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聯合會發布的最新數據,2018年1-10月累計電池需求為3593萬千瓦時,同比增長1.1倍。其中,乘用車的性能更為突出。2017年,乘用車占生產需求的68%,占電池需求的37%。2018年,乘用車占生產需求的86%,占電池需求的63%。2018年,新能源汽車呈現爆發式增長,行業對動力電池的需求也隨之上升。與此同時,動力電池企業面臨補貼下降、產能過剩、產品價格下跌、上游原材料價格高企等問題。
需求增長1.1倍,產能進一步集中。2018年,新能源汽車實現爆發式增長,也助推了電池銷量的快速發展。時代財經記者根據最新數據發現,今年動力電池領域的發展呈現出需求快速增長、鋰三元趨勢明顯、產能進一步集中的特點。聯合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1-10月,新能源汽車產量為80.2萬輛,同比增長71%。2018年1-10月,電池需求累計達到3593萬千瓦時,同比增長1.1倍。其中,乘用車的性能更為突出。2017年,乘用車占生產需求的68%,占電池需求的37%。2018年,乘用車占生產需求的86%,占電池需求的63%。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車(尤其是乘用車)產量的快速增長推動了電池需求的快速增長。同時,數據分析顯示,三元鋰在動力電池格局中的趨勢明顯。數據顯示,在整車產品的電池需求特征方面,1-10月數據顯示,2018年1-10月為80萬臺。其中,占比較大的三元鋰占比為80.1%,此外,2018年1-10月三元鋰電池的占比達到59.9%,較2017年的44.6%上升了15個百分點,比2017年的24%上升了22個百分點。然而,對錳酸鋰和鈦酸鋰的需求正在逐漸減弱。據悉,三元鋰電池的發展方向如此之好,與政策的引導密切相關。2017年3月發布的《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明確,到2020年的目標是動力電池比能超過300瓦時/公斤,系統比能力爭達到260瓦時/千克。因此,更新電池技術、提高電池能量密度是動力電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鋰電池成為企業的首選。隨著新能源補貼進入后補貼階段,電池企業要想獲得補貼,就需要進一步提高電池能量密度。這也是企業大力發展高能量密度三元鋰電池的重要原因。
在電池制造商方面,在統計的39家公司中,可以看出,2018年,主要制造商出現了你追我趕的局面,主要制造商的業績仍然突出。在以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比亞迪、合肥國軒、上海捷信、孚能科技、自行車電池、力神電池和億緯鋰能為代表的企業中,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34.7%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一,其次是比亞迪22.9%,合肥國軒6.1%,上海捷信3.9%,孚能科技3.3%。從數據中不難看出,與2016年和2017年的市場份額數據相比(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2.7%和28.9%;比亞迪26.4%和15.5%;合肥國軒5.0%和5.3%;上海捷信0.4%和0.00%;
孚能科技1.2%,3.2%)。2018年,動力電池行業產能進一步集中,前十大企業占比約81.6%的市場份額。在發展的道路上存在著明顯的缺陷,也存在著許多桎梏。有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顯示了電池行業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也顯示出明顯的缺陷和不足。高科技鋰電池在接受時代財經采訪時表示:“三元電池的許多原材料都分布在國外,其中許多被國際巨頭壟斷。面對國內三元鋰的強勁發展,這將對中國電池企業的原材料供應和材料成本控制產生直接影響。”同時,國內三元鋰在材料和技術方面與三星SDI、韓國LG化學、SK等國外領先企業存在差距,尤其是排名較低的企業。我國企業普遍仍處于低端階段,導致產品安全問題突出。此外,外國公司在原材料供應和價格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例如,鎳鈷鋁(NCA)等材料在國外已被廣泛使用,國內主流電池公司已停止使用鎳鈷錳(NCM)材料532、622和811等產品。松下21700圓柱形鋰離子電池的成本為111美元/千瓦時,而當代安培技術有限公司的成本超過150美元/千瓦小時。“高科技鋰電池表示,政策完全退出后,外資企業和中國企業之間的競爭將顯而易見。”如果前者價格低、產品好,新能源公司就沒有理由不選擇。“龍頭企業要占領80%以上的市場,前十大企業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提高,行業集中度提高。萬達電子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副總裁、動力電池行業總裁梁銳認為,在這種情況下,龍頭企業正面臨著電池供應短缺的局面y、 高端產能不足,低端產能過剩。
