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的常州,酷暑難耐,十幾個經銷商老板從外地趕到常州大乘金壇生產基地。他們的訴求很一致:雖然大乘品牌倒了,但經銷商當時交的合同保證金是要還的。
不過,這個原本屬于大乘的工廠,現在已經交給了做汽車的新玩家牛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牛創)。去年年底,這家工廠的大門上掛著“紐創”的logo,預示著新主人的到來。
“大門口原來的牌子是‘牛創’,后來不知道怎么回事,換成了‘大乘’的牌子。”一位來自的員工表達了他的困惑。一個經銷商老板不同意。“現在誰管理這個工廠和我們關系不大。還掛著大乘的牌子,總得有人負責。”
去年12月15日,牛創推出全新汽車品牌“自行者”。今年年初,首款自助游車型NV (parameter | inquiry)正式亮相。原定于3月31日的上市發布會,官方解釋由于疫情原因,將延期舉行。根據牛創官方發布的計劃,自助游NV最快今年年底就可以開始交付。汽車之家近日向游族運營商確認了新車上市時間,但對方并未給出明確答復。
上圖:拍攝于2021年12月,下圖:拍攝于2022年7月。
牛創原本打算盤活大乘在常州金壇區的工廠,同時以大乘的資質造車。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一位接近大乘的消息人士透露,自2020年起,大乘金壇工廠因經營困難而停工。如果現在想重新開工,需要接受主管部門的核查。驗證需要時間,而這恰恰占用了牛創的時間...
乘坐公共汽車的混亂
根據牛創官方發布的消息,目前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9個一二線城市已經有了首批直營店。
近日,筆者來到北京一家自助游品牌直營店,這里只有一種模式:自助游NV。當筆者詢問車尾“大乘”的標識時,銷售人員解釋說,這款車是自行行者和大乘聯合開發的,用的是大乘的資質。

“自助游女”
對于一開始就把總部和工廠選在大乘金壇基地的牛闖來說,以大乘的資質造車是合情合理的。小鵬、蔚來等新造車企業都是通過海馬、江淮等企業貼牌生產造車。
不同的是,海馬、江淮等公司并沒有像大乘那樣爆發。擁有燃油車和新能源車雙重資質的大乘,并不愿意在資質成為稀缺資源的時代成為配角。所以大乘留下的爛攤子,只能是接受者的負擔。
2018年3月,工信部發布道路機動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第306批),其中江西江鈴集團輕型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鈴輕型車”)正式變更為江西大乘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乘汽車”)。這意味著大乘獲得了江鈴輕卡的生產資質。
然而不到兩年,大乘就瀕臨破產,留下一個爛攤子和一屁股債。2020年5月,多家媒體報道,多名不同地區的經銷商來到大乘金壇基地“討債”。2021年1月,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產銷數據中,大乘的月產量已經降至零。
企業調查信息顯示,江西大乘汽車有限公司歷史債權債務超過6.8億元,違約金額超過6.2億元。“其實在牛闖入駐大乘金壇基地之前,雙方就大乘的債務進行過會談。顯然,牛創的第一輛車需要大乘的資質,但債務問題懸而未決。”一位接近大乘的知情人士透露。
自助游者?牛C……ang?還是大乘?
