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過后,除了象征性地發開工紅包,很多公司老板還習慣給全體員工寫一封信,給員工來一場血戰。
昨天,李CEO李想發出了這樣一封“內部信”,明確提出了2025年的目標:占據中國新能源20%的市場份額,成為中國第一智能電動車企業。
總體來說,這封內部信分為兩部分。
1.李對2030年行業趨勢的預測:
●銷量:預計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60%,占新增乘用車銷量。據預測,2030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在4000萬輛左右,中國銷量將達到2000萬輛。
●技術:智能電動車最終的競爭是數據和芯片的競爭,過充技術將全面普及。
智能汽車將達到摩爾定律般的發展速度。
成千上萬的TOPS芯片,數億像素的攝像頭和高分辨率的固態激光雷達將成為自動駕駛的標準。
2030年,消費者不會買一輛沒有自動駕駛能力的智能電動汽車。
電動技術:10分鐘300-500公里的超快充電技術將全面普及,讓充電體驗接近加油。
●市場需求層次:消費者需求分為兩個層次。
有些人把車擁有到自己和家人的專屬空間。對車輛的動力性、娛樂性、智能性等綜合體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企業來說,一輛車的生命周期產值會大大增加。
還有的人還是用汽車作為交通工具來解決從A點到b點的出行問題,這種需求的競爭會大大降低包括自駕出租車在內的出行成本,自駕公共交通甚至會變成免費服務,企業和政府都可以通過增值服務獲得利益。
●行業變革帶來的挑戰:
競爭的挑戰:傳統燃油車的競爭是工業和機械的競爭,更像足球中的聯賽。
智能電動車的競爭很快就會變成足球世界杯這樣殘酷的淘汰賽。只有獲得全球25%以上的市場份額,才有機會成為全球智能電動車行業的頭部企業。
能源挑戰:充電的便捷性仍然是電動車普及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和屋頂。只有充電站像加油站一樣方便,消費者才能用智能電動車替代燃油車。
未來十年,李將選擇現有的兩條并行路線的發展模式:增程動力和超高壓純電動平臺充電。
組織挑戰:傳統產業組織無法匹配智能電動車的發展需求,智能電動車時代需要智能組織。
傳統燃油車運行在一個相對可控的世界里,計劃、流動、控制是最有效的管理模式,也產生了強大的工業企業和組織。
智能電動汽車的變化和發展更加迅速,對組織和運行的敏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遺憾的是,李想拋出了這個問題,卻沒有進一步討論和說明如何實現這種轉變。)
2.李2025年市場戰略
●2025年目標:預計2025年中國智能電動汽車銷量超過800萬輛。李的目標是獲得20%以上的市場份額,即年銷量達到160萬輛。
●2025年李產品定位:
目標用戶:將汽車作為自動駕駛專屬空間的家庭用戶。
價格區間:15萬~ 50萬人民幣
產品平臺:
第二代增程電動X平臺產品
高壓純電動鯨魚平臺產品
高壓純電動鯊魚(Shark)平臺產品
(根據產品名稱,邦老師猜測鯨鯊平臺應該和名字一樣,代表不同大小的電動車產品。)
< img alt = "李、李一、奧迪、本田、奔馳" src = "/eei……/{ HostI }/img/20230303221800605514/3 . jpg "/>
根據李發布的數據,李ONE累計交付量已突破4萬輛。
2020年,李ONE年累計銷量32624輛;在銷售網絡方面,截至1月31日,李在全國擁有60家零售中心,覆蓋47個城市。
李計劃于北京時間2月25日20:30召開第四季度業績電話會議。
回顧2020年,李實現收入19億人民幣,交付6604輛汽車。
Q3營收25.11億元,Q3交付8660輛。我們可以粗略算一下,理想的ASP(平均售價)在28.8萬左右。再加上2020年第四季度李ONE交付14464輛,可以算出第四季度營收在41億元左右。
以下為李內部信全文。如何看待李想的五年目標?
