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TO M5 EV發布前夕,華為和金康賽勒斯同時發布了一份成績單:
在剛剛過去的8月份,該系列車型在全球的交付量達到10045輛,首次單月突破10000輛,也創下了國內新能源汽車品牌單月交付超過10000輛的最快紀錄。
“問天下”現象值得業界思考。
作為新能源“黑馬”,M5僅用了87天就交付了1萬多輛汽車,創下了新品牌單一車型最快交付紀錄(準確數字是1.12萬輛),新車僅用了87天。
你知道,汽車工業集中在一個新的力量的理想上,用擴展的程序來制造汽車。其Li ONE于2019年4月首次上市,但交付1萬輛用了20個月,近2年時間。
華為趁熱打鐵,兩個月密集發布了中大型SUV的M7和純電動SUV的M5 EV。M5電動車的推出是一個轉折點,它經受住了疫情、缺乏核心和供應鏈的壓力。華為與賽勒斯的合作,也完成了在市場終端相互融合的關鍵“爬坡期”。
華為對M5電動車寄予厚望。
一方面,作為純電路線的首款新車,是家族在新能源市場上,和威小李乃至特斯拉搶奪下半年純電市場份額的第一張“王牌”;另一方面,在華為利潤縮水,任高喊“寒冬論”的當下,問M5 EV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01
這一次,對抗特斯拉。
每次發布會,華為董事總經理兼消費者BU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總喜歡給BBA打上“冗余風格”的烙印,拳打寶馬,腳踢奧迪,言辭毫不吝嗇。狼性總裁敢說敢言,得心應手的“金句”也為新車增添了不少熱度。
有意思的是,M5 EV出現在了等待的世界里,但“殘余幽默”的嘲諷對象卻成了純電動領域最火的特斯拉,華為咄咄逼人的競爭利劍也毫不猶豫地指向了特斯拉最暢銷的SUV Model Y。
這一次,余承東在介紹新車的重要參數時,無論是乘坐舒適性、平順性、舒適性、續航里程、百公里加速等指標,M5 EV都直接把矛頭指向了特斯拉Model Y-
尤其是在介紹自己研發的華為DATS動態自適應扭矩系統時,余承東表示,這項技術目前全球只有特斯拉和華為掌握,但M5 EV的駕駛體驗應該是“遙遙領先”的。在減速帶路面的108項指標中,有94款新車優于特斯拉Model Y,而瀝青路面的32項指標中有25項優于競爭對手。
對于華為來說,肯定是希望M5 EV延續增程式車型的市場人氣,但在純電動的競爭賽道上,新能源領域的“內卷化”程度也是最激烈的。大洋彼岸前有特斯拉,后有韋小立,還有大眾、豐田等傳統燃油時代的制造業巨頭。復制M5的劇本,成為純電動賽道的新“黑馬”并不難。
那么,新車有哪些亮點呢?
首先,華為首次研發的華為DATS動態自適應扭矩系統,不僅提升了車輛的駕駛舒適性和操控性,還進一步提升了續航里程。
華為DATS響應迅速,扭矩控制環節縮短,響應延遲降至4 ms在坑坑洼洼的路面上,輪速波動(顛簸感)的穩定時間減少46%,座椅向前加速(震感)減少31%,減少了車輛晃動;通過彎道,DATS系統動態感知進出彎道的路面,自適應調整扭矩,提高側向力,降低甩尾風險。
第二,鴻蒙系統駕駛艙再次升級。
鴻蒙系統系統為M5的市場表現做出了巨大貢獻。華為旗艦鴻蒙系統智能座艙和生態理念,如同沒有利刃的武器,擁有交互體驗和巨大殺傷力的絕對實力,以及超越競爭對手的技術和產品修養。
發布會還公布了鴻蒙系統3的升級計劃。首批升級設備包括華為P50系列、華為P50 Pocket、華為Mate Xs 2以及智能屏、平板、手表等其他智能終端產品。M5電動車的鴻蒙系統駕駛艙也升級到了鴻蒙系統3.0,使駕駛艙更加智能。
在大家關心的動力方面,文杰的M5 EV提供兩驅和四驅車型供選擇。其中兩驅版搭載最大功率200kw的驅動電機。四驅版前后電機最大功率分別為165kw和200kw,百公里加速時間為4.5秒。
