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國泰、杉杉、科力源、聚氟等14家電池企業發布了2015年年中報。其中,科力源和金瑞科技在2015年上半年處于虧損狀態,其他12家企業的凈利潤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在14家電池公司的中報中,從營業收入來看,江蘇國泰的營業收入為29.11億元,位居第一;科力源的營業收入為3.62億元,排名倒數第一。從凈利潤增幅來看,成飛綜合凈利潤增長1156%,遠高于其他企業,而科力源凈利潤下降913.26%,遠低于其他企業。杉杉的凈利潤達到了6.11億元,遠高于其他企業。
從14家電池公司的年中報告可以看出,隨著一系列新能源汽車優惠政策的實施,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不斷躍升,14家公司的動力電池業務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例如,江蘇國泰的鋰離子電池電解液銷量同比增長10.32%;杉杉鋰電池業務收入15.21億元,同比增長32.03%;東源電氣鋰電池業務實現營收7.61億元,同比增長122.94%。拓邦鋰電池營收增長33.6%;
新洲邦動力電池的電解液出貨量增長了40%。
工信部披露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鋰離子電池生產企業實現主營收入同比增長17.4%,利潤總額同比增長72.8%。鋰電池行業利潤的快速增長與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密切相關。7月,中國生產了2.04萬輛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2.5倍,預計今年將實現20萬輛的銷售目標。隨著各地補貼規則的實施和充電設施配套政策的出臺,電動汽車的銷量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這將為上游鋰電池企業帶來實質性的訂單支持。
企業
營業收入
凈利潤
同比增加或減少
動力電池業務
江蘇國泰
29億1100萬
1億2100萬
30.71%
鋰離子電池電解液銷量同比增長10.32%。經計算,上半年公司電解液價格下降約13%,與行業價格基本持平。
欣旺達
26億9000萬
9700萬
105.71%
公司自主研發了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系統解決方案、電池保護機制和電池液冷技術。作為一項新業務,電源管理系統上半年已實現營收1.78億元,毛利高達38%。
南都電源
20億5000萬
8000萬元
43%
上半年,儲能電池及系統收入達到9667萬元,同比增長30%。南都加快能源管理平臺建設,加快儲能布局,分布式儲能、家庭儲能等領域的各類產品和系統解決方案逐步成熟。依托管理平臺和鉛碳電池技術優勢,有望率先實現儲能的商業化應用。
杉杉股票
18億7100萬
6.11億元
413.79%
鋰電池業務收入15.21億元,同比增長32.03%。公司將形成較為完整的汽車研發制造、動力總成系統集成、新能源汽車專用底盤研發、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等產業體系,以及維護三電系統。
多氟化物
9億9000萬
951萬500
155.02%
上半年,動力鋰電池形成了5000萬AH的年產能,產品供不應求,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東源電氣
8億9200萬
2億2100萬
216.69%
通過重大資產重組,公司實現了從傳統輸變電行業向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完美轉型,動力電池助推公司業績高增長。上半年,公司電池業務實現營收7.61億元,同比增長122.94%。
四川天齊鋰業股份有限公司。
7億5500萬
4097萬
135%
隨著下游新能源汽車需求的增長,上游鋰精礦和碳酸鋰的供需逐漸達到平衡,產品價格穩步上漲。預計2015年下半年將呈現穩步上升的趨勢。
金瑞科技
6億5000萬
-2058萬
-62.99%
根據今年鋰電池正極材料市場產品需求結構變化的特點,調整了公司鋰電池負極材料的產品結構,減少了鈷酸鋰生產日益激烈的競爭,完成了年產3000噸鎳的三元材料的建設,鈷和錳。
成飛一體化
6億3400萬
2561萬
1156%
收入……
鋰電池、供電系統及配套產品e為40122.79萬元,同比增長268.51%,主要是由于新能源汽車一系列優惠補貼政策的出臺、市場需求的增加和銷售收入的大幅增加。
億緯鋰能
6億3400萬
6169萬3000
17.91%
該公司在動力和儲能電池方面的布局已經實施。湖北省金泉市生產用于儲能的磷酸鐵鋰電池。目前,有一些通信基站備用電源的訂單。
拓邦股票
6億2400萬
3729萬
59.78%
鋰電池營收增長33.6%,動力鋰電池受益于電動汽車的雙增長。目前,它已經全面生產,需求旺盛。
贛鋒鋰業
5億4400萬
5101萬8000
30.37%
公司鋰金屬及鋰鹽系列產品營收4.8億元,同比增長34.72%,主要是新產能釋放所致。中國三元動力電池的數量正在逐漸增加,對電池級氫氧化鋰的需求也在大幅增加。公司萬噸鋰鹽項目主要擴大電池級氫氧化鋰的生產,成為今明兩年的主要增長點。
新洲幫
3億9500萬
4000萬
39.2%
上半年,公司銷售策略的靈活調整提高了價格,電解液價格目前在3.5萬元/噸左右,但電池電解液出貨量增長了約40%。
克力園
3億6200萬
-3600萬
-913.26%
公司與天津松正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開發深度混合動力公交車,并在上海和佛山啟動示范運營。此后,該公司形成了混合動力乘用車和混合動力公交車多技術路線齊頭并進的格局。
[第頁]
杉杉股份:鋰電池業務收入15.21億元。
杉杉股份(600884)8月14日公布2015年中期報告。201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71億元,同比小幅下降0.09%;實現營業利潤7.15億元,大幅增長502.7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1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13.79%;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率為8506萬元,同比下降28.70%,基本每股收益為1.49元。其半年報數據顯示,鋰電池業務貢獻的營收最多,為15.21億元,同比增長32.03%。
公司計劃新增負極產能近34.5億元,重點拓展新能源汽車下游。2015年4月,公司發起非公開發行A股,計劃發行1.5億股,募集資金34.45億元,其中控股股東杉杉控股認購20.673億元。本次募集資金擬用于3.5萬噸鋰離子動力電池負極材料項目和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項目。
下游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本次定增的重點,也是公司未來經營戰略的重點。公司計劃投資34.7億元用于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項目,包括:1。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示范和推廣;2.動力總成的開發與產業化;
3.LIC應用研發與產業化。公司以互聯網+工業4.0的全新發展思路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致力于打造新能源汽車綜合解決方案供應商。逐步形成相對完整的產業體系,如汽車研發制造、動力總成系統集成、新能源汽車專用底盤研發、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三電系統維護等,整合現有鋰電池材料產業和金融支持服務能力,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協同發展。
科力源:深度混合動力公交車的開發已經進行了論證和運營。
科力源(600478)8月28日晚間發布中期業績報告稱,上半年凈虧損3565.33萬元,同比下降913.26%;營業收入3.62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7.56%;
每股基本虧損0.042元,而去年同期盈利0.017元。
公司與天津松正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開發深度混合動力公交車,并在上海和佛山啟動示范運營。此后,該公司形成了混合動力乘用車和混合動力公交車多技術路線齊頭并進的格局。控股公司科利美汽車動力電池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經商務部批準,成功進入工程建設階段,將加快豐田中國化進程,促進國內HEV市場的產業化發展。該公司與吉利控股聯合成立科利源混合動力技術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中國領先的混合動力系統平臺和系統解決方案。自此,公司進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核心高端領域,成為中國最先進的HEV裝配系統服務提供商。
成飛集成:鋰電池等配套產品收入40122.79萬元。
成飛集成(002190)8月24日晚間披露了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34億元,同比增長134%。凈利潤2561萬元,同比增長11.56%,主要得益于鋰電池、供電系統及配套產品的營收和利潤大幅增長。鋰電池、供電系統及配套產品收入40122.79萬元,同比增長268.51%,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車一系列優惠補貼政策的出臺、市場需求的增加和銷售收入的大幅增長。