此外,動力電池行業還面臨著產品價格下跌、生產成本上升以及外國電池巨頭進入中國市場的局面。在日前舉行的2018年鋰電池“達沃斯”上,多位專家認為,行業深度洗牌期即將到來,如何抓住機遇生存、發展、突破成為企業的當務之急。高科技鋰電池表示,電池企業的發展已經不同于幾年前新能源發展初期投機搶蛋糕的狀態。行業的洗牌也讓企業得以健康發展,危機與機遇并存。“中國鋰電池產業鏈市場已經進入動力電池驅動時代,從基礎材料、電池、電機到電控系統都有比較完整的產業體系。一些龍頭企業基本上可以達到比較高的水平。同時,在新能源電池方面,國內企業已陸續打破國際領先水平對中國的技術封鎖,實現本土化。這是中國企業未來在成本方面的優勢。只要企業抓住自身優勢發展起來,仍然有機會突出重圍。“針對產能過剩問題,行業分析師賈新光認為,產能過剩實際上是淘汰落后產能。”企業應逐步淘汰舊產品研發,積極推動產品技術升級,重視電池技術研發,開發更好的產品。“同時,賈新光認為,目前,全球特別是歐洲動力電池的發展方向已經放在固態電池上,國內企業也應該在研發上積極靠近,這對國內電池企業來說是一個發展的好機會f鋰電池達沃斯論壇暨中關村新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表示對國內動力電池行業充滿信心。他提到,從電池領域來看……
以及陰極材料、隔膜、電解質、設備等,中國越來越多的產業鏈企業開始了全球戰略布局,國內外客戶和市場都取得了顯著成效,已躋身跨國巨頭的供應鏈之列。“從長遠來看,新能源電池行業仍然是一片新的藍海,這取決于我們如何把握和培育。”2018年即將結束,動力電池行業正在風起云涌、洗牌。此時此刻,危險與機遇并存。俗話說,“知時行樂者英雄,換機者英雄”,誰能大膽抓住機會,沉著應對,看到洗牌期后英雄的真面目。
約500+家企業和1000+位嘉賓出席了2018汽車與環境論壇,共有1個主論壇和6個平行論壇,社交時間超過5小時。來自上汽、長安、吉利、奇瑞、蔚來等企業的大腕將發表自己的觀點,并與嘉賓分享干貨!
獲取機票鏈接:http://i.gsgoo.com/topic/qcyhj2018/根據聯合會發布的最新數據,2018年1-10月累計電池需求為3593萬千瓦時,同比增長1.1倍。其中,乘用車的性能更為突出。2017年,乘用車占生產需求的68%,占電池需求的37%。2018年,乘用車占生產需求的86%,占電池需求的63%。2018年,新能源汽車呈現爆發式增長,行業對動力電池的需求也隨之上升。與此同時,動力電池企業面臨補貼下降、產能過剩、產品價格下跌、上游原材料價格高企等問題。
需求增長1.1倍,產能進一步集中。2018年,新能源汽車實現爆發式增長,也助推了電池銷量的快速發展。時代財經記者根據最新數據發現,今年動力電池領域的發展呈現出需求快速增長、鋰三元趨勢明顯、產能進一步集中的特點。聯合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1-10月,新能源汽車產量為80.2萬輛,同比增長71%。2018年1-10月,電池需求累計達到3593萬千瓦時,同比增長1.1倍。其中,乘用車的性能更為突出。2017年,乘用車占生產需求的68%,占電池需求的37%。2018年,乘用車占生產需求的86%,占電池需求的63%。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車(尤其是乘用車)產量的快速增長推動了電池需求的快速增長。同時,數據分析顯示,三元鋰在動力電池格局中的趨勢明顯。數據顯示,在整車產品的電池需求特征方面,1-10月數據顯示,2018年1-10月為80萬臺。其中,占比較大的三元鋰占比為80.1%,此外,2018年1-10月三元鋰電池的占比達到59.9%,較2017年的44.6%上升了15個百分點,比2017年的24%上升了22個百分點。然而,對錳酸鋰和鈦酸鋰的需求正在逐漸減弱。據悉,三元鋰電池的發展方向如此之好,與政策的引導密切相關。2017年3月發布的《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明確,到2020年的目標是動力電池比能超過300瓦時/公斤,系統比能力爭達到260瓦時/千克。因此,更新電池技術、提高電池能量密度是動力電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鋰電池成為企業的首選。隨著新能源補貼進入后補貼階段,電池企業要想獲得補貼,就需要進一步提高電池能量密度。這也是企業大力發展高能量密度三元鋰電池的重要原因。
在電池制造商方面,在統計的39家公司中,可以看出,2018年,主要制造商出現了你追我趕的局面,主要制造商的業績仍然突出。在以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比亞迪、合肥國軒、上海捷信、孚能科技、自行車電池、力神電池和億緯鋰能為代表的企業中,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34.7%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一,其次是比亞迪22.9%,合肥國軒6.1%,上海捷信3.9%,孚能科技3.3%。從數據中不難看出,與2016年和2017年的市場份額數據相比(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2.7%和28.9%;比亞迪26.4%和15.5%;合肥國軒5.0%和5.3%;上海捷信0.4%和0.00%;
