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新能源汽車為載體,我國智能網聯乘用車產業發展迅速。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智能網聯乘用車在新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中的滲透率逐年上升,預計2025年將達到50%以上。
另有研究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規模可達近5900億元,發展空間和前景廣闊。同時,智能網聯汽車對整個汽車產業鏈的帶動作用顯著。智能網聯汽車已經成為汽車技術改革下半場競爭的關鍵點,也是世界主要經濟體尤其是大國競爭的戰略制高點。
產業發展環境越來越成熟
在國外,美國、歐盟、日本等主要經濟體都出臺了支持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系統性政策,以相對清晰的技術路線和法規引導整個行業的創新發展。
與此同時,國外各大龍頭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企業也在爭相布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尤其是在智能網聯的主要板塊:感知層、執行層、決策層、網聯車載通信系統,博世、德爾福、大陸等跨國零部件企業優勢明顯。在中國,智能網聯汽車也成為國家和地方產業的戰略發展方向。
2020年,由11部委牽頭的國家發改委發布了中國《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從頂層設計上規劃了到2025年中國智能汽車在標準體系、技術實力、市場應用、基礎設施、法律法規、產品監管等方面的發展趨勢,明確了國內智能汽車產業發展的目標和方向。
如今,我國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建設日臻完善,已基本形成可支持駕駛輔助和低級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十四五”末,將形成100項以上智能網聯汽車標準,支撐高水平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的應用和管理。
在日前舉行的第二屆中國(沈陽)智能網聯汽車國際會議上,中汽中心智能網聯汽車首席專家秦介紹,目前,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呈現四大特點:一是核心企業在感知系統領域取得重大技術突破;二是決策系統成為各類企業競爭的焦點;第三,操作系統主要由跨國汽車電子公司掌控;第四,車載通信系統全球產業鏈逐步完善,實現統一標準。對于國內相關企業,關鍵的智能增量部件,如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機等。,起步較晚,但已有部分企業在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逐步實現國內替代。
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賽道上,除了企業只爭朝夕,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落地密切相關的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也在各個城市如火如荼地進行。《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管理規范(試行)》修訂鼓勵載人貨物示范應用,進一步細化了異地應用與測試互認規則要求。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30多個省市部署了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
多城市布局發展良好。
在政策支持和產業發展紅利的推動下,地方政府對智能網聯汽車的投入越來越多,企業對智能網聯汽車的測試、示范和應用需求也越來越大。
如何平衡投入和需求,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由中汽中心和行業組織共同打造并發布的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城市發展指數(大東指數)(以下簡稱大東指數)是衡量智能網聯產業投入與需求匹配程度的標準。
秦介紹,大東指數在大量數據調查的基礎上,分析了國內外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趨勢,對全國19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核心城市進行了綜合評價,可以為更多城市更好地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提供參考。大東指數的評價標準包括5個一級評價指標(城市政策、基礎設施、城市產業、應用數據、城市影響力)和24個二級評價要素。運用熵權法和相關變異綜合法構建了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城市評價模型。
根據劃分結果,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處于城市智能網聯汽車競爭力第一梯隊;杭州、蘇州、武漢、沈陽、長沙、無錫等城市處于競爭力第二梯隊;其余城市處于競爭力第三梯隊。第一梯隊在城市基礎設施、產業、應用數據、政策、影響力五個方面處于領先水平。第二梯隊在政策、產業、研發、潛力等維度處于領先,發展態勢良好;第三梯隊在產業維度有一定基礎,企業規模、研發相對落后,處于發展階段。
秦表示,城市間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區域發展重,政策促進作用明顯,需要取長補短推動產業發展。
以排名第八的沈陽為例,從五個二級指標來看,沈陽的主要優勢是基礎設施和影響力。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沈陽已完成700多個5G基站部署,開通智能公交線路20多公里;同時,沈陽也在積極聯系華為、中科院自動化所等頭部科研企業和研究所,開發5G+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創新應用。
同樣,沈陽的不足也很明顯,主要集中在頂層規劃、測試和應用管理、專項政策支持等方面。秦提到,前幾天深圳確定了全國第一個支持智能網聯汽車應用管理的地方性法規,這對于城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是一個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推動因素。深圳的舉措對沈陽等城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起到了引領作用。
總體來看,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環境呈現“政策逐漸明朗、市場推廣加速、技術迭代應用、競爭日益激烈”四大特點。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基于“車-陸云一體化”的全新發展路徑,積極推動行業、企業、政府等利益相關方的互動與融合,共同構建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新格局。
注:本文首發于《汽車地平線》雜志2022年8月刊“封面故事”欄目,敬請關注。近年來,以新能源汽車為載體,我國智能網聯乘用車產業發展迅速。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智能網聯乘用車在新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中的滲透率逐年上升,預計2025年將達到50%以上。
另有研究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規模可達近5900億元,發展空間和前景廣闊。同時,智能網聯汽車對整個汽車產業鏈的帶動作用顯著。智能網聯汽車已經成為汽車技術改革下半場競爭的關鍵點,也是世界主要經濟體尤其是大國競爭的戰略制高點。