李的朋友們,2021新年快樂。
李公司成立五年多來,不斷向先進企業學習。通過實戰和迭代,他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法:李工作法(簡稱LBP)。李2025戰略是根據李戰略分析方法(LSA)在LBP中完成的。李2025戰略今天正式向全體員工發布,這將有助于合作伙伴全面了解企業的未來發展。
(A)認知和愿景,我們在2030年認為什么?
一、2030年行業趨勢
1.全球環境
中國計劃在2030年左右達到碳排放峰值,這將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美國和歐盟也對未來的碳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及禁止銷售燃油汽車的時間表。我們判斷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將超過大部分機構的預測,預測2030年新乘用車銷量占比將達到60%,中國占比更高。新能源汽車注定在未來十年超高速增長。
我們看好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增長,但同時認為在疫情和全球債務的影響下,全球經濟存在不確定性。基于此,我們認為全球乘用車年銷量將在6500萬-7000萬輛之間徘徊,不會有大幅增長。我們預測2030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在4000萬輛左右,中國銷量將達到2000萬輛。
2.技術的發展
未來十年,自動駕駛將以摩爾定律的速度發展。2030年,星載計算能力和傳感器分辨率都將提升數百倍。成千上萬的TOPS芯片,數億像素的攝像頭和高分辨率的固態激光雷達將成為自動駕駛的標準。
只要有足夠的數據和足夠的R&D投入,智能電動車頭部企業都可以實現4級自動駕駛,自動駕駛將成為智能電動車的操作系統,而不是功能配置。到2030年,我們相信4級自動駕駛將成為每一輛智能電動車的標配,用戶不會購買一輛沒有自動駕駛能力的智能電動車。
在電動技術層面,10分鐘300-500公里的超快充技術將全面普及,從而使充電體驗接近加油,這將成為電動汽車加速普及的必要條件。更綠色的發電形式、具有儲能能力的充電網絡和V2G(車輛到電網)將形成一個全新的商業價值鏈。HPC超級充電站的投資回報率將高于加油站,這將更好地支持電動汽車在商業上的普及。
3.市場的變化
2030年自動駕駛的全面普及將使消費者對汽車的需求兩極分化。
有人認為汽車會成為自動駕駛的專屬空間,希望擁有自己和家人的專屬空間。這個空間有我們喜歡的氛圍和設計,充足的電力,超強的計算能力,最好的VR和AR環境。這是一個娛樂、社交、工作和家庭的空間。智能電動車將成為比房子更專屬的空間。我們認為,私人智能電動汽車的銷量不會減少,每輛車在其整個生命周期內的產值會顯著增加。
還有人認為自動駕駛汽車是交通工具。要解決從A點到B點的旅行問題,我們只需要c……考慮效率和成本。這種需求的競爭將大大降低包括自動駕駛出租車在內的出行成本,自動駕駛公共交通甚至將成為免費服務,企業和政府可以通過增值服務獲得利益。
李將堅守自己的使命:打造移動家園和幸福家園。為更多家庭打造自動駕駛專屬空間,創造快樂,忠于自己的品牌使命。
二。2030年的行業挑戰
1、競爭的挑戰
傳統燃油車的競爭是工業和機械的競爭。近幾十年的比賽格局整體相對友好,更像足球中的聯賽,而不是杯賽和淘汰賽。即使是市場份額很小的品牌,也可以通過獨特的定位和產品特色,搶占細分市場,健康生存發展。
