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斷提高現有產品的性能、質量和安全性,進一步降低成本,2018年前將保證優質動力電池的供應;大力推進新型鋰離子動力電池的研發和產業化,2020年實現規模化應用;
將努力加強新系統動力電池的基礎研究,2025年將實現技術變革和開發試驗。3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發布《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的通知。
原公告如下: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關于印發《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的通知
工業和信息化部聯裝〔2017〕2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新建軍工生產建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委、局)、財政廳(局、財政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的通知》(國發〔2012〕22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4〕35號),加快提高我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的發展能力和水平,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現印發給您,請您根據實際情況認真貫徹執行,并將有關進展情況及時報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財政部、科技部
2017年2月20日
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
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的核心,也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中國動力電池行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目前動力電池產品的性能、質量和成本仍難以滿足新能源汽車的普及需求,尤其是在基礎關鍵材料、系統集成技術、制造設備和技術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很大差距。為加快提升我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能力和水平,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一般要求
(A) 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大三、四、五、六次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按照《中國制造2025》總體部署,落實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戰略目標,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協同創新體系。
(2) 基本原則
堅持創新驅動。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加強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建設,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大幅提高產品安全性和質量。
堅持產業協同。加強政策措施引導,充分發揮行業組織和產業聯盟作用,促進動力電池與材料、零部件、設備、整車等行業緊密聯動,促進全產業鏈協同發展。
堅持綠色發展。倡導生命周期理念,完善政策法規體系,大力推進生態設計,推進梯級利用和循環利用體系建設,實現低碳、循環利用和集約發展。
堅持開放合作……
。充分利用全球資源和市場,創新理念和模式,不斷提高合作水平和水平,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和技術法規的制定,不斷提高國際競爭力。
二是發展方向和主要目標
(A) 發展方向
不斷提高現有產品的性能、質量和安全性,進一步降低成本,確保2018年前優質動力電池的供應;大力推進新型鋰離子動力電池的研發和產業化,2020年實現規模化應用;將努力加強新系統動力電池的基礎研究,2025年將實現技術變革和開發試驗。
(二) 主要目標
1.產品性能大大提高。到2020年,新型鋰離子動力電池的比能量將超過300千瓦時/千克;
系統比能力爭達到260瓦時/公斤,成本降至1元/瓦時以下,使用環境達到-30℃至55℃,可具備3C充電能力。到2025年,動力電池技術新體系將取得突破性進展,單體電池比能量將達到500 WHr/kg。
2.產品安全性滿足大規模使用的需要。新材料得到廣泛應用,智能制造和一致性控制水平顯著提高,產品設計和系統集成滿足功能安全要求,實現全生命周期安全生產和使用。
3、產業規模合理有序發展。到2020年,動力電池行業總產能將突破1000億瓦時,形成產銷規模超過400億瓦時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
4、關鍵材料和關鍵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到2020年,正負極、隔膜、電解液等關鍵材料和零部件達到國際一流水平,上游產業鏈實現均衡協調發展,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骨干企業。
5、高端設備支撐產業發展。到2020年,動力電池研發、制造、測試驗證、回收利用等設備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生產效率和質量控制水平顯著提高,制造成本大幅降低。
第三,重點任務
(A) 動力電池創新中心的建設
推動大中小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搭建動力電池協同研究、開放共享的創新平臺,引導和支持優勢資源形成市場化運作的創新中心。加快建設國際先進的研發、設計、中試開發、試驗驗證和行業服務能力,開展動力電池關鍵材料、單體電池、電池系統等關鍵共性技術、基礎技術和前瞻性技術研究,以及知識產權布局和儲備研究,為行業提供技術開發、標準制定、人員培訓和國際交流。(工業和信息化部)
(2) 實施動力電池吊裝項目。
