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中盛傳,蘋果多年來一直在研發代號為“泰坦”的自動駕駛電動車項目。有了新的進展。車云從外媒了解到,蘋果發布了300多條汽車相關崗位的招聘信息,包括電池電源管理、安全建模工程、電機控制集成、校準工程師等目前,蘋果一直在不斷提高招聘電氣工程人才的頻率,這或許預示著蘋果造車的意圖越來越清晰。
據分析公司GlobalData稱,上述所有職位都是為蘋果公司旗下的特別項目組準備的,該項目組是蘋果公司內部負責大型創新項目開發的組織。然而,這些職位只是蘋果招聘的一小部分。據韓媒報道,現代汽車正在與蘋果公司洽談合作,雙方可能會就電動自動駕駛汽車的生產進行深入探討。最初,現代汽車被曝將在3月前與蘋果汽車簽署合作協議,在其佐治亞州工廠生產蘋果汽車。
現在2021年,是蘋果發布泰坦計劃的第七個年頭。這個“命運多舛”的項目在運營兩年后被叫停,但蘋果并沒有放棄造車的決心,“泰坦”項目開始重見天日。現階段對于蘋果造車有各種各樣的猜測,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蘋果應該會選擇放棄自己造車,轉而由車企代工,提供自己的關鍵技術。蘋果為什么要造車?其實這也很好理解。作為一家資金和技術都領先的公司,蘋果將觸角伸向任何領域都不足為奇。而且從蘋果目前的情況來看,2萬億的市值包括了手機、電腦、數碼產品等3C產品的規模。如果想進一步發展旗下科技公司的能力,那么“車輛制造”領域自然是蘋果進軍的對象。
而且,如今的汽車行業正處于“大變革”中,特斯拉等一批新造車企業相繼入圈,預示著未來的汽車行業將從傳統走向自動化、智能化,提到科技智能化。這是蘋果的強項。所以,蘋果似乎注定要造車。“硬件”這個概念現在被廣泛提及,但說到哪家公司占上風,蘋果的話語權太大了。眾所周知,在手機領域,蘋果有兩大優勢:ios流暢的操作系統和自主研發的芯片,Apple Auto可以將它們無縫移植到汽車上。想象一下,當你開的車使用同樣的apple id,喚醒同樣的Siri,控制傳感器、空調、音響、座椅等。基于車載OS,Apple car或許可以作為手機之外的第二終端,讓人們融入蘋果的生態。
在“泰坦”項目中,蘋果還申請了許多新穎的技術專利。亮點在于AR HUD(增強現實擋風玻璃)確實是一種顛覆性的體驗。它將擋風玻璃作為一個大屏幕,所有的車輛信息、導航和路況都將投射在玻璃上,將駕駛體驗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其實實時路況的功能才剛剛開始大顯身手。更酷的是,駕駛員還可以根據這個擋風玻璃識別前方的建筑,隨時開啟導航功能。不僅如此,這款擋風玻璃的主駕駛座還可以用于視頻通話,副駕駛位置可以播放流媒體視頻。聽到這里,你會不會發現語音和觸覺的交互瞬間不香了?總之,車云菌預言,有著天時地利人和優勢的蘋果很有可能定義下一代……人車互動。“軟件”才是王道。說到自動駕駛,芯片技術無疑是蘋果最大的優勢,這也是蘋果與所有競爭對手拉開距離的核心武器。要知道自研芯片所需的人力、財力、時間成本,除了特斯拉,都是由Mobileye、NVIDIA等供應商掌控的。所以蘋果研發自己的研究芯片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蘋果與TSMC合作開發定制的自動駕駛芯片。作為參考,蘋果不久前發布的M1芯片獲得了業界的一致好評,在性能、功耗、工藝等方面都比同行有不小的優勢。值得一提的是,這款芯片并不局限于手機領域,稍加修改即可用于汽車駕駛艙甚至無人駕駛,同時還具備快速迭代的能力。
