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1月11日發布的2015年12月數據顯示,12月新能源汽車產量為9.98萬輛,同比增長3倍。2015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為37.9萬輛,同比增長4倍。
(1) 12月,產量再次超出預期,乘用車和商用車翻了一番。
在政策的引領下,12月產銷超預期,年產量超過37萬臺。1月1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最新數據。根據機動車出廠證統計,2015年12月,我國生產新能源汽車9.98萬輛,同比增長3倍。2015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37.9萬輛,同比增長4倍。作為年度推廣應用考核到期前的最后一個月,也是補貼退坡的關鍵點,12月新能源汽車呈現集中爆發態勢,月產量超過2014年全年產量。我們認為,本月產量數據的突破主要是推廣應用考核到期和配套政策加快的結果,集中在本月《免征車輛購置稅新能源汽車目錄》所列的前六批國產新能源汽車,占產量的92%。與前幾個月相比,本月的一系列政策傾向于在節前發布,以趕上16年來實施的“末班車”,其覆蓋范圍更廣,涵蓋了新能源汽車和基礎設施(充電樁)的生產、購買和使用,大部分將于2016年1月1日實施。在一系列優惠政策的推動下,2015年的年產量達到37.9萬輛,再次超過了我們11月35萬輛的預期。
乘用車繼續高速增長,商用車銷量在年底實現突破。具體來看,12月,純電動乘用車產量2.57萬輛,同比增長114%,全年累計產量14.28萬輛,增長3倍。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生產1.05萬輛,同比增長2倍,年累計生產6.36萬輛,增長3倍。在商用車領域,12月,純電動商用車產量5.78萬輛,同比增長6倍,全年累計產量14.79萬輛,增長8倍;插電式混合動力商用車產量5725輛,同比增長51%,累計產量24600輛,同比上漲79%。在乘用車快速增長的趨勢下,11月新能源商用車持續增長,兩輪驅動拉動了年產量。鑒于11月和12月商用車的快速增長,我們維持了上月的觀點:一方面,這是由于在推動新能源公交車達標的壓力下,公共交通部門和政府部門的采購訂單高增長,另一方面,公交車油價調整補貼政策的疊加,催化了市場對新能源商用車的需求。在政府推動該標準的壓力結束后,預計明年第一季度商用車的生產和銷售將相對較大。
(2) 16年新階段的特點:政策主導,消費者需求和技術驅動的比例逐漸上升。
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超過1%,2016年行業進入高速增長期。
工信部數據顯示,2015年1-11月,新能源汽車產量占汽車市場的1.26%,首次超過1%。在政策支持和自主需求的推動下,新能源汽車從之前純政策驅動的市場導入期進入兩輪驅動的增長期;
銷量方面,中汽協數據顯示,1-10月銷量占比為0.88%,接近1%的拐點。2016年是新能源汽車進入增長期的第一年。2015年,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呈現出高度繁榮的態勢,但同時也出現了政策高度依賴和上游鋰電池短缺的癥狀。在新階段對產業結構進行必要的調整,對實現產業的穩定發展至關重要。我們認為,在新階段,政策推動仍然是主導因素,但消費需求和技術因素的驅動比例將逐漸提高。
2016年,新能源汽車行業仍將以政策為主,但政策重點將逐步轉移。我們收集了2016年行業即將發布的政策,在財政補貼逐漸減少的背景下,新的一系列政策呈現出新的趨勢:(1)通過交叉補貼等約束性指標或節能減排要求,刺激制造商自主研發汽車,從而增加市場上的量產車數量,帶動消費者自主需求的增長;(2) 通過改善使用環境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充電設施的建設和普及),改善用戶體驗,擴大消費群體和市場。將啟動為期16年的補貼,短期內將對生產和銷售產生一定影響。根據財政部此前的通知,“十三五”期間的購車補貼將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16年的補貼將減少約50萬元;第二階段,2017年至2018年補貼標準在2016年的基礎上降低20%;第三階段,2019年至2020年的補貼標準在2016年的基礎上降低40%。2016年是第一批補貼的到來,補貼政策將對今年一季度的生產和銷售產生一定影響。一方面,2015年第四季度以來的高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是地方政府達標壓力和補貼到來前補貼“末班車”的結果,供過于求的壓力迫在眉睫;另一方面,盡管政策密集,但到目前為止,汽車的“用戶端”還沒有發生重大變化——續航技術和成本無法在短時間內打破,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有一段時間。我們認為,2015年考核壓力下的沖動是對今年業績的提前透支,在補貼的幫助下,一季度的產銷量很可能會下降。
