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20年前造車失利,家電企業換道“上車”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新能源汽車今天的表現,讓所有從業者看到了新賽道的自信,也讓不同的運營者蠢蠢欲動。這也是為什么有人感嘆“制造業的終點是新能源”。其中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手機廠商跨界造車,但最早深入造車領域的是家電企業。

    2003年前后,中國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美的、春蘭、奧克斯、波導、格林柯爾等一大批家電企業進入汽車行業,但跨界“造車”的家電企業大多以失敗告終。然而,在這20年間,家電行業從未放棄在汽車行業的布局。

    尤其是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爆發,一些家電企業在汽車領域的布局逐漸浮出水面。最近有傳言稱“海爾正在籌劃造車,進軍整車領域,推出自主品牌的汽車產品,將采用貼牌模式。”雖然最后被海爾辟謠了,但還是掩蓋不了家電企業進軍汽車行業的事實。

    Discovery, Chery, Skyworth Automobile, Tesla

    美的凌薇汽配三條產品線量產,格力鈦金新能源汽車投入使用,創維汽車上市銷售,海信家電三電美國公司獲得某新能源汽車廠商電動壓縮機項目五年供貨訂單...近一兩年來,家電企業密集造車,有的企業甚至小有作為。

    事實上,在此之前,很多大牌家電企業主要圍繞汽車生態鏈開展一系列零部件生產。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新車的迭代速度明顯加快,這也給國內汽車零部件行業帶來了黃金發展期。

    做零件比做汽車好。

    今年年初,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表示,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布局是美的未來非常重要的戰略方向。一方面,新能源汽車制造領域賽道擁擠,但關鍵核心零部件中國供應商比例相對較低。另一方面,美的在制造方面的實力相對較好。

    去年5月,美的集團工業技術事業部旗下的凌薇汽車零部件公司召開大型發布會,正式宣布旗下驅動系統、熱管理系統、輔助/自動駕駛系統三大產品線投產,并發布了5款汽車零部件產品。

    美的將手伸向汽車配件領域,也收到了不錯的效果。2016年,美的與上汽通用-安吉星達成國內首個智能家居及車聯網應用戰略合作,開始將觸角伸向汽車互聯網。2020年后,很多傳統車企引進美的庫卡的焊接機器人、焊裝線、汽車零部件,開始智能整車制造。

    Discovery, Chery, Skyworth Automobile, Tesla

    除了美的,老牌家電企業海信集團去年收購了日本三電控股公司。這家日本公司是一流的汽車空調壓縮機和汽車空調制造商,海信收購該公司是為了向汽車空調壓縮機和汽車空調行業擴張。

    今年7月初,有消息稱,海信三電美國公司獲得了特斯拉在美國生產的兩個電動壓縮機項目的五年訂單,年訂單額超過1億美元。事實上,海信此前透露了其在汽車電子方面的三大布局,包括車路協調、智能座艙和車載熱管理。

    包括格力在內的董明珠很早就表達了對汽車領域的濃厚興趣,并多次帶領格力進軍汽車領域。早在2016年,“格力130億收購銀隆100%股權”的議案在股東大會上被否決后,董明珠就宣布以個人名義投資,并邀請王健林等人共同投資銀隆30億元。

    兩年燒了幾百億鈔票,MPV Eff……、微面銀隆5024EV以及各種中大型公交車最終被董小姐擺了出來。但遺憾的是,消費者不愿意為這些車輛買單。珠海銀隆公司也因此飽受詬病,連續虧損。

    Discovery, Chery, Skyworth Automobile, Tesla

    現在銀隆新能源更名為格力鈦金新能源,繼續深耕格力品牌,進軍汽車市場。目前格力的汽車產品還是以新能源商用車和專用車為主,新能源乘用車沒有更多消息。不多的格力集團也有一些子公司涉及汽車零部件,包括汽車空調系統,熱管理系統和電機相關系統的生產。

