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和奧迪ag(中國)聯合編寫的《2012年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報告》和《2012年中華汽車產業藍皮書》正式發布。這是自2008年以來,三方第五次聯合發布《中國汽車產業研究年報》。一方面,本報告系統總結了中國電動汽車發展的進展和成就;另一方面,從技術、示范運營、產業化和商業模式等方面比較了國內外電動汽車的發展水平,發現在國際電動汽車產業加速發展的新形勢下,中國電動汽車產業與國外的差距正在拉大。在把握發展趨勢、認識差距的基礎上,提出了發展建議。該報告對汽車行業管理部門、企業決策部門、企業戰略研究機構以及中外投資者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參考意義。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盧志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金華,國務院發展研究院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張寧,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汽車工業研究院常務院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主任石耀東,奧迪汽車(中國)執行副總裁出席并見證了2012年《中國汽車行業藍皮書》的出版。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盧志強,他在演講中說:“《中國汽車產業藍皮書》匯集了國內外眾多專家和顧問的意見和建議,是三方合作的智慧結晶。過去五年,這份報告符合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主題,將深入研究與廣泛證據相結合為讀者提供對中國汽車工業的深刻理解;
報告還為中國汽車工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金華,說:“目前,美國、日本、德國等世界主要汽車大國已將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積極開發和應用以動力電池為核心的汽車電氣化技術,加快了電動汽車的工業化進程ina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和優勢,但在傳統汽車技術和新能源汽車專用技術方面仍面臨巨大挑戰。未來十年將是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國應專注于電動汽車的工業化,并重視發展混合動力汽車作為一種過渡技術。"
《2012年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報告》包括產業發展概述、市場繁榮分析、產業競爭力分析和電動汽車產業專題研究。《汽車行業藍皮書》致力于為電動汽車行業的參與者和相關方分析趨勢,促進合作,為加快電動汽車行業發展提供參考。這份年度報告基于大量的調查。一方面,系統總結了我國電動汽車發展的進展和成就。另一方面,從技術、示范運營、產業化和商業模式等維度比較了國內外電動汽車的發展水平。這也表明,在國際電動汽車產業加速發展的新形勢下,中國電動汽車產業與國外的差距正在拉大。在把握發展趨勢、認識差距的基礎上,提出建立分工協作的促進體系,構建鼓勵創新的技術政策,完善開放合作的產業化政策,形成協調多元的營銷政策,以加快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
作為合著者之一,奧迪ag(中國)自2008年以來連續五年參與本書的編寫,并從企業的角度給予支持。奧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執行副總裁張穗欣博士,說:“奧迪旗下品牌在歐洲、北美和中國等重要戰略市場對電動汽車進行了實地研究,并獲得了大量經驗。在2012年編寫《中國汽車工業藍皮書》的過程中,大眾作為企業合作伙伴,提供了關于電動汽車研發和運營的寶貴數據和經驗d大力支持報告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作為中國最可靠的合作伙伴,大眾汽車高度重視與中國權威研究機構和政策制定部門的合作,為中國汽車行業的長遠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早在1999年,大眾汽車就與原國家計委合作,進行了一項名為“汽車工業對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的研究。2000年,大眾汽車與當時的國家經貿委進行了一項關于“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國際化比較與發展”的研究。2001年,在中國即將加入WTO之際,大眾汽車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聯合舉辦了“WTO背景下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戰略與政策研討會”;
2004年,雙方再次攜手舉辦了“中國汽車工業增長潛力與外部發展環境研討會”。2006年,大眾汽車再次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合作,對中國汽車工業的研發模式進行了調查,并為汽車工業藍皮書的編寫提供了重要的基礎信息。自2008年以來,奧迪ag(中國)成功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合作,連續五年發表《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報告》,為中國汽車產業研究提供了寶貴信息。大眾汽車今年第五次參與編寫《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報告》,這是大眾汽車為承擔企業社會責任、促進中國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構建和諧汽車社會所做的又一努力。