智能電動車的競爭最終結果是數據和芯片的競爭,很快就會變成足球世界杯那樣的淘汰賽。每個品牌都將面臨小組賽和淘汰賽。參考2020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前五大品牌占據96.5%的市場份額。2030年,智能電動車的市場競爭和市場份額將非常相似。只有獲得全球25%以上的市場份額,才有機會成為全球智能電動車行業的頭部企業。
2.能源的挑戰
充電的便捷性仍然是電動汽車普及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和屋頂。可安裝私人充電樁的停車位總數極其有限,這將阻止更多燃油車車主購買智能電動車。只有充電站像加油站一樣方便快捷,才能讓所有消費者用智能電動車替代燃油車。
未來十年,李將選擇兩條并行的路線:1 .以城市純電、遠程發電為用戶價值的增程式電動平臺(充電寶);2.十分鐘補充400 kW超快充高壓純電動平臺(超級充電器),續航300-500公里。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從用戶價值的角度,為免費出行提供能源解決方案,加速電動汽車的普及。
3.組織挑戰
傳統的產業組織無法匹配智能電動車的發展需求,智能電動車時代需要智能組織。
傳統燃油車運行在一個相對可控的世界里,計劃、流動、控制是最有效的管理模式,也產生了強大的工業企業和組織。買一輛傳統燃油車三年后幾乎沒有變化,而一輛智能電動車幾乎每個月都在增長,這意味著管理方式會完全不同,對人才的需求也會完全不同。
人類是地球上最高級的智慧生物,人類智慧的運行模式有:1。感知;2.決策;3.實施;4.反饋。具體到一個產品、一個組織及其合作伙伴,如何有效利用人類智能的運營模式,構建產品和組織的管理運營體系,是每一個智能電動車企業的必修課。
三。李2030年愿景:打造移動之家,成為全球首家智能電動車企業。
這是一個中國企業前所未有的愿景和目標,但我們有責任在這個大趨勢中有所作為。雖然傳統汽車產業已經發展了100多年,但是智能電動車的競爭基本上在2030年就能勝出。
希望通過所有合作伙伴的努力,在我們人生最好的十年,行業最好的十年,成就一件真正的大事。讓這十年成為我們人生中最值得驕傲的十年,絕不讓我們的人生留下太大的遺憾。
(二)市場與戰略,2025年我們要做什么?
一、2025年的時間節奏
從2015年到2020年,李將從0到1。和大多數初創企業一樣,我們現階段的資源和資金都比較匱乏,所以生存和具備造血能力是現階段企業發展的核心目標。交付給李ONE,經歷了產品、、供應鏈、生產、銷售、組織能力的完整考驗,實現了2020年新能源SUV中國銷量第一,具備了最基本的生存和造血能力。
2021-2025年是李從1到10的快速發展階段。象征性的挑戰是,我們要成為中國智能電動車品牌銷售的頭部企業,拿到頭部企業在全球市場競爭的入場券。預計2025年中國智能電動車銷量將超過800萬輛,獲得20%以上的市場份額是成為中國頭部企業的必要條件。
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們必須保持充沛的人才和資本儲備,瞄準用戶產品的價值,把技術研究和產品研發作為企業的核心驅動力,在研發和人才儲備上投入最多的資源,不走捷徑,不走捷徑。
二、2025年的用戶定位
從2015年到2020年,我們選擇了一個精準的用戶群體,并圍繞這個用戶群體構建價值體系,落實到產品和服務中。春節假期過后,除了象征性地發開工紅包,很多公司老板還習慣給全體員工寫一封信,給員工來一場血戰。
昨天,李CEO李想發出了這樣一封“內部信”,明確提出了2025年的目標:占據中國新能源20%的市場份額,成為中國第一智能電動車企業。
總體來說,這封內部信分為兩部分。
1.李對2030年行業趨勢的預測:
●銷量:預計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60%,占新增乘用車銷量。據預測,2030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在4000萬輛左右,中國銷量將達到2000萬輛。
