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9日,沃爾沃和吉利在上海簽署了沃爾沃汽車公司向吉利汽車公司轉讓技術的協議。根據這項協議,沃爾沃將向吉利轉讓部分技術。同時,雙方還宣布,正在積極推動和共同開發一系列小排量、高性能、環保的發動機,一個環保的小型汽車平臺,以及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等新能源汽車裝配系統技術。
對于李書福來說,“用沃爾沃技術打造吉利汽車”的夢想正在逐漸實現。近日,在香港上市的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宣布,沃爾沃及其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團已簽署三項技術合作協議,主要涉及GMC(中間車)平臺升級、車內空氣質量控制系統和GX7車輛安全技術。
這部分協議被視為該公司與沃爾沃于今年3月簽署的技術轉讓備忘錄的延續,有望幫助沃爾沃在提高吉利汽車技術水平的同時降低成本。吉利控股集團發言人楊學良表示。
據楊學良介紹,這三項合作協議仍然是意向性條款,雙方稍后將達成正式協議,協議內容包括項目資金、使用成果權益、授權等。但與外界猜測的中級車平臺合作只是將舊平臺從沃爾沃轉讓給吉利不同,吉利與沃爾沃的合作將是雙方研發人員共同開發下一代中級汽車平臺。
這種方法將類似于目前的大眾和奧迪。事實上,盡管李書福在收購沃爾沃后應該已經實現了吉利汽車與沃爾沃的協同,但對于急需扎根中國的沃爾沃和渴望在全球化中取得突破的吉利來說,選擇這個時間節點顯然超出了降本的范圍。
兄弟攜手
盡管在收購沃爾沃之后,李書福一再強調:“吉利就是吉利,沃爾沃就是沃爾沃。”但他仍然希望他們之間能早一天發生“化學反應”。
因此,在收購沃爾沃后不久,吉利集團董事會成立了“沃爾沃-吉利對話委員會”,由李書福親自擔任主席,吉利和沃爾沃各派出4名代表。主要職責是確保雙方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對話和溝通,彌合中外差距,為吉利和沃爾沃未來的戰略合作奠定基礎。
據悉,自委員會成立以來,吉利和沃爾沃一直在汽車制造和相關產品采購、新產品開發和相關技術、上述產品向潛在客戶的營銷和銷售以及人員培訓等領域共享信息。然而,考慮到中國車企海外收購的教訓和海外收購的復雜性,它們在實踐層面的合作從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然而,當沃爾沃的全球市場復蘇,尤其是在中國落地步伐加快的情況下,這種情況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今年3月9日,沃爾沃和吉利在上海簽署了沃爾沃汽車公司向吉利汽車公司轉讓技術的協議。根據這項協議,沃爾沃將向吉利轉讓部分技術。同時,雙方還宣布,正在積極推動和共同開發一系列小排量、高性能、環保的發動機,一個環保的小型汽車平臺,以及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等新能源汽車裝配系統技術。
吉利和沃爾沃不是一個簡單的財務合并,吉利也不是一家銀行投資公司。他們必須互相幫助和支持。當時,李書福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隨后,在北京車展上,沃爾沃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董事長沈弗里曼也表示,盡管上述協議只是一項框架協議,但“到今年第三季度,我們將發布更多信息。”
目前,沃爾沃與吉利在本月初簽署的三項技術合作協議,應該是吉利收購沃爾沃兩年來雙方的首次實質性合作。鍺……
y汽車在公告中表示,吉利和沃爾沃都有各自的優勢,可以在未來幾年實現彼此的戰略目標,并幫助完成更重要的任務。沃爾沃在許多技術方面都具有領先優勢,包括在安全技術創新方面享有良好聲譽。這些技術和經驗對吉利拓展海外市場和提高產品質量非常有價值。吉利在當地市場的開拓經驗和成本控制將有助于沃爾沃汽車開拓中國市場,增強其競爭力。
事實上,隨著協議的簽署,吉利與沃爾沃之間的一系列大規模合作也已啟動。12月18日,由沃爾沃集團主辦的中國-瑞典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在就職典禮上,沃爾沃汽車中國區研發副總裁沈峰向筆者透露,吉利未來也將加入安全中心,與沃爾沃共同開發安全項目。
“中國版”大眾和奧迪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海通國際的說法,三項技術合作協議的簽署,尤其是在中級汽車平臺領域,應該會讓吉利汽車受益。因為目前吉利的生產平臺是基于單車的“產品平臺”,而不是“技術平臺”。但在與沃爾沃合作后,吉利將擁有一個真正的中級汽車平臺。該平臺可以與多種車輛兼容,不同的車輛也可以實現共線生產。海通國際表示:“這將使公司中級汽車的共享零部件比例從目前的25%-30%提高到60%-70%,大大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研發成本,同時新車型的上市速度也會更快。”。
不過,吉利汽車內部人士透露,這個平臺不僅會體現在吉利的產品線上,沃爾沃下一代小型車的生產也有望基于這個平臺。那么,由于吉利品牌相對低端,在吉利和沃爾沃共享平臺和技術后,李書福將如何避免對沃爾沃品牌形象的影響?