2012年7月9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和奧迪汽車(中國)聯合編寫的《2012年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報告》(《2012年汽車產業藍皮書》)正式發布。這是自2008年以來,三方第五次聯合發布《中國汽車產業研究年報》。今年的《汽車藍皮書》從技術、示范運營、產業化和商業模式等方面比較了國內外電動汽車的發展現狀,得出了中國電動汽車產業與國外差距正在拉大的重要判斷,并提出了發展建議。
(A) 國際電動汽車產業的加速發展
《汽車產業藍皮書》指出,國際金融危機后,汽車電動化的革命性技術創新推動了全球汽車產業格局的重大調整,未來20-30年將是世界新能源汽車產業格局形成的關鍵時期。美國、日本、德國等世界主要汽車大國已將新能源汽車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積極開發和應用以動力電池為核心的汽車電氣化技術,加快了電動汽車的工業化進程。
美國在“再工業化”的背景下推動電動汽車的工業化,試圖通過加快電動汽車的發展來實現其刺激經濟發展、加速技術創新和增加就業的多重目標;能源部是電動汽車研發和產業化的組織部門,重點發展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并制定了2015年100萬輛插電式混動汽車和純電動汽車的目標。
日本打算保持其在電動汽車領域的領先地位。以鼓勵創新的“領頭羊”政策為主要手段,推動新一代汽車技術進步;經濟產業省是電動汽車研發和產業化的推進部門,在汽車技術路線相對中立的原則下,優先發展汽車動力電池技術;計劃到2020年,日本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等“新一代汽車”的銷售比例將達到50%,總銷量將達到1350萬輛,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達到70%。
從長遠來看,德國在發展電動汽車方面具有更高的戰略地位。制定了包括技術創新、工業化、創造新商業模式和鼓勵社會化應用在內的全方位戰略;
德國經濟部、交通部、環境保護部和教育研發部共同負責組織實施國家電動汽車發展計劃,并將發展電動汽車作為實施國民經濟、交通、,科技和環保戰略,并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作為國家支持的重點。
汽車電氣化技術發展迅速、全面,各大企業的技術發展戰略趨于一致。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技術成熟,已得到廣泛應用。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技術正處于從研發到生產的階段。純電動乘用車已經成為國際上研究和開發的重點。技術研發主要集中在乘用車上,滿足日常短途駕駛需求的小型純電動乘用車已成為主流產品技術。燃料電池汽車技術越來越成熟,商業化預期大大提高。在技術方案方面,“電-電混合”的技術方案已成為當前發展的重點,即燃料電池和儲能電池混合使用。動力電池技術近年來發展迅速,已完全滿足混合動力汽車的技術要求,但與高性能純電動汽車的技術需求仍有較大差距。
不同類型電動汽車的工業化正處于不同階段,發展步伐明顯加快。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在世界范圍內發展迅速,在工業化方面處于領先地位。截至2011年底,全球混合動力汽車累計銷量超過450萬輛。其中,日本累計銷量超過150萬輛,美國銷量近216萬輛,歐洲銷量超過45萬輛。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已進入產業導入期。動力電池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鋰離子動力電池進入大規模投資的新階段。企業在工業化中的主體地位開始顯現,企業之間的分工與合作不斷加強。
(B) 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與國際差距正在拉大。
《汽車產業藍皮書》指出,中國電動汽車的發展戰略正在逐步明確。加快電動汽車的培育和發展,對于緩解我國能源和環境壓力,促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搶占國際競爭制高點具有重要意義。2010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將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列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2012年4月18日,國務院通過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2012-2020)》,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就方向和任務而言,該計劃提出“純電動驅動是汽車產業轉型的主要戰略方向。目前重點是推動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產業化,普及非插電式混動汽車和節能內燃機,提高中國汽車產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在發展目標方面,《規劃》提出,“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將達到50萬輛,到2020年將超過500萬輛”。
