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受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司委托,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組織動員了500多位行業專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終審會在北京舉行。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司副司長曲國春、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傅玉武分別代表項目委托單位和組織單位致辭。中國科協學術部副主任蘇曉軍,工業和信息化部汽車司副司長佘維珍,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協調司馬春生、顧子明,其他相關領導出席了技術路線圖的最終評估會議。項目咨詢組、總體組專家、8個專項組專家、部分汽車企業技術負責人等200余人會議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金華主持。
曲國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司副司長
曲國春指出,“加快發展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推動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轉型,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國務院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將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列為中國十大重點發展領域的通知》,對汽車行業未來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寄予了更高期望。”他還提出,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領導指示精神,加強頂層設計,目前正在牽頭編制《中國汽車工業中長期規劃(2016-2025年)》,旨在通過解放思想、創新方式、系統規劃、協同推進,全面鞏固和增強汽車產業成為汽車強國的基礎和能力,在十年內邁向汽車強國行列。關于該技術路線圖,他強調“要及時跟蹤世界汽車行業的技術發展趨勢,深入準確地把握國內汽車行業的發展現實,繼續開展技術路線圖研究,充分發揮其在創新中的主導作用,并希望在終評會后盡快完善”。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傅玉武
傅玉武指出“該技術路線圖是汽車工程領域的一個大型項目,具有高起點、權威性、廣泛性、領先性、國際化和跨行業的突出特點。涉及的專家數量之多、涉及的領域之廣以及研究和討論的深度在汽車行業是前所未有的。同時,他認為,這張“1+7”路線圖是汽車行業、能源、材料、信息等相關行業專家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他希望繼續研究,動態評估,加強宣傳,加快實施。中國汽車學會副秘書長侯福申、中國汽車研究院院長李開國、中國汽車中心副主任吳志新、清華大學教授高歐陽明和清華大學教授李克強等8位課題組組長分別就總體技術路線圖、,節能汽車、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動力電池、汽車輕量化和汽車制造。中國汽車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科技部電動汽車重大專項專家組組長王炳剛,清華大學汽車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北汽集團副總裁兼總裁吳學斌,廣州汽車研究院院長黃向東,咨詢小組的其他專家就現狀和未來進行了深入討論……
s、 愿景和目標、技術路線圖和重大創新需求,并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意見。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金華
本技術路線圖基于未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結構調整對汽車行業技術創新的巨大需求,并提出了未來15年的總體發展目標:在國家承諾和產業規模之前,汽車行業的碳排放總量將在2028年達到峰值;新能源汽車逐漸成為主流產品,汽車行業初步實現電動化轉型;智能網聯技術產生了一系列原創性的科技成果,并得到了有效的推廣和應用;技術創新體系基本成熟,持續創新能力具有國際競爭力。
侯福申,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李開國
在發展方向和路徑選擇方面,路線圖提出要抓住戰略機遇,以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為主要突破口,重點抓好能源和電力系統的優化升級,以提高智能化水平為主線,支持先進制造、輕量化等共性技術,全面推進低碳、信息化、智能化、高品質汽車產業。在此基礎上,路線圖進一步提出了節能汽車、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動力電池、汽車輕量化和汽車制造等七大領域,并形成了各自子領域的技術路線圖。
吳志新,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
清華大學教授高歐陽明。
這張路線圖是汽車行業實施“中國制造2025”的一致行動,凝聚了數百位專家的智慧和廣泛的行業共識。根據總體安排,根據咨詢專家意見進行最終修訂完善后,將于近期正式向行業發布,并同步啟動技術路線圖的推廣、推廣和實施以及下一步的動態評估。
背景信息:
1.本研究的目的和總體框架。
