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國內汽車市場平穩發展,需求疲軟。但需要注意的是,隨著消費升級,汽車市場的占有率正在發生變化,龍頭企業的利潤提升仍有潛力;與此同時,新能源大軍正在加速發展,外資企業也在蓄勢待發。本期我們推薦來自TF證券的汽車行業年終盤點,從乘用車市場供需、電動汽車和智能汽車發展、汽車產業鏈三個維度總結上半年汽車行業的發展和未來趨勢。大改組即將到來。
乘用車月銷量及同比增長率(%)
重卡月銷量及同比增長率(%)
大中型客戶月銷量及同比增速(%)2018年上半年,汽車銷量1407萬輛,同比增長5.6%。其中,乘用車銷量為1155萬輛,同比增長6%;重型卡車銷量67萬輛,同比增長15%,公交車和客車銷量6.4萬輛,環比增長19%。
乘用車月批發銷量同比增長(%)
傳統乘用車(不含新能源)月批發銷量同比增長(%)。從增速來看,上半年淡季市場整體需求疲軟,二季度批發增速較高,但這是由于上季度基數較低,新能源市場表現強勁所致。基于此,如果不考慮刺激政策,TF證券預計2018年汽車市場的增長率為2%,其中下半年的增長率較弱,像往常一樣可能是第三季度的低點。
重點車企
1998-2018年中國重點自主/合資市場份額(%)盡管今年是汽車市場的小年,但中國重點自主品牌有明顯的上升趨勢。自2004年以來,市場份額增長了22個百分點,自2014年以來,增長了11個百分點;關鍵合資企業的下降趨勢更為顯著,自2004年以來下降了12個百分點,自2014年以來下降7個百分點;
其他獨立/合資企業多年來一直呈下降趨勢,其份額接近,其中獨立性隨著行業的增長波動更大。
中國汽車消費價格分布
中國汽車市場的市場份額(按國家劃分)就乘用車市場而言,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分析,2018年1-6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510.91萬輛,同比增長3.43%,占乘用車總銷量的43.39%,市場份額較上年同期下降0.51個百分點。2013年前后,一線(第一梯隊)自動駕駛車企的趨勢開始獨立于二線和其他自動駕駛。這些數據揭示了一個重要信息:市場整體增長趨于穩定,競爭壓力加劇,大小車的洗牌并行。因此,越強越強,也就是說,一線獨立車企的份額越大。以吉利為例。目前,這家份額最高的獨立車企僅占5.2%的市場份額,與第一名相差3.4%,不到20家外國車企總份額的1/4。參考美國汽車業的發展史,在70-90年代的消費升級時代,是汽車股漲幅最大的階段,也是三巨頭崛起并享受品牌消費紅利的階段。
各國歷史上千人汽車數量的增長曲線(中國目前的情況是普及不足+消費升級)面臨兩大趨勢:有限的市場產能擴張和消費升級,尾部獨立車企也面臨著外國公司的沖擊,汽車市場開放后的外國投資和高端技術封鎖。在失去政策保護傘之后,他們將直接面臨淘汰戰。
0
2010-2018年中國汽車公司的總份額和總銷量的增長率。
1
2010-2018年中國汽車公司的總份額和當年的總銷量增長率將發生變化。排名41-50和31-40的車企將放棄其份額(2017年約占總份額的8%),然后逐漸放棄其份額。有21-30家汽車公司(2017年約占12%);前20名車企的排名也將發生變化,其中許多車企處于下滑狀態,它們也將放棄自己的份額;系統靈活、產品強大、升級迅速的車企排名上升,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2
2010-2018年中國前20名車企市場份額(%)(2018年前5個月累計)開啟補貼時代后的高端周期。如上所述,新能源已成為擴大汽車市場容量的重要刺激因素。
3
2017-2018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計算(萬輛,%)盡管2014年開始的“補貼”周期在2016年底結束,但低端供應鏈長期低迷,新能源公交車和A00級汽車產銷增速放緩;
然而,新一輪“高端”周期將于2018年正式啟動,需求將從公共部門轉向私營部門。A級以上乘用車市場的擴張,加上歐洲燃油車的限售和中國的雙積分制,將推動主流汽車制定新能源戰略規劃,這足以推動資源需求再次進入上升通道。
4
新能源汽車牌照驅動分析
5