“這個問題有點像大眾和奧迪之間的關系。楊學良說:”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節省成本和確保質量。此外,吉利還將確保未來市場領域與沃爾沃不會重疊。"
數據顯示,奧迪低端車型與大眾共享平臺早已是眾所周知的秘密。例如,奧迪A1是與大眾新POLO在同一平臺上的產品。據悉,未來,大眾高爾夫7和奧迪A3預計將在一汽-大眾佛山工廠生產。
據悉,吉利已經開始構思如何在吉利品牌和沃爾沃品牌之間建立防火墻,以防止沃爾沃品牌價值的削弱。具體做法是將極沃科技整合后的產品打造一個全新的品牌,使吉利集團形成吉利、沃爾沃和全新品牌的品牌戰略格局。其中,沃爾沃將成為吉利集團旗下的豪華品牌,全新品牌將占據中高端市場,吉利品牌將面向大眾消費者。
沃爾沃加速本土化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年初,李書福正式對外表示,由于國家相關政策的規定,沃爾沃已被認定為外國公司和外國品牌,這意味著沃爾沃如果想在中國設立汽車制造企業,必須與吉利成立合資公司,它必須與自己的品牌和新能源汽車成立合資企業。
這也使得吉利與沃爾沃共同開發產品平臺的過程似乎達到了“沃爾沃中國制造必須推出合資自主品牌”的政策門檻,而全新品牌的推出實質上已經成為吉利與沃爾沃的合資自主品牌。
目前,隨著2013年推出首款國產車型的臨近,沃爾沃也在加快國產項目的審批進程。沃爾沃成都、大慶、張家口和上海研發中心的進程正在加快。據悉,在沃爾沃已開始在中國建設的工廠中,成都工廠已被確認為沃爾沃開設的第一家工廠。該工廠計劃于2013年6月投產,首款國產車型為S60L。
根據規劃,2013年將是沃爾沃品牌發展的重要一年。沃爾沃汽車中國銷售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傅強表示,沃爾沃將進入高端市場……
產品發布期從明年開始。他預測,2013年中國豪華車市場的增長率可能達到20%,沃爾沃的市場表現將高于豪華車市場整體水平。
此外,沃爾沃也在努力打造品牌。沃爾沃是一個老牌豪華汽車品牌,我們希望在2013年清除該品牌的灰塵,從而使該品牌的影響力和內涵更加清晰。”付先生說。
同樣在12月,沃爾沃汽車集團宣布,下一代沃爾沃汽車的核心部件:SPA(可擴展車輛平臺架構)和VEA(沃爾沃發動機集群)已完成主要研發工作,進入實質性產品設計和生產設施升級的運營階段。
據悉,上述兩個平臺是沃爾沃自去年以來面向未來的戰略投資項目中最重要的部分。SPA可以擴展車輛平臺架構,覆蓋沃爾沃汽車集團未來的大部分車型。它將形成一個產品系列,由共享模塊、可擴展系統和組件組成,所有生產都將在一個靈活的生產系統中完成。沃爾沃汽車集團研發高級副總裁Peter mertens,說:“未來,SPA可擴展汽車平臺架構下的產品將占總銷量的三分之二左右。無論車身尺寸如何,約40%的零部件都將是所有車型通用的。我們將形成規模經濟,大大提高沃爾沃汽車的競爭力。據其介紹,這兩種新架構將全面提高競爭力沃爾沃汽車產品在設計、駕駛樂趣、排放等方面的吸引力。
(編輯/李燕郊)今年3月9日,沃爾沃與吉利在上海簽署了沃爾沃汽車公司向吉利汽車公司轉讓技術的協議。根據這項協議,沃爾沃將向吉利轉讓部分技術。同時,雙方還宣布,正在積極推動和共同開發一系列小排量、高性能、環保的發動機,一個環保的小型汽車平臺,以及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等新能源汽車裝配系統技術。
對于李書福來說,“用沃爾沃技術打造吉利汽車”的夢想正在逐漸實現。近日,在香港上市的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宣布,沃爾沃及其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團已簽署三項技術合作協議,主要涉及GMC(中間車)平臺升級、車內空氣質量控制系統和GX7車輛安全技術。
這部分協議被視為該公司與沃爾沃于今年3月簽署的技術轉讓備忘錄的延續,有望幫助沃爾沃在提高吉利汽車技術水平的同時降低成本。吉利控股集團發言人楊學良表示。
