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在新的和更新的公務用車中所占的比例超過80%。(市經信委、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委、市局、市綠化市容局、市機場管理局、市財政局牽頭,各區政府及相關企業負責落實)加大新能源汽車在租賃、物流、環衛、郵政等行業的推廣力度。建成區新增更新的環衛、郵政、租賃、通勤、輕型物流配送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或清潔能源汽車占比達到80%以上。在2020年底之前,建成區內的所有公交車都將被新能源汽車取代。加快充電樁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到2020年,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服務半徑中心城區小于1公里,外環城區小于2公里;到2022年,公共交通、出租車、環衛、郵政、地方貨運等行業的新車將力爭全面實現電動化。(市交通委、市商務委、市農業委、市郵政管理局、市綠化市容局、市經信委、市教委牽頭,各區政府及相關企業負責落實)3。對新車和石油產品實施更嚴格的標準。自2018年10月1日起,提前供應國六標準車用汽油、柴油,停止銷售國六標準以下車用汽油和柴油;
自2019年1月1日起,實現車用柴油、普通柴油和部分船舶用油“三油”,停止銷售普通柴油。到2019年7月1日,機動車國六排放標準將提前實施。(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環保局、市工商局、市商務委、市交通委、上海海事局、市局牽頭萊萬特區政府和企業負責落實)加強新車生產環境合規檢查。(市環保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工商局、市商務委牽頭,各相關企業負責落實)4。深化老舊汽車淘汰治理研究,對高污染機動車實施更嚴格的限制、控制和淘汰措施。制定老舊車輛淘汰補貼接續政策,進一步擴大高污染機動車限行區域,加大高污染機動車淘汰力度。(市交通委、市環保局、市局、市商務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牽頭,各區政府負責落實)5。加強在用車輛的廢氣控制,并在三元催化裝置到期時實施巡游出租車更換。(市交通委、市環保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牽頭,各相關企業負責落實)6。完善在用車排放監測監督體系,建立本市在用車維修點網絡化監測監督系統,促進機動車維修信息和檢測信息共享。(市交通委、市環保局負責完善在用車尾氣排放檢測機構監管平臺,實施輕型汽油車燃油蒸發控制系統檢測,完善機動車檢測站技術監管手段環保數據管理平臺。加強對在用車氮氧化物排放的監管。研究并推廣車載診斷系統在汽車尾氣檢測中的應用。(市環保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局負責加強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能力建設,建立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控系統。提高道路執法檢查技術水平高污染車輛。(市環保局、市局負責)建設完善長三角地區機動車異地信息共享平臺,加強高污染機動車執法監管。(市交通委、市環保局、市局牽頭,各區政府負責落實)7。加強油品質量檢查和車用尿素供應監管,加強本市機動車、船舶和越野移動機械油品質量監管,禁止生產、進口、銷售和使用不符合國家和本市相關標準的機動車、船舶、越野移動機械燃料,嚴格查處油品質量超標現象。(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經濟信息化委、上海海事局、市交通委、市環保局牽頭,區政府及相關企業負責實施……
tion)加強加油點的非法作業,嚴厲打擊非法加油行為。(由市工商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牽頭,各區政府及相關企業負責實施)高速公路沿線所有加油站,國道、省道必須銷售符合產品質量要求的車用尿素,并定期檢查車用尿素質量。(市工商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環保局牽頭,各區政府及相關企業負責落實。)8。加強港口船舶污染防治根據交通部的統一安排,2019年,進入排放控制區的船舶將改用低硫油(≤0.5%),內河船舶和江海直達船舶應使用符合國家和市標準要求的柴油,以加強對排放控制區實施情況的評估和執法檢查。2020年,進入排放控制區的船舶將更換為0.1%的低硫油。(由上海市港口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市交通運輸委員會、上海海事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環保局牽頭,相關區政府和企業實施)繼續推進港口電力和清潔能源替代。繼續推動核心港區(包括洋山港區、外高橋港區、吳淞郵輪碼頭和北外灘郵輪碼頭)對停泊在港口的船舶實施岸基供電。到2020年,超過50%的集裝箱碼頭、郵輪碼頭、,3000噸以上的客運碼頭和50000噸以上的散貨碼頭將配備岸電設施。