受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司委托,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組織行業力量,持續深入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研究。本研究是一項大規模的聯合研究(即“1+7”),包括一項整體研究,以及關于節能汽車、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汽車制造技術、動力電池技術和汽車輕量化技術的七項專項技術路線圖研究。
本研究旨在提出實現“中國制造2025”汽車強國目標的具體路徑和措施。提出未來15年汽車產業技術發展的總體目標、關鍵技術和優先度;研究提出政府和行業共同推動汽車行業技術創新、促進新技術研發和應用的框架;編制汽車行業細分領域的技術路線圖,指導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為相關企業開展技術研發活動提供指導。
2.本次大規模聯合研究的主要特點。
(1) 高起點:本研究是基于《中國制造2025》路線圖的持續深化研究;本項目在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司的指導下組織實施。
(2) 權威性:行業權威專家與主要汽車集團CTO(總工程師/首席技術官/技術中心主任/研究院院長)組成咨詢專家組;
汽車行業的技術領導者組成了一個整體專家組,領導子領域的專題研究。
(3) 外延性:一汽、上汽、東風、長安、北汽、廣汽等16家國內主要汽車公司選派專家參與相關專題研究工作;來自汽車行業上下游主要企業、科研機構和高校的相關專家廣泛參與。截至2015年12月底,參與這項大規模聯合研究的單位數量從9月項目啟動時的80個增加到112個,專家數量從啟動時的237個增加到361個。
(4) 領先:基于專家組的智慧,形成對未來的技術預判和前瞻性布局規劃;它在汽車行業的技術創新和具體研發活動方向上具有強大的引領作用。
(5) 國際化:采用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技術路線圖的研究范式,包括路線圖的核心邏輯;我們依托中國汽車技術與戰略國際咨詢委員會,廣泛聽取了國際專家的意見和建議。
(6) 跨行業:聘請了來自能源、材料、信息等相關行業的專家參與相關專題研究,如中國石油、中石化、神華、中鋁、寶鋼、華為、中興、大唐電信等;
這項研究是開放的,歡迎更多跨行業單位參與中國汽車產業技術路線圖的研究和繪制。
3、近期進展8月30日,受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司委托,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組織動員了500多位行業專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終審會在北京舉行。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司副司長曲國春、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傅玉武分別代表項目委托單位和組織單位致辭。中國科協學術部副主任蘇曉軍,工業和信息化部汽車司副司長佘維珍,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協調司馬春生、顧子明,其他相關領導出席了技術路線圖的最終評估會議。項目咨詢組、總體組專家、8個專項組專家、部分汽車企業技術負責人等200余人會議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金華主持。
曲國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司副司長
曲國春指出,“加快發展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推動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轉型,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國務院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將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列為中國十大重點發展領域的通知》,對汽車行業未來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寄予了更高期望。”他還提出,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領導指示精神,加強頂層設計,目前正在牽頭編制《中國汽車工業中長期規劃(2016-2025年)》,旨在通過解放思想、創新方式、系統規劃、協同推進,全面鞏固和增強汽車產業成為汽車強國的基礎和能力,在十年內邁向汽車強國行列。關于該技術路線圖,他強調“要及時跟蹤世界汽車行業的技術發展趨勢,深入準確地把握國內汽車行業的發展現實,繼續開展技術路線圖研究,充分發揮其在創新中的主導作用,并希望在終評會后盡快完善”。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傅玉武
傅玉武指出“該技術路線圖是汽車工程領域的一個大型項目,具有高起點、權威性、廣泛性、領先性、國際化和跨行業的突出特點。涉及的專家數量之多、涉及的領域之廣以及研究和討論的深度在汽車行業是前所未有的。同時,他認為,這張“1+7”路線圖是汽車行業、能源、材料、信息等相關行業專家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他希望繼續研究,動態評估,加強宣傳,加快實施。中國汽車學會副秘書長侯福申、中國汽車研究院院長李開國、中國汽車中心副主任吳志新、清華大學教授高歐陽明和清華大學教授李克強等8位課題組組長分別就總體技術路線圖、,節能汽車、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動力電池、汽車輕量化和汽車制造。中國汽車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科技部電動汽車重大專項專家組組長王炳剛、清華大學汽車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副院長兼院長吳學斌……