據楊學良介紹,這三項合作協議仍然是意向性條款,雙方稍后將達成正式協議,協議內容包括項目資金、使用成果權益、授權等。但與外界猜測的中級車平臺合作只是將舊平臺從沃爾沃轉讓給吉利不同,吉利與沃爾沃的合作將是雙方研發人員共同開發下一代中級汽車平臺。
這種方法將類似于目前的大眾和奧迪。事實上,盡管李書福在收購沃爾沃后應該已經實現了吉利汽車與沃爾沃的協同,但對于急需扎根中國的沃爾沃和渴望在全球化中取得突破的吉利來說,選擇這個時間節點顯然超出了降本的范圍。
兄弟攜手
盡管在收購沃爾沃之后,李書福一再強調:“吉利就是吉利,沃爾沃就是沃爾沃。”但他仍然希望他們之間能早一天發生“化學反應”。
因此,在收購沃爾沃后不久,吉利集團董事會成立了“沃爾沃-吉利對話委員會”,由李書福親自擔任主席,吉利和沃爾沃各派出4名代表。主要職責是確保雙方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對話和溝通,彌合中外差距,為吉利和沃爾沃未來的戰略合作奠定基礎。
據悉,自委員會成立以來,吉利和沃爾沃一直在汽車制造領域共享信息……
以及相關產品采購、新產品開發和相關技術、向潛在客戶營銷和銷售上述產品以及人員培訓。然而,考慮到中國車企海外收購的教訓和海外收購的復雜性,它們在實踐層面的合作從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然而,當沃爾沃的全球市場復蘇,尤其是在中國落地步伐加快的情況下,這種情況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今年3月9日,沃爾沃和吉利在上海簽署了沃爾沃汽車公司向吉利汽車公司轉讓技術的協議。根據這項協議,沃爾沃將向吉利轉讓部分技術。同時,雙方還宣布,正在積極推動和共同開發一系列小排量、高性能、環保的發動機,一個環保的小型汽車平臺,以及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等新能源汽車裝配系統技術。
吉利和沃爾沃不是一個簡單的財務合并,吉利也不是一家銀行投資公司。他們必須互相幫助和支持。當時,李書福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隨后,在北京車展上,沃爾沃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董事長沈弗里曼也表示,盡管上述協議只是一項框架協議,但“到今年第三季度,我們將發布更多信息。”
目前,沃爾沃與吉利在本月初簽署的三項技術合作協議,應該是吉利收購沃爾沃兩年來雙方的首次實質性合作。吉利汽車在公告中表示,吉利和沃爾沃都有各自的優勢,可以在未來幾年實現彼此的戰略目標,并幫助完成更重要的任務。沃爾沃在許多技術方面都具有領先優勢,包括在安全技術創新方面享有良好聲譽。這些技術和經驗對吉利拓展海外市場和提高產品質量非常有價值。吉利在當地市場的開拓經驗和成本控制將有助于沃爾沃汽車開拓中國市場,增強其競爭力。
事實上,隨著協議的簽署,吉利與沃爾沃之間的一系列大規模合作也已啟動。12月18日,由沃爾沃集團主辦的中國-瑞典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在就職典禮上,沃爾沃汽車中國區研發副總裁沈峰向筆者透露,吉利未來也將加入安全中心,與沃爾沃共同開發安全項目。
“中國版”大眾和奧迪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海通國際的說法,三項技術合作協議的簽署,尤其是在中級汽車平臺領域,應該會讓吉利汽車受益。因為目前吉利的生產平臺是基于單車的“產品平臺”,而不是“技術平臺”。但在與沃爾沃合作后,吉利將擁有一個真正的中級汽車平臺。該平臺可以與多種車輛兼容,不同的車輛也可以實現共線生產。海通國際表示:“這將使公司中級汽車的共享零部件比例從目前的25%-30%提高到60%-70%,大大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研發成本,同時新車型的上市速度也會更快。”。
不過,吉利汽車內部人士透露,這個平臺不僅會體現在吉利的產品線上,沃爾沃下一代小型車的生產也有望基于這個平臺。那么,由于吉利品牌相對低端,在吉利和沃爾沃共享平臺和技術后,李書福將如何避免對沃爾沃品牌形象的影響?