    當然,真正以家電為品牌打造新能源乘用車的是創維。雖然創維的汽車與創維的主營業務關系不大,但可以看出創維創始人黃鴻升也發現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紅利。在創維集團的智能系統技術業務中,我們也參與涉足汽車電子系統。

    縱觀這些跨界企業,他們并不具備整車制造趕超的能力和實力,或者說是有心無力。目前,家電企業除了業務增長乏力,還想“染指”新能源汽車相關產業,在新能源浪潮中分一杯羹。

    家電企業的出路

    20年后,家電企業再次瞄準汽車,確實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即從自身業務領域出發,依托自身在制造方面的優勢,進入汽車領域,然后逐步拓展產業鏈上下游范圍,最終為全產業鏈提供解決方案,甚至推出自主品牌汽車。

    汽車零部件是汽車產業的上游,將直接受益于汽車產業的發展。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翻番,也帶火了相關零部件企業。汽車零部件行業空間巨大,細分領域多,一般都是小公司,這意味著未來會有很多小公司成長為“大公司”。

    Discovery, Chery, Skyworth Automobile, Tesla

    特別是汽車廠商逐漸向專業化的整車開發模式轉變,開始尋找新的自主零部件企業。新的零部件廠商已經開始有能力生產更關鍵的零部件,可以和一級企業合作,直接參與新能源汽車企業候選名單。

    其中熱管理系統、輕量化、底盤控制、智能座艙等相關零部件表現最佳。據行業統計,14只汽車零部件股今年上半年凈利潤超過2000萬,預計凈利潤增幅超100%,其中5只股票業績增幅超100%。

    數據顯示,中國汽車零部件銷售收入從2016年的3.46萬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4.57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7.2%。預計2021年中國汽車零部件銷售收入將達到4.9萬億元,2022年將達到5.2萬億元。

    但還有一個事實是,在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100強中,日本企業、美國企業和德國企業占多數,分別有22家、21家和18家,中國只有10家企業入圍。這也反映出中國的汽車零部件企業與國際巨頭還有不小的差距。

    Discovery, Chery, Skyworth Automobile, Tesla

    而企業在中國的優勢在于,從交通工具到今天,汽車被賦予了更多的功能。隨著科技的進步,人與各種終端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和廣泛,包括移動設備、汽車、房屋等等。而這些終端也在逐漸打通,比如家電企業已經開始推出智能家居,手機正在承載遠程控制功能。

    因此,作為新一代智能終端,汽車可以……只和手機互動,也和房子互動。最終手機、汽車、智能家居會打通,這是手機公司造車、家電公司融入汽車行業的終極目標,從而實現萬物互聯。

    去年以來,海爾先后與SAIC、奇瑞控股、吉利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海爾的做法是通過其工業互聯網平臺連接汽車制造相關企業,在R&D與制造、供應鏈、售后服務、聯合營銷等方面開展戰略合作。,并智能連接車和家兩大生活應用場景。

    未來的競爭來自于多終端、全場景融合體驗的競爭。如果是汽車或者手機的單一賽道,未來將會被融合競技所取代。其實家電行業也是如此,不僅可以滲透到汽車的零部件,還可以延伸到汽車的生態鏈。新能源汽車今天的表現,讓所有從業者看到了新賽道的自信,也讓不同的運營者蠢蠢欲動。這也是為什么有人感嘆“制造業的終點是新能源”。其中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手機廠商跨界造車,但最早深入造車領域的是家電企業。

    2003年前后,中國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美的、春蘭、奧克斯、波導、格林柯爾等一大批家電企業進入汽車行業,但跨界“造車”的家電企業大多以失敗告終。然而,在這20年間,家電行業從未放棄在汽車行業的布局。

    尤其是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爆發,一些家電企業在汽車領域的布局逐漸浮出水面。最近有傳言稱“海爾正在籌劃造車,進軍整車領域,推出自主品牌的汽車產品,將采用貼牌模式。”雖然最后被海爾辟謠了,但還是掩蓋不了家電企業進軍汽車行業的事實。