2015年上半年,國家陸續出臺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優惠政策,給鋰電池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其子公司中航工業對鋰電池的需求迅速增長,產品供不應求。公司加快生產線建設,啟動工業園三期項目,進一步擴大產能,尋求對外投資合作機會,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
贛鋒鋰業:金屬鋰及鋰鹽系列產品收入4.8億元。
8月23日,贛鋒鋰業發布2015年半年度報告。201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44億元,同比增長33.78%。歸屬于上市公司的凈利潤為5101.8萬元,同比增長30.37%。實現扣非后凈利潤4516.6萬元,同比增長26.74%。該公司預計將于1月至9月上市。
公司鋰金屬及鋰鹽系列產品營收4.8億元,同比增長34.72%,主要是新產能釋放所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較上年同期增長3倍,動力電池供不應求,因此對電池級氫氧化鋰和碳酸鋰產品需求旺盛。據估計,未來15年,中國對碳酸鋰和其他鋰產品的總體需求將增長20%以上,而作為行業領導者的公司增長速度將更快。在過去的15年里,中國三元動力電池的數量逐漸增加,對電池級氫氧化鋰的需求大幅增加。公司萬噸鋰鹽項目主要擴大電池級氫氧化鋰的生產,成為今明兩年的主要增長點。
江蘇國泰:鋰離子電池電解液銷量同比增長10.32%。
8月4日,江蘇國泰發布2015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29.11億元,同比增長4.5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1億元,比上年增長30.71%,扣減后凈利潤1.18億元、比上年增長29.91%,基本每股收益0.33元。公司預計1-9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將增長0-30%。
上半年,華融化工營收22951.59萬元,同比下降3.61%……
ts凈利潤4406.9萬元,同比下降19.66%。鋰離子電池電解液的銷量同比增長10.32%。據測算,上半年公司電解液價格下降約13%,與行業基本持平。在價格下跌的影響下,公司上半年電解液毛利率也下降了4.15個百分點至34.15%,但仍高于行業水平。上半年,在動力電池的推動下,我們預計電解液行業的銷售額將增長20%以上,而華融化學的銷售額增長低于行業,主要是由于華融電解液定位為高端消費電子產品,價格較高。由于價格過高,公司對動力電池客戶的發展不如預期,尚未成為國內主流動力電池客戶主要供應商。然而,我們仍然看好LG化學在中國擴張帶來的機遇,該公司是直接受益者。
億緯鋰能:動力和儲能電池布局已經落地。
8月24日,億緯鋰能發布2015年半年度報告。201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34億元,同比增長25.9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169.3萬元,同比增長17.91%。扣除后凈利潤6284.4萬元,同比增長28.79%,基本每股收益0.155元。近日,江蘇國泰、杉杉、科力源、聚氟等14家電池企業發布了2015年年中報。其中,科力源和金瑞科技在2015年上半年處于虧損狀態,其他12家企業的凈利潤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在14家電池公司的中報中,從營業收入來看,江蘇國泰的營業收入為29.11億元,位居第一;科力源的營業收入為3.62億元,排名倒數第一。從凈利潤增幅來看,成飛綜合凈利潤增長1156%,遠高于其他企業,而科力源凈利潤下降913.26%,遠低于其他企業。杉杉的凈利潤達到了6.11億元,遠高于其他企業。
從14家電池公司的年中報告可以看出,隨著一系列新能源汽車優惠政策的實施,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不斷躍升,14家公司的動力電池業務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例如,江蘇國泰的鋰離子電池電解液銷量同比增長10.32%;杉杉鋰電池業務收入15.21億元,同比增長32.03%;東源電氣鋰電池業務實現營收7.61億元,同比增長122.94%。拓邦鋰電池營收增長33.6%;
新洲邦動力電池的電解液出貨量增長了40%。
工信部披露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鋰離子電池生產企業實現主營收入同比增長17.4%,利潤總額同比增長72.8%。鋰電池行業利潤的快速增長與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密切相關。7月,中國生產了2.04萬輛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2.5倍,預計今年將實現20萬輛的銷售目標。隨著各地補貼規則的實施和充電設施配套政策的出臺,電動汽車的銷量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這將為上游鋰電池企業帶來實質性的訂單支持。
企業
營業收入
凈利潤
同比增加或減少
動力電池業務
江蘇國泰
29億1100萬
1億2100萬
30.71%
鋰離子電池電解液銷量同比增長10.32%。經計算,上半年公司電解液價格下降約13%,與行業價格基本持平。
欣旺達
26億9000萬
9700萬
105.71%
公司自主研發了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系統解決方案、電池保護機制和電池液冷技術。作為一項新業務,電源管理系統上半年已實現營收1.78億元,毛利高達38%。
南都電源
20億5000萬
8000萬元
43%
上半年,儲能電池及系統收入達到9667萬元,同比增長30%。南都加快能源管理平臺建設,加快儲能布局,分布式儲能、家庭儲能等領域的各類產品和系統解決方案逐步成熟。依托管理平臺和鉛碳電池技術優勢,有望率先實現儲能的商業化應用。
杉杉股票
18億7100萬
6.11億元
413.79%
鋰電池業務收入15.21億元,同比增長32.03%。公司將形成較為完整的汽車研發制造、動力總成系統集成、新能源汽車專用底盤研發、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等產業體系,以及維護三電系統。
多氟化物
9億9000萬
951萬500
155.02%
上半年,動力鋰電池形成了5000萬AH的年產能,產品供不應求,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東源電氣
8億9200萬
2億2100萬
216.69%
通過重大資產重組,公司實現了從傳統輸變電行業向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完美轉型,動力電池助推公司業績高增長。上半年,公司電池業務實現營收7.61億元,同比增長122.94%。
四川天齊鋰業股份有限公司。
7億5500萬
4097萬
135%
隨著下游新能源汽車需求的增長,上游鋰精礦和碳酸鋰的供需逐漸達到平衡,產品價格穩步上漲。預計2015年下半年將呈現穩步上升的趨勢。
金瑞科技
6億5000萬
-2058萬
-62.99%
根據今年鋰電池正極材料市場產品需求結構變化的特點,調整了公司鋰電池負極材料的產品結構,減少了鈷酸鋰生產日益激烈的競爭,完成了年產3000噸鎳的三元材料的建設,鈷和錳。
成飛一體化
6億3400萬
2561萬
1156%
收入……
鋰電池、供電系統及配套產品e為40122.79萬元,同比增長268.51%,主要是由于新能源汽車一系列優惠補貼政策的出臺、市場需求的增加和銷售收入的大幅增加。
億緯鋰能
6億3400萬
6169萬3000
17.91%
該公司在動力和儲能電池方面的布局已經實施。湖北省金泉市生產用于儲能的磷酸鐵鋰電池。目前,有一些通信基站備用電源的訂單。
拓邦股票
6億2400萬
3729萬
59.78%
鋰電池營收增長33.6%,動力鋰電池受益于電動汽車的雙增長。目前,它已經全面生產,需求旺盛。
贛鋒鋰業
5億4400萬
5101萬8000
30.37%
公司鋰金屬及鋰鹽系列產品營收4.8億元,同比增長34.72%,主要是新產能釋放所致。中國三元動力電池的數量正在逐漸增加,對電池級氫氧化鋰的需求也在大幅增加。公司萬噸鋰鹽項目主要擴大電池級氫氧化鋰的生產,成為今明兩年的主要增長點。
新洲幫
3億9500萬
4000萬
39.2%
上半年,公司銷售策略的靈活調整提高了價格,電解液價格目前在3.5萬元/噸左右,但電池電解液出貨量增長了約40%。
克力園
3億6200萬
-3600萬
-913.26%
公司與天津松正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開發深度混合動力公交車,并在上海和佛山啟動示范運營。此后,該公司形成了混合動力乘用車和混合動力公交車多技術路線齊頭并進的格局。
[第頁]
杉杉股份:鋰電池業務收入15.21億元。
杉杉股份(600884)8月14日公布2015年中期報告。201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71億元,同比小幅下降0.09%;實現營業利潤7.15億元,大幅增長502.7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1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13.79%;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率為8506萬元,同比下降28.70%,基本每股收益為1.49元。其半年報數據顯示,鋰電池業務貢獻的營收最多,為15.21億元,同比增長32.03%。
公司計劃新增負極產能近34.5億元,重點拓展新能源汽車下游。2015年4月,公司發起非公開發行A股,計劃發行1.5億股,募集資金34.45億元,其中控股股東杉杉控股認購20.673億元。本次募集資金擬用于3.5萬噸鋰離子動力電池負極材料項目和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項目。
