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合資車企里有幾個“諾基亞”,誰會是“候選人”?
從目前的發展格局來看,主流自主品牌已經顯示出潛力。因為自主品牌契合了新能源和智能化發展的大趨勢,決心足夠大,執行力足夠強,效率足夠高,所以在未來的汽車競爭中贏得了先機。數據顯示,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目前自主品牌市場份額超過60%,主流合資品牌不到10%。
自主品牌通過在新能源和智能兩大賽道積累的優勢,奠定了堪比大眾豐田的基礎。如今自主品牌正在走出中國走向世界,未來可能會誕生中國的“大眾豐田”。
圖片來源:SAIC國際SMIL
實力相當
三十年的發展足以改變自主品牌在國內汽車市場的地位。三十年前,自主品牌只是一只雞,汽車市場是合資品牌的天下。現在,自主品牌有實力與合資品牌分享“蛋糕”。
2018年是國內汽車市場格局變化的重要節點。雖然中國品牌乘用車早已占據40%的市場份額,但低端市場構筑的“基礎”并不牢固,市場份額幾乎沒有提升。
2018年這種隱秘而動蕩的局面被放到了臺前。此時汽車市場發展進入分水嶺,從增量市場到存量市場,SUV紅利逐漸消失,新四化趨勢疊加,消費結構升級。自主品牌措手不及,市場份額下滑。2019年、2020年連續跌破“40%”紅線。吉利、長城等頭部車企銷量增速放緩或下滑,眾泰、野馬等邊緣車企被市場淘汰。
圖片來源:廣汽阿亞恩
自主下滑的份額被日系品牌“瓜分”,如豐田中國,2019年和2020年銷量增速均保持在8%以上。與此同時,蔚來、小鵬、理想等新勢力紛紛涌入新能源汽車市場,并逐漸占據重要地位。
市場環境的變化促使自主品牌尋求解決方案,紛紛加快品牌升級戰略。新能源和智能成為布局重點。而“韋小立”為自主品牌樹立了“標桿”,提供了學習和借鑒的經驗。頭顯品牌相機發布新能源汽車品牌及產品,如長城歐拉、廣汽愛安、智吉汽車等。
中汽協表示,正是因為中國品牌乘用車抓住了產業轉型發展的機遇,全面推進品牌高端化、新能源化、智能化,不斷縮小與大眾市場主流合資品牌的差距。同理,中國品牌乘用車迅速實現逆襲,2021年市場份額再次升至40%以上。
2022年,新能源汽車對自主品牌的幫助將更加明顯。今年1-7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達到47.6%,比去年同期上升5.2個百分點。其中7月市場份額無限逼近50%線(達到49.6%)。但是合資品牌并沒有及時為電氣化改造買單,德系和日系兩大主流合資品牌的份額已經下降到20%左右。
隨著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方面的優勢不斷放大,加斯帕爾汽車研究院高級分析師表示,未來中國品牌乘用車的市場份額“有可能”超過50%。
走向全球機遇
不止一個自主品牌已經意識到新能源和智能化給自己帶來了“彎道超車”的機會。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相信在未來十年,中國一定會誕生世界級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中國品牌汽車擁有全球機遇。
之所以有這種確定性,除了自身產品競爭力的提升,還有汽車出口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出口的持續增長。據海關總署統計,今年1-7月,我國汽車出口(含底盤)累計159.7萬輛,同比增長43.9%。
泰國歐拉,圖片來源:長城汽車
中國品牌出口業務持續上升,一定程度上收到了疫情的紅利。2020年疫情爆發,加上芯片短缺、地域沖突等問題,影響了歐美、日本等地的汽車產業鏈。為此,當地的大眾、豐田等企業頻繁減產甚至停產,無法滿足當地乃至全球汽車市場的供應需求。
中國品牌汽車抓住機遇,加快海外市場布局,同時也在尋求新的增長點(國內汽車市場增速放緩)。目前已初見成效。僅今年7月,就有多家車企單月出口量突破1萬輛,如長城汽車1.5萬輛,奇瑞集團5.1萬輛,SAIC出口及海外基地總銷量達9.8萬輛,均實現大幅增長。吉利、長安等車企的出口量也在持續增長。