在感知系統上,蘋果汽車采用了大量的傳感器融合方案,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攝像頭都用上了。此外,它還將嘗試進一步升級車內的智能設備。蘋果在2019年申請了“安全帶”的專利。根據描述,采用自動駕駛模式后,駕駛員將有更多的閑暇時間,安全帶將起到“操作核心”的作用。比如可以通過手勢控制安全帶上的感應設置來控制多媒體播放器和內置麥克風或揚聲器,方便通話。人們很期待,但這并不容易。蘋果在智能汽車上的芯片、技術生態甚至設計都讓人著迷,也開啟了人們對未來汽車的想象。但蘋果還是有它的不足:第一,在無人駕駛領域,AI算法的準確性需要大量的數據積累,而在這方面,蘋果遠不如自動駕駛領域公認的Cruise(通用)和Waymo(谷歌),這也是蘋果的一大劣勢。第二,在電池技術方面,如果蘋果會在磷酸鐵鋰電池的基礎上發展,提升不會太明顯,很難改變純電動車充電難,續航時間長的局面。
更何況,車云認為最致命的一點是,此時推出汽車和當年推出手機并不一樣。后者就不用說了,是智能手機的先驅。在汽車領域,特斯拉現在已經成為當下第一,獨立新勢力讓汽車脫穎而出的局面,這些都是會影響蘋果的優勢。從最初的“是真是假”到“什么時候出來?”今天,據韓國媒體報道,蘋果將向起亞汽車投資4萬億韓元(約合36億美元),用于建立生產設施和汽車開發。消息稱,蘋果和起亞可能在2月17日簽署合作協議,計劃在2024年推出蘋果汽車。最近幾天流傳的蘋果造車的消息已經水落石出。消息傳出后,起亞股價上漲12%。
0
為什么沒有和現代簽約?這是為了避免成為“第二個富士康”。現代汽車計劃通過旗下品牌起亞與蘋果合作,以避免其與主品牌產生關聯。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合作將有助于提升現代和起亞的整體形象。但從長遠來看,也許起亞只會為汽車提供外殼制造,蘋果負責大腦。
1
未來的蘋果電動車很可能基于現代集團的電動車平臺E-GMP打造,由現代集團旗下的起亞品牌在美國生產,而在零部件供應商方面,蘋果也將與現代集團旗下的零部件供應商現代摩比斯合作。另外,為了簡化準備工作……除了車輛的設計和測試,蘋果還將與PSA(標致雪鐵龍)和通用汽車合作開發新車。如果未來基于現代E-GMP平臺的蘋果汽車市場有不錯的反響,或許蘋果還是會考慮讓PSA的品牌和通用汽車代工汽車。
2
去年12月推出的現代E-GMP電動車平臺,根據現代汽車官方數據,該平臺打造的純電動車百公里加速最快不到3.5秒,最高時速260km/h,WLTP最大續航500km。此外,在充電方面,在800V高壓電池平臺的支持下,車輛可實現最高350kW的充電功率。
3
總的來說,蘋果和起亞汽車的合作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優勢,就是供應鏈和地理位置。對于起亞母公司現代集團來說,它是亞洲經驗豐富的汽車制造商,但亞洲是蘋果供應鏈扎根的地方,所以在未來幾十年,亞洲仍將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中心,因此蘋果在各種情況下與起亞合作是合理的。車云總結:仔細想想,消費者對蘋果汽車有一種向往,這說明他們對現有的汽車產品并不滿意。人們渴望蘋果像顛覆手機行業一樣顛覆汽車行業。當然困難肯定有,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蘋果成功入圈,對汽車行業來說是一次洗牌,在未來的發展中真的不一定是贏家。江湖中盛傳,蘋果多年來一直在研發代號為“泰坦”的自動駕駛電動車項目。有了新的進展。車云從外媒了解到,蘋果發布了300多條汽車相關崗位的招聘信息,包括電池電源管理、安全建模工程、電機控制集成、校準工程師等目前,蘋果一直在不斷提高招聘電氣工程人才的頻率,這或許預示著蘋果造車的意圖越來越清晰。
據分析公司GlobalData稱,上述所有職位都是為蘋果公司旗下的特別項目組準備的,該項目組是蘋果公司內部負責大型創新項目開發的組織。然而,這些職位只是蘋果招聘的一小部分。據韓媒報道,現代汽車正在與蘋果公司洽談合作,雙方可能會就電動自動駕駛汽車的生產進行深入探討。最初,現代汽車被曝將在3月前與蘋果汽車簽署合作協議,在其佐治亞州工廠生產蘋果汽車。