下游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本次定增的重點,也是公司未來經營戰略的重點。公司計劃投資34.7億元用于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項目,包括:1。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示范和推廣;2.動力總成的開發與產業化;
3.LIC應用研發與產業化。公司以互聯網+工業4.0的全新發展思路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致力于打造新能源汽車綜合解決方案供應商。逐步形成相對完整的產業體系,如汽車研發制造、動力總成系統集成、新能源汽車專用底盤研發、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三電系統維護等,整合現有鋰電池材料產業和金融支持服務能力,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協同發展。
科力源:深度混合動力公交車的開發已經進行了論證和運營。
科力源(600478)8月28日晚間發布中期業績報告稱,上半年凈虧損3565.33萬元,同比下降913.26%;營業收入3.62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7.56%;
每股基本虧損0.042元,而去年同期盈利0.017元。
公司與天津松正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開發深度混合動力公交車,并在上海和佛山啟動示范運營。此后,該公司形成了混合動力乘用車和混合動力公交車多技術路線齊頭并進的格局。控股公司科利美汽車動力電池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經商務部批準,成功進入工程建設階段,將加快豐田中國化進程,促進國內HEV市場的產業化發展。該公司與吉利控股聯合成立科利源混合動力技術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中國領先的混合動力系統平臺和系統解決方案。自此,公司進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核心高端領域,成為中國最先進的HEV裝配系統服務提供商。
成飛集成:鋰電池等配套產品收入40122.79萬元。
成飛集成(002190)8月24日晚間披露了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34億元,同比增長134%。凈利潤2561萬元,同比增長11.56%,主要得益于鋰電池、供電系統及配套產品的營收和利潤大幅增長。鋰電池、供電系統及配套產品收入40122.79萬元,同比增長268.51%,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車一系列優惠補貼政策的出臺、市場需求的增加和銷售收入的大幅增長。
2015年上半年,國家陸續出臺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優惠政策,給鋰電池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其子公司中航工業對鋰電池的需求迅速增長,產品供不應求。公司加快生產線建設,啟動工業園三期項目,進一步擴大產能,尋求對外投資合作機會,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
贛鋒鋰業:金屬鋰及鋰鹽系列產品收入4.8億元。
8月23日,贛鋒鋰業發布2015年半年度報告。201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44億元,同比增長33.78%。歸屬于上市公司的凈利潤為5101.8萬元,同比增長30.37%。實現扣非后凈利潤4516.6萬元,同比增長26.74%。該公司預計將于1月至9月上市。
公司鋰金屬及鋰鹽系列產品營收4.8億元,同比增長34.72%,主要是新產能釋放所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較上年同期增長3倍,動力電池供不應求,因此對電池級氫氧化鋰和碳酸鋰產品需求旺盛。據估計,未來15年,中國對碳酸鋰和其他鋰產品的總體需求將增長20%以上,而作為行業領導者的公司增長速度將更快。在過去的15年里,中國三元動力電池的數量逐漸增加,對電池級氫氧化鋰的需求大幅增加。公司萬噸鋰鹽項目主要擴大電池級氫氧化鋰的生產,成為今明兩年的主要增長點。
江蘇國泰:鋰離子電池電解液銷量同比增長10.32%。
8月4日,江蘇國泰發布2015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29.11億元,同比增長4.5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1億元,比上年增長30.71%,扣減后凈利潤1.18億元、比上年增長29.91%,基本每股收益0.33元。公司預計1-9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將增長0-30%。
上半年,華融化工營收22951.59萬元,同比下降3.61%……
ts凈利潤4406.9萬元,同比下降19.66%。鋰離子電池電解液的銷量同比增長10.32%。據測算,上半年公司電解液價格下降約13%,與行業基本持平。在價格下跌的影響下,公司上半年電解液毛利率也下降了4.15個百分點至34.15%,但仍高于行業水平。上半年,在動力電池的推動下,我們預計電解液行業的銷售額將增長20%以上,而華融化學的銷售額增長低于行業,主要是由于華融電解液定位為高端消費電子產品,價格較高。由于價格過高,公司對動力電池客戶的發展不如預期,尚未成為國內主流動力電池客戶主要供應商。然而,我們仍然看好LG化學在中國擴張帶來的機遇,該公司是直接受益者。
億緯鋰能:動力和儲能電池布局已經落地。
8月24日,億緯鋰能發布2015年半年度報告。201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34億元,同比增長25.9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169.3萬元,同比增長17.91%。扣除后凈利潤6284.4萬元,同比增長28.79%,基本每股收益0.155元。該公司在動力和儲能電池方面的布局已經實施。湖北省金泉市生產用于儲能的磷酸鐵鋰電池。目前,有一些通信基站備用電源的訂單。這一次,該公司將增加三元材料動力電池的產量。目前,進口設備等所有工作已經完成,預計明年初生產。該公司在鋰電池領域已經深耕多年。我相信公司在開發動力和儲能電池方面不會有太多困難,這將是公司未來增長的主要動力。
天齊鋰業:上游鋰精礦和碳酸鋰的供需逐漸達到平衡。
天齊鋰業(002466)8月23日晚間披露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55億元,同比增長16%。實現凈利潤4097萬元,同比增長135%。
天齊鋰業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和儲能設備對鋰電池的需求正在逐步增加,加上傳統鋰電池市場需求的穩步增長,鋰電池上游的電池材料行業將繼續快速發展,從而推動了對鋰精礦和鋰化工產品的需求。快速增長。報告期內,隨著下游新能源汽車需求的增長,上游鋰精礦和碳酸鋰的供需逐漸達到平衡,產品價格穩步上漲。預計2015年下半年將呈現穩步上升的趨勢。
金銳科技:完成年產3000噸鎳、鈷、錳三元材料的建設。
金瑞科技發布2015年半年度報告。報告期內,由于電解錳行業產品價格下降,虧損增加,電池正極材料行業上下游雙重擠壓,產品毛利率較低,金馳材料新線投產,前期費用較高,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5億元,同比增長6.42%,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058萬元,同比下降62.99%。基本每股收益-0.0527元。
報告期內,公司加快了電池正極材料投資項目建設。重點項目“年產萬噸電池正極材料生產基地”一期工程順利投產,并于上半年如期投產。新型鎳鈷錳三元正極材料前驅體銷量快速增長……
,產能逐步釋放,二期工程建設有序推進。同時,根據今年鋰電池正極材料市場產品需求結構變化的特點,調整了公司鋰電池負極材料的產品結構,降低了鈷酸鋰生產日益激烈的競爭,完成年產3000噸鎳鈷錳三元材料的建設工作,極大緩解了鎳鈷錳三元材料產能不足的局面,三元材料銷量同比大幅增長。
[第頁]
聚氟化物:動力鋰電池形成5000萬AH的年生產能力。
報告期內,公司整體經營狀況良好,實現營業總收入9.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9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510500元,比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公司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結晶六氟磷酸鋰供應商,產能達2200噸,規模效應明顯。它已經實現了對韓國和日本等客戶的大規模供應,其全球市場份額處于前列。上半年,動力鋰電池形成了5000萬AH的年產能,產品供不應求,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在鞏固新海洋、時空、少林等老客戶的同時,我們將挖掘一些新能源汽車客戶。不斷優化動力鋰電池生產技術,降低生產成本,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力。該公司為擴大生產規模做出了巨大努力。截至7月底,已形成1億AH的產能,目標是到2015年底達到3億AH的生產能力,以滿足電力鋰電池市場供不應求的需求。
通過并購河北宏興汽車制造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我們進入了新能源汽車制造業。宏興汽車具有生產卡車、改裝車、SUV、MPV、面包車和小型貨車的資質。目前,公司已基本完成紅星汽車的并購交易手續,計劃2015年生產不少于1000輛,2016年生產不低于1.4萬輛,并適時啟動新項目基地建設。