通過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對動力電池研發的統籌支持,2020年單體電池比能將突破300 WHr/kg,產品性能將不斷提高,高水平產品將加快在汽車上的應用。鼓勵動力電池龍頭企業與上下游優勢資源合作,集中力量突破材料和零部件、電池芯和系統等關鍵技術,大幅提高動力電池產品的性能和安全性,努力實現350 WHr/kg電池和260 WHr/kg系統的鋰離子新產品的產業化和車載應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
(3) 加強對新型系統動力電池的研究。
通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鼓勵高校、科研機構和重點企業開展新體系動力電池產品的研發創新,積極推動鋰硫電池、金屬空氣電池、固態電池等新體系電池的研究和工程發展。2020年單個電池的比能量將達到400 WHr/kg以上,2025年將達到500 WHr/kg。(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科學基金)
(D) 促進全產業鏈協調發展。
依托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重大技術升級項目和重大工程包,加大對突破瓶頸制約和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的支持力度,加快培育正負極、隔膜、,電解液、電池管理系統,促進動力電池、材料、零部件、設備、整車等行業的協調發展,促進……
構建自主可控、協調高效、適應發展目標的產業鏈體系。支持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系統的研發,進一步增加工業應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
(五)提高產品質量和安全性。
結合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調整完善動力電池行業監管條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產品準入管理規則等管理措施,加強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查,推動動力電池生產企業加強技術和管理創新,完善產品生產規范和質量保證體系,確保產品安全生產,提高產品質量在線監測、在線控制和產品生命周期質量可追溯性,不斷提高產品性能和質量安全水平。(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質檢總局)
(六)加快標準體系的建設和完善。
發布、實施并不斷完善新能源汽車標準化路線圖。加強動力電池產品性能、壽命、安全、可靠性、智能制造和回收利用標準的制定和修訂;
制定并實施動力電池的規格、尺寸、產品編碼規則等標準。做好國家標準實施工作,鼓勵企業建立高于國家標準要求的企業標準體系。支持行業組織和企業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和技術法規的制定,不斷提高在國際標準、技術法規領域的話語權。(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質檢總局)
(七)加強測試分析和評估能力建設。
通過“中國制造2025”專項資金和國家科技計劃,支持動力電池檢測分析能力建設。加強檢測技術和評價方法研究,加快制定行業通用檢測評價程序,完善企業自主檢測、公共服務檢測和國家認證檢測相結合的評價體系。鼓勵研究機構、檢測認證機構、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加強產品測試驗證等相關數據的積累,為產品開發、標準制修訂和產品一致性控制奠定堅實基礎。(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國家質檢總局)
(八)建立健全安全監管體系。
對動力電池生產、使用和報廢全過程進行監管,鼓勵行業組織和專業機構建立產品信息服務平臺。完善新能源汽車安全監管體系,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應當對其銷售的整車、動力電池等關鍵系統的運行和安全狀況進行監測管理,建立產品安全預警體系和安全隱患定期排查機制,加強安全事故預防。(國家質檢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
(9) 加快關鍵設備的研發和產業化。
通過重大短板裝備升級項目,推動智能制造成套裝備產業化,鼓勵動力電池制造商與裝備制造商強強聯合,探索構建資本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模式,加強關鍵制造裝備協同研究,推進數字化制造成套設備產業化,提高設備精度的穩定性、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有效滿足動力電池制造和資源循環利用的需要。(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第四,保障措施
(A)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發揮政府投資對社會資本的引導作用,鼓勵利用社會資本設立動力電池產業發展基金,加大對動力電池產業化技術的支持力度。通過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和基金)支持核心技術研發;利用產業轉型升級、技術改造、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項目、智能制造項目、先進制造業投資基金等資金渠道,重點支持前沿基礎研究、電池產品及關鍵零部件、制造裝備、循環利用等領軍企業。對符合要求的動力電池產品,按規定免征消費稅;
符合條件的動力電池企業,按規定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技術轉讓和技術開發的稅收優惠政策。(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科技部、發展改革委、商務部)
(B) 改善產業發展環境