全新A0級和A級車全面上市,將銷售結構推至下半年中高端雙積分政策的接力補貼,直接倒逼行業向電動化和低油耗轉型,各大車企迅速跟進并出臺應對措施。緩沖期使得A00級汽車在上半年仍然是新能源汽車的最大市場,但比例將明顯下降,A0級和A級汽車的比例將明顯上升。目前,全球至少有27家車企宣布全面電動化,尤其是規模最大的大眾和豐田,放棄了原來一心一意的節能技術和混合動力+燃料電池的單一技術路線。國際車企逐漸形成了以大眾、日產、雷諾、特斯拉、通用為一線陣營,福特、寶馬、豐田為二線陣營的新能源轉型格局。在國內車企中,上汽、北汽新能源、吉利、比亞迪占據先發優勢,長城、廣汽等后發企業也在加速布局和上市。先起步+落后、共同推進的趨勢非常明顯。
6
在雙點平行評估的要求下,2019年起行業新能源汽車生產/進口的銷售額和滲透率。
7
全球主流汽車新能源戰略規劃值得一提。隨著新能源概念的普及和多地補償的引入,新能源在北上廣新能源中的份額正在下降,非限售區域的新能源汽車銷量正在增加。A0級以上的汽車貢獻了主要動力,非牌照驅動的新能源高端需求正在逐步啟動。
8
2015-2018年,北京、上海、廣東等省份的新能源汽車強制保險登記比例將有所提高。隨著雙積分和補貼的推廣,主流人群的需求將會打開。TF證券預測,中高端汽車的銷量將從2018年的不到13萬輛增長到2020年的128萬輛甚至更高,這將推動2017年高端供應鏈的擴張達到10倍。
9
2015-2020年,中高端汽車的銷量和占比(萬輛,%)綜上所述,TF證券分析預測,2020年全球車企全電動平臺全面投入運營后,將繼續刺激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增長,在未來五年保持較高水平。2025年,新能源產銷將達到2241萬輛,是2016年(9500萬輛)的24倍,滲透率達到21%。屆時,中國將成為最大的新能源市場,占全球52%的份額,歐洲占21%,美國占19%。
0
預計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將達到2241萬輛(萬輛,%),將迎來汽車七大板塊加速電動化的趨勢。隨著中高端市場需求的釋放,高端供應鏈,包括驅動電機、動力電池、熱管理、智能座艙、輕量化、高壓模塊、充電模塊……
d其他增量設備系統,將迎來一個加速的性能期。隨著未來中高端汽車需求的快速增長,產業鏈上優質中游公司的估值中心預計將從15倍提高到30倍。
1
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核心公司業績彈性預測與傳統燃料汽車相比,電動汽車增加了電池系統、電動驅動系統、充電模塊等系統,對鋰和鈷資源的需求急劇增加;熱管理、輕量化、汽車電子等領域的成本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2
從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成本細分來看,三電系統成本占比最高,約占汽車總成本的1/3;充電(高壓)模塊、車輛信息系統、鋁合金輕量化、車身電子和攝像頭的配套成本遠高于傳統燃油車的配套成本,占成本的3%以上。
3
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的主要供應商,當然有人高興,也有人擔心。傳統燃油車的動力和傳動系統(成本占比近40%)以及傳統的電子和電氣板將被汽車的新能源所取代。上半年,國內汽車市場平穩發展,需求疲軟。但需要注意的是,隨著消費升級,汽車市場的占有率正在發生變化,龍頭企業的利潤提升仍有潛力;與此同時,新能源大軍正在加速發展,外資企業也在蓄勢待發。本期我們推薦來自TF證券的汽車行業年終盤點,從乘用車市場供需、電動汽車和智能汽車發展、汽車產業鏈三個維度總結上半年汽車行業的發展和未來趨勢。大改組即將到來。
乘用車月銷量及同比增長率(%)
重卡月銷量及同比增長率(%)
大中型客戶月銷量及同比增速(%)2018年上半年,汽車銷量1407萬輛,同比增長5.6%。其中,乘用車銷量為1155萬輛,同比增長6%;
重型卡車銷量67萬輛,同比增長15%,公交車和客車銷量6.4萬輛,環比增長19%。
乘用車月批發銷量同比增長(%)
傳統乘用車(不含新能源)月批發銷量同比增長(%)。從增速來看,上半年淡季市場整體需求疲軟,二季度批發增速較高,但這是由于上季度基數較低,新能源市場表現強勁所致。基于此,如果不考慮刺激政策,TF證券預計2018年汽車市場的增長率為2%,其中下半年的增長率較弱,像往常一樣可能是第三季度的低點。
重點車企