欣旺達:上半年電力管理系統營收1.78億元。
8月13日晚,欣旺達發布了2015年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9%。實現歸母凈利潤970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5.71%;
每股收益0.15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0.91%。
公司自主研發了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系統解決方案、電池保護機制和電池液冷技術。作為一項新業務,電源管理系統上半年已實現營收1.78億元,毛利高達38%。公司參與制定了多項國家和地方標準,促進了行業的發展。該公司已與奇瑞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新能源汽車電池和電源管理技術。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逐漸增多,未來有望進入國內許多汽車制造商的供應鏈,具有很大的性能靈活性。
新洲邦:動力電池電解液出貨量增長約40%
新洲邦上半年營業收入3.95億元,同比增長9.1%,歸屬于其的凈利潤為4000萬元,同比下降39.2%,每股收益0.24元,低于我們此前的預期。
上半年,公司銷售策略的靈活調整提高了價格,電解液價格目前在3.5萬元/噸左右,但電池電解液出貨量增長了約40%。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導致公司上半年電解液出貨量大幅增長,預計下半年增長趨勢將持續。根據法國Avicenne能源咨詢公司的統計,該公司2014年的電解液市場份額約為15%,位居世界第一。樂觀的是,該公司今年的電解液出貨量將創下新高。
南都電源:實現儲能電池及系統收入9667萬元。
南都電力201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20.5億元,同比增長18.65%;歸母凈利潤8000萬,扣除會計政策調整對14年2000萬的影響,同比增長43%。考慮到南都儲能加速落地的好處越來越明顯,其他通用電池銷售正迎來重大機遇。
上半年,南都的儲能電池及系統收入達到9667萬元,同比增長30%。中國的新能源產業和電力體制改革政策正在逐步明確,儲能的戰略地位正在迅速提高。南都加快能源管理平臺建設,加快儲能布局,分布式儲能、家庭儲能等領域的各類產品和系統解決方案逐步成熟。依托管理平臺和鉛碳電池技術優勢,有望率先實現儲能的商業化應用。
拓邦股份:動力鋰電池全面生產運營需求旺盛。
2015年上半年,拓邦實現營業收入6.24億元,同比增長23.50%;其中,對外收入增長33.07%,國內收入增長13.1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729萬元,同比增長59.78%,扣減后凈利潤3509萬元、同比增長48.13%;業務方面,智能控制器收入增長32.7%,鋰電池收入增長33.6%,高效電機收入僅增長1.14%,但運營成本下降10.1%。共同推動公司業績穩步增長。中期報告預測,1-9月公司凈利潤將增長20%-50%,仍將保持快速增長。動力鋰電池受益于電動汽車的雙重增長,目前正在全面運營,需求強勁。
東源電器:電池業務實現營收7.61億元。
8月28日,東源電氣發布2015年半年報,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92億元,同比增長152.99%;
歸屬于上市公司的凈利潤為2.21億元,同比增長216.69%。
通過重大資產重組,公司實現了從傳統輸變電行業向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完美轉型,動力電池助推公司業績高增長。上半年,公司電池業務實現營收7.61億元,同比增長122.94%,占營收的85%,毛利率達到51.55%,同比增長3.06%。
[第頁]
券商對電池企業2015年半年報的評價;
贛鋒鋰業2015年半年報點評:鋰產品需求提升,業績高速增長。
事件:8月23日,贛鋒鋰業發布2015年半年度報告。201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44億元,同比增長33.78%。歸屬于上市公司的凈利潤為5101.8萬元,同比增長30.37%。實現扣非后凈利潤4516.6萬元,同比增長26.74%。該公司預計每股收益為0.14元。
評論:
半年業績符合預期,產業鏈布局更進一步。上半年,公司產能進一步釋放,營收和凈利潤保持快速增長,享受行業景氣周期的上行紅利。在行業方面,公司的全產業鏈布局戰略走得更遠。在未來行業前景更加明朗的情況下,公司積極獲取資源,在國內收購江西鋰業,并與澳大利亞新金屬和國外PMI公司簽署股權合作協議,為公司長期資源供應奠定了堅實基礎。公司收購美百電子已完成資產轉讓,消費電子鋰電池布局已完成。公司未來在動力電池領域的擴張仍然值得期待。
萬噸鋰鹽產能釋放,增長已確定。公司鋰金屬及鋰鹽系列產品營收4.8億元,同比增長34.72%,主要是新產能釋放所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較上年同期增長3倍,動力電池供不應求,因此對電池級氫氧化鋰和碳酸鋰產品需求旺盛。我們預計,未來15年,中國對碳酸鋰和其他鋰產品的總體需求將增長20%以上,作為行業領導者,公司的增長速度將更快。在過去的15年里,中國三元動力電池的數量逐漸增加,對電池級氫氧化鋰的需求大幅增加。公司萬噸鋰鹽項目主要擴大電池級氫氧化鋰的生產,成為今明兩年的主要增長點。
鋰產品價格將持續上漲,公司毛利率仍有提升空間。上半年,贛鋒碳酸鋰產品對外報價逐步增加,同比增長約13%。由于鋰資源的寡頭壟斷,隨著未來需求的增長,產品價格將進一步上漲。
上半年,公司金屬鋰及鋰鹽產品綜合毛利率為20.14%,同比下降1.35個百分點。由于公司產品漲價存在一定的滯后期,毛利率可能無法反映公司漲價后的水平,未來仍有回升空間。
保持“推薦”評級。考慮到美百電子的合并報表,預計15-17年完全稀釋后每股收益分別為0.35元、0.49元和0.60元,市盈率分別為60倍、44倍和36倍。公司估值水平已處于歷史低位,建議積極關注,維持“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1。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沒有達到預期;2.鋰產品價格漲幅低于預期;
3.原材料供應受到影響。(國聯證券)
天齊鋰業:利用新能源汽車發展爆發期實現跨越式發展
投資要點:
事件:公司于2015年8月24日發布半年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56億元,同比增長16.82%;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097.67萬元,同比增長135.24%;基本每股收益為0.1584元/股,同比增長101.53%。
兩大主要產品的毛利率均大幅提高。報告期內,公司完成了對天齊鋰業國際的收購。2015年5月至6月,天齊鋰業江蘇基本處于停產檢修狀態,導致2015年5至6月虧損22148600元,對公司業績造成較大影響。盡管如此,201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56億元,同比增長16.82%;主要是由于鋰化工產品的銷售量和單價的增加。公司實現毛利潤3.58億元,同比增長125.84個百分點。產品方面,鋰精礦實現營業收入4.18億元,同比增長0.92%,毛利率56.95%,同比上升19.99個百分點;鋰化工等產品實現營業收入3.29億元,同比增長45.25%,毛利率34.04%,同比提高34.16個百分點。
三項費用的增加符合預期。三項費用均有所增加,其中財務費用為3955.87萬元,同比增長24.48%,主要是由于合并報表主體天齊鋰業江蘇的大額銀行貸款導致公司利息費用增加。同時,公司完成對天齊鋰業國際的收購,增加借款,增加利息支出;銷售費用為1151.98萬元,同比增長33.91%,主要是由于運輸和雜項費用隨著銷售額的增加而相應增加;
管理費為8251.08萬元,同比增長86.97%,主要原因是與收購完成相關的咨詢費增加以及天齊鋰業在江蘇的停產損失。
股票激勵促進業績增長。8月10日,公司發布了第一份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股票激勵對象為三名董事吳偉、鄒軍、葛偉,三名副總經理李波、趙本昌、郭偉,以及67名核心技術(業務)骨干。所涉及的標的股票占本激勵計劃簽署時公司總股本的1.16%。
加強收購,進一步完善產業鏈。2015年4月,公司向銀河資源及其全資子公司澳大利亞銀河鋰業支付2751.5萬美元的交易價格,用于收購銀河鋰業國際100%股權。至此,股權轉讓的登記手續已經辦理完畢。2015年4月底,公司完成對天齊鋰業江蘇的收購,為公司增加了碳酸鋰產能。
維持“買入”投資評級。該公司是中國最重要的電池級碳酸鋰產品供應商。目前,公司擁有優質鋰礦資源和鋰產品深加工的規模優勢。同時,公司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爆發期借機實現跨越式發展。考慮到該公司在鋰礦資源方面的優勢和特殊性,我們給予該公司較高的估值。我們預計公司2015-2017年每股收益分別為0.78元、1.37元和2.97元,目標價為101.40元,相當于2015年PE的130倍,維持“買入”投資評級。
風險因素。該公司在動力和儲能電池方面的布局已經實施。湖北省金泉市生產用于儲能的磷酸鐵鋰電池。目前,有一些通信基站備用電源的訂單。這一次,該公司將增加三元材料動力電池的產量。目前,進口設備等所有工作已經完成,預計明年初生產。該公司在鋰電池領域已經深耕多年。我相信公司在開發動力和儲能電池方面不會有太多困難,這將是公司未來增長的主要動力。
天齊鋰業:上游鋰精礦和碳酸鋰的供需逐漸達到平衡。
天齊鋰業(002466)8月23日晚間披露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55億元,同比增長16%。實現凈利潤4097萬元,同比增長135%。
