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延誤的話,小米科技聯合創始人兼副總裁李萬強已經收拾行李,前往太平洋彼岸的美國硅谷“關上大門”,制作小米的一款新產品。
硅谷目前是全球最熱門的新能源汽車特斯拉的總部。去年,小米董事長雷軍拜訪了偶像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回來后,他寫了一篇關于電動汽車的長文。“與他的其他計劃相比,我對馬斯克的特斯拉汽車非常感興趣。”
10月28日,李萬強以“先鋒兄弟”的名字宣布離職。據推測,他正在做的項目是小米的新能源汽車項目。小米電動汽車已經在網上發布了諜照,但一直嚴格保密。
新能源汽車越來越成為雷軍名言“站在窗戶里,豬就會飛”的“窗口”。除了許多汽車相關企業尚未獲得汽車生產資質外,許多行業外的企業也躍躍欲試。11月26日,樂視網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賈躍亭也透露了自己的新計劃,可能與新能源汽車有關。
當天晚些時候,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布了《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和生產準入管理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定》),計劃為純電動汽車的生產準入敞開大門。
“門檻還是比較高的,目前國內能滿足這些要求的公司只有兩三家。”11月28日,清華大學汽車研究所所長陳全石在學習《規定》時對《21世紀商業導報》表示。
僅適用于純電動和擴展程序。
2009年前后,中國一直是世界上擁有最多汽車工廠的國家。為了宏觀調控汽車產能,防止重復建設,國家開始嚴格控制汽車生產資質的發放,原則上不再發放新的資質。
根據這一政策,小米、樂視等非汽車企業除了收購或與其他汽車制造商合作外,進入純電動汽車生產領域的希望渺茫。萬向集團,一家錯失了許多獲得汽車生產資質機會的汽車零部件公司,幾乎被封殺。
特斯拉在全球的崛起讓政策制定者意識到,新能源汽車的領導者不一定來自傳統車企。“傳統企業受制于政策和自身現有資源,在開發和創新新能源汽車方面往往更加保守,這可能會導致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思路狹窄。國家發改委想把一批非汽車企業放在純電動汽車領域,看看能否在中國生產一輛特斯拉。“接近政策制定核心的人士表示。
今年年初,放開純電動汽車準入的政策已經啟動。“目的是放一些高水平的企業,數量不能太開放,數量肯定不會太多。”
11月2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了《條例》,就放開純電動汽車準入征求意見,確定了準入政策的總體框架,并要求企業在申報前具備一定條件。
《條例》要求的三項基本能力中,核心是(申請人)具有3年以上純電動乘用車研發基礎,擁有專業的研發團隊和整車前沿研發能力,掌握車輛控制系統、動力電池系統、,車輛集成和車輛輕量化以及相應的測試驗證能力,并擁有純電動乘用車的自主知識產權和授權的相關發明專利。
“總的來說,要求相對較高,但對積極的研發能力要求沒有標準措施。有些可以通過購買和合作來實現,就像現在的傳統車企一樣。”中國汽車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志新認為,許多自主品牌汽車……
公司現在有積極的研發能力,但他們的產品不是很好。
電動汽車有三大核心技術:電池、電機和電子控制。《條例》要求,電池和電子控制應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電動機可以通過采購方式獲得。
之后,申請企業應根據投資項目的基本要求編制投資項目申請報告,根據研發、生產、銷售和售后情況制定計劃,并在實施過程中進行監督,以及“對無法維持相關生產準入條件、產后產量低、不能履行承諾、破產或進入破產清算程序的企業進行處罰”。
國家有關部門進一步確定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要求新建企業只能生產純電動汽車和其他純電動乘用車(包括增程電動乘用車),不得生產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基本框架已經確定,目前的意見稿仍然反映了整個行業以前的主要思想。幾天后,有關部門將找一些專家開會征求意見,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一位受邀參加會議的專家表示。
合格的企業不多。
電動汽車準入放開后,國家形成了貫穿新能源汽車全鏈條的支持政策,從特殊照顧到資質放開,再到產品研發、銷售、汽車補貼等,是近年來政府支持力度最大的行業之一。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今年10月,中國生產和銷售了5804輛新能源汽車。今年前10個月,中國共生產4.7萬輛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近5倍。市場煽動也在加速。
越來越多的企業希望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其中,IT、電子和汽車零部件企業是墻外的主要“窺探者”。小米和萬向集團已經規劃了很長時間,目標很直接,那就是生產資質;
其他IT和電子公司與汽車公司合作,例如華為與東風簽約。