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長較快。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1-7月新能源汽車出口25.6萬輛,同比增長近一倍。
圖片來源:SAIC·SMIL
歐洲和東南亞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出口陣地。與大眾、豐田等車企相比,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具有長續航、智能化等競爭優勢,正在向挪威、瑞典等西歐主要電動車市場滲透。僅MG品牌在前7個月就占據了歐洲電動車市場2%的份額(累計銷量1.3萬輛)。繼MG之后,比亞迪、一汽紅旗、蔚來等多家車企的電動產品也已經或即將進入歐洲市場。
另一個大市場東南亞,因為中國品牌的進入,打破了當地日系主導的格局。泰國成為重要布局市場,長城、SAIC、比亞迪、哪吒已經進入或即將進入該市場,大概率與高性價比、高配置的抗日品牌競爭。長城汽車泰國總經理Narong Sritalayon年初表示,今年泰國新車銷量計劃達到2萬輛。
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優勢,讓中國品牌走出去的戰略更加順暢。中汽協預測,今年汽車出口有望突破240萬輛。
保持穩健向上的心態。
近年來,車企一直在加入出海隊伍。海外建廠已經成為一些車企全球轉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有利于加快國產化進程,快速融入當地市場,降低出口關稅,降低運輸成本。
長城巴西工廠,圖片來源:長城汽車
長城工廠在俄羅斯投產一年后,先后收購了通用汽車在印度、泰國的工廠和奔馳在巴西的工廠,實現了東歐、南亞、東南亞、南美的市場覆蓋。SAIC在泰國、印尼、印度和巴基斯坦建立了四個生產基地和零部件組裝工廠。吉利不僅有海外基地,還是沃爾沃、寶騰馬來西亞、路特斯等多個海外品牌的控股股東。奇瑞和長安對海外市場也雄心勃勃。
雖然比亞迪沒有建設工廠的計劃……海外現階段也在加速新能源乘用車出海的進程。去年進入挪威,今年更頻繁。年初進入澳洲市場,8月份陸續進入日本、德國、瑞典、泰國四大市場。通常情況下,比亞迪進入當地市場后選擇與當地經銷商合作。但針對日本市場,已成立分公司(比亞迪日本有限公司),并表示未來不排除根據市場需求建廠的可能。
比亞迪進入日本市場。圖片來源:比亞迪。
加快海外市場布局或建廠速度,是為了服務于自主品牌的全球化。但或許是知道彎道超車的窗口期較短,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曾表示“中國汽車要在3-5年內迅速放大優勢”。或許如此,自主品牌設定的全球化目標比較激進,大多以2025年為重要節點,時間緊迫。
據蓋世汽車不完全統計,發布2025戰略的10余家車企銷量目標合計超過4000萬輛,遠超中國市場容量(中汽協預測2025年銷量為3000萬輛)。SAIC喊出“2025年出口150萬輛,占集團總銷量的15%”,即集團目標年銷量1000萬輛(目前徘徊在550萬輛左右),與豐田大眾全球銷量相當。長安、一汽、長城等2025年銷量目標不低于400萬輛,其中長城提出新能源車占比80%。
有業內人士表示,車企提出的2025戰略更像是“畫大餅”。根據彭博的預測,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2000萬輛,按照長城的目標占總量的近20%。2021年,中國汽車銷量占全球總量的30%以上。
3到5年內,自主品牌將通過加強“內功修煉”,提升競爭力,加快海外市場布局和產品投放。雖然他們可以迅速放大自己在智能汽車領域的優勢,但要想在短時間內在全球市場與“大眾豐田”抗衡,他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如果合資車企里有幾個“諾基亞”,誰會是“候選人”?