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清理整頓不利于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國家統一產品檢測標準和規范,地方政府嚴格執行國家標準。加強對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監督檢查,確保檢測公正。執行《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回收技術政策(2015年版)》;及時發布實施動力電池回收管理辦法,強化企業在動力電池生產、使用、回收再利用等方面的主體責任,逐步建立健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制度。防止和制止壟斷行為和不正當競爭。加強輿論監督和引導,為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質檢總局、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商務部)
(C) 發揮產業聯盟的作用
建立動力電池企業與科研機構、高校和上下游產業新型產學研合作機制,充分利用現有基礎和條件,建立健全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揮行業協會等組織作用,并圍繞共性關鍵技術開發、知識產權許可與保護、標準研究、政策措施和建議等方面進行交流合作,加強行業自律管理,促進動力電池及相關產業協同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
(D) 加快人才培養和引進。
建立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推進人才培養、引進和智力引進。鼓勵材料與系統集成等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的企業和研究院所,加快培養和集聚一批國際知名領軍人才。加強動力電池、系統集成等相關學科建設,鼓勵企業、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聯合培養機制,加強聯合培養基地建設,培養相關學科應用型人才。(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
(5) 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
充分發揮多邊或雙邊合作機制作用,加強技術標準、政策法規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和推動國際標準和技術法規的制定。鼓勵國內企業與國外高水平企業互利合作,促進動力電池技術與人才交流、項目合作和成果產業化。支持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出口技術和產品并在國外投資建廠,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在發達國家設立研發機構。(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質檢總局、商務部、科技部)為不斷提高現有產品的性能、質量和安全性,進一步降低成本,2018年前將保證優質動力電池的供應;大力推進新型鋰離子動力電池的研發和產業化,2020年實現規模化應用;
將努力加強新系統動力電池的基礎研究,2025年將實現技術變革和開發試驗。3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發布《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的通知。
原公告如下: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關于印發《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的通知
工業和信息化部聯裝〔2017〕2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新建軍工生產建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委、局)、財政廳(局、財政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的通知》(國發〔2012〕22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4〕35號),加快提高我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的發展能力和水平,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現印發給您,請您根據實際情況認真貫徹執行,并將有關進展情況及時報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財政部、科技部
2017年2月20日
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
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的核心,也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中國動力電池行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目前動力電池產品的性能、質量和成本仍難以滿足新能源汽車的普及需求,尤其是在基礎關鍵材料、系統集成技術、制造設備和技術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很大差距。為加快提升我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能力和水平,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一般要求
(A) 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大三、四、五、六次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按照《中國制造2025》總體部署,落實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戰略目標,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協同創新體系。
(2) 基本原則
堅持創新驅動。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加強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建設,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大幅提高產品安全性和質量。
堅持產業協同。加強政策措施引導,充分發揮行業組織和產業聯盟作用,促進動力電池與材料、零部件、設備、整車等行業緊密聯動,促進全產業鏈協同發展。