我國電動汽車技術取得了很大進步,但一些領域發展滯后,關鍵技術還遠遠落后。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發展不均衡,產品技術完全落后。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普遍處于研發階段。產品種類很少,主要集中在乘用車的研發上。燃料電池汽車技術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目前仍處于研發和測試評估階段。盡管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
中國與國外同時起步,關鍵核心技術進展緩慢。燃料電池汽車技術在冷啟動溫度、壽命、成本、氫罐壓力等關鍵指標上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進一步拉大。動力電池技術取得了顯著進步,但關鍵技術尚未完全突破。動力電池的性能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但在產品的工程能力、成組技術、壽命、可靠性、充放電能力、能量管理和熱管理等方面,尤其是成組產品系統(電池組),明顯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化已經開始,尚未進入大規模生產階段,與國際水平的差距已經拉大。混合動力商用車的產業化取得了巨大進展;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起步,進展緩慢;
純電動汽車的工業化開始了。與通用、日產的Volt和Leaf相比,中國的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缺乏明星和主力車型,工業化差距迅速擴大。動力電池產業化整體水平有所提高,但主要企業與國際社會差距較大。產業分工協作體系初步形成,各大車企尚未掌握關鍵零部件。中國在電動汽車的示范推廣時間和規模上都處于世界前列,但仍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推進了以企業為導向的基礎設施建設,探索了多種商業模式,但主導的商業模式尚未確定,未來許多模式將長期共存。
(3) 專注于純電動汽車,重視混合動力等過渡性技術。
《2012年汽車工業藍皮書》對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做出了判斷:中國有發展電動汽車的基礎和有利條件,應進一步明確方向,加快發展。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共同奠定了汽車能源動力系統電氣化的基礎。純電動汽車是解決中國汽車能源和環境問題的根本途徑,是中國道路交通能源和電力系統轉型的戰略重點和主要方向。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EV)結合了電池和內燃機的優點,可以實現顯著的節能減排效果。它是傳統汽車技術升級的重要方案,也是近中期市場競爭的關鍵產品。燃料電池汽車具有能量轉換效率高、零排放、無環境污染等優點,仍然是各國面向未來的汽車電動化戰略路線之一。目前,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工業化基礎和條件優于燃料電池汽車,但純電動汽車的工業化進展仍不確定,速度取決于電池技術。該技術路線下的過渡技術混合動力汽車和更接近純電動汽車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相對成熟,工業化風險較小。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核心,中國應集中力量取得關鍵突破。在電動汽車的工業化發展中,我們應該避免急于求成和過度追求規模目標。
從國家戰略高度,從組織保障、資金投入和優惠政策等方面支持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堅持創新導向,鼓勵技術多元化發展,重點突破動力電池等關鍵技術。完善標準體系和準入管理體系,發揮各類主體的積極性,激發創新活力。建立統一開放的市場環境,引導示范運營、基礎設施建設和商業模式創新有序。整合國內外資源,加強政府、行業組織和企業之間的國際合作。今天,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和奧迪ag(中國)聯合編寫的《2012年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報告》和《2012年中華汽車產業藍皮書》正式發布。這是自2008年以來,三方第五次聯合發布《中國汽車產業研究年報》。一方面,本報告系統總結了中國電動汽車發展的進展和成就;
另一方面,從技術、示范運營、產業化和商業模式等方面比較了國內外電動汽車的發展水平,發現在國際電動汽車產業加速發展的新形勢下,中國電動汽車產業與國外的差距正在拉大。在把握發展趨勢、認識差距的基礎上,提出了發展建議。該報告對汽車行業管理部門、企業決策部門、企業戰略研究機構以及中外投資者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參考意義。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盧志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金華,國務院發展研究院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張寧,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汽車工業研究院常務院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主任石耀東,奧迪汽車(中國)執行副總裁出席并見證了2012年《中國汽車行業藍皮書》的出版。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盧志強,他在演講中說:“《中國汽車產業藍皮書》匯集了國內外眾多專家和顧問的意見和建議,是三方合作的智慧結晶。過去五年,這份報告符合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主題,將深入研究與廣泛證據相結合為讀者提供對中國汽車工業的深刻理解;