此外,吳潔M5電動車的新車配備了由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磷酸鐵鋰電池。四驅車型CLTC續航里程為552km,后驅為620km。說到續航里程,余承東也不忘對比特斯拉,強調M5 EV后驅版的數據優于特斯拉Model Y 2022后驅版(545km)。
02
Mate50,返回
“把感冒傳給大家。”
華為掌門人任前段時間說,很多讀者已經知道了。邊緣業務已經全線收縮關閉,人力物力已經集中到主航道上。任不僅未雨綢繆應對未來十年的困難局面,還對華為的主要綱領進行了定位和調整。連智能汽車業務都無法鋪開,削減預算將成為常態。
此前余承東透露,華為目前在汽車業務上的花費超過十億美元,汽車業務是華為唯一虧損的業務。但這絲毫不影響華為對汽車行業的厚望,尤其是華為智選,這是一個新的終端業務。從長遠來看,這是“彌補利潤損失”的重要武器。從單價和利潤來看,汽車新零售的價值是很高的。
在任看來,華為的棉襖就是現金流,熬過寒冬是困難時期的唯一出路。無論是從文杰家族的產品矩陣考慮,還是從華為新零售的利潤考慮,文杰M5 EV都是華為在這一輪“寒冬”中的新棉襖,也是未來利潤提升的重要依靠。
當然,作為華為過去重要的“棉襖”,智能手機業務昨天也迎來了新的拳頭產品。
在iPhone 14發布前幾天,華為正式發布了Mate50系列手機,包括Mate50和Mate50 Pro。時隔兩年,華為Mate系列智能手機又回來了,這無疑是華為丟失已久的終端業務的又一張“王牌”。
華為有三條核心業務線,分別是運營商業務、終端業務和企業業務,終端業務(原消費者業務)是最貼近我們生活和消費的主要業務。汽車行業普遍關注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消費電子業務、汽車新零售(華為智選),都屬于這一塊。
從今年上半年財報來看,華為終端業務收入1013億元,占比33.6%,同比下滑25%。最直接的后果是公司整體銷售收入下降5.9%。可以看出,智能手機業務遇到了業績天花板,這對華為終端業務產生了負面影響……甚至整個公司的利潤。Mate50系列的上市,對于產品端來說,無疑是“久旱逢甘霖”。
硬件方面,新推出的Mate50系列全部搭載高通驍龍8+ Gen 1處理器。遺憾的是,他們仍然與5G基帶脫節,之前的產品只能使用4G網絡。
不過新手機系列也有很多吸引人眼球的新賣點。比如首次使用“昆侖玻璃”,內含高強度納米晶,再結合復合離子增強注入技術,在玻璃表面形成微米級的硬質保護層,獲得高強度晶體和玻璃的透明光學材料,抗摔能力提高到10倍。
再比如,配備了全新的“應急模式”,在1%低電量下,手機仍能在特殊情況下進入應急模式,持續袖手旁觀3小時,或支持通話12分鐘,或點亮10次碼、掃碼4次,而這些功能都不會損害續航。
在Mate50系列之前,有一款純電動版的M5 EV。在“過冬”的困難時期,華為加了幾件“御寒”的厚棉襖。
記得一個月前,筆者參觀了華為位于南京東路的旗艦店。工作人員告訴我們,目前店里賣車的只有十幾個人,都是華為自己的員工。M7已經售出,等待M5電動車的正式上市。店里應該坐滿了20人左右。
當時旗艦店正在高薪招聘新人,每個在職的汽車銷售員都打算下半年“大干一場”。隨著Mate50系列和M5 EV的正式上市,“大干一場”的時刻終于到來了。在AITO M5 EV發布前夕,華為和金康賽勒斯同時發布了一份成績單:
在剛剛過去的8月份,該系列車型在全球的交付量達到10045輛,首次單月突破10000輛,也創下了國內新能源汽車品牌單月交付超過10000輛的最快紀錄。
“問天下”現象值得業界思考。
作為新能源“黑馬”,M5僅用了87天就交付了1萬多輛汽車,創下了新品牌單一車型最快交付紀錄(準確數字是1.12萬輛),新車僅用了87天。
你知道,汽車工業集中在一個新的力量的理想上,用擴展的程序來制造汽車。其Li ONE于2019年4月首次上市,但交付1萬輛用了20個月,近2年時間。
華為趁熱打鐵,兩個月密集發布了中大型SUV的M7和純電動SUV的M5 EV。M5電動車的推出是一個轉折點,它經受住了疫情、缺乏核心和供應鏈的壓力。華為與賽勒斯的合作,也完成了在市場終端相互融合的關鍵“爬坡期”。
