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廣汽埃安第二智造中心正式竣工投產,這意味著廣汽埃安在產能上進一步向上突破。這是2022年廣汽埃安第二次完成產能擴增。隨著第二智造中心的投產,廣汽埃安整體規劃產能已經突破了40萬輛/年大關,在多班生產下產能最高可以達到60萬輛/年。
自2019年首款車型上市以來,廣汽埃安以超過122%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銷量快速增長。今年9月份,廣汽埃安車型銷量突破3萬輛,1-9月份累計銷量超過18萬輛,已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頭部品牌。
廣汽埃安今年的銷量目標是挑戰30萬輛,這對其工廠產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2月份,廣汽埃安一廠完成了產能擴增,隨后在不到7個月的時間里實現了第二智造中心的改造啟動到竣工投產,擴產速度相當之快。
廣汽埃安第二智造中心廠房原為集團旗下某燃油車生產線廠房,改造成新能源車專屬智能工廠,在設備、工藝、生產模式、技術品類等都面臨著大量的差異,為了實現高效復用,團隊評估至少要改造300+項工程,包括但不限于沖壓、焊裝、涂裝等車間。
與此同時,由于疫情、原材料短缺等影響,進一步加大了改造的難度。廣汽埃安因地制宜,借助物聯網、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手段,短短七個月就實現了智造中心的改造啟動到竣工投產,并在原有的智造技術上,實現了數字化、品質、定制、節能方面的全面升級。
廣汽埃安第二智造中心同樣具有車型高度定制化能力,能夠實現6萬種車型配置定制組合,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該智造中心的20萬產能未來將專注于AION Y Plus車型的制造生產,通過規模效應最大化,實現極致的效率、深度的定制以及最高的品質。
對于行業而言,廣汽埃安積極快速的產能布局,提供了產能快速翻番的“埃安方案”。秉承“小投入、快產出、滾動發展”理念,埃安銷量增長與產能擴充節奏吻合,避免新能源市場經常出現的“產能過剩與不足”的窘境。
對于經濟大環境,在“鏈主”埃安的帶動下,已形成了超過40家的汽車零部件及相關項目,基本建立了“三電”齊全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持續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新能源汽車領域形成更完善的產業集群,形成以整車制造為核心、零部件企業聚集、初創型企業不斷孕育而生的完整產業鏈,并以此不斷吸引能更多上下游企業落戶,打造“世界級新能源汽車硅谷”。
隨著第二智造中心在廣州落成,將在廣州帶動產業鏈上下游超4.9萬個就業崗位,引入80家供應商,拉動周邊配套產值近1000億元,實現2025年核心零部件100%就近建廠,為番禺汽車城打造世界級的“汽車硅谷”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撐。埃安持續的高速增長下,2025年將實現產銷百萬,產值超3000億元,拉動廣州市內及周邊配套產值約2萬億,助力廣州2025年達成萬億級“智車之城”目標。
行業數據顯示,新能源規模盈虧線在40-60萬產銷區間。第二智造中心竣工將讓埃安最高可達60萬產能,以規模效應一舉跨越汽車盈利分水嶺,進入真正全面盈利的階段。再加上第二智造中心優化生產方式后,單車制造成本可下降10%,同時電池、電驅等公司可實現核心零部件自研自產,將進一步提升埃安在產業鏈上的議價能力。
標簽:埃安AION Y 2023款 Plus 510km 70 樂享版 2023款 Plus 510km 70 智領版 2023款 Plus 510km 70 科技版
據外媒報道可靠消息人士透露特斯拉現在維持每天約1000輛汽車的生產這保證特斯拉每周生產近7000輛汽車其中包括近5000輛Model3參數詢價。同時特斯拉希望在第四季度繼續大幅增加Model3的產量以試圖改變其收入盈利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特斯拉此前計劃在2020年秋季投產ModelY參數詢價但已有三家供應商被告知需提前6個月交付ModelY所需零部件。因此外媒猜測特斯拉ModelY或將提前至2020年夏季交付
1900/1/1 0:00:00受限于特斯拉的產能問題原定于10月26日發布的特斯拉旗下純電動重型卡車Semi被延期至了11月16日亮相。據了解該車將采用純電驅動最大續航里程約為200300英里未來或將配備半自動駕駛系統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中國寧德時代歐洲區總裁馬蒂亞斯岑特格拉夫近日在德國波鴻舉行的汽車研討會上宣布寧德時代將在德國埃爾福特建造世界上最大的電池工廠。按照規劃寧德時代將給占地82公頃的埃爾福電池工廠增加投資并為當地創造600個新工作崗位。產能方面該工廠規劃年產能為100GWh
1900/1/1 0:00:00據華爾街日報近日報道中國電動車制造商超487家產能過剩已不可避免。華爾街日報認為基于“中國制造2025”戰略中國正在推動包括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內的十大重點產業崛起國家及地方政府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的大力支持是中國電動車企爆發增長的源動力。然而這些企業并不能全部存活
1900/1/1 0:00:00日前在2019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表示:“中國電動車市場的問題已經十分明顯不僅過于分散而且產能大幅度過剩未來中國市場新能源車企有10家就夠了。”回首過去幾年中國新能源市場的猛烈發展傳統與新興造車企業的大量涌入進入2019年后淘汰制或將提前開始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