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經濟參考報》發表題為《警惕動力電池“報廢潮”造成的“二次污染”》的報道。文章稱,根據業內研究機構的預測,中國動力電池將迎來“報廢潮”。到2020年,報廢量將超過24.8萬噸,約為2016年的20倍。如此大規模的“報廢潮”正面臨著嚴峻的回收形勢。如何以環保的方式安全回收和處理廢舊動力電池,加強廢舊動力電池的規范回收,避免這種新型固體廢物造成的“災難性”環境后果,已成為業內人士普遍關注的“世界級問題”。專家建議,宜盡快建立健全廢舊動力電池回收體系,依托行業骨干企業,成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破解技術瓶頸,建立技術支撐體系,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綠色可持續發展。近年來,在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和能源多元化戰略發展共識的背景下,多國政府加大了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支持力度,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業內人士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增長仍主要集中在政府采購決策權較大的領域,如物流車、環衛車、公務車等公共領域,但私人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接受度正在逐步提高。從事新能源共享汽車運營的長沙先鋒快車科技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總經理唐洪偉認為,隨著國家補貼政策的細化和充電設施的逐步完善,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長將逐步由公共部門向私營部門推動,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將進入快速增長期。據鋰電池行業智庫研究院預測,未來五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將保持快速增長,年復合增長率有望超過30%。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經歷爆發式增長,這直接推動了動力電池的快速增長。2015年,我國動力電池產值380億元,同比增長262%,產值接近數字鋰電池。2016年,我國動力電池產值645億元,首次超過傳統數字鋰電池的規模,成為鋰電池消費結構中最大的領域。“2012-2014年裝載的第一批動力電池將在2018年左右大規模退役。未來三到四年,動力鋰電池將出現“報廢潮”。“李長棟表示。根據高新技術鋰電池研究所的預測,隨著電動汽車市場的持續增長,預計動力電池報廢量也將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2016年,動力電池報廢約1.2萬噸,到2020年,中國動力電池報廢將達到24.8萬噸回收成為一個問題。有專家認為,從環境治理和資源利用的角度來看,廢舊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業內人士介紹,磷酸鐵鋰電池是現有動力電池產能中的主流。值得注意的是,在特斯拉熱的推動下,國內一些企業也探索將NCM(鎳鈷錳)、NCA(鎳鈷鋁)等三元材料用于動力電池。自2014年以來,中國已投產乘用車三元動力電池生產線。中國科學院工藝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曹宏斌告訴記者,2013年之前,國內鉛酸電池回收行業存在嚴重問題。不合格的個人和小作坊非法回收鉛酸蓄電池,直接排放廢酸,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吸取了非常沉重的教訓。“以六氟磷酸鋰為例……
以動力電池的電解液為例。這種溶質在空氣環境中容易水解產生五氟化磷、氟化氫等有害物質,對人體、動植物有很強的腐蝕作用。因此,應特別注意溶劑和六氟磷酸鋰的處理。稍有不慎,極有可能帶來“二次污染”,甚至造成災難性后果。“李長棟說。雖然污染就像達摩克利斯之劍,但另一方面,廢舊汽車動力電池是寶貴的“城市礦物”。如果使用得當,不僅可以減少環境污染,還可以“變廢為寶””避免資源浪費。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徐生明表示,動力電池所需的鈷、鎳、鋰等原材料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目前,中國80%的鈷和70%的鋰、鎳資源都是進口的。 “動力鋰離子電池的一般使用壽命約為8年,但當汽車動力鋰離子蓄電池的容量衰減到80%以下時,它們就會被丟棄,實際使用時間約為3-6年。在回收材料或能源之前,這些被丟棄的汽車動力鋰電池也可以用于電網儲能或作為低級別電源可以建立電池級聯的二次利用體系,充分發揮動力鋰電池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徐生明說。建立透明、暢通的廢舊電池回收網絡盡管回收廢舊動力電池的重要性在業內已達成共識,但其回收市場仍處于初級階段,迫切需要在政策、法規、技術和回收體系等方面進一步加強研究和規范。專家建議我們應該引導建立透明、暢通的廢舊動力電池回收網絡,改變現有的“付費”商業回收模式,在日本和其他國家采取“付費”回收處理,這有利于長期發展。同時,要充分利用高校、企業等研發力量,加大回收技術研究力度,與國際接軌。首先,推動建立一個可以全程監控的良性回收體系。從動力制造階段開始,借助互聯網和物聯網對動力電池制造、流通和回收的全過程進行監控,避免小供應商的部分拆解,實現每組動力電池的完全回收,并建立標桿,延伸到平行回收領域。二是探索動力電池的梯級利用技術。考慮到動力電池含有較高的剩余電量,我們應該進一步探索如何安全高效地實現動力電池的梯級利用。第三,探索更高效、更清潔的生產技術。探討如何在拆卸技術中實現短距離高效分類;在冶金技術中探索以定向循環為導向的冶金技術;