天齊鋰業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和儲能設備對鋰電池的需求正在逐步增加,加上傳統鋰電池市場需求的穩步增長,鋰電池上游的電池材料行業將繼續快速發展,從而推動了對鋰精礦和鋰化工產品的需求。快速增長。報告期內,隨著下游新能源汽車需求的增長,上游鋰精礦和碳酸鋰的供需逐漸達到平衡,產品價格穩步上漲。預計2015年下半年將呈現穩步上升的趨勢。
金銳科技:完成年產3000噸鎳、鈷、錳三元材料的建設。
金瑞科技發布2015年半年度報告。報告期內,由于電解錳行業產品價格下降,虧損增加,電池正極材料行業上下游雙重擠壓,產品毛利率較低,金馳材料新線投產,前期費用較高,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5億元,同比增長6.42%,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058萬元,同比下降62.99%。基本每股收益-0.0527元。
報告期內,公司加快了電池正極材料投資項目建設。重點項目第一階段“……
年產1萬噸電池正極材料生產基地“上半年成功調試并如期投產。新型鎳鈷錳三元正極材料前驅體銷量快速增長,產能逐步釋放,二期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同時,根據變化鋰電池正極材料市場的產品需求結構特點今年,公司對鋰電池負極材料的產品結構進行了調整,減少了鈷酸鋰生產日益激烈的競爭,完成了年產3000噸鎳鈷錳三元材料的建設工作,大大緩解了鎳鈷錳三元材料產能不足的局面,三元材料銷量同比大幅增長。
[第頁]
聚氟化物:動力鋰電池形成5000萬AH的年生產能力。
報告期內,公司整體經營狀況良好,實現營業總收入9.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9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510500元,比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公司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結晶六氟磷酸鋰供應商,產能達2200噸,規模效應明顯。它已經實現了對韓國和日本等客戶的大規模供應,其全球市場份額處于前列。上半年,動力鋰電池形成了5000萬AH的年產能,產品供不應求,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在鞏固新海洋、時空、少林等老客戶的同時,我們將挖掘一些新能源汽車客戶。不斷優化動力鋰電池生產技術,降低生產成本,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力。該公司為擴大生產規模做出了巨大努力。截至7月底,已形成1億AH的產能,目標是到2015年底達到3億AH的生產能力,以滿足電力鋰電池市場供不應求的需求。
通過并購河北宏興汽車制造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我們進入了新能源汽車制造業。宏興汽車具有生產卡車、改裝車、SUV、MPV、面包車和小型貨車的資質。目前,公司已基本完成紅星汽車的并購交易手續,計劃2015年生產不少于1000輛,2016年生產不低于1.4萬輛,并適時啟動新項目基地建設。
欣旺達:上半年電力管理系統營收1.78億元。
8月13日晚,欣旺達發布了2015年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9%。實現歸母凈利潤970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5.71%;
每股收益0.15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0.91%。
公司自主研發了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系統解決方案、電池保護機制和電池液冷技術。作為一項新業務,電源管理系統上半年已實現營收1.78億元,毛利高達38%。公司參與制定了多項國家和地方標準,促進了行業的發展。該公司已與奇瑞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新能源汽車電池和電源管理技術。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逐漸增多,未來有望進入國內許多汽車制造商的供應鏈,具有很大的性能靈活性。
新洲邦:動力電池電解液出貨量增長約40%
新洲邦上半年營業收入3.95億元,同比增長9.1%,歸屬于其的凈利潤為4000萬元,同比下降39.2%,每股收益0.24元,低于我們此前的預期。
上半年,公司銷售策略的靈活調整提高了價格,電解液價格目前在3.5萬元/噸左右,但電池電解液出貨量增長了約40%。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導致公司上半年電解液出貨量大幅增長,預計下半年增長趨勢將持續。根據法國Avicenne能源咨詢公司的統計,該公司2014年的電解液市場份額約為15%,位居世界第一。樂觀的是,該公司今年的電解液出貨量將創下新高。
南都電源:實現儲能電池及系統收入9667萬元。
南都電力201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20.5億元,同比增長18.65%;歸母凈利潤8000萬,扣除會計政策調整對14年2000萬的影響,同比增長43%。考慮到南都儲能加速落地的好處越來越明顯,其他通用電池銷售正迎來重大機遇。
上半年,南都的儲能電池及系統收入達到9667萬元,同比增長30%。中國的新能源產業和電力體制改革政策正在逐步明確,儲能的戰略地位正在迅速提高。南都加快能源管理平臺建設,加快儲能布局,分布式儲能、家庭儲能等領域的各類產品和系統解決方案逐步成熟。依托管理平臺和鉛碳電池技術優勢,有望率先實現儲能的商業化應用。
拓邦股份:動力鋰電池全面生產運營需求旺盛。
2015年上半年,拓邦實現營業收入6.24億元,同比增長23.50%;其中,對外收入增長33.07%,國內收入增長13.1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729萬元,同比增長59.78%,扣減后凈利潤3509萬元、同比增長48.13%;業務方面,智能控制器收入增長32.7%,鋰電池收入增長33.6%,高效電機收入僅增長1.14%,但運營成本下降10.1%。共同推動公司業績穩步增長。中期報告預測,1-9月公司凈利潤將增長20%-50%,仍將保持快速增長。動力鋰電池受益于電動汽車的雙重增長,目前正在全面運營,需求強勁。
東源電器:電池業務實現營收7.61億元。
8月28日,東源電氣發布2015年半年報,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92億元,同比增長152.99%;
歸屬于上市公司的凈利潤為2.21億元,同比增長216.69%。
通過重大資產重組,公司實現了從傳統輸變電行業向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完美轉型,動力電池助推公司業績高增長。上半年,公司電池業務實現營收7.61億元,同比增長122.94%,占營收的85%,毛利率達到51.55%,同比增長3.06%。
[第頁]
券商對電池企業2015年半年報的評價;
贛鋒鋰業2015年半年報點評:鋰產品需求提升,業績高速增長。
事件:8月23日,贛鋒鋰業發布2015年半年度報告。201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44億元,同比增長33.78%。歸屬于上市公司的凈利潤為5101.8萬元,同比增長30.37%。實現扣非后凈利潤4516.6萬元,同比增長26.74%。該公司預計每股收益為0.14元。
評論:
半年業績符合預期,產業鏈布局更進一步。上半年,公司產能進一步釋放,營收和凈利潤保持快速增長,享受行業景氣周期的上行紅利。在行業方面,公司的全產業鏈布局戰略走得更遠。在未來行業前景更加明朗的情況下,公司積極獲取資源,在國內收購江西鋰業,并與澳大利亞新金屬和國外PMI公司簽署股權合作協議,為公司長期資源供應奠定了堅實基礎。公司收購美百電子已完成資產轉讓,消費電子鋰電池布局已完成。公司未來在動力電池領域的擴張仍然值得期待。
萬噸鋰鹽產能釋放,增長已確定。公司鋰金屬及鋰鹽系列產品營收4.8億元,同比增長34.72%,主要是新產能釋放所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較上年同期增長3倍,動力電池供不應求,因此對電池級氫氧化鋰和碳酸鋰產品需求旺盛。我們預計,未來15年,中國對碳酸鋰和其他鋰產品的總體需求將增長20%以上,作為行業領導者,公司的增長速度將更快。在過去的15年里,中國三元動力電池的數量逐漸增加,對電池級氫氧化鋰的需求大幅增加。公司萬噸鋰鹽項目主要擴大電池級氫氧化鋰的生產,成為今明兩年的主要增長點。
鋰產品價格將持續上漲,公司毛利率仍有提升空間。上半年,贛鋒碳酸鋰產品對外報價逐步增加,同比增長約13%。由于鋰資源的寡頭壟斷,隨著未來需求的增長,產品價格將進一步上漲。
上半年,公司金屬鋰及鋰鹽產品綜合毛利率為20.14%,同比下降1.35個百分點。由于公司產品漲價存在一定的滯后期,毛利率可能無法反映公司漲價后的水平,未來仍有回升空間。
保持“推薦”評級。考慮到美百電子的合并報表,預計15-17年完全稀釋后每股收益分別為0.35元、0.49元和0.60元,市盈率分別為60倍、44倍和36倍。公司估值水平已處于歷史低位,建議積極關注,維持“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1。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沒有達到預期;2.鋰產品價格漲幅低于預期;
3.原材料供應受到影響。(國聯證券)
天齊鋰業:利用新能源汽車發展爆發期實現跨越式發展
投資要點:
事件:公司于2015年8月24日發布半年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56億元,同比增長16.82%;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097.67萬元,同比增長135.24%;基本每股收益為0.1584元/股,同比增長101.53%。
