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時訂單破1萬,四小時訂單破2萬,24小時訂單破1萬,24小時訂單破7萬,三天訂單破6萬。......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車企開始熱衷于訂單模式,訂單輕松過萬的產品比比皆是。其中,新能源汽車市場尤其喜歡玩“產品預售”模式。單看各種產品的大量開放訂單,似乎有成為各細分市場黑馬的可能。但實際一交付,數據就大幅縮水,有的月產銷數據還不到訂單量的十分之一。
這不禁讓人懷疑,高調公布預售訂單數據是否只是為了營造良好產品業績的噱頭?是給誰的?
訂單預售模式已經變質。
互聯網應該是使用產品訂單預售模式最頻繁的行業,手機公司對這個游戲更是駕輕就熟。比如蘋果每賣出一款新手機,預約人數就高達百萬。互聯網公司進入汽車行業后,傳統車企看到了預售訂單模式的能量。
可以看出,現在車企對這種玩法已經很熟悉了,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品牌,幾乎都學會了產品發布——預售——預訂/預定——上市(視情況而定)——交付的流程。

圖片來源:特斯拉
對于車企來說,訂單預售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前了解市場對產品的真實反饋,及時調整后續產能,無限逼近“訂單生產模式”,避免生產資源的浪費。如果產品訂單預售超出預期,車企可以提振市場信心,或許還能吸引新一波購車者。但這種模式對購車者來說“不太友好”,因為整個交車周期變長了。
但這兩年,預售訂單模式的趨勢似乎有所改變,有的開始鼓吹以訂單量為噱頭。網上關于產品訂單預售量破萬的消息層出不窮。比如半小時訂單破萬,24小時盲單破萬,3天訂單破3萬臺。目前很少有品牌宣稱自己的新品訂單只有1000左右。
圖片來源:長城汽車
事實是訂單數量不等于實際交貨數量。如果公布的訂單量數據屬實,一輛新車的訂單量幾乎等于一個品牌至少一個月的交付量。有業內人士表示,部分產品實際發貨量僅為訂單量的十分之一,可能與產能攀升、期間退訂等多重因素有關。
當然也不排除部分車企公布的訂單數據是真實的,只是產能爬坡需要時間,影響了實際的交付速度。最接近訂單量數據的可能是比亞迪等一些傳統車企(7月銷量突破16萬輛)。
成為玩饑餓營銷的工具?
看來炒作訂單預售模式正在成為車企搞“饑餓營銷”的手段。
有人認為,實際交付量相比訂單量大幅縮水,是因為車企在玩“饑餓營銷”,意在營造產品供不應求的熱銷氛圍,同時向市場和投資機構釋放一個信息,即“放心買產品,放心炒股”。

圖片來源:廣汽豐田
然而,加斯帕爾汽車研究所的分析師認為,“饑餓營銷”并不是大多數車企的初衷。新車型訂單量大,實際交付量小,周期長,應該和產能緊張有關。目前汽車行業面臨芯片短缺、原材料價格上漲、地域沖突等多重因素,導致汽車企業產能受限,進而影響量產交付周期和規模……模特。在他看來,目前除了特斯拉、比亞迪等少數車企可能會出現熱銷車型供不應求的情況外,大部分車企的產能都受到了外部因素的影響。
從資本市場的反應來看,放開產品預售訂單的利好消息有一定效果。比如8月11日,小鵬宣布G9 24小時內訂單量突破2萬臺,次日港股股價上漲,收于每股94.9港元,漲幅4.46%。根據摩根士丹利發布的相關報告,目前市場對G9的反饋是積極的,預計今年下半年G9將成為小鵬在高端SUV領域的關鍵催化劑。同樣,摩根士丹利維持了其在小鵬每股41美元的目標價(目前在小鵬為每股24.61美元)和超額配置評級。

Xpeng Motors港股價格,圖片來源:百度股市截圖
但部分車企訂單數據“泛濫”,不少專業人士表示“心知肚明”。有業內人士表示,有些賣家的分析師和買家的機構會根據訂單信息來計算一款新品的未來發貨量,但會打個折扣。例如,以10000臺的訂單量為基礎,交貨期為3個月,預計產品的未來交貨量為每月3000臺左右,相當于打了“7折”。
那么,那些“夸大”的訂單數據到底在“忽悠”誰呢?半小時訂單破1萬,四小時訂單破2萬,24小時訂單破1萬,24小時訂單破7萬,三天訂單破6萬。......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車企開始熱衷于訂單模式,訂單輕松過萬的產品比比皆是。其中,新能源汽車市場尤其喜歡玩“產品預售”模式。單看各種產品的大量開放訂單,似乎有成為各細分市場黑馬的可能。但實際一交付,數據就大幅縮水,有的月產銷數據還不到訂單量的十分之一。
這不禁讓人懷疑,高調公布預售訂單數據是否只是為了營造良好產品業績的噱頭?是給誰的?
訂單預售模式已經變質。
互聯網應該是使用產品訂單預售模式最頻繁的行業,手機公司對這個游戲更是駕輕就熟。比如蘋果每賣出一款新手機,預約人數就高達百萬。互聯網公司進入汽車行業后,傳統車企看到了預售訂單模式的能量。
可以看出,現在車企對這種玩法已經很熟悉了,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品牌,幾乎都學會了產品發布——預售——預訂/預定——上市(視情況而定)——交付的流程。