深入研究開發清潔冶金技術對清潔技術的影響,避免“二次污染”。為此,國家有關部門不妨從資金、政策和智力資源等方面支持動力電池回收領域的重點企業,科研院所應盡快聯合成立國家動力電池回收工程研發中心。9月26日,《經濟參考報》發表題為《警惕動力電池“報廢潮”造成的“二次污染”》的報道。文章稱,根據業內研究機構的預測,中國動力電池將迎來“報廢潮”。到2020年,報廢量將超過24.8萬噸,約為2016年的20倍。如此大規模的“報廢潮”正面臨著嚴峻的回收形勢。如何以環保的方式安全回收和處理廢舊動力電池,加強廢舊動力電池的規范回收,避免這種新型固體廢物造成的“災難性”環境后果,已成為業內人士普遍關注的“世界級問題”。專家建議,宜盡快建立健全廢舊動力電池回收體系,依托行業骨干企業,成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破解技術瓶頸,建立技術支撐體系,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綠色可持續發展。近年來,在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和能源多元化戰略發展共識的背景下,多國政府加大了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支持力度,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業內人士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增長仍主要集中在政府采購決策權較大的領域,如物流車、環衛車、公務車等公共領域,但私人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接受度正在逐步提高。從事新能源共享汽車運營的長沙先鋒快車科技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總經理唐洪偉認為,隨著國家補貼政策的細化和充電設施的逐步完善,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長將逐步由公共部門向私營部門推動,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將進入快速增長期。據鋰電池行業智庫研究院預測,未來五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將保持快速增長,年復合增長率有望超過30%。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經歷爆發式增長,這直接推動了動力電池的快速增長。2015年,我國動力電池產值380億元,同比增長262%,產值接近數字鋰電池。2016年,我國動力電池產值645億元,首次超過傳統數字鋰電池的規模,成為鋰電池消費結構中最大的領域。“2012-2014年裝載的第一批動力電池將在2018年左右大規模退役。未來三到四年,動力鋰電池將出現“報廢潮”。“李長棟表示。根據高新技術鋰電池研究所的預測,隨著電動汽車市場的持續增長,預計動力電池報廢量也將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2016年,動力電池報廢約1.2萬噸,到2020年,中國動力電池報廢將達到24.8萬噸回收成為一個問題。有專家認為,從環境治理和資源利用的角度來看,廢舊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業內人士介紹,磷酸鐵鋰電池是現有動力電池產能中的主流。值得注意的是,在特斯拉熱的推動下,國內一些企業也探索將NCM(鎳鈷錳)、NCA(鎳鈷鋁)等三元材料用于動力電池。自2014年以來,乘用車三元動力電池生產線……
t在中國投入生產。中國科學院工藝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曹宏斌告訴記者,2013年之前,國內鉛酸電池回收行業存在嚴重問題。不合格的個人和小作坊非法回收鉛酸蓄電池,直接排放廢酸,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吸取了非常沉重的教訓。“以動力電池電解液中的六氟磷酸鋰為例。這種溶質在空氣環境中容易水解,產生五氟化磷、氟化氫等有害物質,對人體、動植物有很強的腐蝕作用。因此,應特別注意溶劑和六氟磷鋰的處理哈里發。稍有不慎,極有可能帶來“二次污染”,甚至造成災難性后果。“李長棟說。雖然污染就像達摩克利斯之劍,但另一方面,廢舊汽車動力電池是寶貴的“城市礦物”。如果使用得當,不僅可以減少環境污染,還可以“變廢為寶””避免資源浪費。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徐生明表示,動力電池所需的鈷、鎳、鋰等原材料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目前,中國80%的鈷和70%的鋰、鎳資源都是進口的。 “動力鋰離子電池的一般使用壽命約為8年,但當汽車動力鋰離子蓄電池的容量衰減到80%以下時,它們就會被丟棄,實際使用時間約為3-6年。在回收材料或能源之前,這些被丟棄的汽車動力鋰電池也可以用于電網儲能或作為低級別電源可以建立電池級聯的二次利用體系,充分發揮動力鋰電池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徐生明說。建立透明、暢通的廢舊電池回收網絡盡管回收廢舊動力電池的重要性在業內已達成共識,但其回收市場仍處于初級階段,迫切需要在政策、法規、技術和回收體系等方面進一步加強研究和規范。專家建議我們應該引導建立透明、暢通的廢舊動力電池回收網絡,改變現有的“付費”商業回收模式,在日本和其他國家采取“付費”回收處理,這有利于長期發展。同時,要充分利用高校、企業等研發力量,加大回收技術研究力度,與國際接軌。首先,推動建立一個可以全程監控的良性回收體系。從動力制造階段開始,借助互聯網和物聯網對動力電池制造、流通和回收的全過程進行監控,避免小供應商的部分拆解,實現每組動力電池的完全回收,并建立標桿,延伸到平行回收領域。二是探索動力電池的梯級利用技術。考慮到動力電池含有較高的剩余電量,我們應該進一步探索如何安全高效地實現動力電池的梯級利用。第三,探索更高效、更清潔的生產技術。探討如何在拆卸技術中實現短距離高效分類;在冶金技術中探索以定向循環為導向的冶金技術;深入研究開發清潔冶金技術對清潔技術的影響,避免“二次污染”。為此,國家有關部門不妨從資金、政策和智力資源等方面支持動力電池回收領域的重點企業,科研院所應盡快聯合成立國家動力電池回收工程研發中心。
標簽:特斯拉
日前,我們從海外相關媒體獲悉,英國創新科技公司戴森宣布正式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計劃于2020年正式發售一款電動汽車。
1900/1/1 0:00:00福特和Lyft已經宣布,他們已經聯合起來將無人駕駛汽車引入主流。福特說,與Lyft的配合是將無人駕駛汽車帶給用戶的重要一步。合作伙伴關系的目標是為未來提供負擔得起,可靠和可及的交通。
1900/1/1 0:00:009月28日,政府網站發布了新能源車雙積分政策文件,這也是在部分國企新能源不強、外資新能源沒投入的背景下,歷經多年磨合、沖破國際阻力的重要政策,
1900/1/1 0:00:00雖然新能源車替代燃油車的言論最近甚囂塵上,但是在擁有上百年歷史的燃油車面前,新能源車依然“孱弱”。
1900/1/1 0:00:009月15日工信部發布《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第300批),敏實集團旗下湖州恩馳汽車有限公司獲生產資質審核通過。
1900/1/1 0:00:00早在2011年,華晨寶馬就已經開始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工作并成立了高壓動力電池實驗室。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