到2020年,燃煤電廠岸電設備將實現全覆蓋。開展集裝箱碼頭裝卸設備由油改電、油改氣的清潔能源技術改造和機械勢能回收技術應用。2020年,港口RTG環保節能技術改造項目完成率將超過80%。加強上海港集裝箱運輸車清潔能源替代,力爭實現港區內集裝箱運輸車液化天然氣使用率90%以上、港區外集裝箱運輸車使用率10%以上。(市交通委、市經信委、上海海事局、上海港集團、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環保局牽頭,相關區政府和企業負責落實)加強內河老舊船舶污染治理。研究、頒布和實施內河船舶在用煙氣排放標準和規范。加強對內河船舶使用燃料質量的執法檢查。(市環保局、上海海事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交通委牽頭,各相關區政府和企業負責落實)。內河碼頭(包括郵輪碼頭和散貨碼頭)將全面推進岸電供應,蘇州河和黃浦江核心區碼頭將完成海上岸電保障;加快內河船型標準化建設。強制報廢超過使用壽命的內河舊船;加大液化天然氣、電力等清潔能源在內河的應用,完善新型能源供應設施;
繼續推進內河老舊船舶尾氣處理工作。(市交通委、上海海事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環保局牽頭,各相關區政府和企業負責落實)9。推進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防治,提高新型非道路移動機器準入門檻,及時實施非道路機械國Ⅳ排放標準。嚴格執行在用非道路移動機械煙塵排放標準,加強對在用非公路機械的執法檢查。(市環保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牽頭,各區政府負責實施)研究出臺非道路移動機械尾氣控制技術規范。各部門牽頭推進老舊機械淘汰治理工作。加快淘汰國家級及以下老舊機械,鼓勵機械由油改電。用越野移動機械促進柴油發動機的排放控制。劃定非道路移動機械低排放控制區,不符合相應標準的非道路移動機器不得在該區域使用。(市環保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交通委、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市農業委員會牽頭,區政府及相關企業負責實施)。建立了越野移動機械申請和注冊的長期管理制度。建筑和市政工程機械、港口機械、田間(廠)機械、農業機械、機場設備和備用發電機應由有關部門按規定申報。(市環保局、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市交通委、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農業委員會、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牽頭,各區政府及相關企業負責實施)10。推進機場區域空氣污染防治,推廣地面輔助電源的使用。新建、改建和擴建機場航站樓的地面輔助供電率將達到100%;
提高現有機場航站樓有蓋橋位置的輔助電源利用率。到2020年,現有航站樓偏遠位置的地面輔助電源利用率基本達到60%。推廣機場地面處理設備“油改氣”和“油改電”或改用其他清潔能源。(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市交通委牽頭,相關區政府、機場集團、航空公司負責實施)(四)在建筑領域推廣低揮發性有機物含量涂料,加強揚塵污染治理。1.大力推廣綠色節能建筑,繼續推廣符合條件的新型民用和工業建筑。所有這些都是裝配式建筑。單體建筑預制率不應低于40%,單體建筑拼裝率不應小于60%。為促進建筑能耗的綠色發展,新建政府投資的公共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應結合實際情況設計安裝適合建筑能耗水平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統。(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各區政府負責實施)2。推廣低揮發性有機物含量涂料和膠粘劑的應用,引入建筑涂料中揮發性有機物的限量以及建筑涂料過程中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操作和管理程序。除特殊性能要求外,建筑內外墻均采用水性涂料,并逐步淘汰溶劑型建筑涂料和膠粘劑的使用。推動地板涂料、防腐涂料、道路標線涂料、建筑膠粘劑等揮發性有機物含量低的產品應用,2020年達到80%以上。鼓勵使用揮發性有機物含量低的瀝青稀釋劑或乳化劑。(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市交通委、市環保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牽頭,市鐵路局、各區政府負責實施)3。提高施工現場揚塵污染防治水平,制定施工現場和堆場揚塵控制技術規范。全面加強施工、市政、拆遷現場揚塵污染控制和文明施工管理。到2020年,全市建筑工地文明施工達標率達到98%,全市拆遷工地灑水或噴淋措施落實率達到100%。