產業發展環境越來越成熟
在國外,美國、歐盟、日本等主要經濟體都出臺了支持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系統性政策,以相對清晰的技術路線和法規引導整個行業的創新發展。
與此同時,國外各大龍頭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企業也在爭相布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尤其是在智能網聯的主要板塊:感知層、執行層、決策層、網聯車載通信系統,博世、德爾福、大陸等跨國零部件企業優勢明顯。在中國,智能網聯汽車也成為國家和地方產業的戰略發展方向。
2020年,由11部委牽頭的國家發改委發布了中國《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從頂層設計上規劃了到2025年中國智能汽車在標準體系、技術實力、市場應用、基礎設施、法律法規、產品監管等方面的發展趨勢,明確了國內智能汽車產業發展的目標和方向。
如今,我國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建設日臻完善,已基本形成可支持駕駛輔助和低級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十四五”末,將形成100項以上智能網聯汽車標準,支撐高水平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的應用和管理。
在日前舉行的第二屆中國(沈陽)智能網聯汽車國際會議上,中汽中心智能網聯汽車首席專家秦介紹,目前,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呈現四大特點:一是核心企業在感知系統領域取得重大技術突破;二是決策系統成為各類企業競爭的焦點;第三,操作系統主要由跨國汽車電子公司掌控;第四,車載通信系統全球產業鏈逐步完善,實現統一標準。對于國內相關企業,關鍵的智能增量部件,如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機等。,起步較晚,但已有部分企業在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逐步實現國內替代。
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賽道上,除了企業只爭朝夕,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落地密切相關的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也在各個城市如火如荼地進行。《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管理規范(試行)》修訂鼓勵載人貨物示范應用,進一步細化了異地應用與測試互認規則要求。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30多個省市部署了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
多城市布局發展良好。
在政策支持和產業發展紅利的推動下,地方政府對智能網聯汽車的投入越來越多,企業對智能網聯汽車的測試、示范和應用需求也越來越大。
如何平衡投入和需求,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由中汽中心和行業組織共同打造并發布的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城市發展指數(大東指數)(以下簡稱大東指數)是衡量智能網聯產業投入與需求匹配程度的標準。
秦介紹,大東指數在大量數據調查的基礎上,分析了國內外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趨勢,對全國19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核心城市進行了綜合評價,可以為更多城市更好地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提供參考。大東指數的評價標準包括5個一級評價指標(城市政策、基礎設施、城市產業、應用數據、城市影響力)和24個二級評價要素。運用熵權法和相關變異綜合法構建了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城市評價模型。
根據劃分結果,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處于城市智能網聯汽車競爭力第一梯隊;杭州、蘇州、武漢、沈陽、長沙、無錫等城市處于競爭力第二梯隊;其余城市處于競爭力第三梯隊。第一梯隊在城市基礎設施、產業、應用數據、政策、影響力五個方面處于領先水平。第二梯隊在政策、產業、研發、潛力等維度處于領先,發展態勢良好;第三梯隊在產業維度有一定基礎,企業規模、研發相對落后,處于發展階段。
秦表示,城市間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區域發展重,政策促進作用明顯,需要取長補短推動產業發展。
以排名第八的沈陽為例,從五個二級指標來看,沈陽的主要優勢是基礎設施和影響力。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沈陽已完成700多個5G基站部署,開通智能公交線路20多公里;同時,沈陽也在積極聯系華為、中科院自動化所等頭部科研企業和研究所,開發5G+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等創新應用。
同樣,沈陽的不足也很明顯,主要集中在頂層規劃、測試和應用管理、專項政策支持等方面。秦提到,前幾天深圳確定了全國第一個支持智能網聯汽車應用管理的地方性法規,這對于城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是一個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推動因素。深圳的舉措對沈陽等城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起到了引領作用。
總體來看,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環境呈現“政策逐漸明朗、市場推廣加速、技術迭代應用、競爭日益激烈”四大特點。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基于“車-陸云一體化”的全新發展路徑,積極推動行業、企業、政府等利益相關方的互動與融合,共同構建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新格局。
注:本文首發于《汽車地平線》雜志2022年8月刊“封面故事”欄目,敬請關注。
頭圖來源:視覺中國作者崔秋陽編輯王妍身處銷售一線,理想員工李磊從未想過,為了實現月銷破萬的成績,理想ONE用了兩年,但被市場拋棄,不過短短一個月的時間。
1900/1/1 0:00:00最近的半個月,李斌有點忙。
1900/1/1 0:00:008月29日晚間,比亞迪發布2022年上半年財報。
1900/1/1 0:00:00近日,以“碳中和愿景下的全面電動化與全球合作”為主題的第四屆2022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在北京、海南兩地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
1900/1/1 0:00:00頭圖來源:大疆車載官方作者崔秋陽編輯王妍官宣一年多后,大疆車載與上汽通用五菱合作的第一款量產車型寶駿KiWiEV2023大疆款終于卸下了偽裝。
1900/1/1 0:00:00第一電動趙杰、葉然30年前的1992年,微軟在中國設立了代表處,成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跨國公司之一。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