1998-2018年中國重點自主/合資市場份額(%)盡管今年是汽車市場的小年,但中國重點自主品牌有明顯的上升趨勢。自2004年以來,市場份額增長了22個百分點,自2014年以來,增長了11個百分點;關鍵合資企業的下降趨勢更為顯著,自2004年以來下降了12個百分點,自2014年以來下降7個百分點;
其他獨立/合資企業多年來一直呈下降趨勢,其份額接近,其中獨立性隨著行業的增長波動更大。
中國汽車消費價格分布
中國汽車市場的市場份額(按國家劃分)就乘用車市場而言,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分析,2018年1-6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510.91萬輛,同比增長3.43%,占乘用車總銷量的43.39%,市場份額較上年同期下降0.51個百分點。2013年前后,一線(第一梯隊)自動駕駛車企的趨勢開始獨立于二線和其他自動駕駛。這些數據揭示了一個重要信息:市場整體增長趨于穩定,競爭壓力加劇,大小車的洗牌并行。因此,越強越強,也就是說,一線獨立車企的份額越大。以吉利為例。目前,這家份額最高的獨立車企僅占5.2%的市場份額,與第一名相差3.4%,不到20家外國車企總份額的1/4。參考美國汽車業的發展史,在70-90年代的消費升級時代,是汽車股漲幅最大的階段,也是三巨頭崛起并享受品牌消費紅利的階段。
各國歷史上千人汽車數量的增長曲線(中國目前的情況是普及不足+消費升級)面臨兩大趨勢:有限的市場產能擴張和消費升級,尾部獨立車企也面臨著外國公司的沖擊,汽車市場開放后的外國投資和高端技術封鎖。在失去政策保護傘之后,他們將直接面臨淘汰戰。
0
2010-2018年中國汽車公司的總份額和總銷量的增長率。
1
2010-2018年中國汽車公司的總份額和當年的總銷量增長率將發生變化。排名41-50和31-40的車企將放棄其份額(2017年約占總份額的8%),然后逐漸放棄其份額。有21-30家汽車公司(2017年約占12%);前20名車企的排名也將發生變化,其中許多車企處于下滑狀態,它們也將放棄自己的份額;系統靈活、產品強大、升級迅速的車企排名上升,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2
2010-2018年中國前20名車企市場份額(%)(2018年前5個月累計)開啟補貼時代后的高端周期。如上所述,新能源已成為擴大汽車市場容量的重要刺激因素。
3
2017-2018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計算(萬輛,%)盡管2014年開始的“補貼”周期在2016年底結束,但低端供應鏈長期低迷,新能源公交車和A00級汽車產銷增速放緩;
然而,新一輪“高端”周期將于2018年正式啟動,需求將從公共部門轉向私營部門。A級以上乘用車市場的擴張,加上歐洲燃油車的限售和中國的雙積分制,將推動主流汽車制定新能源戰略規劃,這足以推動資源需求再次進入上升通道。
4
新能源汽車牌照驅動分析
5
全新A0級和A級車全面上市,將銷售結構推至下半年中高端雙積分政策的接力補貼,直接倒逼行業向電動化和低油耗轉型,各大車企迅速跟進并出臺應對措施。緩沖期使得A00級汽車在上半年仍然是新能源汽車的最大市場,但比例將明顯下降,A0級和A級汽車的比例將明顯上升。目前,全球至少有27家車企宣布全面電動化,尤其是規模最大的大眾和豐田,放棄了原來一心一意的節能技術和混合動力+燃料電池的單一技術路線。國際車企逐漸形成了以大眾、日產、雷諾、特斯拉、通用為一線陣營,福特、寶馬、豐田為二線陣營的新能源轉型格局。在國內車企中,上汽、北汽新能源、吉利、比亞迪占據先發優勢,長城、廣汽等后發企業也在加速布局和上市。先起步+落后、共同推進的趨勢非常明顯。
6
在雙點平行評估的要求下,2019年起行業新能源汽車生產/進口的銷售額和滲透率。
7
全球主流汽車新能源戰略規劃值得一提。隨著新能源概念的普及和多地補償的引入,新能源在北上廣新能源中的份額正在下降,非限售區域的新能源汽車銷量正在增加。A0級以上的汽車貢獻了主要動力,非牌照驅動的新能源高端需求正在逐步啟動。
8
2015-2018年,北京、上海、廣東等省份的新能源汽車強制保險登記比例將有所提高。隨著雙積分和補貼的推廣,主流人群的需求將會打開。TF證券預測,中高端汽車的銷量將從2018年的不到13萬輛增長到2020年的128萬輛甚至更高,這將推動2017年高端供應鏈的擴張達到10倍。
9