(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市交通委、市綠化市容局、市城管執法局、市房管局、市環保局牽頭,各區政府負責落實。) 4. 完成干散貨碼頭堆場揚塵綜合治理,制定本市干散貨碼頭污染防治技術導則,落實地面硬化、噴灑、圍擋、覆蓋、洗車等抑塵措施。禁止未經許可的不符合環境保護標準的干散貨碼頭。(市交通委、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牽頭,各區政府負責實施)5。深化道路揚塵污染治理,加強道路揚塵污染執法監管,規范渣土等散裝物料運輸。繼續提高道路清潔率和清潔質量。所有渣土運輸車輛都配備了密封裝置,并確保正常使用。對不符合道路行駛條件的,一經查處,將依法嚴懲,直至取消其經營資格。到2020年,中心城區道路沖洗率將達到82%,郊區將達到52%以上。依托城市網格化管理,推進道路揚塵污染治理。(市綠化市容局……
市城市管理執法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市交通委牽頭,市局、區政府負責實施)(5)深化社會生活源頭整治,加強餐飲油煙和VOCs治理1。深化餐飲油煙污染防治,出臺餐飲油煙凈化設施安裝維護技術規范,實施餐飲油煙在線監測和第三方治理,推進集中餐飲企業集約化管理。提高油煙和揮發性有機物的協同凈化效率。加強對餐飲業的執法檢查。(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市環境保護局、市城市管理執法局牽頭,各區政府負責實施)2。深化汽修行業VOCs治理,制定汽修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技術規范和涂料中揮發性有機物限量標準,推動低VOCs含量產品在汽修行業的應用。彩色涂料采用水性涂料,中間涂層和底漆采用高固含量涂料,力爭到2020年全面完工。(市環保局、市交通委、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牽頭,各區政府及相關企業負責落實)3。深化油氣開采治理監督,加強加油站、儲油罐、罐車油氣開采長效管理,確保油氣開采設施正常使用。年汽油銷量超過5000噸的加油站安裝了油氣在線監測。建立石油接收和調度設施的視頻監控。(市環保局、市經信委、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各區政府及相關企業負責落實)(六)推進養殖結構調整,實施農業氨減排工程。1.實施養殖結構調整,推進畜禽養殖結構調整。到2020年,標準規模畜禽養殖場數量控制在160個左右,畜禽養殖規模控制在200萬頭標準豬以下。繼續推進種植結構調整優化,適度減少小麥種植面積,增加綠肥種植和冬季深耕烘干面積,實現土地耕種相結合,適度增加早、中熟水稻面積,形成早、中、晚合理搭配的水稻品種結構,從源頭上減少化肥和農藥的投入。到2020年,全市化肥、農藥使用總量比2015年減少20%,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市農委牽頭,各相關區政府和企業負責落實)2。實施農業氨減排工程,開展種植業和養殖業氨防治技術研究和示范,加快農業氨減排技術和技術的普及。推動實施畜禽養殖和種植業主要污染源或污染環節氨排放水平監測控制。減少氮肥施用總量,到2020年,畝均氮肥施用水平將穩步下降。(市農委、市環保局牽頭,各相關區政府和企業負責落實。)3。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建立分步監督實施機制,疏解結合,完善秸稈儲存體系,加快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到2020年,糧油秸稈綜合利用率將回升……
超過95%。加強重點地區、重點時段秸稈禁燒措施,不斷提高禁燒監管水平。(市農委、市環保局、市城管執法局牽頭,各相關區政府和企業負責落實)(7)實施季節性污染控制,有效實現污染調峰,實施重點企業冬季(11月至2月)污染物排放負荷控制,強化減排控制措施。(市環保局、市經信委、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各相關區政府和企業負責落實)三、保障措施(1)加強組織領導,壓實部門責任。1.分解目標責任,依托市、區環境保護與環境建設協調推進委員會工作機制和環境保護三年行動計劃推進平臺,將年度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各相關部門、地區、,行業和相關企業。加強部門協調,環保部門加強指導、協調和監督,有關部門制定有利于大氣污染防治的投資、財稅、金融、價格、貿易、科技等政策,按照分工做好各自領域的環境保護工作。新能源汽車在新的和更新的公務用車中所占的比例超過80%。(市經信委、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委、市局、市綠化市容局、市機場管理局、市財政局牽頭,各區政府及相關企業負責落實)加大新能源汽車在租賃、物流、環衛、郵政等行業的推廣力度。建成區新增更新的環衛、郵政、租賃、通勤、輕型物流配送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或清潔能源汽車占比達到80%以上。在2020年底之前,建成區內的所有公交車都將被新能源汽車取代。加快充電樁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到2020年,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服務半徑中心城區小于1公里,外環城區小于2公里;到2022年,公共交通、出租車、環衛、郵政、地方貨運等行業的新車將力爭全面實現電動化。(市交通委、市商務委、市農業委、市郵政管理局、市綠化市容局、市經信委、市教委牽頭,各區政府及相關企業負責落實)3。對新車和石油產品實施更嚴格的標準。自2018年10月1日起,提前供應國六標準車用汽油、柴油,停止銷售國六標準以下車用汽油和柴油;