去年12月,在品牌發布之際,創始人李一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自由家常州工廠的設計產能為18萬臺/年,工廠已經完成量產前的改造和標定,將于2022年3月投入使用。當時他信心滿滿,造車計劃在掌控之中。“造車三年來,我們沒偷過一天懶,也沒缺過一天錢。”他告訴在場的媒體。
該品牌去年12月剛剛發布,自行者今年3月宣布,首款汽車自行者NV將于3月31日發布并預訂,9月開始交付。但從3月份開始,汽車供應鏈危機爆發,自助游不得不在官方微信上宣布推遲新車發布會。
按照官方的說法,疫情打亂了自助游原計劃的發布節奏。當然,正如李一男所說,自助游者一天也沒有懈怠。在自助游官網上,4月份更新了冬季測試的消息。自7月起,自助游員工的微信朋友圈也更新了武漢、杭州、成都、廣州等線下門店的完成情況。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推進,讓人想不到“自助游”的品牌logo甚至還沒有敲定。
在自行者今年1月發布的官方外觀圖中,車尾印有“自行者NV”的車名和“NIUTRON”的品牌logo。但是,北京的自助游直營店后面已經不見了“自助游”二字。除了“牛創”的logo,左邊只有“大乘”,右邊只有“NV”。另外,展車的尾部在全國各地的直營店都不一樣。有的直營店新車尾部有“大乘”的logo,有的則是“NV”。
知情人士透露,“自助游”一詞消失是因為品牌名稱尚未申請,企業調查顯示的信息也支持這一觀點。“商標注冊成功后,應當重新啟用。現在可以肯定的是,新車上會有‘大乘’二字。”他說。
"企業查看顯示的商標注冊信息"
牛創和大乘本應分別扮演品牌和代工的角色,攜手共贏。但在未來,“代工”更像是牛創的獨角戲。
2018年工信部發文。對于停產超過12個月的新能源汽車企業,重新生產需經工信部核實。不能維持準入條件或已經破產的企業可能被取消資格。停產很久的大乘汽車自然也不會例外。
“工廠被牛創接手后,大乘基本不再參與。資格審核基本就是牛創在跑。”接近牛創的消息人士透露,大乘目前正在接受主管部門的檢查。對雙方來說,只有讓大乘順利復工,才能進行下一步。
另一位知情人士在與汽車之家的溝通中表達了對目前形勢的困惑。他說,今年以來,大乘金壇基地門口的招牌已經從牛創換成了大乘。“有段時間有點尷尬,分不清誰給誰代工。”
今年會上市嗎?
“市場上的增程車型并不多。自助游的首款車原計劃推增程版。但大乘工廠建設前,在環保部門備案生產純電動乘用車。現在,如果你想生產增程車型,你需要再次經歷這一過程。”一位接近牛創的消息人士透露。筆者查閱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官網發現,2019年,江西大乘汽車有限公司金壇分公司備案了“年產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項目”,文件中并沒有“增程”二字。
“重新備案需要時間,這個問題可能會影響新車上市和交付的進度”,上述s……rce說。目前新車還處于PT(生產驗證)階段,車型與配件的匹配程度需要不斷調整。自駕游北京直營店的銷售人員在與汽車之家的溝通中也提到,店內的展車為試制車,會與最終量產版略有不同。
“一般來說,一個全新平臺下的全新車型,從PT到PP(試產)大概需要一年半,從PP到SOP(量產)大概需要一年。新車企的研發周期普遍比傳統車企短。即便如此,早期的‘微小李’也花了3-4年才推出首款產品。”汽車企業高級產品戰略策劃劉洋(化名)告訴汽車之家,新勢力汽車企業早期在產品一致性上踩了很多坑,但這并不代表后來進入的企業就可以繞過這些坑。
“資本是無情的,它等不到漫長的研發周期。而且現在的市場環境也不像2015-2018年:一個新玩家還有3-4年的時間從零開始開發一個產品。”。劉洋解釋說,如果說“快”是所有新造車公司的重中之重,那么后來者的窗口期越來越短。
想要在新能源汽車的紅海中生存,留給自助游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國際知名投資機構投資人在與汽車之家的溝通中表示,工廠、資質等硬性條件只是考驗新晉車企的第一關。
李一男曾在一次采訪中說,“我的汽車還沒有造出來,我還沒有上臺。這個問題我回答不了。”這話沒錯,畢竟造車的難度和門檻并沒有因為他成功創業幾次而降低。(文/汽車之家張)7月初的常州,酷暑難耐,十幾名經銷商老板從外地趕到常州大乘金壇生產基地。他們的訴求很一致:雖然大乘品牌倒了,但經銷商當時交的合同保證金是要還的。
不過,這個原本屬于大乘的工廠,現在已經交給了做汽車的新玩家牛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牛創)。去年年底,這家工廠的大門上掛著“紐創”的logo,預示著新主人的到來。
“大門口原來的牌子是‘牛創’,后來不知道怎么回事,換成了‘大乘’的牌子。”一位來自的員工表達了他的困惑。一個經銷商老板不同意。“現在誰管理這個工廠和我們關系不大。還掛著大乘的牌子,總得有人負責。”
去年12月15日,牛創推出全新汽車品牌“自行者”。今年年初,首款自助游車型NV (parameter | inquiry)正式亮相。原定于3月31日的上市發布會,官方解釋由于疫情原因,將延期舉行。根據牛創官方發布的計劃,自助游NV最快今年年底就可以開始交付。汽車之家近日向游族運營商確認了新車上市時間,但對方并未給出明確答復。
上圖:拍攝于2021年12月,下圖:拍攝于2022年7月。
牛創原本打算盤活大乘在常州金壇區的工廠,同時以大乘的資質造車。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一位接近大乘的消息人士透露,自2020年起,大乘金壇工廠因經營困難而停工。如果現在想重新開工,需要接受主管部門的核查。驗證需要時間,而這恰恰占用了牛創的時間...