報告還為中國汽車工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金華,說:“目前,美國、日本、德國等世界主要汽車大國已將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積極開發和應用以動力電池為核心的汽車電氣化技術,加快了電動汽車的工業化進程ina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和優勢,但在傳統汽車技術和新能源汽車專用技術方面仍面臨巨大挑戰。未來十年將是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國應專注于電動汽車的工業化,并重視發展混合動力汽車作為一種過渡技術。"
《2012年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報告》包括產業發展概述、市場繁榮分析、產業競爭力分析和電動汽車產業專題研究。《汽車行業藍皮書》致力于為電動汽車行業的參與者和相關方分析趨勢,促進合作,為加快電動汽車行業發展提供參考。這份年度報告基于大量的調查。一方面,系統總結了我國電動汽車發展的進展和成就。另一方面,從技術、示范運營、產業化和商業模式等維度比較了國內外電動汽車的發展水平。這也表明,在國際電動汽車產業加速發展的新形勢下,中國電動汽車產業與國外的差距正在拉大。在把握發展趨勢、認識差距的基礎上,提出建立分工協作的促進體系,構建鼓勵創新的技術政策,完善開放合作的產業化政策,形成協調多元的營銷政策,以加快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
作為合著者之一,奧迪ag(中國)自2008年以來連續五年參與本書的編寫,并從企業的角度給予支持。奧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執行副總裁張穗欣博士,說:“奧迪旗下品牌在歐洲、北美和中國等重要戰略市場對電動汽車進行了實地研究,并獲得了大量經驗。在2012年編寫《中國汽車工業藍皮書》的過程中,大眾作為企業合作伙伴,提供了關于電動汽車研發和運營的寶貴數據和經驗d大力支持報告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作為中國最可靠的合作伙伴,大眾汽車高度重視與中國權威研究機構和政策制定部門的合作,為中國汽車行業的長遠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早在1999年,大眾汽車就與原國家計委合作,進行了一項名為“汽車工業對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的研究。2000年,大眾汽車與當時的國家經貿委進行了一項關于“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國際化比較與發展”的研究。2001年,在中國即將加入WTO之際,大眾汽車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聯合舉辦了“WTO背景下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戰略與政策研討會”;
2004年,雙方再次攜手舉辦了“中國汽車工業增長潛力與外部發展環境研討會”。2006年,大眾汽車再次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合作,對中國汽車工業的研發模式進行了調查,并為汽車工業藍皮書的編寫提供了重要的基礎信息。自2008年以來,奧迪ag(中國)成功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合作,連續五年發表《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報告》,為中國汽車產業研究提供了寶貴信息。大眾汽車今年第五次參與編寫《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報告》,這是大眾汽車為承擔企業社會責任、促進中國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構建和諧汽車社會所做的又一努力。
2012年7月9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和奧迪汽車(中國)聯合編寫的《2012年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報告》(《2012年汽車產業藍皮書》)正式發布。這是自2008年以來,三方第五次聯合發布《中國汽車產業研究年報》。今年的《汽車藍皮書》從技術、示范運營、產業化和商業模式等方面比較了國內外電動汽車的發展現狀,得出了中國電動汽車產業與國外差距正在拉大的重要判斷,并提出了發展建議。
(A) 國際電動汽車產業的加速發展
《汽車產業藍皮書》指出,國際金融危機后,汽車電動化的革命性技術創新推動了全球汽車產業格局的重大調整,未來20-30年將是世界新能源汽車產業格局形成的關鍵時期。美國、日本、德國等世界主要汽車大國已將新能源汽車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積極開發和應用以動力電池為核心的汽車電氣化技術,加快了電動汽車的工業化進程。