兩大主要產品的毛利率均大幅提高。報告期內,公司完成了對天齊鋰業國際的收購。2015年5月至6月,天齊鋰業江蘇基本處于停產檢修狀態,導致2015年5至6月虧損22148600元,對公司業績造成較大影響。盡管如此,201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56億元,同比增長16.82%;主要是由于鋰化工產品的銷售量和單價的增加。公司實現毛利潤3.58億元,同比增長125.84個百分點。產品方面,鋰精礦實現營業收入4.18億元,同比增長0.92%,毛利率56.95%,同比上升19.99個百分點;鋰化工等產品實現營業收入3.29億元,同比增長45.25%,毛利率34.04%,同比提高34.16個百分點。
三項費用的增加符合預期。三項費用均有所增加,其中財務費用為3955.87萬元,同比增長24.48%,主要是由于合并報表主體天齊鋰業江蘇的大額銀行貸款導致公司利息費用增加。同時,公司完成對天齊鋰業國際的收購,增加借款,增加利息支出;銷售費用為1151.98萬元,同比增長33.91%,主要是由于運輸和雜項費用隨著銷售額的增加而相應增加;管理費為8251.08萬元,同比增長86.97%,主要原因是與收購完成相關的咨詢費增加以及天齊鋰業在江蘇的停產損失。
股票激勵促進業績增長。8月10日,公司發布了第一份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股票激勵對象為三名董事吳偉、鄒軍、葛偉,三名副總經理李波、趙本昌、郭偉,以及67名核心技術(業務)骨干。所涉及的標的股票占本激勵計劃簽署時公司總股本的1.16%。
加強收購,進一步完善產業鏈。2015年4月,公司向銀河資源及其全資子公司澳大利亞銀河鋰業支付2751.5萬美元的交易價格,用于收購銀河鋰業國際100%股權。至此,股權轉讓的登記手續已經辦理完畢。2015年4月底,公司完成對天齊鋰業江蘇的收購,為公司增加了碳酸鋰產能。
維持“買入”投資評級。該公司是中國最重要的電池級碳酸鋰產品供應商。目前,公司擁有優質鋰礦資源和鋰產品深加工的規模優勢。同時,公司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爆發期借機實現跨越式發展。考慮到該公司在鋰礦資源方面的優勢和特殊性,我們給予該公司較高的估值。我們預計公司2015-2017年每股收益分別為0.78元、1.37元和2.97元,目標價為101.40元,相當于2015年PE的130倍,維持“買入”投資評級。
風險因素。政策風險;項目生產風險;匯率波動風險;
業務整合風險。(海通證券)
欣旺達點評2015年半年報:中報業績優異,儲能電池支撐的長期增長邏輯
事件描述
8月13日晚,欣旺達發布了2015年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9%。實現歸母凈利潤970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5.71%;
每股收益0.15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0.91%。
事件評審
3C業務迅速擴張。該公司已成為蘋果、華為、小米、聯想、魅族等國內外知名手機制造商的主要供應商。同時,該公司還為聯想鋰離子電池材料增長迅速,收入15.21億元,同比增長32%,毛利率為16%,其中陰極材料8068噸,陰極材料7197噸,分別增長49%和31%。
發展趨勢
公司打造新能源汽車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形成從電池材料、動力總成到整車制造、基礎設施建設的全方位布局。目前,該公司的陽極、陰極和電解質材料具有明顯的優勢。下半年,寧鄉一期1.5萬噸項目計劃投產,寧波陰極3.5萬噸項目積極推進。據工信部統計,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為7.85萬輛,同比增長3倍。在電池材料行業優勢的基礎上,公司積極向下游延伸,形成產業鏈協同優勢,抓住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戰略機遇。
在服裝業務方面,公司繼續對多品牌和自主品牌業務進行整體規劃和調整。多品牌主要出售股權和剝離盈利能力較低的品牌,自有品牌將通過O2O線上線下合資進一步穩定。公司的金融業務是根據市場情況和資產配置進行管理的。目前,其仍持有寧波銀行4%的股權和浙江省衢州銀行2.47億股股份。
利潤預測調整考慮到上半年寧波銀行股票在二級市場銷售的稅后收入5.2億元,以及正負極新項目的進展,公司將15/16年度利潤預測上調至1.38/1.14元,增幅為53%/12%。目前,15/16對應的股價市盈率分別為22/27倍。
估價和建議
維持公司中性評級,目標價33.79元不變。
危險
新能源汽車銷量不及預期,服裝業務恢復也不及預期。(CICC)
[第頁]
新能源汽車滿足增長,電池工廠正在滿負荷運轉,供不應求。
(文|證券日報謝若琳)2015年,新能源汽車迎來爆發式增長期。但國內主流車企并未做好準備,不少公司表示,由于動力電池儲備不足,產能跟不上。相反,中汽協透露,“為了掩蓋新能源推廣的不利局面,一些車企謊報了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銷售情況”。因此,筆者試圖通過對覆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整車企業、電池供應商和電池原材料供應商的調查,揭示現階段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的真相。為什么汽車制造商傾向于購買外國動力電池?中國的鋰礦企業把原材料賣給了誰?
2015年,一度被稱為“新能源汽車元年”,多家車企產銷激增,供不應求。據了解,動力電池容量的不足使得新能源汽車的供應無法得到保障。
與此同時,多家汽車公司籌集了巨額資金,用于生產新能源項目。據筆者粗略統計,今年5月至7月,兩個月內,力帆、比亞迪、長城汽車、江淮汽車等四家車企為新能源汽車項目融資不超過415億元。
另一方面,由于獨特的電池生產技術,能源公司也打出了“造車”的旗號。近日,杉杉、五龍電動車、山東太汽、自行車電池、西部資源、億緯鋰能、天能集團、聚氟等8家電池公司通過并購和募資的方式進入造車領域。
熱錢的涌入與產能的缺乏形成了鮮明對比。“從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初始生產、生產線的建設到產品的推出,至少需要兩年的時間。換句話說,p……
目前已投入生產的管道線,以發揮其生產能力。”北京理工學院電動汽車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林成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除了技術壁壘,監管不完善、地方保護過度等問題也制約著新能源汽車電池的發展。
清華大學汽車研究所所長陳全石表示,“可以預見的是,如果許多技術問題無法解決,明年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銷售可能會雙雙下滑。”
銷售額激增。
電池供電不足
2015年以來,在汽車銷售低迷的大環境下,人們期待已久的新能源汽車正式爆發。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的最新數據,7月份,中國生產1.93萬輛新能源汽車,銷售1.69萬輛,分別增長2.2倍和3.3倍。
與此同時,今年1月至7月,中國生產了9.55萬輛新能源汽車,銷售了8.95萬輛,分別增長了2.5倍和2.6倍。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為6.03萬輛和5.52萬輛,分別增長2.7倍和3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為3.52萬輛和3.44萬輛,同比增長2.2倍和2.1倍。
然而,在新能源汽車產銷快速增長的同時,產能不足的現狀仍然存在。
8月11日,比亞迪曾在全景網互動平臺上表示,比亞迪的混動唐秦無法按時發貨,因為公司的新能源汽車仍然供不應求,主要是因為公司的電池容量有限。
無獨有偶,江淮汽車的動力電池產量也存在缺口。江淮汽車秘書長馮良森告訴筆者,“今年由于電池供應限制,新能源汽車供不應求,預計從第四季度到明年年初將逐步緩解。”
與此同時,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領導者,北汽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汽新能”)也面臨著這樣的困惑。今年1-7月,北汽新能源累計銷量約7500輛,同比增長1481%。然而,其訂單數量已經超過10000輛。北汽新能源公關部李琦向筆者證實了這一點。“由于今年市場需求激增,盡管電池工廠也在滿負荷運轉,但新能源汽車的供應仍然非常緊張。”
事實上,動力電池供應不足已經成為制約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的瓶頸。“新能源汽車仍然短缺,尤其是比亞迪秦和北汽新能源系列等車型。只要動力電池能制造出來,銷量問題就不大。”乘用車市場信息協會秘書長崔東樹告訴筆者。
“外部引入和內部連接”
北汽新能源電池依賴于并購。
另一方面,當電動汽車突然出現時,否認動力電池在整個產業鏈中的地位變得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說,誰擁有電池技術,誰就能獲得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一等獎。在這種背景下,老牌電能企業的優勢自然是獨一無二的。
比亞迪成功突破后,能源公司也打出了“造車”的旗號。據筆者粗略統計,近期,包括杉杉、五龍電動車、山東太汽、自行車電池、西部資源、億緯鋰能、天能集團、聚氟等8家電池公司通過并購和募資的方式進入造車領域。
“與互聯網公司相比,能源公司在造車方面可能更可靠,”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券商分析師告訴筆者。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電池是核心技術。一方面,汽車制造商不愿意讓核心技術掌握在能源公司手中;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行業仍處于起步階段。掌握核心技術的能源公司不愿意只做產業鏈的下游。他們也希望能分一杯羹。
那么,整車企業的電池是從哪里來的呢?