華為對M5電動車寄予厚望。
一方面,作為純電路線的首款新車,是家族在新能源市場上,和威小李乃至特斯拉搶奪下半年純電市場份額的第一張“王牌”;另一方面,在華為利潤縮水,任高喊“寒冬論”的當下,問M5 EV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01
這一次,對抗特斯拉。
每次發布會,華為董事總經理兼消費者BU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總喜歡給BBA打上“冗余風格”的烙印,拳打寶馬,腳踢奧迪,言辭毫不吝嗇。狼性總裁敢說敢言,得心應手的“金句”也為新車增添了不少熱度。
有意思的是,M5 EV出現在了等待的世界里,但“殘余幽默”的嘲諷對象卻成了純電動領域最火的特斯拉,華為咄咄逼人的競爭利劍也毫不猶豫地指向了特斯拉最暢銷的SUV Model Y。
這一次,余承東在介紹新車的重要參數時,無論是乘坐舒適性、平順性、舒適性、續航里程、百公里加速等指標,M5 EV都直接把矛頭指向了特斯拉Model Y-
尤其是在介紹自己研發的華為DATS動態自適應扭矩系統時,余承東表示,這項技術目前全球只有特斯拉和華為掌握,但M5 EV的駕駛體驗應該是“遙遙領先”的。在減速帶路面的108項指標中,有94款新車優于特斯拉Model Y,而瀝青路面的32項指標中有25項優于競爭對手。
對于華為來說,肯定是希望M5 EV延續增程式車型的市場人氣,但在純電動的競爭賽道上,新能源領域的“內卷化”程度也是最激烈的。大洋彼岸前有特斯拉,后有韋小立,還有大眾、豐田等傳統燃油時代的制造業巨頭。復制M5的劇本,成為純電動賽道的新“黑馬”并不難。
那么,新車有哪些亮點呢?
首先,華為首次研發的華為DATS動態自適應扭矩系統,不僅提升了車輛的駕駛舒適性和操控性,還進一步提升了續航里程。
華為DATS響應迅速,扭矩控制環節縮短,響應延遲降至4 ms在坑坑洼洼的路面上,輪速波動(顛簸感)的穩定時間減少46%,座椅向前加速(震感)減少31%,減少了車輛晃動;通過彎道,DATS系統動態感知進出彎道的路面,自適應調整扭矩,提高側向力,降低甩尾風險。
第二,鴻蒙系統駕駛艙再次升級。
鴻蒙系統系統為M5的市場表現做出了巨大貢獻。華為旗艦鴻蒙系統智能座艙和生態理念,如同沒有利刃的武器,擁有交互體驗和巨大殺傷力的絕對實力,以及超越競爭對手的技術和產品修養。
發布會還公布了鴻蒙系統3的升級計劃。首批升級設備包括華為P50系列、華為P50 Pocket、華為Mate Xs 2以及智能屏、平板、手表等其他智能終端產品。M5電動車的鴻蒙系統駕駛艙也升級到了鴻蒙系統3.0,使駕駛艙更加智能。
在大家關心的動力方面,文杰的M5 EV提供兩驅和四驅車型供選擇。其中兩驅版搭載最大功率200kw的驅動電機。四驅版前后電機最大功率分別為165kw和200kw,百公里加速時間為4.5秒。
此外,吳潔M5電動車的新車配備了由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磷酸鐵鋰電池。四驅車型CLTC續航里程為552km,后驅為620km。說到續航里程,余承東也不忘對比特斯拉,強調M5 EV后驅版的數據優于特斯拉Model Y 2022后驅版(545km)。
02
Mate50,返回
“把感冒傳給大家。”
華為掌門人任前段時間說,很多讀者已經知道了。邊緣業務已經全線收縮關閉,人力物力已經集中到主航道上。任不僅未雨綢繆應對未來十年的困難局面,還對華為的主要綱領進行了定位和調整。連智能汽車業務都無法鋪開,削減預算將成為常態。
此前余承東透露,華為目前在汽車業務上的花費超過十億美元,汽車業務是華為唯一虧損的業務。但這絲毫不影響華為對汽車行業的厚望,尤其是華為智選,這是一個新的終端業務。從長遠來看,這是“彌補利潤損失”的重要武器。從單價和利潤來看,汽車新零售的價值是很高的。