堅持綠色發展。倡導生命周期理念,完善政策法規體系,大力推進生態設計,推進梯級利用和循環利用體系建設,實現低碳、循環利用和集約發展。
堅持開放合作……
。充分利用全球資源和市場,創新理念和模式,不斷提高合作水平和水平,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和技術法規的制定,不斷提高國際競爭力。
二是發展方向和主要目標
(A) 發展方向
不斷提高現有產品的性能、質量和安全性,進一步降低成本,確保2018年前優質動力電池的供應;大力推進新型鋰離子動力電池的研發和產業化,2020年實現規模化應用;將努力加強新系統動力電池的基礎研究,2025年將實現技術變革和開發試驗。
(二) 主要目標
1.產品性能大大提高。到2020年,新型鋰離子動力電池的比能量將超過300千瓦時/千克;
系統比能力爭達到260瓦時/公斤,成本降至1元/瓦時以下,使用環境達到-30℃至55℃,可具備3C充電能力。到2025年,動力電池技術新體系將取得突破性進展,單體電池比能量將達到500 WHr/kg。
2.產品安全性滿足大規模使用的需要。新材料得到廣泛應用,智能制造和一致性控制水平顯著提高,產品設計和系統集成滿足功能安全要求,實現全生命周期安全生產和使用。
3、產業規模合理有序發展。到2020年,動力電池行業總產能將突破1000億瓦時,形成產銷規模超過400億瓦時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
4、關鍵材料和關鍵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到2020年,正負極、隔膜、電解液等關鍵材料和零部件達到國際一流水平,上游產業鏈實現均衡協調發展,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骨干企業。
5、高端設備支撐產業發展。到2020年,動力電池研發、制造、測試驗證、回收利用等設備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生產效率和質量控制水平顯著提高,制造成本大幅降低。
第三,重點任務
(A) 動力電池創新中心的建設
推動大中小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搭建動力電池協同研究、開放共享的創新平臺,引導和支持優勢資源形成市場化運作的創新中心。加快建設國際先進的研發、設計、中試開發、試驗驗證和行業服務能力,開展動力電池關鍵材料、單體電池、電池系統等關鍵共性技術、基礎技術和前瞻性技術研究,以及知識產權布局和儲備研究,為行業提供技術開發、標準制定、人員培訓和國際交流。(工業和信息化部)
(2) 實施動力電池吊裝項目。
通過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對動力電池研發的統籌支持,2020年單體電池比能將突破300 WHr/kg,產品性能將不斷提高,高水平產品將加快在汽車上的應用。鼓勵動力電池龍頭企業與上下游優勢資源合作,集中力量突破材料和零部件、電池芯和系統等關鍵技術,大幅提高動力電池產品的性能和安全性,努力實現350 WHr/kg電池和260 WHr/kg系統的鋰離子新產品的產業化和車載應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
(3) 加強對新型系統動力電池的研究。
通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鼓勵高校、科研機構和重點企業開展新體系動力電池產品的研發創新,積極推動鋰硫電池、金屬空氣電池、固態電池等新體系電池的研究和工程發展。2020年單個電池的比能量將達到400 WHr/kg以上,2025年將達到500 WHr/kg。(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科學基金)
(D) 促進全產業鏈協調發展。
依托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重大技術升級項目和重大工程包,加大對突破瓶頸制約和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的支持力度,加快培育正負極、隔膜、,電解液、電池管理系統,促進動力電池、材料、零部件、設備、整車等行業的協調發展,促進……
構建自主可控、協調高效、適應發展目標的產業鏈體系。支持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系統的研發,進一步增加工業應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
(五)提高產品質量和安全性。
結合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調整完善動力電池行業監管條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產品準入管理規則等管理措施,加強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查,推動動力電池生產企業加強技術和管理創新,完善產品生產規范和質量保證體系,確保產品安全生產,提高產品質量在線監測、在線控制和產品生命周期質量可追溯性,不斷提高產品性能和質量安全水平。(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質檢總局)
(六)加快標準體系的建設和完善。
發布、實施并不斷完善新能源汽車標準化路線圖。加強動力電池產品性能、壽命、安全、可靠性、智能制造和回收利用標準的制定和修訂;
制定并實施動力電池的規格、尺寸、產品編碼規則等標準。做好國家標準實施工作,鼓勵企業建立高于國家標準要求的企業標準體系。支持行業組織和企業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和技術法規的制定,不斷提高在國際標準、技術法規領域的話語權。(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質檢總局)
(七)加強測試分析和評估能力建設。
通過“中國制造2025”專項資金和國家科技計劃,支持動力電池檢測分析能力建設。加強檢測技術和評價方法研究,加快制定行業通用檢測評價程序,完善企業自主檢測、公共服務檢測和國家認證檢測相結合的評價體系。鼓勵研究機構、檢測認證機構、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加強產品測試驗證等相關數據的積累,為產品開發、標準制修訂和產品一致性控制奠定堅實基礎。(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國家質檢總局)
(八)建立健全安全監管體系。
