探索,包括技術研發和商業模式探索。然而,自動駕駛的最終目標是非常明確的。所謂的5級全自動駕駛早已在科幻電影中一次又一次地出現,也是當前行業的發展方向。一旦實現了全自動駕駛,當傳感器需要收集更多數據,軟件需要更加敏捷時,英特爾所依賴的自動駕駛處理器的市場有多大?更重要的是,對于無人駕駛私家車來說,不可能像出行服務的自動駕駛那樣將成本分攤到各個環節,而私家車的無人駕駛系統在成本中占很大比例。同時,很難區分品牌,英特爾也不太可能在個人電腦上貼上自己的標志。在這個領域,某種芯片或軟件不能壟斷市場。寫在最后,就像以前的技術革命一樣,總有人感到高興和擔憂,適度的警惕總比盲目的樂觀要好。英特爾在PC時代的輝煌很難重現,許多強大的競爭對手很可能會讓英特爾舉步維艱。在未來2-3年內,英特爾仍需要在自動駕駛方面進行巨額投資。業務和收入的增長是肯定的,但利潤也不容樂觀。至于英特爾能否維持目前股市的牛市,我們將拭目以待。
戴姆勒官方網站日前宣布,其Smart品牌全球CEO安妮特溫克勒AnnetteWinkler將于9月30日離職,而繼任者會在稍后公布,但該公司并未透露具體的離職原因。
1900/1/1 0:00:00日前結束的兩年一屆CIBF電池展,再度成為國內鋰電設備企業花式炫技的舞臺。縱觀整個鋰電設備企業展品,一個明顯的趨勢是:以某一段核心工序為支點,輻射上段或者下段工序,打造一體化設備。
1900/1/1 0:00:00日前,在歐洲兩大重量級新能源拉力賽事塔特拉山拉力賽和第十一屆高科技生態交通拉力賽中,由D2車型組成的知豆車隊,不懼特斯拉、寶馬等強敵環伺,連斬佳績,
1900/1/1 0:00:00經過六年探索,其中兩年在出租車領域運行,北汽新能源終于決定將車電價值分離的換電模式向私人用戶推行。做這個決定,北汽新能源花了六年時間。
1900/1/1 0:00:00據CNBC網站報道,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和馬斯克(ElonMusk)對于人工智能的潛力向來有不同的看法,扎克伯格是樂觀主義者,而馬斯克則是預言家。
1900/1/1 0:00:00會開車的人有不少,而且越來越多。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以“老司機”自居,對自己的駕駛技術很有信心。有人從十幾歲就開始開車,甚至開車已經成為了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