同時,在新階段,技術因素和消費者需求的拉動比例將逐步提高。一方面,該市的限購限購、新能源汽車的購買和使用刺激了消費需求的增長;另一方面,補貼退坡的政策環境、自主購車需求的上升以及國際和合資品牌之間的競爭,有利于不斷鼓勵國內企業通過技術改進不斷提高新能源汽車的質量,降低產品成本。我們認為,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環境的不斷改善,未來技術因素和消費者需求將成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產銷的主要驅動因素。
2015年新能源汽車月度數據創歷史新高,行業保持高度繁榮。未來產業的催化因素有:(1)產業的技術突破;(2) 擴大動力電池的生產,以解決供應瓶頸;
(3) 充電設施的普及率不斷提高。我們認為,在補貼的幫助下,2016年第一季度的生產和銷售可能會下降,但從中長期來看,該行業仍將保持高度繁榮。我們繼續推薦三條主線:關鍵部件、鋰離子電池及原材料、充電樁和充電設備,并推薦滄州明珠、萬象錢超、國軒高科技、萬馬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易世通、特瑞德和勝利精密組合。工業和信息化部1月11日發布的2015年12月數據顯示,12月新能源汽車產量為9.98萬輛,同比增長3倍。2015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為37.9萬輛,同比增長4倍。
(1) 12月,產量再次超出預期,乘用車和商用車翻了一番。
在政策的引領下,12月產銷超預期,年產量超過37萬臺。1月1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最新數據。根據機動車出廠證統計,2015年12月,我國生產新能源汽車9.98萬輛,同比增長3倍。2015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37.9萬輛,同比增長4倍。作為年度推廣應用考核到期前的最后一個月,也是補貼退坡的關鍵點,12月新能源汽車呈現集中爆發態勢,月產量超過2014年全年產量。我們認為,本月產量數據的突破主要是推廣應用考核到期和配套政策加快的結果,集中在本月《免征車輛購置稅新能源汽車目錄》所列的前六批國產新能源汽車,占產量的92%。與前幾個月相比,本月的一系列政策傾向于在節前發布,以趕上16年來實施的“末班車”,其覆蓋范圍更廣,涵蓋了新能源汽車和基礎設施(充電樁)的生產、購買和使用,大部分將于2016年1月1日實施。在一系列優惠政策的推動下,2015年的年產量達到37.9萬輛,再次超過了我們11月35萬輛的預期。
乘用車繼續高速增長,商用車銷量在年底實現突破。具體來看,12月,純電動乘用車產量2.57萬輛,同比增長114%,全年累計產量14.28萬輛,增長3倍。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生產1.05萬輛,同比增長2倍,年累計生產6.36萬輛,增長3倍。在商用車領域,12月,純電動商用車產量5.78萬輛,同比增長6倍,全年累計產量14.79萬輛,增長8倍;
插電式混合動力商用車產量5725輛,同比增長51%,累計產量24600輛,同比上漲79%。在乘用車快速增長的趨勢下,11月新能源商用車持續增長,兩輪驅動拉動了年產量。鑒于11月和12月商用車的快速增長,我們維持了上月的觀點:一方面,這是由于在推動新能源公交車達標的壓力下,公共交通部門和政府部門的采購訂單高增長,另一方面,公交車油價調整補貼政策的疊加,催化了市場對新能源商用車的需求。在政府推動該標準的壓力結束后,預計明年第一季度商用車的生產和銷售將相對較大。
(2) 16年新階段的特點:政策主導,消費者需求和技術驅動的比例逐漸上升。
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超過1%,2016年行業進入高速增長期。
工信部數據顯示,2015年1-11月,新能源汽車產量占汽車市場的1.26%,首次超過1%。在政策支持和自主需求的推動下,新能源汽車從之前純政策驅動的市場導入期進入兩輪驅動的增長期;銷量方面,中汽協數據顯示,1-10月銷量占比為0.88%,接近1%的拐點。2016年是新能源汽車進入增長期的第一年。2015年,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呈現出高度繁榮的態勢,但同時也出現了政策高度依賴和上游鋰電池短缺的癥狀。在新階段對產業結構進行必要的調整,對實現產業的穩定發展至關重要。我們認為,在新階段,政策推動仍然是主導因素,但消費需求和技術因素的驅動比例將逐漸提高。