    Discovery, Chery, Skyworth Automobile, Tesla

    美的凌薇汽配三條產品線量產,格力鈦金新能源汽車投入使用,創維汽車上市銷售,海信家電三電美國公司獲得某新能源汽車廠商電動壓縮機項目五年供貨訂單...近一兩年來,家電企業密集造車,有的企業甚至小有作為。

    事實上,在此之前,很多大牌家電企業主要圍繞汽車生態鏈開展一系列零部件生產。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新車的迭代速度明顯加快,這也給國內汽車零部件行業帶來了黃金發展期。

    做零件比做汽車好。

    今年年初,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表示,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布局是美的未來非常重要的戰略方向。一方面,新能源汽車制造領域賽道擁擠,但關鍵核心零部件中國供應商比例相對較低。另一方面,美的在制造方面的實力相對較好。

    去年5月,美的集團工業技術事業部旗下的凌薇汽車零部件公司召開大型發布會,正式宣布旗下驅動系統、熱管理系統、輔助/自動駕駛系統三大產品線投產,并發布了5款汽車零部件產品。

    美的將手伸向汽車配件領域,也收到了不錯的效果。2016年,美的與上汽通用-安吉星達成國內首個智能家居及車聯網應用戰略合作,開始將觸角伸向汽車互聯網。2020年后,很多傳統車企引進美的庫卡的焊接機器人、焊裝線、汽車零部件,開始智能整車制造。

    Discovery, Chery, Skyworth Automobile, Tesla

    除了美的,老牌家電企業海信集團去年收購了日本三電控股公司。這家日本公司是一流的制造商……汽車空調壓縮機和汽車空調的turer,海信收購該公司向汽車空調壓縮機和汽車空調行業擴張。

    今年7月初,有消息稱,海信三電美國公司獲得了特斯拉在美國生產的兩個電動壓縮機項目的五年訂單,年訂單額超過1億美元。事實上,海信此前透露了其在汽車電子方面的三大布局,包括車路協調、智能座艙和車載熱管理。

    包括格力在內的董明珠很早就表達了對汽車領域的濃厚興趣,并多次帶領格力進軍汽車領域。早在2016年,“格力130億收購銀隆100%股權”的議案在股東大會上被否決后,董明珠就宣布以個人名義投資,并邀請王健林等人共同投資銀隆30億元。

    兩年燒了幾百億鈔票,MPV艾菲,微面銀隆5024EV,各種中大型公交車,終于被董小姐擺下了臺面。但遺憾的是,消費者不愿意為這些車輛買單。珠海銀隆公司也因此飽受詬病,連續虧損。

    Discovery, Chery, Skyworth Automobile, Tesla

    現在銀隆新能源更名為格力鈦金新能源,繼續深耕格力品牌,進軍汽車市場。目前格力的汽車產品還是以新能源商用車和專用車為主,新能源乘用車沒有更多消息。不多的格力集團也有一些子公司涉及汽車零部件,包括汽車空調系統,熱管理系統和電機相關系統的生產。

    當然,真正以家電為品牌打造新能源乘用車的是創維。雖然創維的汽車與創維的主營業務關系不大,但可以看出創維創始人黃鴻升也發現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紅利。在創維集團的智能系統技術業務中,我們也參與涉足汽車電子系統。

    縱觀這些跨界企業,他們并不具備整車制造趕超的能力和實力,或者說是有心無力。目前,家電企業除了業務增長乏力,還想“染指”新能源汽車相關產業,在新能源浪潮中分一杯羹。

    家電企業的出路

    20年后,家電企業再次瞄準汽車,確實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即從自身業務領域出發,依托自身在制造方面的優勢,進入汽車領域,然后逐步拓展產業鏈上下游范圍,最終為全產業鏈提供解決方案,甚至推出自主品牌汽車。

    汽車零部件是汽車產業的上游,將直接受益于汽車產業的發展。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翻番,也帶火了相關零部件企業。汽車零部件行業空間巨大,細分領域多,一般都是小公司,這意味著未來會有很多小公司成長為“大公司”。