現在2021年,是蘋果發布泰坦計劃的第七個年頭。這個“命運多舛”的項目在運營兩年后被叫停,但蘋果并沒有放棄造車的決心,“泰坦”項目開始重見天日。現階段對于蘋果造車有各種各樣的猜測,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蘋果應該會選擇放棄自己造車,轉而由車企代工,提供自己的關鍵技術。蘋果為什么要造車?其實這也很好理解。作為一家資金和技術都領先的公司,蘋果將觸角伸向任何領域都不足為奇。而且從蘋果目前的情況來看,2萬億的市值包括了手機、電腦、數碼產品等3C產品的規模。如果想進一步發展旗下科技公司的能力,那么“車輛制造”領域自然是蘋果進軍的對象。
此外,今天的汽車工業正處于“大變革”之中,特斯拉等一批新造車企業相繼進入這個圈子,這預示著未來的汽車工業將從傳統走向自動化和智能化,并提到科技……l智力。這是蘋果的強項。所以,蘋果似乎注定要造車。“硬件”這個概念現在被廣泛提及,但說到哪家公司占上風,蘋果的話語權太大了。眾所周知,在手機領域,蘋果有兩大優勢:ios流暢的操作系統和自主研發的芯片,Apple Auto可以將它們無縫移植到汽車上。想象一下,當你開的車使用同樣的apple id,喚醒同樣的Siri,控制傳感器、空調、音響、座椅等。基于車載OS,Apple car或許可以作為手機之外的第二終端,讓人們融入蘋果的生態。
在“泰坦”項目中,蘋果還申請了許多新穎的技術專利。亮點在于AR HUD(增強現實擋風玻璃)確實是一種顛覆性的體驗。它將擋風玻璃作為一個大屏幕,所有的車輛信息、導航和路況都將投射在玻璃上,將駕駛體驗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其實實時路況的功能才剛剛開始大顯身手。更酷的是,駕駛員還可以根據這個擋風玻璃識別前方的建筑,隨時開啟導航功能。不僅如此,這款擋風玻璃的主駕駛座還可以用于視頻通話,副駕駛位置可以播放流媒體視頻。聽到這里,你會不會發現語音和觸覺的交互瞬間不香了?總之,車云細菌預測,擁有有利天氣和地理優勢的蘋果很可能定義下一代人車交互。“軟件”才是王道。說到自動駕駛,芯片技術無疑是蘋果最大的優勢,這也是蘋果與所有競爭對手拉開距離的核心武器。要知道自研芯片所需的人力、財力、時間成本,除了特斯拉,都是由Mobileye、NVIDIA等供應商掌控的。所以蘋果研發自己的研究芯片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蘋果與TSMC合作開發定制的自動駕駛芯片。作為參考,蘋果不久前發布的M1芯片獲得了業界的一致好評,在性能、功耗、工藝等方面都比同行有不小的優勢。值得一提的是,這款芯片并不局限于手機領域,稍加修改即可用于汽車駕駛艙甚至無人駕駛,同時還具備快速迭代的能力。
在感知系統上,蘋果汽車采用了大量的傳感器融合方案,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攝像頭都用上了。此外,它還將嘗試進一步升級車內的智能設備。蘋果在2019年申請了“安全帶”的專利。根據描述,采用自動駕駛模式后,駕駛員將有更多的閑暇時間,安全帶將起到“操作核心”的作用。比如可以通過手勢控制安全帶上的感應設置來控制多媒體播放器和內置麥克風或揚聲器,方便通話。人們很期待,但這并不容易。蘋果在智能汽車上的芯片、技術生態甚至設計都讓人著迷,也開啟了人們對未來汽車的想象。但蘋果還是有它的不足:第一,在無人駕駛領域,AI算法的準確性需要大量的數據積累,而在這方面,蘋果遠不如自動駕駛領域公認的Cruise(通用)和Waymo(谷歌),這也是蘋果的一大劣勢。第二,在電池技術方面,如果蘋果會在磷酸鐵鋰電池的基礎上發展,提升不會太明顯,很難改變純電動車充電難,續航時間長的局面。