“車企的電池也以采購為主,但實力雄厚的公司往往會與相對較小的能源公司合并,或與知名電池公司設立子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券商分析師表示,以北汽新能源為例,“外引內聯”是其重要戰略之一。盡管大多數國內車企都聲稱擁有電池、電機和電控三大核心技術,北汽也不例外,但北汽的一些電池和電機技術仍采用外包策略。
電池方面,根據公開信息,北汽新能源電池的供應商為北京電控愛思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思開)、北京普萊德新能源電池科技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普萊德)和北京廣宇新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廣宇)。
其中,愛思凱由北汽集團、北京電控公司和SK集團于2013年共同成立。其中,北京電控公司持有41%的股份,韓國SK持有40%的股份,北汽持有19%的股份。目前,該公司專門生產北汽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公開數據顯示,愛思凱使用SK的軟包裝單體生產三元鋰電池,自2015年以來總產量為1600臺。
Puulaid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新能源電池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由北京大學先興科技產業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東莞市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公司和北汽福田汽車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據公開信息,Puulaid一直使用ATL的硬殼單體,自2015年起,為北汽新能源生產了5600輛。
廣宇集團旗下的北京廣宇作為備用供應商生產,也為北汽新能源提供一些啟動電池和動力鋰電池。
電機方面,2011年,北汽新能源與中山大陽電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陽電氣)共同成立了北京汽車大陽電氣技術有限公司(簡稱北汽大陽機電),其中北汽新能量出資2060萬元,占股51%。北汽大陽機電有限公司為北汽新能源開發生產新能源汽車專用電機和控制系統。此外,它還提供永磁同步控制器。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北汽新能源還修正了軟件設置,電動汽車可以兼容比亞迪常用的磷酸鐵鋰電池和特斯拉常用的三元鋰電池。“這可能會給后期維護帶來一定的困難,但其兼容性系統對新能源市場的早期占領作用不容小覷。”北京理工學院電動汽車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林成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
熱錢流入
明年的產量可能大幅下降
與此同時,互聯網公司對新能源汽車的窺探由來已久,從國際科技巨頭蘋果和谷歌的介入,到國內互聯網BAT(百度、阿里、騰訊)的初步布局,以及高調造車的樂視,都聚焦于這一領域。
另一方面,在多方壓力下,車企坐不住了,紛紛融資增加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政策風險;項目生產風險;匯率波動風險;業務整合風險。(海通證券)
欣旺達點評2015年半年報:中報業績優異,儲能電池支撐的長期增長邏輯
事件描述
8月13日晚,欣旺達發布了2015年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9%。實現歸母凈利潤970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5.71%;
每股收益0.15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0.91%。
事件評審
3C業務迅速擴張。該公司已成為蘋果、華為、小米、聯想、魅族等國內外知名手機制造商的主要供應商。同時,該公司還為聯想鋰離子電池材料增長迅速,收入15.21億元,同比增長32%,毛利率為16%,其中陰極材料8068噸,陰極材料7197噸,分別增長49%和31%。
發展趨勢
公司打造新能源汽車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形成從電池材料、動力總成到整車制造、基礎設施建設的全方位布局。目前,該公司的陽極、陰極和電解質材料具有明顯的優勢。下半年,寧鄉一期1.5萬噸項目計劃投產,寧波陰極3.5萬噸項目積極推進。據工信部統計,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為7.85萬輛,同比增長3倍。在電池材料行業優勢的基礎上,公司積極向下游延伸,形成產業鏈協同優勢,抓住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戰略機遇。
在服裝業務方面,公司繼續對多品牌和自主品牌業務進行整體規劃和調整。多品牌主要出售股權和剝離盈利能力較低的品牌,自有品牌將通過O2O線上線下合資進一步穩定。公司的金融業務是根據市場情況和資產配置進行管理的。目前,其仍持有寧波銀行4%的股權和浙江省衢州銀行2.47億股股份。
利潤預測調整考慮到上半年寧波銀行股票在二級市場銷售的稅后收入5.2億元,以及正負極新項目的進展,公司將15/16年度利潤預測上調至1.38/1.14元,增幅為53%/12%。目前,15/16對應的股價市盈率分別為22/27倍。
估價和建議
維持公司中性評級,目標價33.79元不變。
危險
新能源汽車銷量不及預期,服裝業務恢復也不及預期。(CICC)
[第頁]
新能源汽車滿足增長,電池工廠正在滿負荷運轉,供不應求。
(文|證券日報謝若琳)2015年,新能源汽車迎來爆發式增長期。但國內主流車企并未做好準備,不少公司表示,由于動力電池儲備不足,產能跟不上。相反,中汽協透露,“為了掩蓋新能源推廣的不利局面,一些車企謊報了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銷售情況”。因此,筆者試圖通過對覆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整車企業、電池供應商和電池原材料供應商的調查,揭示現階段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的真相。為什么汽車制造商傾向于購買外國動力電池?中國的鋰礦企業把原材料賣給了誰?
2015年,一度被稱為“新能源汽車元年”,多家車企產銷激增,供不應求。據了解,動力電池容量的不足使得新能源汽車的供應無法得到保障。
與此同時,多家汽車公司籌集了巨額資金,用于生產新能源項目。據筆者粗略統計,今年5月至7月,兩個月內,力帆、比亞迪、長城汽車、江淮汽車等四家車企為新能源汽車項目融資不超過415億元。
另一方面,由于獨特的電池生產技術,能源公司也打出了“造車”的旗號。近日,杉杉、五龍電動車、山東太汽、自行車電池、西部資源、億緯鋰能、天能集團、聚氟等8家電池公司通過并購和募資的方式進入造車領域。
熱錢的涌入與產能的缺乏形成了鮮明對比。“從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初始生產、生產線的建設到產品的推出,至少需要兩年的時間。換句話說,p……
目前已投入生產的管道線,以發揮其生產能力。”北京理工學院電動汽車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林成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除了技術壁壘,監管不完善、地方保護過度等問題也制約著新能源汽車電池的發展。
清華大學汽車研究所所長陳全石表示,“可以預見的是,如果許多技術問題無法解決,明年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銷售可能會雙雙下滑。”
銷售額激增。
電池供電不足
2015年以來,在汽車銷售低迷的大環境下,人們期待已久的新能源汽車正式爆發。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的最新數據,7月份,中國生產1.93萬輛新能源汽車,銷售1.69萬輛,分別增長2.2倍和3.3倍。
與此同時,今年1月至7月,中國生產了9.55萬輛新能源汽車,銷售了8.95萬輛,分別增長了2.5倍和2.6倍。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為6.03萬輛和5.52萬輛,分別增長2.7倍和3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為3.52萬輛和3.44萬輛,同比增長2.2倍和2.1倍。
然而,在新能源汽車產銷快速增長的同時,產能不足的現狀仍然存在。
8月11日,比亞迪曾在全景網互動平臺上表示,比亞迪的混動唐秦無法按時發貨,因為公司的新能源汽車仍然供不應求,主要是因為公司的電池容量有限。
無獨有偶,江淮汽車的動力電池產量也存在缺口。江淮汽車秘書長馮良森告訴筆者,“今年由于電池供應限制,新能源汽車供不應求,預計從第四季度到明年年初將逐步緩解。”
與此同時,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領導者,北汽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汽新能”)也面臨著這樣的困惑。今年1-7月,北汽新能源累計銷量約7500輛,同比增長1481%。然而,其訂單數量已經超過10000輛。北汽新能源公關部李琦向筆者證實了這一點。“由于今年市場需求激增,盡管電池工廠也在滿負荷運轉,但新能源汽車的供應仍然非常緊張。”
事實上,動力電池供應不足已經成為制約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的瓶頸。“新能源汽車仍然短缺,尤其是比亞迪秦和北汽新能源系列等車型。只要動力電池能制造出來,銷量問題就不大。”乘用車市場信息協會秘書長崔東樹告訴筆者。
“外部引入和內部連接”
北汽新能源電池依賴于并購。
另一方面,當電動汽車突然出現時,否認動力電池在整個產業鏈中的地位變得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說,誰擁有電池技術,誰就能獲得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一等獎。在這種背景下,老牌電能企業的優勢自然是獨一無二的。
比亞迪成功突破后,能源公司也打出了“造車”的旗號。據筆者粗略統計,近期,包括杉杉、五龍電動車、山東太汽、自行車電池、西部資源、億緯鋰能、天能集團、聚氟等8家電池公司通過并購和募資的方式進入造車領域。
“與互聯網公司相比,能源公司在造車方面可能更可靠,”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券商分析師告訴筆者。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電池是核心技術。一方面,汽車制造商不愿意讓核心技術掌握在能源公司手中;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行業仍處于起步階段。掌握核心技術的能源公司不愿意只做產業鏈的下游。他們也希望能分一杯羹。
那么,整車企業的電池是從哪里來的呢?