“這個問題有點像大眾和奧迪之間的關系。楊學良說:”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節省成本和確保質量。此外,吉利還將確保未來市場領域與沃爾沃不會重疊。"
數據顯示,奧迪低端車型與大眾共享平臺早已是眾所周知的秘密。例如,奧迪A1是與大眾新POLO在同一平臺上的產品。據悉,未來,大眾高爾夫7和奧迪A3預計將在一汽-大眾佛山工廠生產。
據悉,吉利已經開始構思如何在吉利品牌和沃爾沃品牌之間建立防火墻,以防止沃爾沃品牌價值的削弱。具體做法是為產品創造一個全新的品牌……
集沃科技整合后,吉利集團將形成吉利、沃爾沃和全新品牌的品牌戰略格局。其中,沃爾沃將成為吉利集團旗下的豪華品牌,全新品牌將占據中高端市場,吉利品牌將面向大眾消費者。
沃爾沃加速本土化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年初,李書福正式對外表示,由于國家相關政策的規定,沃爾沃已被認定為外國公司和外國品牌,這意味著沃爾沃如果想在中國設立汽車制造企業,必須與吉利成立合資公司,它必須與自己的品牌和新能源汽車成立合資企業。
這也使得吉利與沃爾沃共同開發產品平臺的過程似乎達到了“沃爾沃中國制造必須推出合資自主品牌”的政策門檻,而全新品牌的推出實質上已經成為吉利與沃爾沃的合資自主品牌。
目前,隨著2013年推出首款國產車型的臨近,沃爾沃也在加快國產項目的審批進程。沃爾沃成都、大慶、張家口和上海研發中心的進程正在加快。據悉,在沃爾沃已開始在中國建設的工廠中,成都工廠已被確認為沃爾沃開設的第一家工廠。該工廠計劃于2013年6月投產,首款國產車型為S60L。
根據規劃,2013年將是沃爾沃品牌發展的重要一年。沃爾沃汽車中國銷售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傅強表示,沃爾沃將從明年開始進入密集的產品發布期。他預測,2013年中國豪華車市場的增長率可能達到20%,沃爾沃的市場表現將高于豪華車市場整體水平。
此外,沃爾沃也在努力打造品牌。沃爾沃是一個老牌豪華汽車品牌,我們希望在2013年清除該品牌的灰塵,從而使該品牌的影響力和內涵更加清晰。”付先生說。
同樣在12月,沃爾沃汽車集團宣布,下一代沃爾沃汽車的核心部件:SPA(可擴展車輛平臺架構)和VEA(沃爾沃發動機集群)已完成主要研發工作,進入實質性產品設計和生產設施升級的運營階段。
據悉,上述兩個平臺是沃爾沃自去年以來面向未來的戰略投資項目中最重要的部分。SPA可以擴展車輛平臺架構,覆蓋沃爾沃汽車集團未來的大部分車型。它將形成一個產品系列,由共享模塊、可擴展系統和組件組成,所有生產都將在一個靈活的生產系統中完成。沃爾沃汽車集團研發高級副總裁Peter mertens,說:“未來,SPA可擴展汽車平臺架構下的產品將占總銷量的三分之二左右。無論車身尺寸如何,約40%的零部件都將是所有車型通用的。我們將形成規模經濟,大大提高沃爾沃汽車的競爭力。據其介紹,這兩種新架構將全面提高競爭力沃爾沃汽車產品在設計、駕駛樂趣、排放等方面的吸引力。
(編輯/李燕郊)
大東南00226312月26日午間公告,公司12月25日全額出資50萬元成立了”浙江大東南鋰電池隔膜研究院”。業務范圍:鋰電池隔膜的研究、開發、應用,鋰電池隔膜的產品檢測技術和標準化。
1900/1/1 0:00:00第一電動網訊臺塑鋰鐵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臺塑”副董事長陳勝光近日在接受作者采訪時表示,大陸地區是臺塑氧化鋰鐵磷材料的主要市場,占臺塑業務比例的90。
1900/1/1 0:00:00第一電動網訊2012年12月24日,作者從新鄉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暨新能電動汽車示范運營一周年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動力電池與電動車產業作為新鄉市”十二五”期間重點培育的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1900/1/1 0:00:00傳統鋰離子電池的瓶頸,有望被金屬空氣電池突破。
1900/1/1 0:00:00隨著環保理念的不斷深入推廣,各地有關低碳環保的相關措施也在不斷加大力度,近期各地在天然氣LNG公交車推廣使用方面,呈現出讓人驚喜的現象。
1900/1/1 0:00:00作者近日從重慶市科委獲悉,由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牽頭于2009年建設的電動汽車重慶市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重點實驗室”,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