自2019年1月1日起,實現車用柴油、普通柴油和部分船舶用油“三油”,停止銷售普通柴油。到2019年7月1日,機動車國六排放標準將提前實施。(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環保局、市工商局、市商務委、市交通委、上海海事局、市局牽頭萊萬特區政府和企業負責落實)加強新車生產環境合規檢查。(市環保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工商局、市商務委牽頭,各相關企業負責落實)4。深化老舊汽車淘汰治理研究,對高污染機動車實施更嚴格的限制、控制和淘汰措施。制定老舊車輛淘汰補貼接續政策,進一步擴大高污染機動車限行區域,加大高污染機動車淘汰力度。(市交通委、市環保局、市局、市商務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牽頭,各區政府負責落實)5。加強在用車輛的廢氣控制,并在三元催化裝置到期時實施巡游出租車更換。(市交通委、市環保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牽頭,各相關企業負責落實)6。完善在用車排放監測監督體系,建立本市在用車維修點網絡化監測監督系統,促進機動車維修信息和檢測信息共享。(市交通委、市環保局負責完善在用車尾氣排放檢測機構監管平臺,實施輕型汽油車燃油蒸發控制系統檢測,完善機動車檢測站技術監管手段環保數據管理平臺。加強對在用車氮氧化物排放的監管。研究并推廣車載診斷系統在汽車尾氣檢測中的應用。(市環保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局負責加強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能力建設,建立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控系統。提高道路執法檢查技術水平高污染車輛。(市環保局、市局負責)建設完善長三角地區機動車異地信息共享平臺,加強高污染機動車執法監管。(市交通委、市環保局、市局牽頭,各區政府負責落實)7。加強油品質量檢查和車用尿素供應監管,加強本市機動車、船舶和越野移動機械油品質量監管,禁止生產、進口、銷售和使用不符合國家和本市相關標準的機動車、船舶、越野移動機械燃料,嚴格查處油品質量超標現象。(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經濟信息化委、上海海事局、市交通委、市環保局牽頭,區政府及相關企業負責實施……
tion)加強加油點的非法作業,嚴厲打擊非法加油行為。(由市工商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牽頭,各區政府及相關企業負責實施)高速公路沿線所有加油站,國道、省道必須銷售符合產品質量要求的車用尿素,并定期檢查車用尿素質量。(市工商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環保局牽頭,各區政府及相關企業負責落實。)8。加強港口船舶污染防治根據交通部的統一安排,2019年,進入排放控制區的船舶將改用低硫油(≤0.5%),內河船舶和江海直達船舶應使用符合國家和市標準要求的柴油,以加強對排放控制區實施情況的評估和執法檢查。2020年,進入排放控制區的船舶將更換為0.1%的低硫油。(由上海市港口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市交通運輸委員會、上海海事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環保局牽頭,相關區政府和企業實施)繼續推進港口電力和清潔能源替代。繼續推動核心港區(包括洋山港區、外高橋港區、吳淞郵輪碼頭和北外灘郵輪碼頭)對停泊在港口的船舶實施岸基供電。到2020年,超過50%的集裝箱碼頭、郵輪碼頭、,3000噸以上的客運碼頭和50000噸以上的散貨碼頭將配備岸電設施。到2020年,燃煤電廠岸電設備將實現全覆蓋。開展集裝箱碼頭裝卸設備由油改電、油改氣的清潔能源技術改造和機械勢能回收技術應用。2020年,港口RTG環保節能技術改造項目完成率將超過80%。加強上海港集裝箱運輸車清潔能源替代,力爭實現港區內集裝箱運輸車液化天然氣使用率90%以上、港區外集裝箱運輸車使用率10%以上。(市交通委、市經信委、上海海事局、上海港集團、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環保局牽頭,相關區政府和企業負責落實)加強內河老舊船舶污染治理。研究、頒布和實施內河船舶在用煙氣排放標準和規范。加強對內河船舶使用燃料質量的執法檢查。(市環保局、上海海事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交通委牽頭,各相關區政府和企業負責落實)。內河碼頭(包括郵輪碼頭和散貨碼頭)將全面推進岸電供應,蘇州河和黃浦江核心區碼頭將完成海上岸電保障;加快內河船型標準化建設。強制報廢超過使用壽命的內河舊船;加大液化天然氣、電力等清潔能源在內河的應用,完善新型能源供應設施;