美國在“再工業化”的背景下推動電動汽車的工業化,試圖通過加快電動汽車的發展來實現其刺激經濟發展、加速技術創新和增加就業的多重目標;能源部是電動汽車研發和產業化的組織部門,重點發展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并制定了2015年100萬輛插電式混動汽車和純電動汽車的目標。
日本打算保持其在電動汽車領域的領先地位。以鼓勵創新的“領頭羊”政策為主要手段,推動新一代汽車技術進步;經濟產業省是電動汽車研發和產業化的推進部門,在汽車技術路線相對中立的原則下,優先發展汽車動力電池技術;計劃到2020年,日本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等“新一代汽車”的銷售比例將達到50%,總銷量將達到1350萬輛,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達到70%。
從長遠來看,德國在發展電動汽車方面具有更高的戰略地位。制定了包括技術創新、工業化、創造新商業模式和鼓勵社會化應用在內的全方位戰略;
德國經濟部、交通部、環境保護部和教育研發部共同負責組織實施國家電動汽車發展計劃,并將發展電動汽車作為實施國民經濟、交通、,科技和環保戰略,并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作為國家支持的重點。
汽車電氣化技術發展迅速、全面,各大企業的技術發展戰略趨于一致。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技術成熟,已得到廣泛應用。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技術正處于從研發到生產的階段。純電動乘用車已經成為國際上研究和開發的重點。技術研發主要集中在乘用車上,滿足日常短途駕駛需求的小型純電動乘用車已成為主流產品技術。燃料電池汽車技術越來越成熟,商業化預期大大提高。在技術方案方面,“電-電混合”的技術方案已成為當前發展的重點,即燃料電池和儲能電池混合使用。動力電池技術近年來發展迅速,已完全滿足混合動力汽車的技術要求,但與高性能純電動汽車的技術需求仍有較大差距。
不同類型電動汽車的工業化正處于不同階段,發展步伐明顯加快。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在世界范圍內發展迅速,在工業化方面處于領先地位。截至2011年底,全球混合動力汽車累計銷量超過450萬輛。其中,日本累計銷量超過150萬輛,美國銷量近216萬輛,歐洲銷量超過45萬輛。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已進入產業導入期。動力電池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鋰離子動力電池進入大規模投資的新階段。企業在工業化中的主體地位開始顯現,企業之間的分工與合作不斷加強。
(B) 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與國際差距正在拉大。
《汽車產業藍皮書》指出,中國電動汽車的發展戰略正在逐步明確。加快電動汽車的培育和發展,對于緩解我國能源和環境壓力,促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搶占國際競爭制高點具有重要意義。2010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將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列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2012年4月18日,國務院通過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2012-2020)》,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就方向和任務而言,該計劃提出“純電動驅動是汽車產業轉型的主要戰略方向。目前重點是推動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產業化,普及非插電式混動汽車和節能內燃機,提高中國汽車產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在發展目標方面,《規劃》提出,“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將達到50萬輛,到2020年將超過500萬輛”。
我國電動汽車技術取得了很大進步,但一些領域發展滯后,關鍵技術還遠遠落后。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發展不均衡,產品技術完全落后。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普遍處于研發階段。產品種類很少,主要集中在乘用車的研發上。燃料電池汽車技術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目前仍處于研發和測試評估階段。盡管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
中國與國外同時起步,關鍵核心技術進展緩慢。燃料電池汽車技術在冷啟動溫度、壽命、成本、氫罐壓力等關鍵指標上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進一步拉大。動力電池技術取得了顯著進步,但關鍵技術尚未完全突破。動力電池的性能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但在產品的工程能力、成組技術、壽命、可靠性、充放電能力、能量管理和熱管理等方面,尤其是成組產品系統(電池組),明顯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化已經開始,尚未進入大規模生產階段,與國際水平的差距已經拉大。混合動力商用車的產業化取得了巨大進展;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起步,進展緩慢;