在任看來,華為的棉襖就是現金流,熬過寒冬是困難時期的唯一出路。無論是從文杰家族的產品矩陣考慮,還是從華為新零售的利潤考慮,文杰M5 EV都是華為在這一輪“寒冬”中的新棉襖,也是未來利潤提升的重要依靠。
當然,作為華為過去重要的“棉襖”,智能手機業務昨天也迎來了新的拳頭產品。
在iPhone 14發布前幾天,華為正式發布了Mate50系列手機,包括Mate50和Mate50 Pro。時隔兩年,華為Mate系列智能手機又回來了,這無疑是華為丟失已久的終端業務的又一張“王牌”。
華為有三條核心業務線,分別是運營商業務、終端業務和企業業務,終端業務(原消費者業務)是最貼近我們生活和消費的主要業務。汽車行業普遍關注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消費電子業務、汽車新零售(華為智選),都屬于這一塊。
從今年上半年財報來看,華為終端業務收入1013億元,占比33.6%,同比下滑25%。最直接的后果是公司整體銷售收入下降5.9%。可以看出,智能手機業務遇到了業績天花板,這對華為終端業務產生了負面影響……甚至整個公司的利潤。Mate50系列的上市,對于產品端來說,無疑是“久旱逢甘霖”。
硬件方面,新推出的Mate50系列全部搭載高通驍龍8+ Gen 1處理器。遺憾的是,他們仍然與5G基帶脫節,之前的產品只能使用4G網絡。
不過新手機系列也有很多吸引人眼球的新賣點。比如首次使用“昆侖玻璃”,內含高強度納米晶,再結合復合離子增強注入技術,在玻璃表面形成微米級的硬質保護層,獲得高強度晶體和玻璃的透明光學材料,抗摔能力提高到10倍。
再比如,配備了全新的“應急模式”,在1%低電量下,手機仍能在特殊情況下進入應急模式,持續袖手旁觀3小時,或支持通話12分鐘,或點亮10次碼、掃碼4次,而這些功能都不會損害續航。
在Mate50系列之前,有一款純電動版的M5 EV。在“過冬”的困難時期,華為加了幾件“御寒”的厚棉襖。
記得一個月前,筆者參觀了華為位于南京東路的旗艦店。工作人員告訴我們,目前店里賣車的只有十幾個人,都是華為自己的員工。M7已經售出,等待M5電動車的正式上市。店里應該坐滿了20人左右。
當時旗艦店正在高薪招聘新人,每個在職的汽車銷售員都打算下半年“大干一場”。隨著Mate50系列和M5 EV的正式上市,“大干一場”的時刻終于到來了。
鈴聲響起,Wason拿起手機掃了一眼屏幕,確認是一個老熟人的名字,便迅速按下接通鍵。熟悉的聲音在耳邊響起。
1900/1/1 0:00:00今年前8個月,東安動力新市場項目立項47項,同比增長177,其中新能源市場項目同比增長600。另有近百個新項目正在推進中,市場開發各項指標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1900/1/1 0:00:00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行“新時代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主題是“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
1900/1/1 0:00:00奔馳將在巴西裁員3600人9月6日,梅賽德斯奔馳表示,將對巴西圣保羅州的卡車和客車底盤工廠進行重組,并將在重組過程中解雇3600名員工。
1900/1/1 0:00:00“車企通過這幾年已經深刻地認識到了芯片短缺的制約,但是大多數企業還沒有認識到操作系統的缺失將是致命的問題。
1900/1/1 0:00:00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埃隆馬斯克(ElonMusk)的律師AlexSpiro在9月6日對法官表示,應將馬斯克與Twitter收購案的審判推遲幾周,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