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充電網發起的“問中國”充電服務調查第二季已圓滿結束。這項調查持續了近兩個月,受到了電動車主、潛在電動車主和電動汽車服務行業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充電服務的主要調查從找樁、導航、充電、支付和運營五個方面進行。從“找樁”部分開始,每周發布一次調查,收集了近4000份調查問卷。本季調查旨在更深入地了解車主在充電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充電挑戰,以探索充電服務中的矛盾,構建和諧的充電服務環境。
過去幾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技術創新和工業化方面都取得了重大進展。特別是近兩年,在政策支持和行業內外共同努力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不斷加快。然而,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充電服務問題一直是新能源汽車發展中難以克服的挑戰,導致車主與服務商、車主與運營商、服務商與運營商之間出現大量沖突。
為了解決這些矛盾,促進新能源汽車的進一步發展,作為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行業的開拓者,充電網于2016年10月19日啟動了“問中國”充電服務調查活動。車主的踴躍參與也是推動問卷調查工作從實施到收集順利完成的關鍵因素。
從本次調查收集的問卷可以看出,車主面臨的充電服務挑戰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得多。
有很多應用程序可以找到,但車主仍然找不到北方。在線下調查過程中,充電網工作人員聽到車主吳先生的投訴,稱:, “我的方向感很差。除了能識別自己門前的方向外,我換地方時甚至分不清東、西、北和南。自從我買了一輛電動汽車,我甚至找不到北。我在應用程序上找到了一個不錯的標簽,在沒有任何標志的情況下很難找到標記的位置。我問保安,說它在p下。”規劃和施工。在總結問卷的過程中,吳先生的經歷也不例外。大多數參加調查的車主都表達了他們對找工作難的深切感受。
大多數參與調查的車主會通過手機應用程序搜索充電站,例如通過運營商的官方網站,這一點并沒有得到車主的廣泛認可。雖然方便是車主選擇一側找樁工具的主要原因,但他們對目前使用的手機應用找樁工具并不太滿意。吳先生的經歷是許多車主的真實寫照。
導航工具不兼容,一部手機上的多個導航軟件成為常態。大多數車主認為充電工具的網站信息準確度一般,超過80%的車主認為這些工具應該支持第三方導航軟件。這些指向明確的數據也反映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領域的局限性。如果不采用多方合作的模式,就很難創造一個全面的充電服務環境。
充電設備的頻繁故障已成為一個隱藏的問題。在第三階段的充電調查中,住在永和宮附近的張先生與充電網絡工作人員分享了他的經驗。根據張先生的描述,他在給新能源汽車充電時無法拔出充電。當他打電話給4S店時,4S店的工作人員說這輛車沒有問題,拒絕接受。他們把問題踢給了充電站運營商。充電站操作員告訴張先生,這不是他們的問題,最終花了4個多小時才將充電頭切掉。沒有人接受出現的任何問題,也沒有明確的部門來監督類似事件,這使得像張先生這樣的車主在類似情況下非常被動。
除了充電過程中出現無人接受的意外情況外,充電成本信息、站點位置等信息點也備受關注……
r所有者。尤其是在充電成本問題上,這是新能源汽車與汽油車相比能否省錢的最直觀體現。收費的復雜性和不透明性不僅影響車主對新能源汽車的使用,也影響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有序發展。
購電流程不完整,服務沒有保障。在支付板塊的問卷調查中可以看出,車主最常用的支付方式是通過APP賬戶余額支付,無需人工考勤即可完成支付對接,將成為未來的主流支付方式。付款完成后,車主認為運營商有必要開具發票。在新能源充電服務體系不完善的現階段,這種需求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該項的完善也將成為新能源汽車在確保購電憑證方面與汽油車并駕齊驅的新舉措。
車主缺乏充電知識已成為一個隱患。在運營板塊的問卷調查中,超過90%的車主反映,廠家在購買新能源汽車時沒有提供足夠的充電知識培訓,這給新能源汽車的安全使用留下了很大隱患。此外,大多數住宅和辦公樓都沒有安裝充電站。也就是說,大多數車主不僅需要想辦法給自己充電,還需要自己探索和學習充電知識。
上述問題只是問卷中反映的部分信息。為了更全面地介紹車主面臨的充電問題和充電服務需求,并通過深入分析尋求最佳解決方案,充電網計劃于12月29日在北京召開問卷調查總結會。屆時,將邀請媒體和專業人士討論收費沖突,并為解決收費服務問題提供建議。
關于充電網絡:充電網絡科技是電動汽車行業領先的綜合服務提供商,為充電運營商、車輛運營商、樁制造商、汽車制造商和商業地產提供全面的產品、技術和增值服務解決方案。
標簽:北京
飄香書墨與時尚名車會碰撞出怎樣的靈感傳統美學與汽車工業又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12月21日,
1900/1/1 0:00:00今年,隨著“客戶體驗年”的深入拉開,與東風雪鐵龍有著精神共鳴的用戶越來越多。
1900/1/1 0:00:00從2012年第400萬輛下線到2016年第800萬輛下線,東風日產只用四年就實現了銷量翻番。
1900/1/1 0:00:00日前,羅蘭貝格發布了《2018年中國汽車共享出行市場分析預測報告》,2018年,汽車共享出行市場的潛在市場容量有望達到18萬億元,占2015年全國GDP總量的27左右。
1900/1/1 0:00:00納智捷銳3是納智捷今年9月推出的新款車型,定位于入門級緊湊型轎車,目標消費者是“85后”一代年輕群體。銳3前臉采用了“雄鷹俯沖式”設計。車身運用了大量的直線和折線條,看上去更加年輕、硬朗。
1900/1/1 0:00:002016年12月26日,東風日產第800萬輛汽車順利下線。從“1”到“8000000”,很多人只看到那個讓人驕傲的銷量數字,但恰恰有了最初的一個“1”,才成就了今天的無限可能。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