繼續推進內河老舊船舶尾氣處理工作。(市交通委、上海海事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環保局牽頭,各相關區政府和企業負責落實)9。推進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防治,提高新型非道路移動機器準入門檻,及時實施非道路機械國Ⅳ排放標準。嚴格執行在用非道路移動機械煙塵排放標準,加強對在用非公路機械的執法檢查。(市環保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牽頭,各區政府負責實施)研究出臺非道路移動機械尾氣控制技術規范。各部門牽頭推進老舊機械淘汰治理工作。加快淘汰國家級及以下老舊機械,鼓勵機械由油改電。用越野移動機械促進柴油發動機的排放控制。劃定非道路移動機械低排放控制區,不符合相應標準的非道路移動機器不得在該區域使用。(市環保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交通委、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市農業委員會牽頭,區政府及相關企業負責實施)。建立了越野移動機械申請和注冊的長期管理制度。建筑和市政工程機械、港口機械、田間(廠)機械、農業機械、機場設備和備用發電機應由有關部門按規定申報。(市環保局、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市交通委、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農業委員會、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牽頭,各區政府及相關企業負責實施)10。推進機場區域空氣污染防治,推廣地面輔助電源的使用。新建、改建和擴建機場航站樓的地面輔助供電率將達到100%;
提高現有機場航站樓有蓋橋位置的輔助電源利用率。到2020年,現有航站樓偏遠位置的地面輔助電源利用率基本達到60%。推廣機場地面處理設備“油改氣”和“油改電”或改用其他清潔能源。(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市交通委牽頭,相關區政府、機場集團、航空公司負責實施)(四)在建筑領域推廣低揮發性有機物含量涂料,加強揚塵污染治理。1.大力推廣綠色節能建筑,繼續推廣符合條件的新型民用和工業建筑。所有這些都是裝配式建筑。單體建筑預制率不應低于40%,單體建筑拼裝率不應小于60%。為促進建筑能耗的綠色發展,新建政府投資的公共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應結合實際情況設計安裝適合建筑能耗水平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統。(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各區政府負責實施)2。推廣低揮發性有機物含量涂料和膠粘劑的應用,引入建筑涂料中揮發性有機物的限量以及建筑涂料過程中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操作和管理程序。除特殊性能要求外,建筑內外墻均采用水性涂料,并逐步淘汰溶劑型建筑涂料和膠粘劑的使用。推動地板涂料、防腐涂料、道路標線涂料、建筑膠粘劑等揮發性有機物含量低的產品應用,2020年達到80%以上。鼓勵使用揮發性有機物含量低的瀝青稀釋劑或乳化劑。(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市交通委、市環保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牽頭,市鐵路局、各區政府負責實施)3。提高施工現場揚塵污染防治水平,制定施工現場和堆場揚塵控制技術規范。全面加強施工、市政、拆遷現場揚塵污染控制和文明施工管理。到2020年,全市建筑工地文明施工達標率達到98%,全市拆遷工地灑水或噴淋措施落實率達到100%。(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市交通委、市綠化市容局、市城管執法局、市房管局、市環保局牽頭,各區政府負責落實。) 4. 完成干散貨碼頭堆場揚塵綜合治理,制定本市干散貨碼頭污染防治技術導則,落實地面硬化、噴灑、圍擋、覆蓋、洗車等抑塵措施。禁止未經許可的不符合環境保護標準的干散貨碼頭。(市交通委、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牽頭,各區政府負責實施)5。深化道路揚塵污染治理,加強道路揚塵污染執法監管,規范渣土等散裝物料運輸。繼續提高道路清潔率和清潔質量。所有渣土運輸車輛都配備了密封裝置,并確保正常使用。對不符合道路行駛條件的,一經查處,將依法嚴懲,直至取消其經營資格。到2020年,中心城區道路沖洗率將達到82%,郊區將達到52%以上。依托城市網格化管理,推進道路揚塵污染治理。(市綠化市容局……