乘坐公共汽車的混亂
根據牛創官方發布的消息,目前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9個一二線城市已經有了首批直營店。
近日,筆者來到北京一家自助游品牌直營店,這里只有一種模式:自助游NV。當筆者詢問車尾“大乘”的標識時,銷售人員解釋說,這款車是自行行者和大乘聯合開發的,用的是大乘的資質。
< img alt = "北京……g、江鈴、海馬、江淮,找到" src = "/ee img/{ HostI }/img/20230303183610853362/3 . jpg "/>
“自助游女”
對于一開始就把總部和工廠選在大乘金壇基地的牛闖來說,以大乘的資質造車是合情合理的。小鵬、蔚來等新造車企業都是通過海馬、江淮等企業貼牌生產造車。
不同的是,海馬、江淮等公司并沒有像大乘那樣爆發。擁有燃油車和新能源車雙重資質的大乘,并不愿意在資質成為稀缺資源的時代成為配角。所以大乘留下的爛攤子,只能是接受者的負擔。
2018年3月,工信部發布道路機動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第306批),其中江西江鈴集團輕型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鈴輕型車”)正式變更為江西大乘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乘汽車”)。這意味著大乘獲得了江鈴輕卡的生產資質。
然而不到兩年,大乘就瀕臨破產,留下一個爛攤子和一屁股債。2020年5月,多家媒體報道,多名不同地區的經銷商來到大乘金壇基地“討債”。2021年1月,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產銷數據中,大乘的月產量已經降至零。
企業調查信息顯示,江西大乘汽車有限公司歷史債權債務超過6.8億元,違約金額超過6.2億元。“其實在牛闖入駐大乘金壇基地之前,雙方就大乘的債務進行過會談。顯然,牛創的第一輛車需要大乘的資質,但債務問題懸而未決。”一位接近大乘的知情人士透露。
自助游者?牛闖?還是大乘?
去年12月,在品牌發布之際,創始人李一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自由家常州工廠的設計產能為18萬臺/年,工廠已經完成量產前的改造和標定,將于2022年3月投入使用。當時他信心滿滿,造車計劃在掌控之中。“造車三年來,我們沒偷過一天懶,也沒缺過一天錢。”他告訴在場的媒體。
該品牌去年12月剛剛發布,自行者今年3月宣布,首款汽車自行者NV將于3月31日發布并預訂,9月開始交付。但從3月份開始,汽車供應鏈危機爆發,自助游不得不在官方微信上宣布推遲新車發布會。
按照官方的說法,疫情打亂了自助游原計劃的發布節奏。當然,正如李一男所說,自助游者一天也沒有懈怠。在自助游官網上,4月份更新了冬季測試的消息。自7月起,自助游員工的微信朋友圈也更新了武漢、杭州、成都、廣州等線下門店的完成情況。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推進,讓人想不到“自助游”的品牌logo甚至還沒有敲定。
在自行者今年1月發布的官方外觀圖中,車尾印有“自行者NV”的車名和“NIUTRON”的品牌logo。但是,北京的自助游直營店后面已經不見了“自助游”二字。除了“牛創”的logo,左邊只有“大乘”,右邊只有“NV”。另外,展車的尾部在全國各地的直營店都不一樣。有的直營店新車尾部有“大乘”的logo,有的則是“NV”。
知情人士透露,“自助游”一詞消失是因為品牌名稱尚未申請,企業調查顯示的信息也支持這一觀點。“商標注冊成功后,應當重新啟用。現在可以肯定的是,新車上會有‘大乘’二字。”他說。
"企業查看顯示的商標注冊信息"
牛創和大乘本應分別扮演品牌和代工的角色,攜手共贏。B……未來,“代工”更像是牛創的獨角戲。
2018年工信部發文。對于停產超過12個月的新能源汽車企業,重新生產需經工信部核實。不能維持準入條件或已經破產的企業可能被取消資格。停產很久的大乘汽車自然也不會例外。
“工廠被牛創接手后,大乘基本不再參與。資格審核基本就是牛創在跑。”接近牛創的消息人士透露,大乘目前正在接受主管部門的檢查。對雙方來說,只有讓大乘順利復工,才能進行下一步。
另一位知情人士在與汽車之家的溝通中表達了對目前形勢的困惑。他說,今年以來,大乘金壇基地門口的招牌已經從牛創換成了大乘。“有段時間有點尷尬,分不清誰給誰代工。”
今年會上市嗎?
