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部時間2018年11月13日上午9點,世界知名汽車零部件制造商johnson controls宣布,將以132億美元的價格將其電池業務打包出售給加拿大風險投資公司Brookfield business Partners L.P。雙方預計將在明年6月30日之前完成交易。這意味著,johnson controls成為繼霍尼韋爾之后,又一家正式退出汽車零部件行業的科技巨頭。johnson controls電池業務的當前財務狀況如下:2018財年,銷售收入為80億美元,息稅攤銷前利潤+9%為14.32億美元,利稅攤銷前盈利+0.28%為17.9%(2017年:19.5%)。2017年全年銷售額301.7億美元,強生公司在世界500強企業中排名第389位。這家科技巨頭有兩項主要業務:建筑系統和汽車電池。建筑系統包括四個業務單元:建筑空調系統、建筑智能管理系統、消防解決方案和安裝服務。汽車電池業務主要包括全球知名的VARTA鉛酸電池、用于啟停系統的12V高性能AGM鋰電池、用于48V輕混的鋰電池和用于強混的高壓鋰電池。得益于其各項業務的強勁表現,johnson controls在2018財年的銷售額攀升至314億美元(+4.1%)。息稅攤銷前利潤率為14.4%。讀者一眼就能看出,電池業務顯然是一塊肥肉,其盈利能力顯然高于集團整體水平,那么為什么要剝離并出售給他人呢?筆者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約翰遜集團的長期戰略不在汽車行業;
電池行業未來投資過大,技術風險較高。第二,約翰遜幾年前收購了泰科國際消防局,欠下了一大筆錢,急需現金償還。首先,汽車不是核心,建筑才是重點。早在4~5年前,約翰遜集團就預測汽車行業整體將逐漸進入低利潤時代,未來發展趨勢飄忽不定。因此,它開始前瞻性地剝離汽車相關業務,首當其沖的是息稅攤銷前利潤率僅為7%的座椅和內飾業務。2015年7月24日,johnson controls正式剝離其汽車座椅和內飾業務,年銷售額約200億美元。從那時起,著名的約翰遜椅子和約翰遜的內部就消失在了河流和湖泊中。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名為Adient的新公司。2016年10月31日,Andoto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與此同時,johnson controls開始戰略性地專注于建設綜合建筑系統,并因此斥資約200億美元收購泰科國際的消防業務,形成了建筑空調、智能建筑管理、消防和安裝服務四大業務單元。然而,它還欠下了約66億美元的巨額債務。其次,以高價出售電池來換取現金流是令人驚訝的。如果不能盡快處理這些債務,公司的利潤和股東的股息將被利息吞噬,這是任何股東和投資者都不希望看到的。(2016年每股股息為1.16美元,2017年股息為1.00美元)因此,Johnson的管理層將注意力轉向了集團的非核心業務汽車電池,銷售額不斷增加,利潤不斷下降。高價(114億美元)收購它,不僅可以用來償還泰科公司的債務,還可以留下約數十億美元的免費現金,用于取悅股東,發展和促進集團的核心業務,這對約翰遜來說是最好的政策。下圖顯示了近三年來電源解決方案的銷售和利潤趨勢。至于約翰遜為什么選擇出售電池而不是投資高利潤電池領域,更多的原因在于電動汽車電池領域的技術難度和投資時間的不確定性。結論:電池有風險,因此在接管時需要謹慎。約翰遜認為,這樣的技術難度和時間不確定性在未來10年仍將存在。純電驅動鋰電池領域已經充斥著太多強大的、有牙齒和尖牙的豺狼(松下、LG、比亞迪、三星、CATL、富能),它需要大量持續的資金注入,同時還必須承擔由于技術路線偏差而導致投資失敗的巨大風險。在這一點上,博世和德國大陸集團等巨頭也做出了類似的考慮。基于這些考慮,博世宣布將放棄電池的生產。另一方面,大陸只是將電池模塊踢出了其核心業務,將其封裝在動力總成中,并將其剝離在一起。美國東部時間2018年11月13日上午9點,世界知名汽車零部件制造商johnson controls宣布,將以132億美元的價格將其電池業務打包出售給加拿大風險投資公司Brookfield business Partners L.P。雙方預計將在明年6月30日之前完成交易。這意味著,johnson controls成為繼霍尼韋爾之后,又一家正式退出汽車零部件行業的科技巨頭。johnson controls電池業務的當前財務狀況如下:2018財年,銷售收入為80億美元,息稅攤銷前利潤+9%為14.32億美元,利稅攤銷前盈利+0.28%為17.9%(2017年:19.5%)。2017年全年銷售額301.7億美元,強生公司在世界500強企業中排名第389位。這家科技巨頭有兩項主要業務:建筑系統和汽車電池。建筑系統包括四個業務單元:建筑空調系統、建筑智能管理系統、消防解決方案和安裝服務。汽車電池業務主要包括全球知名的VARTA鉛酸電池、用于啟停系統的12V高性能AGM鋰電池、用于48V輕混的鋰電池和用于強混的高壓鋰電池。多虧了強者……