●技術:智能電動車最終的競爭是數據和芯片的競爭,過充技術將全面普及。
智能汽車將達到摩爾定律般的發展速度。
成千上萬的TOPS芯片,數億像素的攝像頭和高分辨率的固態激光雷達將成為自動駕駛的標準。
2030年,消費者不會買一輛沒有自動駕駛能力的智能電動汽車。
電動技術:10分鐘300-500公里的超快充電技術將全面普及,讓充電體驗接近加油。
●市場需求層次:消費者需求分為兩個層次。
有些人把車擁有到自己和家人的專屬空間。對車輛的動力性、娛樂性、智能性等綜合體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企業來說,一輛車的生命周期產值會大大增加。
還有的人還是用汽車作為交通工具來解決從A點到b點的出行問題,這種需求的競爭會大大降低包括自駕出租車在內的出行成本,自駕公共交通甚至會變成免費服務,企業和政府都可以通過增值服務獲得利益。
●行業變革帶來的挑戰:
c的挑戰……請愿:傳統燃油車的競爭是工業和機械的競爭,更像足球中的聯賽。
智能電動車的競爭很快就會變成足球世界杯這樣殘酷的淘汰賽。只有獲得全球25%以上的市場份額,才有機會成為全球智能電動車行業的頭部企業。
能源挑戰:充電的便捷性仍然是電動車普及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和屋頂。只有充電站像加油站一樣方便,消費者才能用智能電動車替代燃油車。
未來十年,李將選擇現有的兩條并行路線的發展模式:增程動力和超高壓純電動平臺充電。
組織挑戰:傳統產業組織無法匹配智能電動車的發展需求,智能電動車時代需要智能組織。
傳統燃油車運行在一個相對可控的世界里,計劃、流動、控制是最有效的管理模式,也產生了強大的工業企業和組織。
智能電動汽車的變化和發展更加迅速,對組織和運行的敏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遺憾的是,李想拋出了這個問題,卻沒有進一步討論和說明如何實現這種轉變。)
2.李2025年市場戰略
●2025年目標:預計2025年中國智能電動汽車銷量超過800萬輛。李的目標是獲得20%以上的市場份額,即年銷量達到160萬輛。
●2025年李產品定位:
目標用戶:將汽車作為自動駕駛專屬空間的家庭用戶。
價格區間:15萬~ 50萬人民幣
產品平臺:
第二代增程電動X平臺產品
高壓純電動鯨魚平臺產品
高壓純電動鯊魚(Shark)平臺產品
(根據產品名稱,邦老師猜測鯨鯊平臺應該和名字一樣,代表不同大小的電動車產品。)
根據李發布的數據,李ONE累計交付量已突破4萬輛。
2020年,李ONE年累計銷量32624輛;在銷售網絡方面,截至1月31日,李在全國擁有60家零售中心,覆蓋47個城市。
李計劃于北京時間2月25日20:30召開第四季度業績電話會議。
回顧2020年,李實現收入19億人民幣,交付6604輛汽車。
Q3營收25.11億元,Q3交付8660輛。我們可以粗略算一下,理想的ASP(平均售價)在28.8萬左右。再加上2020年第四季度李ONE交付14464輛,可以算出第四季度營收在41億元左右。
以下為李內部信全文。如何看待李想的五年目標?
李的朋友們,2021新年快樂。
李公司成立五年多來,不斷向先進企業學習。通過實戰和迭代,他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法:李工作法(簡稱LBP)。李2025戰略是根據李戰略分析方法(LSA)在LBP中完成的。李2025戰略今天正式向全體員工發布,這將有助于合作伙伴全面了解企業的未來發展。
(A)認知和愿景,我們在2030年認為什么?