“車企的電池也以采購為主,但實力雄厚的公司往往會與相對較小的能源公司合并,或與知名電池公司設立子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券商分析師表示,以北汽新能源為例,“外引內聯”是其重要戰略之一。盡管大多數國內車企都聲稱擁有電池、電機和電控三大核心技術,北汽也不例外,但北汽的一些電池和電機技術仍采用外包策略。
電池方面,根據公開信息,北汽新能源電池的供應商為北京電控愛思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思開)、北京普萊德新能源電池科技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普萊德)和北京廣宇新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廣宇)。
其中,愛思凱由北汽集團、北京電控公司和SK集團于2013年共同成立。其中,北京電控公司持有41%的股份,韓國SK持有40%的股份,北汽持有19%的股份。目前,該公司專門生產北汽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公開數據顯示,愛思凱使用SK的軟包裝單體生產三元鋰電池,自2015年以來總產量為1600臺。
Puulaid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新能源電池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由北京大學先興科技產業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東莞市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公司和北汽福田汽車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據公開信息,Puulaid一直使用ATL的硬殼單體,自2015年起,為北汽新能源生產了5600輛。
廣宇集團旗下的北京廣宇作為備用供應商生產,也為北汽新能源提供一些啟動電池和動力鋰電池。
電機方面,2011年,北汽新能源與中山大陽電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陽電氣)共同成立了北京汽車大陽電氣技術有限公司(簡稱北汽大陽機電),其中北汽新能量出資2060萬元,占股51%。北汽大陽機電有限公司為北汽新能源開發生產新能源汽車專用電機和控制系統。此外,它還提供永磁同步控制器。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北汽新能源還修正了軟件設置,電動汽車可以兼容比亞迪常用的磷酸鐵鋰電池和特斯拉常用的三元鋰電池。“這可能會給后期維護帶來一定的困難,但其兼容性系統對新能源市場的早期占領作用不容小覷。”北京理工學院電動汽車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林成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
熱錢流入
明年的產量可能大幅下降
與此同時,互聯網公司對新能源汽車的窺探由來已久,從國際科技巨頭蘋果和谷歌的介入,到國內互聯網BAT(百度、阿里、騰訊)的初步布局,以及高調造車的樂視,都聚焦于這一領域。
另一方面,在多方壓力下,車企坐不住了,紛紛融資增加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近年來,由于我國土地文字日益短缺、機動車快速增長、城市停車供需失衡、停車秩序混亂等問題日益突出。為緩解城市停車難和交通擁堵問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在從規劃、建設、管理三個方面研究制定科學發展城市停車設施的政策措施。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在6日的吹風會上表示,目前一些城市已經編制了停車設施規劃,但需要科學規范的規劃……
有待進一步加強,內容和深度不統一。為指導各地加快實施和規范城市停車設施規劃,從規劃源頭合理配置停車設施資源,有效引導交通需求,逐步緩解城市停車矛盾,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起草并發布了《城市停車設施規劃指南》(以下簡稱《指南》)。
針對當前城市停車設施供需不平衡的問題,《導則》要求,在城市停車設施規劃中,應按照適度滿足基本停車位、嚴格控制出行停車位的原則,研究制定建筑停車標準,城市公共停車場應在有建設條件和供需缺口的地區規劃建設,形成以停車設施為主體、公共停車為補充、街道停車為補充的停車供給體系。
此外,《指導意見》還要求城市定期進行停車調查,為城市停車設施規劃提供依據。停車調查結果應納入統一的城市停車位信息數據庫進行檔案管理,并定期更新。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城市停車供應總量應在停車需求預測的基礎上確定。在規劃人口50萬以上的城市,機動車停車位總量應控制在機動車數量的1.1倍至1.3倍之間。
此外,《指南》還涵蓋了電動汽車的停車和充電要求。《指南》規定,停車場應當按照相關標準和要求配備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并結合電動汽車發展需求、停車場規模和土地利用條件綜合確定比例。
《指引》附件三提到,在北京新建或改建住宅建設中,應將18%的機動車停車位用作電動汽車停車位。
此前,關于停車位和充電問題,北京市計委已發布通知稱,北京已開始編制《北京市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規劃》,預計今年年底前正式發布。規定很明確。未來,住宅、辦公樓、商場、醫院、酒店、旅游區等新建建筑應為充電停車區(位置)預留充電樁接口,使電樁與建筑融為一體,規范充電接口的選址、位置、技術要求及相關參數,以及“標準化”充電樁。同時,還要求在住宅區分配的停車位中,18%應用作電動汽車停車位。
住房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除上述《導則》外,在城市停車設施建設和管理方面,住房城鄉建設部將研究制定《城市停車設施施工導則》和《關于加強城市停車管理的通知》。《建設指南》將以工程建設和技術為重點,梳理土地利用實施、資金籌措、專項治理等政策措施。《管理通知》強調對城市停車規劃、建設、運營進行全過程管理,突出市場化機制作用。
“目前,這兩個文件都在征求意見過程中,將盡快完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表示。
對于社會資金進入停車場建設運營的問題,上述負責人表示,除了屬于公共資源的停車場外,由社會資金建設運營的停車場在收費標準問題上可以“自住定價”。近年來,由于土地文字日益短缺,機動車快速增長,城市停車供需失衡,停車秩序混亂……
n中國變得越來越突出。為緩解城市停車難和交通擁堵問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在從規劃、建設、管理三個方面研究制定科學發展城市停車設施的政策措施。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在6日的通氣會上表示,目前部分城市已經編制了停車設施規劃,但規劃的科學性和規范性有待進一步加強,內容和深度不統一。為指導各地加快實施和規范城市停車設施規劃,從規劃源頭合理配置停車設施資源,有效引導交通需求,逐步緩解城市停車矛盾,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起草并發布了《城市停車設施規劃指南》(以下簡稱《指南》)。
針對當前城市停車設施供需不平衡的問題,《導則》要求,在城市停車設施規劃中,應按照適度滿足基本停車位、嚴格控制出行停車位的原則,研究制定建筑停車標準,城市公共停車場應在有建設條件和供需缺口的地區規劃建設,形成以停車設施為主體、公共停車為補充、街道停車為補充的停車供給體系。
此外,《指導意見》還要求城市定期進行停車調查,為城市停車設施規劃提供依據。停車調查結果應納入統一的城市停車位信息數據庫進行檔案管理,并定期更新。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城市停車供應總量應在停車需求預測的基礎上確定。在規劃人口50萬以上的城市,機動車停車位總量應控制在機動車數量的1.1倍至1.3倍之間。
此外,《指南》還涵蓋了電動汽車的停車和充電要求。《指南》規定,停車場應當按照相關標準和要求配備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并結合電動汽車發展需求、停車場規模和土地利用條件綜合確定比例。
《指引》附件三提到,在北京新建或改建住宅建設中,應將18%的機動車停車位用作電動汽車停車位。
此前,關于停車位和充電問題,北京市計委已發布通知稱,北京已開始編制《北京市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規劃》,預計今年年底前正式發布。規定很明確。未來,住宅、辦公樓、商場、醫院、酒店、旅游區等新建建筑應為充電停車區(位置)預留充電樁接口,使電樁與建筑融為一體,規范充電接口的選址、位置、技術要求及相關參數,以及“標準化”充電樁。同時,還要求在住宅區分配的停車位中,18%應用作電動汽車停車位。
住房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除上述《導則》外,在城市停車設施建設和管理方面,住房城鄉建設部將研究制定《城市停車設施施工導則》和《關于加強城市停車管理的通知》。《建設指南》將以工程建設和技術為重點,梳理土地利用實施、資金籌措、專項治理等政策措施。《管理通知》強調對城市停車規劃、建設、運營進行全過程管理,突出市場化機制作用。
“目前,這兩份文件都在征求意見過程中,將盡快完善。”……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負責人表示。
對于社會資金進入停車場建設運營的問題,上述負責人表示,除了屬于公共資源的停車場外,由社會資金建設運營的停車場在收費標準問題上可以“自住定價”。
特斯拉加快進軍中國市場的需求變得愈加緊迫,原因是美國近期出現了幾家有中國資金背景的電動車公司新面孔,其中包括FaradayFutureInc
1900/1/1 0:00:00日前,我們從海外媒體獲得了克萊斯勒新一代TownandCountry國內稱大捷龍的更多信息,其中新車的內部設計將得到進一步的改進,并有望搭載一套四驅系統及插電混動系統。
1900/1/1 0:00:00LuxResearch的分析報告稱鋰離子電動車電池組的價格正在穩步下降這將使電動車價格進一步降低。
1900/1/1 0:00:008月26日28日,第三屆上海國際充電站樁技術設備展覽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成功舉辦。
1900/1/1 0:00:00作者9月1日獲悉,工信部在日前召開的汽車節能分標委2015年會暨標準審查會上通過了《輕型汽車能源消耗量標識》以下簡稱《標識》等三項強制性國家標準。
1900/1/1 0:00:001、離造車更近一步長城華冠即將登陸新三板在8月份的最后一天,長城華冠董事長陸群收到了等待已久的一份文件,即新三板掛牌確認函。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