北汽ent、廣州汽車研究院院長黃向東等咨詢組專家就現狀與趨勢、愿景與目標、技術路線圖和重大創新需求等進行了深入探討,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金華
本技術路線圖基于未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結構調整對汽車行業技術創新的巨大需求,并提出了未來15年的總體發展目標:在國家承諾和產業規模之前,汽車行業的碳排放總量將在2028年達到峰值;新能源汽車逐漸成為主流產品,汽車行業初步實現電動化轉型;智能網聯技術產生了一系列原創性的科技成果,并得到了有效的推廣和應用;技術創新體系基本成熟,持續創新能力具有國際競爭力。
侯福申,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李開國
在發展方向和路徑選擇方面,路線圖提出要抓住戰略機遇,以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為主要突破口,重點抓好能源和電力系統的優化升級,以提高智能化水平為主線,支持先進制造、輕量化等共性技術,全面推進低碳、信息化、智能化、高品質汽車產業。在此基礎上,路線圖進一步提出了節能汽車、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動力電池、汽車輕量化和汽車制造等七大領域,并形成了各自子領域的技術路線圖。
吳志新,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
清華大學教授高歐陽明。
這張路線圖是汽車行業實施“中國制造2025”的一致行動,凝聚了數百位專家的智慧和廣泛的行業共識。根據總體安排,根據咨詢專家意見進行最終修訂完善后,將于近期正式向行業發布,并同步啟動技術路線圖的推廣、推廣和實施以及下一步的動態評估。
背景信息:
1.本研究的目的和總體框架。
受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司委托,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組織行業力量,持續深入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研究。本研究是一項大規模的聯合研究(即“1+7”),包括一項整體研究,以及關于節能汽車、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汽車制造技術、動力電池技術和汽車輕量化技術的七項專項技術路線圖研究。
本研究旨在提出實現“中國制造2025”汽車強國目標的具體路徑和措施。提出未來15年汽車產業技術發展的總體目標、關鍵技術和優先度;研究提出政府和行業共同推動汽車行業技術創新、促進新技術研發和應用的框架;編制汽車行業細分領域的技術路線圖,指導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為相關企業開展技術研發活動提供指導。
2.本次大規模聯合研究的主要特點。
(1) 高起點:本研究是基于《中國制造2025》路線圖的持續深化研究;
本項目在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司的指導下組織實施。
(2) 權威性:行業權威專家與主要汽車集團CTO(總工程師/首席技術官/技術中心主任/研究院院長)組成咨詢專家組;汽車行業的技術領導者組成了一個整體專家組,領導子領域的專題研究。
(3) 外延性:一汽、上汽、東風、長安、北汽、廣汽等16家國內主要汽車公司選派專家參與相關專題研究工作;來自汽車行業上下游主要企業、科研機構和高校的相關專家廣泛參與。截至2015年12月底,參與這項大規模聯合研究的單位數量從9月項目啟動時的80個增加到112個,專家數量從啟動時的237個增加到361個。
(4) 領先:基于專家組的智慧,形成對未來的技術預判和前瞻性布局規劃;它在汽車行業的技術創新和具體研發活動方向上具有強大的引領作用。
(5) 國際化:采用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技術路線圖的研究范式,包括路線圖的核心邏輯;我們依托中國汽車技術與戰略國際咨詢委員會,廣泛聽取了國際專家的意見和建議。
(6) 跨行業:聘請了來自能源、材料、信息等相關行業的專家參與相關專題研究,如中國石油、中石化、神華、中鋁、寶鋼、華為、中興、大唐電信等;這項研究是開放的,歡迎更多跨行業單位參與中國汽車產業技術路線圖的研究和繪制。
3.近期進展
展會背景2016年9月28日至30日,在浙江世貿國際展覽中心將舉辦第六屆杭州國際新能源汽車產業展覽會。展會總展出面積15000平米,展位總數500余個。
1900/1/1 0:00:00城市出行解決方案的急先鋒新加坡最近又一次宣布,無人駕駛出租車在新加坡正式路試運營了從8月25號開始會篩選一些小伙伴,通過審核后在智能手機上呼叫nuTonomy公司的無人駕駛出租車來免費使用。
1900/1/1 0:00:00據國家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共有公共充電樁818萬個其中直流樁135萬個交直流一體樁165萬個交流樁518萬個較2015年底增長65。
1900/1/1 0:00:00當前,在國家推進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傳統產業正抓住機會加快轉型升級。材料行業的轉型升級更是迫在眉睫。
1900/1/1 0:00:00東風汽車發布公告稱,2016年8月22日收到湖北省襄陽市財政局撥付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創新工程獎勵資金人民幣4800萬元,用于支持東風新能源城市客車技術開發項目。
1900/1/1 0:00:002016,是微型電動汽車行業快速提升發展的關鍵一年。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相關政策逐漸明朗,行業也具備了更加成熟的技術和產品基礎。可以預見,微型電動汽車行業即將迎來大轉型和大爆發。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