純電動汽車的工業化開始了。與通用、日產的Volt和Leaf相比,中國的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缺乏明星和主力車型,工業化差距迅速擴大。動力電池產業化整體水平有所提高,但主要企業與國際社會差距較大。產業分工協作體系初步形成,各大車企尚未掌握關鍵零部件。中國在電動汽車的示范推廣時間和規模上都處于世界前列,但仍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推進了以企業為導向的基礎設施建設,探索了多種商業模式,但主導的商業模式尚未確定,未來許多模式將長期共存。
(3) 專注于純電動汽車,重視混合動力等過渡性技術。
《2012年汽車工業藍皮書》對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做出了判斷:中國有發展電動汽車的基礎和有利條件,應進一步明確方向,加快發展。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共同奠定了汽車能源動力系統電氣化的基礎。純電動汽車是解決中國汽車能源和環境問題的根本途徑,是中國道路交通能源和電力系統轉型的戰略重點和主要方向。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EV)結合了電池和內燃機的優點,可以實現顯著的節能減排效果。它是傳統汽車技術升級的重要方案,也是近中期市場競爭的關鍵產品。燃料電池汽車具有能量轉換效率高、零排放、無環境污染等優點,仍然是各國面向未來的汽車電動化戰略路線之一。目前,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工業化基礎和條件優于燃料電池汽車,但純電動汽車的工業化進展仍不確定,速度取決于電池技術。該技術路線下的過渡技術混合動力汽車和更接近純電動汽車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相對成熟,工業化風險較小。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核心,中國應集中力量取得關鍵突破。在電動汽車的工業化發展中,我們應該避免急于求成和過度追求規模目標。
從國家戰略高度,從組織保障、資金投入和優惠政策等方面支持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堅持創新導向,鼓勵技術多元化發展,重點突破動力電池等關鍵技術。完善標準體系和準入管理體系,發揮各類主體的積極性,激發創新活力。建立統一開放的市場環境,引導示范運營、基礎設施建設和商業模式創新有序。整合國內外資源,加強政府、行業組織和企業之間的國際合作。(D) 要建立分工協作制度,鼓勵創新,完善合作產業,形成協調多元的市場。
根據中國電動汽車的發展現狀,《藍皮書》提出了促進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四點政策建議:
1.建立分工協作的晉升制度。
加強政府對電動汽車發展的戰略指導和組織推動。建議在中央政府層面成立電動汽車領導小組,由國務院領導擔任組長,小組成員由國務院有關部門組成,并建立日常工作協調組織和機制,研究推動重大規劃、重大投資、,技術研究、示范項目、營銷等,妥善協調中央部門之間、中央與地方之間的關系……
政府要形成電動汽車良性分工、合作、協調發展的格局。
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篩選適用技術和產品中的作用。尊重市場和產業發展規律,減少政府對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直接和微觀干預,發揮市場在電動汽車領域配置資源的基本力量,讓市場成為適用技術和競爭產品的最終檢驗者和篩選者。
切實增強電動汽車企業的主體作用。積極創造有利于企業成長的環境。在電動汽車的研發、產業化、營銷和標準制定中,要充分發揮企業主體地位,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加強產學研合作,創新商業模式。
加強電動汽車創新聯盟和產業聯盟的作用。國家重大科技和產業化項目適當向電動汽車創新聯盟和產業聯盟傾斜,支持聯盟加強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的進攻,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開拓國內外市場。
2.應制定鼓勵創新的技術政策。
建立國家汽車動力電池研發中心。創新產、學、研、用合作機制,加強資金、人才、技術和政策的集中,成立國家汽車動力電池研發中心,集中力量突破新一代電池材料,提高電池的性能、壽命和安全性,為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積極搭建電動汽車公共技術創新平臺。設立專項基金,依托創新聯盟,開展共性和競爭性技術的研發和創新。
完善支持電動汽車企業產品化和工程化的財稅政策。通過完善稅收優惠政策,支持電動汽車關鍵零部件和整車的工程化、產品化。
探索政府購買技術的方式,支持企業和研發機構的創新技術成果。
3.完善開放合作的工業化政策。
完善準入制度,促進公平競爭。改變汽車及零部件企業的傳統準入管理模式,從規模導向的經濟準入管理向技術、安全、環保的社會準入管理轉變,鼓勵創新型企業進入電動汽車領域,特別是鼓勵民營科技企業和中小科技企業發展,激活市場參與者的創新活力,充分調動各類市場參與者投資電動汽車的積極性。加快完善產業鏈,突破薄弱環節。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加快培育產業集群。引導低速電動汽車健康發展。制定低速電動汽車技術標準、政策法規,明確分類管理辦法,積極回收電動汽車電池。
4.形成協調、多元化的營銷政策。