2015-2020年,中高端汽車的銷量和占比(萬輛,%)綜上所述,TF證券分析預測,2020年全球車企全電動平臺全面投入運營后,將繼續刺激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增長,在未來五年保持較高水平。2025年,新能源產銷將達到2241萬輛,是2016年(9500萬輛)的24倍,滲透率達到21%。屆時,中國將成為最大的新能源市場,占全球52%的份額,歐洲占21%,美國占19%。
0
預計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將達到2241萬輛(萬輛,%),將迎來汽車七大板塊加速電動化的趨勢。隨著中高端市場需求的釋放,高端供應鏈,包括驅動電機、動力電池、熱管理、智能座艙、輕量化、高壓模塊、充電模塊……
d其他增量設備系統,將迎來一個加速的性能期。隨著未來中高端汽車需求的快速增長,產業鏈上優質中游公司的估值中心預計將從15倍提高到30倍。
1
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核心公司業績彈性預測與傳統燃料汽車相比,電動汽車增加了電池系統、電動驅動系統、充電模塊等系統,對鋰和鈷資源的需求急劇增加;熱管理、輕量化、汽車電子等領域的成本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2
從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成本細分來看,三電系統成本占比最高,約占汽車總成本的1/3;充電(高壓)模塊、車輛信息系統、鋁合金輕量化、車身電子和攝像頭的配套成本遠高于傳統燃油車的配套成本,占成本的3%以上。
3
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的主要供應商,當然有人高興,也有人擔心。傳統燃油車的動力和傳動系統(成本占比近40%)以及傳統的電子和電氣板將被汽車的新能源所取代。以下是對新能源刺激下高端供應鏈七個板塊增長趨勢的詳細分析:鋰鈷資源
8
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的平均千瓦時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從中小車升級為大中型車,即A00比例降低;另一方面,中高端汽車對續航里程的要求增加了,從而提高了電池功率和能量密度(粗略地說,A00和A0級汽車的功率至少增加了5KWh,而A級汽車的功率增加了10KWh)。鋰鈷資源正式成為電池材料。
9
全球新能源汽車碳酸鋰需求及其增長率預測(萬噸,%)
0
新能源汽車鈷的全球需求和增長預測(萬噸,%)提高每輛自行車平均電量的需求表明,全球對高能量密度電池的需求,特別是中高端車型搭載的三元電池的需求出現了共振式的高增長。TF證券預測,2017-2020年,中國對新能源汽車三元電池的需求將增長4.6倍(從16GWh增長到89GWh),全球對新能源車三元電池需求將增長3.2倍(從38GWh增長至162GWh),推動全球對碳酸鋰的需求增長2.3倍(從40000噸增長到140000噸),對鈷的需求增長3.2倍(從10000噸增長到41000噸)。三電系統
1
新能源汽車“三電系統”示意圖新能源汽車的動力總成系統包括驅動電機系統(電機、電控)和電池系統,俗稱“大三電”。其中,驅動電機和電池組是新能源汽車的動力源,相當于燃油車的發動機。電機控制器是指控制驅動電機并管理電池的裝置,通過調節驅動電機的電壓和電流來控制電機轉矩,并通過收集充電和放電狀態、總電壓等電池數據來控制電池能量輸出。從市場結構來看,寶馬、大眾、豐田、日產、本田的驅動電機系統均為內部供應,國內供應格局相對分散,仍處于洗牌階段;
動力電池系統的規模、產品、技術和資金優勢已經明顯形成,領先格局基本形成。充電器
2
充電設備示意圖新能源開啟了充電設備的藍海。新能源汽車的充電模塊按兩個維度可分為車載充電器(適合消費者私人使用)、接觸式充電(相當于新能源汽車“加油站”,多為政府基礎設施項目)和感應式充電(目前價格太貴,適用于各類商業地產或高端住宅設備)。
3