能夠獲得資格的企業不會太多。“經過對國內企業的篩選,發現符合《規定》的企業不多。我了解得比較多,只有兩三家。當然,也有一些我不太了解的。”上述人士說。
盡管IT企業意志堅定,但目前仍缺乏核心技術接入研發的基本條件。小米公司的李萬強匆匆趕往硅谷,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
很多人認為萬向集團是最有可能獲得準生證的。萬向于2003年成立了萬向電動汽車公司,并在幾年后制造了原型車。萬向的公開信息顯示,其已于2008年獲批專用電動汽車生產資質,并于去年被列入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車目錄。
萬向集團還收購了美國電池制造商A123和增程電動汽車制造商Fisco,掌握了許多核心技術。萬向似乎已經為獲得資格做了充分的準備,但其最具代表性的技術所有者Fisco在恢復生產方面仍面臨許多問題。
另一種情況是,一些國內企業由于沒有汽車生產資質,不得不借用其他企業的生產資質來生產電動汽車。山東新洋公司借用眾泰汽車的生產資質生產知豆純電動汽車,目前已進入量產階段。
據接近新大洋公司的人士透露,該公司在技術上基本符合《條例》的要求。例如,《條例》要求產品進入企業的最高速度應高于100公里/小時。“與山東低速電動車沒有整車架構不同,新大洋是按照整車架構和‘雙80’標準設計的。”(“雙80”標準是指純電動汽車的國家標準,要求純電動汽車在30分鐘內的最高速度不低于80公里/小時,續航里程超過80公里。)
據上述專家介紹,根據《規定》,另一個空缺是一家只具備SUV生產資質的車企。這些汽車公司沒有汽車生產資質,長期以來一直渴望獲得準入機會。
“許多擁有SUV生產資質的公司都在從事電動汽車,只是為了趕上這一波準入。但事實上,要想進入電動汽車,必須有真材實料,并且必須嚴格審查研發、投資和實際推廣。無論能否獲得資質,競爭仍然激烈。”
盡管《條例》沒有明確即將發放的“出生證明”數量,但企業搶占第一批名額以抓住發展機遇非常重要。此外,在后期爭取資格將變得越來越困難。“可能會有第二批,但為了確保高水平發展,第二批的要求會高于第一批。”如果不拖延,小米科技聯合創始人兼副總裁李萬強,已經收拾好行李,前往太平洋彼岸的美國硅谷“關上大門”,制作小米的新產品。
硅谷目前是全球最熱門的新能源汽車特斯拉的總部。去年,小米董事長雷軍拜訪了偶像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回來后,他寫了一篇關于電動汽車的長文。“與他的其他計劃相比,我對馬斯克的特斯拉汽車非常感興趣。”
10月28日,李萬強以“先鋒兄弟”的名字宣布離職。據推測,他正在做的項目是小米的新能源汽車項目。小米電動汽車已經在網上發布了諜照,但一直嚴格保密。
新能源汽車越來越成為雷軍名言“站在窗戶里,豬就會飛”的“窗口”。除了許多汽車相關企業尚未獲得汽車生產資質外,許多行業外的企業也躍躍欲試。11月26日,樂視網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賈躍亭也透露了他的新計劃,即……
h可能與新能源汽車有關。
當天晚些時候,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布了《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和生產準入管理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定》),計劃為純電動汽車的生產準入敞開大門。
“門檻還是比較高的,目前國內能滿足這些要求的公司只有兩三家。”11月28日,清華大學汽車研究所所長陳全石在學習《規定》時對《21世紀商業導報》表示。
僅適用于純電動和擴展程序。
2009年前后,中國一直是世界上擁有最多汽車工廠的國家。為了宏觀調控汽車產能,防止重復建設,國家開始嚴格控制汽車生產資質的發放,原則上不再發放新的資質。
根據這一政策,小米、樂視等非汽車企業除了收購或與其他汽車制造商合作外,進入純電動汽車生產領域的希望渺茫。萬向集團,一家錯失了許多獲得汽車生產資質機會的汽車零部件公司,幾乎被封殺。
特斯拉在全球的崛起讓政策制定者意識到,新能源汽車的領導者不一定來自傳統車企。“傳統企業受制于政策和自身現有資源,在開發和創新新能源汽車方面往往更加保守,這可能會導致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思路狹窄。國家發改委想把一批非汽車企業放在純電動汽車領域,看看能否在中國生產一輛特斯拉。“接近政策制定核心的人士表示。
今年年初,放開純電動汽車準入的政策已經啟動。“目的是放一些高水平的企業,數量不能太開放,數量肯定不會太多。”
11月2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了《條例》,就放開純電動汽車準入征求意見,確定了準入政策的總體框架,并要求企業在申報前具備一定條件。
《條例》要求的三項基本能力中,核心是(申請人)具有3年以上純電動乘用車研發基礎,擁有專業的研發團隊和整車前沿研發能力,掌握車輛控制系統、動力電池系統、,車輛集成和車輛輕量化以及相應的測試驗證能力,并擁有純電動乘用車的自主知識產權和授權的相關發明專利。
“總的來說,要求相對較高,但對積極的研發能力要求沒有標準措施。有些可以通過購買和合作來實現,就像目前的傳統車企一樣。”中國汽車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志新,認為現在很多自主品牌車企都有積極的研發能力,但產品不是很好。