“市場上的增程車型并不多。自助游的首款車原計劃推增程版。但大乘工廠建設前,在環保部門備案生產純電動乘用車。現在,如果你想生產增程車型,你需要再次經歷這一過程。”一位接近牛創的消息人士透露。筆者查閱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官網發現,2019年,江西大乘汽車有限公司金壇分公司備案了“年產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項目”,文件中并沒有“增程”二字。
“重新備案需要時間,這個問題可能會影響新車上市和交付的進度,”上述消息人士表示。目前新車還處于PT(生產驗證)階段,車型與配件的匹配程度需要不斷調整。自駕游北京直營店的銷售人員在與汽車之家的溝通中也提到,店內的展車為試制車,會與最終量產版略有不同。
“一般來說,一個全新平臺下的全新車型,從PT到PP(試產)大概需要一年半,從PP到SOP(量產)大概需要一年。新車企的研發周期普遍比傳統車企短。即便如此,早期的‘微小李’也花了3-4年才推出首款產品。”汽車企業高級產品戰略策劃劉洋(化名)告訴汽車之家,新勢力汽車企業早期在產品一致性上踩了很多坑,但這并不代表后來進入的企業就可以繞過這些坑。
“資本是無情的,它等不到漫長的研發周期。而且現在的市場環境也不像2015-2018年:一個新玩家還有3-4年的時間從零開始開發一個產品。”。劉洋解釋說,如果說“快”是所有新造車公司的重中之重,那么后來者的窗口期越來越短。
想要在新能源汽車的紅海中生存,留給自助游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國際知名投資機構投資人在與汽車之家的溝通中表示,工廠、資質等硬性條件只是考驗新晉車企的第一關。
李一男曾在一次采訪中說,“我的汽車還沒有造出來,我還沒有上臺。這個問題我回答不了。”這話沒錯,畢竟造車的難度和門檻并沒有因為他成功創業幾次而降低。(文/汽車之家張)
蓋世汽車訊7月28日,大眾汽車集團公布了第二季度及上半年的業績,并重申了全年的業績預期。
1900/1/1 0:00:007月27日,LG新能源(LGEnergySolution)在公布季度財報的同時,也發布了中長期企業戰略。根據該戰略,該公司希望五年內將營收增加兩倍以上,并實現兩位數的營業利潤率。
1900/1/1 0:00:002022年7月27日,
1900/1/1 0:00:007月28日,小馬智行與三一重卡宣布,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開展L4自動駕駛重卡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共同打造高端自動駕駛重卡品牌。
1900/1/1 0:00:002022年上半年,汽車行業經歷了原材料價格上漲、疫情卷土重來、油價上漲等考驗,也經歷了新能源汽車銷量大漲、購置稅減半等積極的一面,可以用“驚心動魄”來形容。
1900/1/1 0:00:00今年上半年,因為疫情、芯片短缺等諸多原因,導致國內汽車銷量出現罕見下滑,并且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國內新能源車經歷了集體漲價,也讓新能源車銷量上漲趨勢有所放緩。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