新能源領域充電模塊企業訂單TF證券預測,2018年至2020年,國內低端新能源乘用車車載充電器市場規模將基本保持不變,按1800元和3000元的中低端自行車價格計算。預計2018年和2020年,國內車載充電器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車市場規模將分別達到9.2億元和38.3億元,三年復合年增長率為114.9%。此外,公共充電樁的建設和運營數量從2010年的1000個左右迅速增加到2017年的21萬個,復合增長率為111.8%(按照北京目前7:3的建設比例,2020年中國充電樁行業規模約為1800億元)。
4
2017-2020年,除充電樁外,國內新能源乘用車車載充電器市場規模(億元,%)將快速增長。未來,在汽車智能化的需求下,高壓模塊的連接器、線束和繼電器將快速增長,中國企業(如有限公司)正在真正加快該子產品的進口替代。
5
2017-2020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車載繼電器市場規模預測(億元,%)Wind Securities預測,到2020年,國內中低端新能源乘客車車載低壓繼電器市場規模將保持在8億元左右,而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車車載高壓直流繼電器的市場規模將迅速增長,達到51.1億元,2018-2020年復合年增長率為114.9%。熱管理系統
6
新能源汽車常見的熱管理系統是從整車集成的角度考慮整車的傳熱性能,并對傳熱進行控制和優化的系統。新能源汽車的熱管理系統與傳統汽車有很大不同。其中,隨著電池冷卻器、電子膨脹閥、冷卻板和PTC加熱器等新部件的增加,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的價值顯著提高。
7
TF證券預測,2018年中低端和高端新能源乘用車熱管理市場空間分別為22.2億元和24.5億元,2020年市場規模分別為16.6億元、102.1億元,基于自行車價值的中低端和高端新能源乘用車熱管理系統分別為4000元和8000元。
8
2017年至2020年,新能源乘用車熱管理市場規模(億元,%)、鋁合金輕量化新能源汽車能耗和續航指標對車身材料提出了要求。根據OFweek的計算,電動汽車的重量減少了10%,巡航里程可以增加5.5%。因此,低密度、高強度、減重效果明顯的鋁合金(一種廣泛應用于汽車行業的成熟輕質材料)具有突出的優勢。
0401215022870/36.jpg“/>
鋁合金壓鑄新能源訂單在TF證券,以中低端新能源乘用車自行車鋁合金零部件平均使用量分別為200公斤和350公斤計算,2020年中低端和高端新能源乘客車鋁合金零部件需求量分別達到8.3萬噸和44.7萬噸。其中,2018-2020年,高端新能源乘用車鋁合金零部件的復合年增長率高達114.9%。
0
2017-2020年新能源汽車鋁合金零部件需求預測(萬噸,%)車載電子純電動汽車的電子成本占汽車總成本的65%,遠超中高檔汽油車的28%和緊湊型汽油車的15%,進一步提升車載電子產品的未來市場空間,為智能網聯企業創收。
1
隨著技術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過去只在中高端車型上配備的車載信息系統、車載娛樂系統等汽車電子產品近年來逐漸進入普通車型。
2
智能網聯企業在新能源領域的訂單情況是根據目前低端和高端新能源乘用車HMI系統的自行車價值1500元和4000元估算的,并假設到2020年將增長5%,TF Securities預計,到2020年,國內中低端和高端新能源乘用車HMI市場規模將分別達到6.7億元和53.6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18.4%。
3
中國車載電子HMI未來市場空間預測(億元,%)除了電動化和智能化,自動駕駛也逐漸落地,新能源汽車成為主要載體。自動駕駛產業鏈主要由代工、一級(ADAS)制造商和二級(毫米波雷達、電子轉向、電子制動等)制造商組成。
4
2017年至2020年國內ADAS市場空間預測(億元,%)TF Securities計算低端、高端和高端新能源乘用車的ADAS自行車價值分別為3萬元和1.5萬元。到2020年,中國低端、高端和高端新能源乘用車的ADAS市場規模分別為12.5億元和191.5億元,其中高端新能源客車的配套市場將快速增長,未來三年復合年增長率為191.5億。細分方面,ADAS核心組件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的市場空間巨大,高端電子設備已成為主流。現在,中國已經成為最重要的汽車市場之一。在消費升級的大潮下,越強越強將成為未來市場結構變化的核心規律。與此同時,汽車電動化已從低門檻補貼階段轉向高端發展誘導補貼階段。A0及以上乘用車需求將在多個省區釋放,全球車企將開始構建電動汽車核心供應鏈,多個板塊將迎來高速增長機會。TF證券分析,未來三年,核心龍頭將進入業績(增長1-3倍)和估值(15-30倍)的“戴維斯雙擊”。以下是對新能源刺激下高端供應鏈七個板塊增長趨勢的詳細分析:鋰鈷資源