電動汽車有三大核心技術:電池、電機和電子控制。《條例》要求,電池和電子控制應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電動機可以通過采購方式獲得。
之后,申請企業應根據投資項目的基本要求編制投資項目申請報告,根據研發、生產、銷售和售后情況制定計劃,并在實施過程中進行監督,以及“對無法維持相關生產準入條件、產后產量低、不能履行承諾、破產或進入破產清算程序的企業進行處罰”。
國家有關部門進一步確定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要求新建企業只能生產純電動汽車和其他純電動乘用車(包括增程電動乘用車),不得生產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基本框架已經確定,目前的意見稿仍然引用……
對整個行業以前的主要思想進行了總結。過幾天,有關部門會找一些專家開會征求意見,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一位受邀參加會議的專家說。
合格的企業不多。
電動汽車準入放開后,國家形成了貫穿新能源汽車全鏈條的支持政策,從特殊照顧到資質放開,再到產品研發、銷售、汽車補貼等,是近年來政府支持力度最大的行業之一。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今年10月,中國生產和銷售了5804輛新能源汽車。今年前10個月,中國共生產4.7萬輛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近5倍。市場煽動也在加速。
越來越多的企業希望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其中,IT、電子和汽車零部件企業是墻外的主要“窺探者”。小米和萬向集團已經規劃了很長時間,目標很直接,那就是生產資質;其他IT和電子公司與汽車公司合作,例如華為與東風簽約。
能夠獲得資格的企業不會太多。“經過對國內企業的篩選,發現符合《規定》的企業不多。我了解得比較多,只有兩三家。當然,也有一些我不太了解的。”上述人士說。
盡管IT企業意志堅定,但目前仍缺乏核心技術接入研發的基本條件。小米公司的李萬強匆匆趕往硅谷,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
很多人認為萬向集團是最有可能獲得準生證的。萬向于2003年成立了萬向電動汽車公司,并在幾年后制造了原型車。萬向的公開信息顯示,其已于2008年獲批專用電動汽車生產資質,并于去年被列入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車目錄。
萬向集團還收購了美國電池制造商A123和增程電動汽車制造商Fisco,掌握了許多核心技術。萬向似乎已經為獲得資格做了充分的準備,但其最具代表性的技術所有者Fisco在恢復生產方面仍面臨許多問題。
另一種情況是,一些國內企業由于沒有汽車生產資質,不得不借用其他企業的生產資質來生產電動汽車。山東新洋公司借用眾泰汽車的生產資質生產知豆純電動汽車,目前已進入量產階段。
據接近新大洋公司的人士透露,該公司在技術上基本符合《條例》的要求。例如,《條例》要求產品進入企業的最高速度應高于100公里/小時。“與山東低速電動車沒有整車架構不同,新大洋是按照整車架構和‘雙80’標準設計的。”(“雙80”標準是指純電動汽車的國家標準,要求純電動汽車在30分鐘內的最高速度不低于80公里/小時,續航里程超過80公里。)
據上述專家介紹,根據《規定》,另一個空缺是一家只具備SUV生產資質的車企。這些汽車公司沒有汽車生產資質,長期以來一直渴望獲得準入機會。
“許多擁有SUV生產資質的公司都在從事電動汽車,只是為了趕上這一波準入。但事實上,要想進入電動汽車,必須有真材實料,并且必須嚴格審查研發、投資和實際推廣。無論能否獲得資質,競爭仍然激烈。”
盡管《條例》沒有明確即將發放的“出生證明”數量,但企業搶占第一批名額以抓住發展機遇非常重要。此外,在后期爭取資格將變得越來越困難。“可能會有第二批,但為了確保高水平發展,第二批的要求會高于第一批。”
據國外媒體Worldcarfans報道,戴姆勒集團近日表示將推出更多的新能源車型,以更好的開拓這一新興市場。
1900/1/1 0:00:00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要加大研發力度,認真研究市場,用好用活政策,開發適應各種需求的產品,使之成為一個強勁的增長點。
1900/1/1 0:00:00“充電就像加油一樣方便,開著電動汽車就可以暢游八閩。”這一設想不久后將成為現實。
1900/1/1 0:00:0012月2日,新筑集團董事長黃志明與螞蟻集團董事長李浪分別代表各自企業在新津簽訂新能源汽車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用三年左右時間,共同創新商業合作模式,
1900/1/1 0:00:00新能源汽車使用充電樁進行充電。12月14日,青島城陽區引進并先期安裝的25個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在該區行政中心正式啟用。
1900/1/1 0:00:00綜合外電報道,德國總理默克爾日前表示,德國需要為電動車提供補貼政策,以滿足到2020年實現100萬輛電動車上路的目標。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