一、2030年行業趨勢
1.全球環境
中國計劃在2030年左右達到碳排放峰值,這將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美國和歐盟也對未來的碳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及禁止銷售燃油汽車的時間表。我們判斷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將超過大部分機構的預測,預測2030年新乘用車銷量占比將達到60%,中國占比更高。新能源汽車注定在未來十年超高速增長。
我們看好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增長,但同時認為在疫情和全球債務的影響下,全球經濟存在不確定性。基于此,我們認為全球乘用車年銷量將在6500萬-7000萬輛之間徘徊,不會有大幅增長。我們預測2030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在4000萬輛左右,中國銷量將達到2000萬輛。
2.技術的發展
未來十年,自動駕駛將以摩爾定律的速度發展。2030年,星載計算能力和傳感器分辨率都將提升數百倍。成千上萬的TOPS芯片,數億像素的攝像頭和高分辨率的固態激光雷達將成為自動駕駛的標準。
只要有足夠的數據和足夠的R&D投入,智能電動車頭部企業都可以實現4級自動駕駛,自動駕駛將成為智能電動車的操作系統,而不是功能配置。到2030年,我們相信4級自動駕駛將成為每一輛智能電動車的標配,用戶不會購買一輛沒有自動駕駛能力的智能電動車。
在電動技術層面,10分鐘300-500公里的超快充技術將全面普及,從而使充電體驗接近加油,這將成為電動汽車加速普及的必要條件。更綠色的發電形式、具有儲能能力的充電網絡和V2G(車輛到電網)將形成一個全新的商業價值鏈。HPC超級充電站的投資回報率將高于加油站,這將更好地支持電動汽車在商業上的普及。
3.市場的變化
2030年自動駕駛的全面普及將使消費者對汽車的需求兩極分化。
有人認為汽車會成為自動駕駛的專屬空間,希望擁有自己和家人的專屬空間。這個空間有我們喜歡的氛圍和設計,充足的電力,超強的計算能力,最好的VR和AR環境。這是一個娛樂、社交、工作和家庭的空間。智能電動車將成為比房子更專屬的空間。我們認為,私人智能電動汽車的銷量不會減少,每輛車在其整個生命周期內的產值會顯著增加。
還有人認為自動駕駛汽車是交通工具。要解決從A點到B點的旅行問題,我們只需要c……考慮效率和成本。這種需求的競爭將大大降低包括自動駕駛出租車在內的出行成本,自動駕駛公共交通甚至將成為免費服務,企業和政府可以通過增值服務獲得利益。
李將堅守自己的使命:打造移動家園和幸福家園。為更多家庭打造自動駕駛專屬空間,創造快樂,忠于自己的品牌使命。
二。2030年的行業挑戰
1、競爭的挑戰
傳統燃油車的競爭是工業和機械的競爭。近幾十年的比賽格局整體相對友好,更像足球中的聯賽,而不是杯賽和淘汰賽。即使是市場份額很小的品牌,也可以通過獨特的定位和產品特色,搶占細分市場,健康生存發展。
智能電動車的競爭最終結果是數據和芯片的競爭,很快就會變成足球世界杯那樣的淘汰賽。每個品牌都將面臨小組賽和淘汰賽。參考2020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前五大品牌占據96.5%的市場份額。2030年,智能電動車的市場競爭和市場份額將非常相似。只有獲得全球25%以上的市場份額,才有機會成為全球智能電動車行業的頭部企業。
2.能源的挑戰
充電的便捷性仍然是電動汽車普及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和屋頂。可安裝私人充電樁的停車位總數極其有限,這將阻止更多燃油車車主購買智能電動車。只有充電站像加油站一樣方便快捷,才能讓所有消費者用智能電動車替代燃油車。
未來十年,李將選擇兩條并行的路線:1 .以城市純電、遠程發電為用戶價值的增程式電動平臺(充電寶);2.十分鐘補充400 kW超快充高壓純電動平臺(超級充電器),續航300-500公里。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從用戶價值的角度,為免費出行提供能源解決方案,加速電動汽車的普及。
3.組織挑戰
傳統的產業組織無法匹配智能電動車的發展需求,智能電動車時代需要智能組織。
傳統燃油車運行在一個相對可控的世界里,計劃、流動、控制是最有效的管理模式,也產生了強大的工業企業和組織。買一輛傳統燃油車三年后幾乎沒有變化,而一輛智能電動車幾乎每個月都在增長,這意味著管理方式會完全不同,對人才的需求也會完全不同。
人類是地球上最高級的智慧生物,人類智慧的運行模式有:1。感知;2.決策;3.實施;4.反饋。具體到一個產品、一個組織及其合作伙伴,如何有效利用人類智能的運營模式,構建產品和組織的管理運營體系,是每一個智能電動車企業的必修課。
三。李2030年愿景:打造移動之家,成為全球首家智能電動車企業。
這是一個中國企業前所未有的愿景和目標,但我們有責任在這個大趨勢中有所作為。雖然傳統汽車產業已經發展了100多年,但是智能電動車的競爭基本上在2030年就能勝出。
希望通過所有合作伙伴的努力,在我們人生最好的十年,行業最好的十年,成就一件真正的大事。讓這十年成為我們人生中最值得驕傲的十年,絕不讓我們的人生留下太大的遺憾。
(二)市場與戰略,2025年我們要做什么?