市城市管理執法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市交通委牽頭,市局、區政府負責實施)(5)深化社會生活源頭整治,加強餐飲油煙和VOCs治理1。深化餐飲油煙污染防治,出臺餐飲油煙凈化設施安裝維護技術規范,實施餐飲油煙在線監測和第三方治理,推進集中餐飲企業集約化管理。提高油煙和揮發性有機物的協同凈化效率。加強對餐飲業的執法檢查。(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市環境保護局、市城市管理執法局牽頭,各區政府負責實施)2。深化汽修行業VOCs治理,制定汽修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控制技術規范和涂料中揮發性有機物限量標準,推動低VOCs含量產品在汽修行業的應用。彩色涂料采用水性涂料,中間涂層和底漆采用高固含量涂料,力爭到2020年全面完工。(市環保局、市交通委、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牽頭,各區政府及相關企業負責落實)3。深化油氣開采治理監督,加強加油站、儲油罐、罐車油氣開采長效管理,確保油氣開采設施正常使用。年汽油銷量超過5000噸的加油站安裝了油氣在線監測。建立石油接收和調度設施的視頻監控。(市環保局、市經信委、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各區政府及相關企業負責落實)(六)推進養殖結構調整,實施農業氨減排工程。1.實施養殖結構調整,推進畜禽養殖結構調整。到2020年,標準規模畜禽養殖場數量控制在160個左右,畜禽養殖規模控制在200萬頭標準豬以下。繼續推進種植結構調整優化,適度減少小麥種植面積,增加綠肥種植和冬季深耕烘干面積,實現土地耕種相結合,適度增加早、中熟水稻面積,形成早、中、晚合理搭配的水稻品種結構,從源頭上減少化肥和農藥的投入。到2020年,全市化肥、農藥使用總量比2015年減少20%,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市農委牽頭,各相關區政府和企業負責落實)2。實施農業氨減排工程,開展種植業和養殖業氨防治技術研究和示范,加快農業氨減排技術和技術的普及。推動實施畜禽養殖和種植業主要污染源或污染環節氨排放水平監測控制。減少氮肥施用總量,到2020年,畝均氮肥施用水平將穩步下降。(市農委、市環保局牽頭,各相關區政府和企業負責落實。)3。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建立分步監督實施機制,疏解結合,完善秸稈儲存體系,加快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到2020年,糧油秸稈綜合利用率將回升……
超過95%。加強重點地區、重點時段秸稈禁燒措施,不斷提高禁燒監管水平。(市農委、市環保局、市城管執法局牽頭,各相關區政府和企業負責落實)(7)實施季節性污染控制,有效實現污染調峰,實施重點企業冬季(11月至2月)污染物排放負荷控制,強化減排控制措施。(市環保局、市經信委、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各相關區政府和企業負責落實)三、保障措施(1)加強組織領導,壓實部門責任。1.分解目標責任,依托市、區環境保護與環境建設協調推進委員會工作機制和環境保護三年行動計劃推進平臺,將年度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各相關部門、地區、,行業和相關企業。加強部門協調,環保部門加強指導、協調和監督,有關部門制定有利于大氣污染防治的投資、財稅、金融、價格、貿易、科技等政策,按照分工做好各自領域的環境保護工作。
中國汽車自主品牌30多年的發展過程,從閉門造車到合資建廠,再到民營崛起,正在逐漸走向開放。經國務院批準,自2018年7月1日起,降低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進口關稅。
1900/1/1 0:00:007月10日,科技公司大陸集團與滴滴出行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發揮雙方在智能互聯和出行服務領域的優勢,共同推動智能出行發展,致力提升人們的出行體驗。
1900/1/1 0:00:00汽車正在重新被定義,出行正在重新被定義。
1900/1/1 0:00:00汽車正在重新被定義,出行正在重新被定義。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日本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一名高管表示,為降低成本,該公司計劃在未來23年將量產車用電池的鈷含量減半。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隨著電動汽車銷量的增長,以更高效工藝開發電池必備材料的新公司PureBatteryTechnologies正籌集資金建設示范工廠。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