孚能科技1.2%,3.2%)。2018年,動力電池行業產能進一步集中,前十大企業占比約81.6%的市場份額。在發展的道路上存在著明顯的缺陷,也存在著許多桎梏。有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顯示了電池行業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也顯示出明顯的缺陷和不足。高科技鋰電池在接受時代財經采訪時表示:“三元電池的許多原材料都分布在國外,其中許多被國際巨頭壟斷。面對國內三元鋰的強勁發展,這將對中國電池企業的原材料供應和材料成本控制產生直接影響。”同時,國內三元鋰在材料和技術方面與三星SDI、韓國LG化學、SK等國外領先企業存在差距,尤其是排名較低的企業。我國企業普遍仍處于低端階段,導致產品安全問題突出。此外,外國公司在原材料供應和價格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例如,鎳鈷鋁(NCA)等材料在國外已被廣泛使用,國內主流電池公司已停止使用鎳鈷錳(NCM)材料532、622和811等產品。松下21700圓柱形鋰離子電池的成本為111美元/千瓦時,而當代安培技術有限公司的成本超過150美元/千瓦小時。“高科技鋰電池表示,政策完全退出后,外資企業和中國企業之間的競爭將顯而易見。”如果前者價格低、產品好,新能源公司就沒有理由不選擇。“龍頭企業要占領80%以上的市場,前十大企業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提高,行業集中度提高。萬達電子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副總裁、動力電池行業總裁梁銳認為,在這種情況下,龍頭企業正面臨著電池供應短缺的局面y、 高端產能不足,低端產能過剩。
此外,動力電池行業還面臨著產品價格下跌、生產成本上升以及外國電池巨頭進入中國市場的局面。在日前舉行的2018年鋰電池“達沃斯”上,多位專家認為,行業深度洗牌期即將到來,如何抓住機遇生存、發展、突破成為企業的當務之急。高科技鋰電池表示,電池企業的發展已經不同于幾年前新能源發展初期投機搶蛋糕的狀態。行業的洗牌也讓企業得以健康發展,危機與機遇并存。“中國鋰電池產業鏈市場已經進入動力電池驅動時代,從基礎材料、電池、電機到電控系統都有比較完整的產業體系。一些龍頭企業基本上可以達到比較高的水平。同時,在新能源電池方面,國內企業已陸續打破國際領先水平對中國的技術封鎖,實現本土化。這是中國企業未來在成本方面的優勢。只要企業抓住自身優勢發展起來,仍然有機會突出重圍。“針對產能過剩問題,行業分析師賈新光認為,產能過剩實際上是淘汰落后產能。”企業應逐步淘汰舊產品研發,積極推動產品技術升級,重視電池技術研發,開發更好的產品。“同時,賈新光認為,目前,全球特別是歐洲動力電池的發展方向已經放在固態電池上,國內企業也應該在研發上積極靠近,這對國內電池企業來說是一個發展的好機會f鋰電池達沃斯論壇暨中關村新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表示對國內動力電池行業充滿信心。他提到,從電池領域來看……
以及陰極材料、隔膜、電解質、設備等,中國越來越多的產業鏈企業開始了全球戰略布局,國內外客戶和市場都取得了顯著成效,已躋身跨國巨頭的供應鏈之列。“從長遠來看,新能源電池行業仍然是一片新的藍海,這取決于我們如何把握和培育。”2018年即將結束,動力電池行業正在風起云涌、洗牌。此時此刻,危險與機遇并存。俗話說,“知時行樂者英雄,換機者英雄”,誰能大膽抓住機會,沉著應對,看到洗牌期后英雄的真面目。
約500+家企業和1000+位嘉賓出席了2018汽車與環境論壇,共有1個主論壇和6個平行論壇,社交時間超過5小時。來自上汽、長安、吉利、奇瑞、蔚來等企業的大腕將發表自己的觀點,并與嘉賓分享干貨!獲取機票鏈接:http://i.gsgoo.com/topic/qcyhj2018/
11月28日下午,長安汽車組織了一支由56輛搭載L3級自動駕駛技術的長安CS55組成的超長車隊,在長安汽車墊江高環測試場由南向北以自動駕駛的模式巡游了32公里。
1900/1/1 0:00:002017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泰達論壇上曾首度釋放了禁售燃油車的信號。一年多以來,關于禁售燃油車的討論層出不窮。
1900/1/1 0:00:001、交通部:限滴滴兩周整改,未完成前禁止順風車上架11月28日消息,今天上午,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組織召開網約車順風車進駐式安全專項檢查工作新聞通氣會,
1900/1/1 0:00:00當地時間11月28日,在國家主席和西班牙首相佩德羅桑切斯的見證下,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西雅特在西班牙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合作方將共同開發一款電動汽車平臺,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特斯拉一名現員工及一名前員工透露,特斯拉全球安全總監JeffJones在任職11月之后已不再為特斯拉工作。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