一、2025年的時間節奏
從2015年到2020年,李將從0到1。和大多數初創企業一樣,我們現階段的資源和資金都比較匱乏,所以生存和具備造血能力是現階段企業發展的核心目標。交付給李ONE,經歷了產品、、供應鏈、生產、銷售、組織能力的完整考驗,實現了2020年新能源SUV中國銷量第一,具備了最基本的生存和造血能力。
2021-2025年是李從1到10的快速發展階段。象征性的挑戰是,我們要成為中國智能電動車品牌銷售的頭部企業,拿到頭部企業在全球市場競爭的入場券。預計2025年中國智能電動車銷量將超過800萬輛,獲得20%以上的市場份額是成為中國頭部企業的必要條件。
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們必須保持充沛的人才和資本儲備,瞄準用戶產品的價值,把技術研究和產品研發作為企業的核心驅動力,在研發和人才儲備上投入最多的資源,不走捷徑,不走捷徑。
二、2025年的用戶定位
從2015年到2020年,我們選擇了一個精準的用戶群體,并圍繞這個用戶群體構建價值體系,落實到產品和服務中。這個珍貴的用戶群體有著鮮明的特點:
首先,他們通常是有孩子的家庭用戶,經常需要它在家庭中運行。分別是購買奔馳寶馬奧迪車主和購買大眾豐田本田車主。李ONE的設計充分考慮了每個家庭成員的需求,包括男主人、女主人、長輩和孩子。良好的駕駛體驗,持續成長的能力,副駕駛屏幕,第二排電動座椅,第三排通道,巨大的后備箱,都是為這個群體設計的。
第二,他們一般有充電條件,但也有非常明確的長途駕駛需求(比如去公路旅行)。超過70%的車主擁有獨立停車位并安裝家用充電樁,超過20%的車主在公司或小區擁有穩定的公共充電條件。在市區幾乎都是純電驅動,綠色環保,成本低。增程發電是體驗最好的長途充電方案,長途駕駛過程中沒有焦慮,可以自由出行。他們購買并使用Li ONE作為純電動汽車,可以行駛很長的距離。
展望未來五年,我們將擴大用戶群體的覆蓋范圍:更廣泛的家庭用戶,任何想擁有自己“家”的人。圍繞打造移動之家的核心使命,提供更多智能電動車,包括第二代增程式電動X平臺多款產品、高壓純電動鯨平臺多款產品、高壓純電動鯊魚平臺多款產品,堅持豪華智能電動車的品牌定位,廣泛覆蓋15-50萬價位,讓更多人擁有高品質的移動之家。
用戶:家庭用戶
用戶需求:自動駕駛專屬空間
價格區間:15-50萬
品牌定位:豪華智能電動車
品牌使命:打造移動家園和幸福家園。
三。2025年戰略目標
戰略目標必須是可衡量的,市場份額是我們戰略的核心。只有當我們在中國智能電動汽車市場份額超過20%時……25并成為公認的頭部企業,才能有足夠的人才、技術、資金儲備,參與2030年更加激烈的全球市場競爭。
李2025年戰略目標:20%市場份額,成為中國第一智能電動車企業。
關鍵支撐因素1:以用戶產品價值為核心,由領先的產品研發和技術研發組成的綜合技術能力。
第二個關鍵支撐因素:以市場份額為核心的銷售服務、生產、供應鏈構成的領先業務能力。
關鍵支撐因素三:以智能組織為核心,人才、數據、資金領先的戰略資源支撐能力。
只有綜合實力第一,才能真正有機會拿下智能電動車世界杯。
我希望李燦的每一位合伙人都認真閱讀2025戰略,將企業的核心目標和要求落實到具體工作中,使他們的經營決策和工作成果更好地支持企業的2025戰略。迎接人生中最精彩最有挑戰的十年,實現讓我們每個人都驕傲的十年。這個珍貴的用戶群體有著鮮明的特點:
首先,他們通常是有孩子的家庭用戶,經常需要它在家庭中運行。分別是購買奔馳寶馬奧迪車主和購買大眾豐田本田車主。李ONE的設計充分考慮了每個家庭成員的需求,包括男主人、女主人、長輩和孩子。良好的駕駛體驗,持續成長的能力,副駕駛屏幕,第二排電動座椅,第三排通道,巨大的后備箱,都是為這個群體設計的。
第二,他們一般有充電條件,但也有非常明確的長途駕駛需求(比如去公路旅行)。超過70%的車主擁有獨立停車位并安裝家用充電樁,超過20%的車主在公司或小區擁有穩定的公共充電條件。在市區幾乎都是純電驅動,綠色環保,成本低。增程發電是體驗最好的長途充電方案,長途駕駛過程中沒有焦慮,可以自由出行。他們購買并使用Li ONE作為純電動汽車,可以行駛很長的距離。
展望未來五年,我們將擴大用戶群體的覆蓋范圍:更廣泛的家庭用戶,任何想擁有自己“家”的人。圍繞打造移動之家的核心使命,提供更多智能電動車,包括第二代增程式電動X平臺多款產品、高壓純電動鯨平臺多款產品、高壓純電動鯊魚平臺多款產品,堅持豪華智能電動車的品牌定位,廣泛覆蓋15-50萬價位,讓更多人擁有高品質的移動之家。
用戶:家庭用戶
用戶需求:自動駕駛專屬空間
價格區間:15-50萬
品牌定位:豪華智能電動車
品牌使命:打造移動家園和幸福家園。
三。2025年戰略目標
戰略目標必須是可衡量的,市場份額是我們戰略的核心。只有2025年在中國智能電動車市場份額達到20%以上,成為公認的頭部企業,才能有足夠的人才、技術和資金儲備,參與2030年更加激烈的全球市場競爭。
李2025年戰略目標:20%市場份額,成為中國第一智能電動車企業。
關鍵支撐因素1:以用戶產品價值為核心,由領先的產品研發和技術研發組成的綜合技術能力。
第二個關鍵支撐因素:以市場份額為核心的銷售服務、生產、供應鏈構成的領先業務能力。
關鍵支撐因素三:以智能組織為核心,人才、數據、資金領先的戰略資源支撐能力。
只有綜合實力第一,才能真正有機會拿下智能電動車世界杯。
我希望李燦的每一位合伙人都認真閱讀2025戰略,將企業的核心目標和要求落實到具體工作中,使他們的經營決策和工作成果更好地支持企業的2025戰略。迎接人生中最精彩最有挑戰的十年,實現讓我們每個人都驕傲的十年。
百度宣布造車,業界一片沸騰,但貌似看熱鬧的更多。1月11日,百度官方宣布,將以整車制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
1900/1/1 0:00:00近日,吉利控股集團與瑞士Concordium基金會簽署了合作協議,依托Concordium基金會領先的區塊鏈技術,雙方將在中國設立合資公司,
1900/1/1 0:00:00藍鯨汽車2月23日訊,2020年現代汽車為迎接電氣化時代,發布了旗下純電動汽車全新專屬品牌IONIQ艾尼氪,今日該品牌旗下首款量產車IONIQ5首次亮相,
1900/1/1 0:00:00從百度官宣下場造車至今不到兩個月,這個引發熱議的項目已經有了實質性進展。
1900/1/1 0:00:002月23日訊,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布2021年1月新能源汽車電池產銷量及裝車量數據。
1900/1/1 0:00:002月23日,我們從寶能汽車集團官方獲悉,原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經營管理委員會成員、采購公司總經理管宇已加盟寶能汽車,擔任集團常務副總裁,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