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退潮時,我們才知道誰在裸泳。這是目前國內自主品牌汽車的一個反映。
1月12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了2011年汽車市場產銷情況。數據顯示,2011年的生產和銷售數字分別為1841.89萬和1855.1萬,同比增長0.84%和2.45%,為13年來的最低增長率。2011年,中國乘用車銷量達到1447.24萬輛,同比增長5.19%。其中,自主乘用車品牌銷量611.22萬輛,比上年下降2.56%,占乘用車總銷量的42.23%。
汽車市場呈現疲勞跡象,但由于以舊換新、購置稅減免等多項刺激政策的退出,以及合資品牌產品價格的下行壓力,國產品牌的市場空間進一步擠壓。不僅市場份額下降,一些國內車企也面臨虧損。
全國乘用車聯合會秘書長饒達斷言,由于品牌影響力不足和低端車型集中等缺點,國產品牌已經到了生存的關鍵時刻。面對中國汽車行業的深度低迷,仍然缺乏競爭力的國產品牌如何在2012年自救,還有待解決。
船員生存
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2月23日,國內領先品牌奇瑞累計銷量約61.2萬輛,與年初80萬輛的銷量目標仍有差距;
吉利汽車實現銷量41.9萬輛,年初目標為49萬輛。對于仍處于調整期的比亞迪來說,12月的最終統計數據為419834輛,沒有達到去年52萬輛的銷量水平。
另一組數據也突顯了國產品牌汽車在垂直方向上面臨的深刻危機。公開數據顯示,合資品牌轎車目前在1.6升及以下車型的市場占有率為65%。與此同時,合資品牌也開始針對國產品牌的弱點進行價格戰,加劇了只能依靠低價優勢獲得市場認可的自主品牌陣營。
“過去幾年,自主品牌一直在填補市場空白,比如5萬以下的汽車,這是合資企業中沒有人做過的。”國家信息中心資源開發司司長徐長明在接受《華夏時報》采訪時表示,但未來的市場環境將發生重大變化。隨著中國整個汽車規模的擴大,對質量的需求也在增加。由于外資管理水平相對較高,規模優勢帶來的成本優勢將給國產品牌帶來巨大壓力
事實上,國產品牌所面臨的挑戰遠遠不止于此。自主品牌受益于扶持政策,政策的低迷也對其產生了深遠影響。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有形汽車分會會長蘇輝甚至預測:“在可預見的未來,汽車行業將不會有大規模的優惠刺激政策,而是部分或部分的限制性政策。自主品牌將不再享受政策帶來的消費激勵
面對來自市場的多重壓力,對政府支持的渴望已經成為最大的聲音。奇瑞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劉宏偉告訴本報記者,國產品牌需要激勵政策,但不僅僅是對市場消費的臨時激勵,還需要更嚴格的行業標準和具體規定,以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現在,隨著刺激政策的出臺和退出,許多行業的標準滯后甚至沒有,這將影響自主品牌的未來發展
苦練內功
隨著競爭的加劇和升級,國內品牌和國際品牌將不可避免地在一場短暫的戰斗中相互對抗。饒達斷言,由于品牌影響力的缺乏和低端車型的集中,國產品牌已經到了生存的關鍵時刻。
狹義地說,一些自主品牌企業可能會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然而,從廣義上講,中國汽車自主品牌不會消失,最多只是在新一輪市場動蕩中進行兼并重組,組建幾個更具競爭力的國內汽車企業集團,參與國際競爭。這對國產自主品牌的整體發展是一件好事,”蘇慧認為。
徐長明表示,對于自主品牌車企來說,第一步是調整戰略,不要盲目追求規模,將重點放在設計、技術和研發上;
將之前廣泛的產品發布轉變為精品戰略,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產品,并逐漸改變他們對自主品牌的認知。
在過去的一年里,大多數國產品牌都在深化轉型和技術積累。饒達表示,近期東風、長安等主要集團內部調整,顯示出對國產品牌和車企管理的加強,預計未來國產品牌發展仍將有一輪資本驅動的增長。盡管市場份額有所縮水,但這比用“好打”的產品擴大銷量更有意義。據報道,最近的政策措施也收緊了外國對整車的投資,抑制了客觀上有利于自主品牌發展的新一波合資企業。
事實上,“內功”一詞的真正含義是自主品牌擁有核心的自主研發技術。技術對品牌發展具有有效的連續性能力,能夠引領品牌未來的發展方向,同時能夠獨立控制和決策品牌產生的經濟效益。這不僅有利于防止利潤被外國投資大規模攫取,更重要的是,技術是提升整個國內汽車行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這是自主品牌的希望。
從11日開始,來自國家工信部、發改委、國標委的技術專家和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以及各個校車制造企業技術負責人,聚集在北京對我國校車新標準進行審查。
1900/1/1 0:00:00日前,MINICEO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MINI在未來幾年內,會陸續推出三款新車,這些新車都會基于寶馬全新的前驅FWD平臺打造而出。
1900/1/1 0:00:00目前業界對于2012年汽車市場預期普遍趨于平穩緩速增長,即以510的增長態勢維持。
1900/1/1 0:00:00走出與上汽合作失敗的陰霾,韓國雙龍汽車謀求在印度人手中走向“復興”。1月5日,雙龍新東家馬亨德拉宣布,雙龍將陸續在俄羅斯、巴西、中國等地開展CKD項目。
1900/1/1 0:00:00據華晨汽車銷售公司內部人士透露,原華晨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沈毅不再擔任總經理一職,原華晨汽車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劉宏接任總經理之職。
1900/1/1 0:00:0011月18日,現代汽車鄭夢九會長在德國法蘭克福宣布,現代汽車與瑞士Frey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現代汽車將在德國、法國這兩個國家構建全新直銷體系。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