提高示范推廣的質量和水平。在總結以往示范推廣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電動汽車示范推廣工作。擴大示范推廣的深度和廣度。鼓勵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在總結國際經驗、符合中國國情的基礎上,研究制定適合商業模式創新的配套政策,鼓勵商業模式發展,妥善處理電網、運營商、汽車工廠、客戶和電池供應商之間的關系,并協調他們的共同利益。我們應該給各級創新商業模式足夠的空間,允許商業模式多樣化發展。加強政府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將電動汽車充電站的建設和布局規劃納入總體……
禁止規劃,創造有利于電動汽車推廣應用的社會環境,在補貼電動汽車購買的同時,建立有利于節能和新能源汽車購買和使用的稅費制度。
(編輯/李燕郊)(D)要建立分工協作制度,鼓勵創新,完善合作產業,形成協調多元的市場。
根據中國電動汽車的發展現狀,《藍皮書》提出了促進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四點政策建議:
1.建立分工協作的晉升制度。
加強政府對電動汽車發展的戰略指導和組織推動。建議在中央政府層面成立電動汽車領導小組,由國務院領導擔任組長,小組成員由國務院有關部門組成,并建立日常工作協調組織和機制,研究推動重大規劃、重大投資、,技術研究、示范項目、營銷等,妥善協調中央部門之間、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的關系,形成電動汽車良性分工、合作、協調發展的格局。
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篩選適用技術和產品中的作用。尊重市場和產業發展規律,減少政府對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直接和微觀干預,發揮市場在電動汽車領域配置資源的基本力量,讓市場成為適用技術和競爭產品的最終檢驗者和篩選者。
切實增強電動汽車企業的主體作用。積極創造有利于企業成長的環境。在電動汽車的研發、產業化、營銷和標準制定中,要充分發揮企業主體地位,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加強產學研合作,創新商業模式。
加強電動汽車創新聯盟和產業聯盟的作用。國家重大科技和產業化項目適當向電動汽車創新聯盟和產業聯盟傾斜,支持聯盟加強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的進攻,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開拓國內外市場。
2.應制定鼓勵創新的技術政策。
建立國家汽車動力電池研發中心。創新產、學、研、用合作機制,加強資金、人才、技術和政策的集中,成立國家汽車動力電池研發中心,集中力量突破新一代電池材料,提高電池的性能、壽命和安全性,為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積極搭建電動汽車公共技術創新平臺。設立專項基金,依托創新聯盟,開展共性和競爭性技術的研發和創新。
完善支持電動汽車企業產品化和工程化的財稅政策。通過完善稅收優惠政策,支持電動汽車關鍵零部件和整車的工程化、產品化。
探索政府購買技術的方式,支持企業和研發機構的創新技術成果。
3.完善開放合作的工業化政策。
完善準入制度,促進公平競爭。改變汽車及零部件企業的傳統準入管理模式,從規模導向的經濟準入管理向技術、安全、環保的社會準入管理轉變,鼓勵創新型企業進入電動汽車領域,特別是鼓勵民營科技企業和中小科技企業發展,激活市場參與者的創新活力,充分調動各類市場參與者投資電動汽車的積極性。加快完善產業鏈,突破薄弱環節。發揮領導作用……
加快培育產業集群。引導低速電動汽車健康發展。制定低速電動汽車技術標準、政策法規,明確分類管理辦法,積極回收電動汽車電池。
4.形成協調、多元化的營銷政策。
提高示范推廣的質量和水平。在總結以往示范推廣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電動汽車示范推廣工作。擴大示范推廣的深度和廣度。鼓勵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在總結國際經驗、符合中國國情的基礎上,研究制定適合商業模式創新的配套政策,鼓勵商業模式發展,妥善處理電網、運營商、汽車工廠、客戶和電池供應商之間的關系,并協調他們的共同利益。我們應該給各級創新商業模式足夠的空間,允許商業模式多樣化發展。加強政府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將電動汽車充電站的建設和布局規劃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創造有利于電動汽車普及應用的社會環境,在補貼購買電動汽車的同時,建立有利于節能和新能源汽車購買和使用的稅費制度。
(編輯/李燕郊)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現將《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1900/1/1 0:00:007月9日,國務院正式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規劃的出臺,對我們來講是極大的利好,國家對企業的補貼也明確下來了。”一位比亞迪人士向作者表示。
1900/1/1 0:00:00充電難、續駛里程短是制約電動汽車發展的重要因素。
1900/1/1 0:00:00”純電動汽車的乘坐舒適度一點不輸燃油汽車,而且更環保。”3日,首次嘗鮮的試乘市民鄧先生說。
1900/1/1 0:00:00在夜間給電動車充電產生的臭氧更少,不要選擇在白天給電動車充電。有很多事情都更適合在夜幕下開展,比如放煙花,講鬼故事,還有,就是給你的插拔式電動汽車充電。
1900/1/1 0:00:00北京時間7月9日午間消息,美國電動汽車市場正在迅速增長。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