圖片來源:特斯拉
對于車企來說,訂單預售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前了解市場對產品的真實反饋,及時調整后續產能,無限逼近“訂單生產模式”,避免生產資源的浪費。如果產品訂單預售超出預期,車企可以提振市場信心,或許還能吸引新一波購車者。但這種模式對購車者來說“不太友好”,因為整個交車周期變長了。
但這兩年,預售訂單模式的趨勢似乎有所改變,有的開始鼓吹以訂單量為噱頭。網上關于產品訂單預售量破萬的消息層出不窮。比如半小時訂單破萬,24小時盲單破萬,3天訂單破3萬臺。目前很少有品牌宣稱自己的新品訂單只有1000左右。
圖片來源:長城汽車
事實是訂單數量不等于實際交貨數量。如果公布的訂單量數據屬實,一輛新車的訂單量幾乎等于一個品牌至少一個月的交付量。有業內人士稱……部分產品的年交付量僅為訂單量的十分之一,可能與產能攀升、期間退訂等多重因素有關。
當然也不排除部分車企公布的訂單數據是真實的,只是產能爬坡需要時間,影響了實際的交付速度。最接近訂單量數據的可能是比亞迪等一些傳統車企(7月銷量突破16萬輛)。
成為玩饑餓營銷的工具?
看來炒作訂單預售模式正在成為車企搞“饑餓營銷”的手段。
有人認為,實際交付量相比訂單量大幅縮水,是因為車企在玩“饑餓營銷”,意在營造產品供不應求的熱銷氛圍,同時向市場和投資機構釋放一個信息,即“放心買產品,放心炒股”。

圖片來源:廣汽豐田
然而,加斯帕爾汽車研究所的分析師認為,“饑餓營銷”并不是大多數車企的初衷。新車型訂單量大,實際交付量小,周期長,應該和產能緊張有關。目前汽車行業面臨芯片短缺、原材料價格上漲、地域沖突等多重因素,導致汽車企業產能受限,進而影響車型量產交付周期和規模。在他看來,目前除了特斯拉、比亞迪等少數車企可能會出現熱銷車型供不應求的情況外,大部分車企的產能都受到了外部因素的影響。
從資本市場的反應來看,放開產品預售訂單的利好消息有一定效果。比如8月11日,小鵬宣布G9 24小時內訂單量突破2萬臺,次日港股股價上漲,收于每股94.9港元,漲幅4.46%。根據摩根士丹利發布的相關報告,目前市場對G9的反饋是積極的,預計今年下半年G9將成為小鵬在高端SUV領域的關鍵催化劑。同樣,摩根士丹利維持了其在小鵬每股41美元的目標價(目前在小鵬為每股24.61美元)和超額配置評級。

Xpeng Motors港股價格,圖片來源:百度股市截圖
但部分車企訂單數據“泛濫”,不少專業人士表示“心知肚明”。有業內人士表示,有些賣家的分析師和買家的機構會根據訂單信息來計算一款新品的未來發貨量,但會打個折扣。例如,以10000臺的訂單量為基礎,交貨期為3個月,預計產品的未來交貨量為每月3000臺左右,相當于打了“7折”。
那么,那些“夸大”的訂單數據到底在“忽悠”誰呢?
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今年有超過48億美元的資金被注入了電動汽車充電行業,用于包括推出新服務、債務融資、投資和收購,而且這些僅僅是披露了財務數據的交易金額。
1900/1/1 0:00:00法拉第未來Q2凈虧142億美元法拉第未來(FaradayFuture,FF)第二季度營業虧損約137億美元,同比增長近390;凈虧損約為1
1900/1/1 0:00:00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兩位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生物工程師和一位前博士后學者共同開發出一類全新仿生3D攝像頭系統,該系統可以模仿蒼蠅的多視圖視覺和蝙蝠的自然聲納感應,
1900/1/1 0:00:00日前,德國聯邦法院駁回了針對特斯拉的訴訟,該法院發言人稱,特斯拉可以繼續在德國廣告中使用“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和“FSD完全自動駕駛”的詞匯。
1900/1/1 0:00:00“含著金鑰匙出生”的阿維塔品牌首款量產車阿維塔11參數詢價已于8月8日正式上市,阿維塔11定位中大型SUV,基于新一代智能電動汽車技術平臺CHN打造,全系標配5座,新車推出3款車型,
1900/1/1 0:00:00蓋世汽車訊現在,汽車上配備了大量先進的駕駛員輔助系統(ADAS),所使用的傳感器越來越多。對于道路使用者來說,ADAS有助于提高安全性,為實現高度全自動駕駛鋪平了道路。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