< img alt = "現代、起亞、特斯拉、標致、雪鐵龍" src = "/ee img/{ HostI }/img/20230303221840195934……0.jpg"/>
更何況,車云認為最致命的一點是,此時推出汽車和當年推出手機并不一樣。后者就不用說了,是智能手機的先驅。在汽車領域,特斯拉現在已經成為當下第一,獨立新勢力讓汽車脫穎而出的局面,這些都是會影響蘋果的優勢。從最初的“是真是假”到“什么時候出來?”今天,據韓國媒體報道,蘋果將向起亞汽車投資4萬億韓元(約合36億美元),用于建立生產設施和汽車開發。消息稱,蘋果和起亞可能在2月17日簽署合作協議,計劃在2024年推出蘋果汽車。最近幾天流傳的蘋果造車的消息已經水落石出。消息傳出后,起亞股價上漲12%。
0
為什么沒有和現代簽約?這是為了避免成為“第二個富士康”。現代汽車計劃通過旗下品牌起亞與蘋果合作,以避免其與主品牌產生關聯。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合作將有助于提升現代和起亞的整體形象。但從長遠來看,也許起亞只會為汽車提供外殼制造,蘋果負責大腦。
1
未來的蘋果電動車很可能基于現代集團的電動車平臺E-GMP打造,由現代集團旗下的起亞品牌在美國生產,而在零部件供應商方面,蘋果也將與現代集團旗下的零部件供應商現代摩比斯合作。此外,為了簡化車輛的初步設計和測試,蘋果還將與PSA(標致雪鐵龍)和通用汽車合作開發新車。如果未來基于現代E-GMP平臺的蘋果汽車市場有不錯的反響,或許蘋果還是會考慮讓PSA的品牌和通用汽車代工汽車。
2
去年12月推出的現代E-GMP電動車平臺,根據現代汽車官方數據,該平臺打造的純電動車百公里加速最快不到3.5秒,最高時速260km/h,WLTP最大續航500km。此外,在充電方面,在800V高壓電池平臺的支持下,車輛可實現最高350kW的充電功率。
3
總的來說,蘋果和起亞汽車的合作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優勢,就是供應鏈和地理位置。對于起亞母公司現代集團來說,它是亞洲經驗豐富的汽車制造商,但亞洲是蘋果供應鏈扎根的地方,所以在未來幾十年,亞洲仍將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中心,因此蘋果在各種情況下與起亞合作是合理的。車云總結:仔細想想,消費者對蘋果汽車有一種向往,這說明他們對現有的汽車產品并不滿意。人們渴望蘋果像顛覆手機行業一樣顛覆汽車行業。當然困難肯定有,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蘋果成功入圈,對汽車行業來說是一次洗牌,在未來的發展中真的不一定是贏家。
這個LOGO有些山寨領克的品牌正在經歷從創立到現在最難的時刻。近日,河北領途汽車在第二次債權人會議,會議內容主要為管理人向債權人宣布破產重整方案并進行表決。
1900/1/1 0:00:002021年伊始,起亞汽車完成了非比尋常的開局,向可持續移動出行解決方案供應商轉型邁出堅實的一步。
1900/1/1 0:00:00據CNBC報道,有多位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已接近與現代起亞達成協議,將在起亞位于佐治亞州西點的裝配廠生產蘋果自動駕駛電動汽車。
1900/1/1 0:00:00蓋世汽車訊戴姆勒宣布,計劃對公司結構進行徹底變革,此舉旨在加速實現零排放和軟件驅動的未來,充分釋放業務潛力。
1900/1/1 0:00:002月25日,在美上市的中國汽車制造企業理想汽車正式發布了其上市以來的首份業績報告。
1900/1/1 0:00:002月9日,蔚來全國第191座換電站正式落戶北京奧林匹克公園,點亮鳥巢國家體育場這一地標性建筑。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