8
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的平均千瓦時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從中小車升級為大中型車,即A00比例降低;
另一方面,中高端汽車對續航里程的要求增加了,從而提高了電池功率和能量密度(粗略地說,A00和A0級汽車的功率至少增加了5KWh,而A級汽車的功率增加了10KWh)。鋰鈷資源正式成為電池材料。
9
全球新能源汽車碳酸鋰需求及其增長率預測(萬噸,%)
0
新能源汽車鈷的全球需求和增長預測(萬噸,%)提高每輛自行車平均電量的需求表明,全球對高能量密度電池的需求,特別是中高端車型搭載的三元電池的需求出現了共振式的高增長。TF證券預測,2017-2020年,中國對新能源汽車三元電池的需求將增長4.6倍(從16GWh增長到89GWh),全球對新能源車三元電池需求將增長3.2倍(從38GWh增長至162GWh),推動全球對碳酸鋰的需求增長2.3倍(從40000噸增長到140000噸),對鈷的需求增長3.2倍(從10000噸增長到41000噸)。三電系統
1
新能源汽車“三電系統”示意圖新能源汽車的動力總成系統包括驅動電機系統(電機、電控)和電池系統,俗稱“大三電”。其中,驅動電機和電池組是新能源汽車的動力源,相當于燃油車的發動機。電機控制器是指控制驅動電機并管理電池的裝置,通過調節驅動電機的電壓和電流來控制電機轉矩,并通過收集充電和放電狀態、總電壓等電池數據來控制電池能量輸出。從市場結構來看,寶馬、大眾、豐田、日產、本田的驅動電機系統均為內部供應,國內供應格局相對分散,仍處于洗牌階段;
動力電池系統的規模、產品、技術和資金優勢已經明顯形成,領先格局基本形成。充電器
2
充電設備示意圖新能源開啟了充電設備的藍海。新能源汽車的充電模塊按兩個維度可分為車載充電器(適合消費者私人使用)、接觸式充電(相當于新能源汽車“加油站”,多為政府基礎設施項目)和感應式充電(目前價格太貴,適用于各類商業地產或高端住宅設備)。
3
新能源領域充電模塊企業訂單TF證券預測,2018年至2020年,國內低端新能源乘用車車載充電器市場規模將基本保持不變,按1800元和3000元的中低端自行車價格計算。預計2018年和2020年,國內車載充電器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車市場規模將分別達到9.2億元和38.3億元,三年復合年增長率為114.9%。此外,公共充電樁的建設和運營數量從2010年的1000個左右迅速增加到2017年的21萬個,復合增長率為111.8%(按照北京目前7:3的建設比例,2020年中國充電樁行業規模約為1800億元)。
4
2017-2020年,除充電樁外,國內新能源乘用車車載充電器市場規模(億元,%)將快速增長。未來,在汽車智能化的需求下,高壓模塊的連接器、線束和繼電器將快速增長,中國企業(如有限公司)正在真正加快該子產品的進口替代。
5
2017-2020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車載繼電器市場規模預測(億元,%)Wind Securities預測,到2020年,國內中低端新能源乘客車車載低壓繼電器市場規模將保持在8億元左右,而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車車載高壓直流繼電器的市場規模將迅速增長,達到51.1億元,2018-2020年復合年增長率為114.9%。熱管理系統
6
新能源汽車常見的熱管理系統是從整車集成的角度考慮整車的傳熱性能,并對傳熱進行控制和優化的系統。新能源汽車的熱管理系統與傳統汽車有很大不同。其中,隨著電池冷卻器、電子膨脹閥、冷卻板和PTC加熱器等新部件的增加,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的價值顯著提高。
7