2016年,新能源汽車行業仍將以政策為主,但政策重點將逐步轉移。我們收集了2016年行業即將發布的政策,在財政補貼逐漸減少的背景下,新的一系列政策呈現出新的趨勢:(1)通過交叉補貼等約束性指標或節能減排要求,刺激制造商自主研發汽車,從而增加市場上的量產車數量,帶動消費者自主需求的增長;(2) 通過改善使用環境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充電設施的建設和普及),改善用戶體驗,擴大消費群體和市場。將啟動為期16年的補貼,短期內將對生產和銷售產生一定影響。根據財政部此前的通知,“十三五”期間的購車補貼將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16年的補貼將減少約50萬元;第二階段,2017年至2018年補貼標準在2016年的基礎上降低20%;第三階段,2019年至2020年的補貼標準在2016年的基礎上降低40%。2016年是第一批補貼的到來,補貼政策將對今年一季度的生產和銷售產生一定影響。一方面,2015年第四季度以來的高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是地方政府達標壓力和補貼到來前補貼“末班車”的結果,供過于求的壓力迫在眉睫;
另一方面,盡管政策密集,但到目前為止,汽車的“用戶端”還沒有發生重大變化——續航技術和成本無法在短時間內打破,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有一段時間。我們認為,2015年考核壓力下的沖動是對今年業績的提前透支,在補貼的幫助下,一季度的產銷量很可能會下降。
同時,在新階段,技術因素和消費者需求的拉動比例將逐步提高。一方面,該市的限購限購、新能源汽車的購買和使用刺激了消費需求的增長;另一方面,補貼退坡的政策環境、自主購車需求的上升以及國際和合資品牌之間的競爭,有利于不斷鼓勵國內企業通過技術改進不斷提高新能源汽車的質量,降低產品成本。我們認為,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環境的不斷改善,未來技術因素和消費者需求將成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產銷的主要驅動因素。
2015年新能源汽車月度數據創歷史新高,行業保持高度繁榮。未來產業的催化因素有:(1)產業的技術突破;(2) 擴大動力電池的生產,以解決供應瓶頸;(3) 充電設施的普及率不斷提高。我們認為,在補貼的幫助下,2016年第一季度的生產和銷售可能會下降,但從中長期來看,該行業仍將保持高度繁榮。我們繼續推薦三條主線:關鍵部件、鋰離子電池及原材料、充電樁和充電設備,并推薦滄州明珠、萬象錢超、國軒高科技、萬馬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易世通、特瑞德和勝利精密組合。
標簽:
中國已經不僅是全球最大的汽車銷量國,其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在2015年也達到全球最大規模。根據工信部統計,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接近50萬輛。
1900/1/1 0:00:00近日,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公布《關于加快全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意見明確,到2020年,基本建成車樁相隨、適度超前、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
1900/1/1 0:00:00第一電動網特約作者李敏我國現行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是針對終端電動汽車用戶進行的補貼。原本的意義上是為了降低電動汽車的使用成本,提高電動汽車與傳統汽車的競爭力,擴大電動汽車的推廣范圍。
1900/1/1 0:00:00第一電動網特約作者王慶生作為一位多年研究多孔態聚合物鋰離子動力電池和材料研究應用的科研工作者,也是國內使用三元材料作動力電池的先行人之一,
1900/1/1 0:00:00在過去的2015年,江淮新能源汽車全年累計銷量為10521輛,較2014年只有iEV4的單打獨斗的銷量僅為2400輛,同比增長338。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