從目前的發展格局來看,主流自主品牌已經顯示出潛力。因為自主品牌契合了新能源和智能化發展的大趨勢,決心足夠大,執行力足夠強,效率足夠高,所以在未來的汽車競爭中贏得了先機。數據顯示,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目前自主品牌市場份額超過60%,主流合資品牌不到10%。
自主品牌通過在新能源和智能兩大賽道積累的優勢,奠定了堪比大眾豐田的基礎。如今自主品牌正在走出中國走向世界,未來可能會誕生中國的“大眾豐田”。
圖片來源:SAIC國際SMIL
實力相當
三十年的發展足以改變自主品牌在國內汽車市場的地位。三十年前,自主品牌只是一只雞,汽車市場是合資品牌的天下。現在,自主品牌有實力與合資品牌分享“蛋糕”。
2018年是國內汽車市場格局變化的重要節點。雖然中國品牌乘用車早已占據40%的市場份額,但低端市場構筑的“基礎”并不牢固,市場份額幾乎沒有提升。
2018年這種隱秘而動蕩的局面被放到了臺前。此時,汽車市場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分水嶺,從增量市場到存量市場,SUV的紅利逐漸消失,新四化趨勢疊加……d,消費結構升級。自主品牌措手不及,市場份額下滑。2019年、2020年連續跌破“40%”紅線。吉利、長城等頭部車企銷量增速放緩或下滑,眾泰、野馬等邊緣車企被市場淘汰。
圖片來源:廣汽阿亞恩
自主下滑的份額被日系品牌“瓜分”,如豐田中國,2019年和2020年銷量增速均保持在8%以上。與此同時,蔚來、小鵬、理想等新勢力紛紛涌入新能源汽車市場,并逐漸占據重要地位。
市場環境的變化促使自主品牌尋求解決方案,紛紛加快品牌升級戰略。新能源和智能成為布局重點。而“韋小立”為自主品牌樹立了“標桿”,提供了學習和借鑒的經驗。頭顯品牌相機發布新能源汽車品牌及產品,如長城歐拉、廣汽愛安、智吉汽車等。
中汽協表示,正是因為中國品牌乘用車抓住了產業轉型發展的機遇,全面推進品牌高端化、新能源化、智能化,不斷縮小與大眾市場主流合資品牌的差距。同理,中國品牌乘用車迅速實現逆襲,2021年市場份額再次升至40%以上。
2022年,新能源汽車對自主品牌的幫助將更加明顯。今年1-7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達到47.6%,比去年同期上升5.2個百分點。其中7月市場份額無限逼近50%線(達到49.6%)。但是合資品牌并沒有及時為電氣化改造買單,德系和日系兩大主流合資品牌的份額已經下降到20%左右。
隨著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方面的優勢不斷放大,加斯帕爾汽車研究院高級分析師表示,未來中國品牌乘用車的市場份額“有可能”超過50%。
走向全球機遇
不止一個自主品牌已經意識到新能源和智能化給自己帶來了“彎道超車”的機會。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認為,未來十年,中國一定會誕生世界級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中國品牌汽車擁有全球機遇。
之所以有這種確定性,除了自身產品競爭力的提升,還有汽車出口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出口的持續增長。據海關總署統計,今年1-7月,我國汽車出口(含底盤)累計159.7萬輛,同比增長43.9%。
泰國歐拉,圖片來源:長城汽車
中國品牌出口業務持續上升,一定程度上收到了疫情的紅利。2020年疫情爆發,加上芯片短缺、地域沖突等問題,影響了歐美、日本等地的汽車產業鏈。為此,當地的大眾、豐田等企業頻繁減產甚至停產,無法滿足當地乃至全球汽車市場的供應需求。
中國品牌汽車抓住機遇,加快海外市場布局,同時也在尋求新的增長點(國內汽車市場增速放緩)。目前已初見成效。僅今年7月,就有多家車企單月出口量突破1萬輛,如長城汽車1.5萬輛,奇瑞集團5.1萬輛,SAIC出口及海外基地總銷量達9.8萬輛,均實現大幅增長。吉利、長安等車企的出口量也在持續增長。
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長較快。根據中汽協的數據,新能源汽車出口……今年1-7月達到25.6萬,同比增長近一倍。
圖片來源:SAIC·SMIL
歐洲和東南亞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出口陣地。與大眾、豐田等車企相比,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具有長續航、智能化等競爭優勢,正在向挪威、瑞典等西歐主要電動車市場滲透。僅MG品牌在前7個月就占據了歐洲電動車市場2%的份額(累計銷量1.3萬輛)。繼MG之后,比亞迪、一汽紅旗、蔚來等多家車企的電動產品也已經或即將進入歐洲市場。