TF證券預測,2018年中低端和高端新能源乘用車熱管理市場空間分別為22.2億元和24.5億元,2020年市場規模分別為16.6億元、102.1億元,基于自行車價值的中低端和高端新能源乘用車熱管理系統分別為4000元和8000元。
8
2017年至2020年,新能源乘用車熱管理市場規模(億元,%)、鋁合金輕量化新能源汽車能耗和續航指標對車身材料提出了要求。根據OFweek的計算,電動汽車的重量減少了10%,巡航里程可以增加5.5%。因此,低密度、高強度、減重效果明顯的鋁合金(一種廣泛應用于汽車行業的成熟輕質材料)具有突出的優勢。
0401215022870/36.jpg“/>
鋁合金壓鑄新能源訂單在TF證券,以中低端新能源乘用車自行車鋁合金零部件平均使用量分別為200公斤和350公斤計算,2020年中低端和高端新能源乘客車鋁合金零部件需求量分別達到8.3萬噸和44.7萬噸。其中,2018-2020年,高端新能源乘用車鋁合金零部件的復合年增長率高達114.9%。
0
2017-2020年新能源汽車鋁合金零部件需求預測(萬噸,%)車載電子純電動汽車的電子成本占汽車總成本的65%,遠超中高檔汽油車的28%和緊湊型汽油車的15%,進一步提升車載電子產品的未來市場空間,為智能網聯企業創收。
1
隨著技術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過去只在中高端車型上配備的車載信息系統、車載娛樂系統等汽車電子產品近年來逐漸進入普通車型。
2
智能網聯企業在新能源領域的訂單情況是根據目前低端和高端新能源乘用車HMI系統的自行車價值1500元和4000元估算的,并假設到2020年將增長5%,TF Securities預計,到2020年,國內中低端和高端新能源乘用車HMI市場規模將分別達到6.7億元和53.6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18.4%。
3
中國車載電子HMI未來市場空間預測(億元,%)除了電動化和智能化,自動駕駛也逐漸落地,新能源汽車成為主要載體。自動駕駛產業鏈主要由代工、一級(ADAS)制造商和二級(毫米波雷達、電子轉向、電子制動等)制造商組成。
4
2017年至2020年國內ADAS市場空間預測(億元,%)TF Securities計算低端、高端和高端新能源乘用車的ADAS自行車價值分別為3萬元和1.5萬元。到2020年,中國低端、高端和高端新能源乘用車的ADAS市場規模分別為12.5億元和191.5億元,其中高端新能源客車的配套市場將快速增長,未來三年復合年增長率為191.5億。細分方面,ADAS核心組件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的市場空間巨大,高端電子設備已成為主流。現在,中國已經成為最重要的汽車市場之一。在消費升級的大潮下,越強越強將成為未來市場結構變化的核心規律。與此同時,汽車電動化已從低門檻補貼階段轉向高端發展誘導補貼階段。A0及以上乘用車需求將在多個省區釋放,全球車企將開始構建電動汽車核心供應鏈,多個板塊將迎來高速增長機會。TF證券分析,未來三年,核心龍頭將進入業績(增長1-3倍)和估值(15-30倍)的“戴維斯雙擊”。
7月19日,以“宇通相伴安全童行”為主題的中國校車行業高峰論壇在鄭州舉行。“安芯”校車智能管理系統30版本同時發布,宇通神奇校車全國巡演也正式啟動。
1900/1/1 0:00:00如果把毫米波雷達在中國的這幾年比作一幅拼圖,對它感興趣的人拿著自己手中的這塊小碎片,在交流中觀察別人手中的那塊,然后努力拼在一起去描繪它的全貌。
1900/1/1 0:00:00雖然公司名稱為菲亞特克萊斯勒(FiatChrysler),但據外媒報道,這家車企未來的成功卻將取決于另一個標志性品牌:Jeep。
1900/1/1 0:00:002018年,隨著各項政策正式實施,國內各大新能源項目落地,產業發展進入到一個更為殘酷的競爭階段。
1900/1/1 0:00:00繼鄧凌、江峰加盟后,合眾新能源再次迎來兩位重量級人物。近日,原德爾福(中國)科技研發中心自動駕駛資深總監吳俊杰、原斑馬公司的資深總監張祺正式加盟合眾新能源。
1900/1/1 0:00:00“全軍覆沒。”當記者將造車新勢力未來將何去何從這個問題拋給國內某先鋒造車新勢力的一位研發負責人時,他簡短而有力地回復了這四個字。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