憑借其各項業務的表現,約翰遜控股在2018財年的銷售額攀升至314億美元(增長4.1%)。息稅攤銷前利潤率為14.4%。讀者一眼就能看出,電池業務顯然是一塊肥肉,其盈利能力顯然高于集團整體水平,那么為什么要剝離并出售給他人呢?筆者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約翰遜集團的長期戰略不在汽車行業;電池行業未來投資過大,技術風險較高。第二,約翰遜幾年前收購了泰科國際消防局,欠下了一大筆錢,急需現金償還。首先,汽車不是核心,建筑才是重點。早在4~5年前,約翰遜集團就預測汽車行業整體將逐漸進入低利潤時代,未來發展趨勢飄忽不定。因此,它開始前瞻性地剝離汽車相關業務,首當其沖的是息稅攤銷前利潤率僅為7%的座椅和內飾業務。2015年7月24日,johnson controls正式剝離其汽車座椅和內飾業務,年銷售額約200億美元。從那時起,著名的約翰遜椅子和約翰遜的內部就消失在了河流和湖泊中。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名為Adient的新公司。2016年10月31日,Andoto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與此同時,johnson controls開始戰略性地專注于建設綜合建筑系統,并因此斥資約200億美元收購泰科國際的消防業務,形成了建筑空調、智能建筑管理、消防和安裝服務四大業務單元。然而,它還欠下了約66億美元的巨額債務。其次,以高價出售電池來換取現金流是令人驚訝的。如果不能盡快處理這些債務,公司的利潤和股東的股息將被利息吞噬,這是任何股東和投資者都不希望看到的。(2016年每股股息為1.16美元,2017年股息為1.00美元)因此,Johnson的管理層將注意力轉向了集團的非核心業務汽車電池,銷售額不斷增加,利潤不斷下降。高價(114億美元)收購它,不僅可以用來償還泰科公司的債務,還可以留下約數十億美元的免費現金,用于取悅股東,發展和促進集團的核心業務,這對約翰遜來說是最好的政策。下圖顯示了近三年來電源解決方案的銷售和利潤趨勢。至于約翰遜為什么選擇出售電池而不是投資高利潤電池領域,更多的原因在于電動汽車電池領域的技術難度和投資時間的不確定性。結論:電池有風險,因此在接管時需要謹慎。約翰遜認為,這樣的技術難度和時間不確定性在未來10年仍將存在。純電驅動鋰電池領域已經充斥著太多強大的、有牙齒和尖牙的豺狼(松下、LG、比亞迪、三星、CATL、富能),它需要大量持續的資金注入,同時還必須承擔由于技術路線偏差而導致投資失敗的巨大風險。在這一點上,博世和德國大陸集團等巨頭也做出了類似的考慮。基于這些考慮,博世宣布將放棄電池的生產。另一方面,大陸只是將電池模塊踢出了其核心業務,將其封裝在動力總成中,并將其剝離在一起。
標簽:
11月15日消息,大眾汽車集團在廣州召開了集團層面的媒體發布會,展示了公司在電動汽車、移動出行解決方案和自動駕駛領域的最新進展和未來愿景。
1900/1/1 0:00:00“我希望退休的時候可以跟女兒說,我也干了一款自己的產品,而不是給德國人打了一輩子工”。一見面,牛勝福就跟我強調,這是他投身新造車運動的初心。
1900/1/1 0:00:00如果新能源汽車充電能夠像普通內燃機汽車加油一樣方便,那一定會對電動小客車的推廣起到很大的推動性作用。近來,這一構想變成了現實。在鎮江丁卯,一座像加油站一樣服務用戶的“多多共享換電站”宣告落成。
1900/1/1 0:00:001、《吉利汽車與長城汽車的聯合聲明》發布11月15日,《吉利汽車與長城汽車的聯合聲明》發布,雙方共同表態:近期有人冒用吉利汽車員工名義,捏造不實信息攻擊抹黑長城,誤導輿論,制造誤解,
1900/1/1 0:00:00近日,WaymoCEO約翰科拉菲克(JohnKrafcik)在《華爾街日報》WSJDLive大會上公開表示,目前自動駕駛技術還無法達到L5級,距其普及還要幾十年。
1900/1/1 0:00:00新能源汽車的時代來了,緊接著充電樁火了。11月16日,在2018廣州車展上,包括合眾新能源、北汽、保時捷、廣汽本田在內的眾多品牌的新能源汽車一齊亮相。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