    Discovery, Chery, Skyworth Automobile, Tesla

    特別是汽車廠商逐漸向專業化的整車開發模式轉變,開始尋找新的自主零部件企業。新的零部件廠商已經開始有能力生產更關鍵的零部件,可以和一級企業合作,直接參與新能源汽車企業候選名單。

    其中熱管理系統、輕量化、底盤控制、智能座艙等相關零部件表現最佳。據行業統計,14只汽車零部件股今年上半年凈利潤超過2000萬,預計凈利潤增幅超100%,其中5只股票業績增幅超100%。

    數據顯示,中國汽車零部件銷售收入從2016年的3.46萬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4.57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7.2%。預計C……的銷售收入那汽車零部件2021年將達到4.9萬億元,2022年將達到5.2萬億元。

    但還有一個事實是,在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100強中,日本企業、美國企業和德國企業占多數,分別有22家、21家和18家,中國只有10家企業入圍。這也反映出中國的汽車零部件企業與國際巨頭還有不小的差距。

    Discovery, Chery, Skyworth Automobile, Tesla

    而企業在中國的優勢在于,從交通工具到今天,汽車被賦予了更多的功能。隨著科技的進步,人與各種終端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和廣泛,包括移動設備、汽車、房屋等等。而這些終端也在逐漸打通,比如家電企業已經開始推出智能家居,手機正在承載遠程控制功能。

    所以,汽車作為新一代智能終端,不僅可以和手機交互,還可以和房子交互。最終手機、汽車、智能家居會打通,這是手機公司造車、家電公司融入汽車行業的終極目標,從而實現萬物互聯。

    去年以來,海爾先后與SAIC、奇瑞控股、吉利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海爾的做法是通過其工業互聯網平臺連接汽車制造相關企業,在R&D與制造、供應鏈、售后服務、聯合營銷等方面開展戰略合作。,并智能連接車和家兩大生活應用場景。

    未來的競爭來自于多終端、全場景融合體驗的競爭。如果是汽車或者手機的單一賽道,未來將會被融合競技所取代。其實家電行業也是如此,不僅可以滲透到汽車的零部件,還可以延伸到汽車的生態鏈。

    標簽:發現奇瑞創維汽車特斯拉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7月超12萬輛,長安“電動”矩陣將發力

    在短暫受到產業困境后,長安汽車正迅速搶跑銷量增速。

    1900/1/1 0:00:00
    7月車型銷量:自主SUV圍攻CR-V

    隨著疫情后物流和供應鏈的持續改善,疊加購置稅減半和地方政府促進汽車消費者政策的支持,新車也紛紛上市,同時主流車企亦增加了優惠活動以彌補前期的損失,因此7月國內汽車市場延續6月的超強走勢。

    1900/1/1 0:00:00
    西門子與馬勒合作 開發電動汽車無線充電

    蓋世汽車訊8月9日,西門子(Siemens)和馬勒(MAHLE)簽署意向書,計劃在電動汽車感應充電領域開展合作。

    1900/1/1 0:00:00
    多地出臺政策加速推動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8月9日,浙江省商務廳發布的《浙江省商務廳等17部門關于進一步搞活汽車流通擴大汽車消費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提出,保證新建住宅的新能源車位足額配套建設;

    1900/1/1 0:00:00
    福特將向DTE Energy采購太陽能電力

    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福特已承諾每年從DTEEnergy公司購買至少價值12億美元的太陽能電力,該公司計劃將其位于密歇根的太陽能基礎設施擴大近70,達到650兆瓦。

    1900/1/1 0:00:00
    BNEF:全球汽車年銷量將在2036年達到頂峰

    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道,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剛剛發布了最新的年度輕型汽車展望,預計至少在未來10年內,全球乘用車數量將繼續保持增長,將從12億輛增長到2039年的創紀錄的15億多輛。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亚洲欧美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