對動力電池生產、使用和報廢全過程進行監管,鼓勵行業組織和專業機構建立產品信息服務平臺。完善新能源汽車安全監管體系,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應當對其銷售的整車、動力電池等關鍵系統的運行和安全狀況進行監測管理,建立產品安全預警體系和安全隱患定期排查機制,加強安全事故預防。(國家質檢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
(9) 加快關鍵設備的研發和產業化。
通過重大短板裝備升級項目,推動智能制造成套裝備產業化,鼓勵動力電池制造商與裝備制造商強強聯合,探索構建資本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模式,加強關鍵制造裝備協同研究,推進數字化制造成套設備產業化,提高設備精度的穩定性、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有效滿足動力電池制造和資源循環利用的需要。(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第四,保障措施
(A)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發揮政府投資對社會資本的引導作用,鼓勵利用社會資本設立動力電池產業發展基金,加大對動力電池產業化技術的支持力度。通過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和基金)支持核心技術研發;利用產業轉型升級、技術改造、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項目、智能制造項目、先進制造業投資基金等資金渠道,重點支持前沿基礎研究、電池產品及關鍵零部件、制造裝備、循環利用等領軍企業。對符合要求的動力電池產品,按規定免征消費稅;
符合條件的動力電池企業,按規定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技術轉讓和技術開發的稅收優惠政策。(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科技部、發展改革委、商務部)
(B) 改善產業發展環境
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清理整頓不利于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國家統一產品檢測標準和規范,地方政府嚴格執行國家標準。加強對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監督檢查,確保檢測公正。執行《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回收技術政策(2015年版)》;及時發布實施動力電池回收管理辦法,強化企業在動力電池生產、使用、回收再利用等方面的主體責任,逐步建立健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制度。防止和制止壟斷行為和不正當競爭。加強輿論監督和引導,為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質檢總局、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商務部)
(C) 發揮產業聯盟的作用
建立動力電池企業與科研機構、高校和上下游產業新型產學研合作機制,充分利用現有基礎和條件,建立健全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揮行業協會等組織作用,并圍繞共性關鍵技術開發、知識產權許可與保護、標準研究、政策措施和建議等方面進行交流合作,加強行業自律管理,促進動力電池及相關產業協同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
(D) 加快人才培養和引進。
建立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推進人才培養、引進和智力引進。鼓勵材料與系統集成等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的企業和研究院所,加快培養和集聚一批國際知名領軍人才。加強動力電池、系統集成等相關學科建設,鼓勵企業、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聯合培養機制,加強聯合培養基地建設,培養相關學科應用型人才。(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
(5) 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
充分發揮多邊或雙邊合作機制作用,加強技術標準、政策法規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和推動國際標準和技術法規的制定。鼓勵國內企業與國外高水平企業互利合作,促進動力電池技術與人才交流、項目合作和成果產業化。支持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出口技術和產品并在國外投資建廠,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在發達國家設立研發機構。(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質檢總局、商務部、科技部)
標簽:理念
近期以來,“共享單車”的管理和規范問題引起社會熱議。
1900/1/1 0:00:00剛剛過去的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517萬輛和50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17和53,2016年新建的充電設施是2015年的10倍,達到10萬個以上。
1900/1/1 0:00:00今年,美國至少有五個州佐治亞、伊利諾伊、馬里蘭、馬薩諸塞和田納西提起的一系列法規議案將僅準許汽車制造廠商在公共道路上部署自動駕駛汽車技術。
1900/1/1 0:00:00最近一段時間,關于低速電動車的激辯很是熱鬧。
1900/1/1 0:00:00據英國汽車新聞網站Autocar報道,挪威政府希望通過采用“污染者付費”的稅收政策,激勵民眾購買低排放和零排放汽車,逐步淘汰汽油和柴油汽車,到2025年停止銷售汽油和柴油新車。
1900/1/1 0:00:002017年2月27日,巴塞羅那QualcommIncorporatedNASDAQ:QCOM子公司QualcommTechnologies,Inc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