另一個大市場東南亞,因為中國品牌的進入,打破了當地日系主導的格局。泰國成為重要布局市場,長城、SAIC、比亞迪、哪吒已經進入或即將進入該市場,大概率與高性價比、高配置的抗日品牌競爭。長城汽車泰國總經理Narong Sritalayon年初表示,今年泰國新車銷量計劃達到2萬輛。
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優勢,讓中國品牌走出去的戰略更加順暢。中汽協預測,今年汽車出口有望突破240萬輛。
保持穩健向上的心態。
近年來,車企一直在加入出海隊伍。海外建廠已經成為一些車企全球轉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有利于加快國產化進程,快速融入當地市場,降低出口關稅,降低運輸成本。
長城巴西工廠,圖片來源:長城汽車
長城工廠在俄羅斯投產一年后,先后收購了通用汽車在印度、泰國的工廠和奔馳在巴西的工廠,實現了東歐、南亞、東南亞、南美的市場覆蓋。SAIC在泰國、印尼、印度和巴基斯坦建立了四個生產基地和零部件組裝工廠。吉利不僅有海外基地,還是沃爾沃、寶騰馬來西亞、路特斯等多個海外品牌的控股股東。奇瑞和長安對海外市場也雄心勃勃。
雖然比亞迪現階段沒有海外建廠的計劃,但也在加快新能源乘用車出海的進程。去年進入挪威,今年更頻繁。年初進入澳洲市場,8月份陸續進入日本、德國、瑞典、泰國四大市場。通常情況下,比亞迪進入當地市場后選擇與當地經銷商合作。但針對日本市場,已成立分公司(比亞迪日本有限公司),并表示未來不排除根據市場需求建廠的可能。
比亞迪進入日本市場。圖片來源:比亞迪。
加快海外市場布局或建廠速度,是為了服務于自主品牌的全球化。但或許是知道彎道超車的窗口期較短,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曾表示“中國汽車要在3-5年內迅速放大優勢”。或許如此,自主品牌設定的全球化目標比較激進,大多以2025年為重要節點,時間緊迫。
據蓋世汽車不完全統計,發布2025戰略的10余家車企銷量目標合計超過4000萬輛,遠超中國市場容量(中汽協預測2025年銷量為3000萬輛)。SAIC喊出“2025年出口150萬輛,占集團總銷量的15%”,即集團目標年銷量1000萬輛(目前徘徊在550萬輛左右),與豐田大眾全球銷量相當。長安、一汽、長城等在2025年的銷售目標都不低于400萬輛,其中Gr……t墻提出新能源車占80%。
有業內人士表示,車企提出的2025戰略更像是“畫大餅”。根據彭博的預測,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2000萬輛,按照長城的目標占總量的近20%。2021年,中國汽車銷量占全球總量的30%以上。
3到5年內,自主品牌將通過加強“內功修煉”,提升競爭力,加快海外市場布局和產品投放。雖然他們可以迅速放大自己在智能汽車領域的優勢,但要想在短時間內在全球市場與“大眾豐田”抗衡,他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蓋世汽車訊據彭博社和《華爾街日報》報道,原告律師GeraldDavidson表示,經過位于喬治亞州勞倫斯維爾(LawrencevilleGeorgia)的州法院為期14天的審判后,
1900/1/1 0:00:00在政策與市場的合力助推下,混動市場呈蓬勃發展之勢。長城汽車檸檬混動DHT作為國內率先打破合資壟斷的混動技術,以全速域全場景、高效能高性能的傲人表現成為全新一代混動技術的代表之作。
1900/1/1 0:00:00金秋將至,第四屆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WNEVC2022)即將召開,與此同時,由汽車之家、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及汽車之友聯合主辦的2022新能源汽車用戶生態發展論壇將在8月27日于北京隆重舉辦。
1900/1/1 0:00:008月25日,廣汽集團召開第六屆董事會第21次會議,其中主要涉及三件事:一是同意埃安整體變更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實施增資擴股,在產權交易所通過公開掛牌方式進行A輪融資引戰,
1900/1/1 0:00:00蓋世汽車訊據韓聯社8月22日報道,因美國新的電動汽車稅收抵免方案將北美以外地區組裝的電動汽車排除在外,現代汽車可能將在美國建設電動汽車和電池工廠的開工日期提前到今年。
1900/1/1 0:00:00金秋將至,第四屆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WNEVC2022)即將召開,與此同時,由汽車之家、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及汽車之友聯合主辦的2022新能源汽車用戶生態發展論壇將在8月27日于北京隆重舉辦。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