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未來汽車首款量產車K50在未來蘇州工廠正式量產。未來汽車董事長陸群表示:“下線量產是未來汽車發展的里程碑。此外,未來汽車將在一個多月后公布K50的車型配置和價格,并將正式上市,這將受到用戶的考驗和市場的洗禮。”經過數年高調激烈的品牌和融資,進入產品落地階段的造車新勢力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問題。是真正的大規模生產還是小批量內部交付?這些大多數沒有汽車制造經驗的新面孔能否跨越制造業的門檻?大多數創始團隊都是傳統汽車機器人的未來汽車,他們的風格一直相對低調。他們沒有像其他新勢力那樣大張旗鼓地宣傳勢頭,但他們顯然知道外界的各種質疑。因此,在第一款產品下線的同時,未來的汽車也向媒體和客人開放了工廠。這也是繼魏瑪汽車之后,第二家正式對外開放自有工廠的新勢力。其他新勢力大多造車,有的委托傳統車企代工,還有一些工廠還在建設中。官方數據顯示,未來汽車蘇州工廠一期投資超過20億元,占地23萬平方米,計劃產能5萬輛。2016年2月開始施工。該工廠擁有中國第一條碳纖維汽車零部件生產線和中國第一條全鋁框架車身生產線。從官方介紹來看,未來汽車蘇州工廠除了采用大量新的制造工藝外,另一個亮點是嚴格的環保標準。未來汽車蘇州生產基地是首個嚴格按照《太湖流域管理條例》建設的汽車生產基地,實現了廢水“零排放”,執行了比國家標準更嚴格的尾氣排放標準。積極對接工業4.0,實現高度的靈活性、自動化和個性化生產。與其他造車新勢力不同,他們大多選擇SUV,這是市場上的熱門產品。未來第一款量產車選擇純電動跑車。在量產下線之前,未來的K50已經多次出現在車展上,其低重心和超跑的外觀看起來非常引人注目。炫酷的超跑外觀背后,是大量新材料、新技術的運用。據未來汽車工作人員介紹,K50汽車外殼全部由碳纖維制成,29個碳纖維復合材料部件的總重量僅為46.7公斤,比使用傳統鋼板材料輕40%以上,比使用鋁合金材料輕20%以上。由于采用了碳纖維+鋁合金框架,未來K50避開了鋼板車身的傳統涂裝工藝,采用無噴涂覆膜技術,進一步降低了車身的焦點;
同時,底盤由全鋁材料制成,全鋁框架車身重量僅為243公斤,比傳統的鈑金車身輕約38%。“目前,市場上大多數鋁合金車身車型在A、B、C柱等關鍵防撞部位仍使用高強度鋼,但通過全新的車身結構設計和工藝探索,整車車身框架采用鋁合金,這使得車身輕量化的優勢更加明顯。”未來汽車技術人員介紹。技術人員還表示,未來汽車已經克服了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問題,獨立掌握了三項核心技術:車輛控制管理系統(VCU)、可充電儲能系統(RESS)、新材料和輕量化技術。截至6月20日,已提交1190件專利申請,其中415件已獲得授權。未來汽車在新材料和輕量化方面的技術突破也得到了行業專家的肯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傅玉武表示,中國汽車輕量化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10多年來,他走訪了聯盟中的多家企業,但在輕量化技術方面,未來汽車取得了巨大突破,技術最先進。“今天參觀工廠出乎意料的好,有很多技術亮點。”盡管他對未來汽車的制造技術很有把握,但傅玉武也表示,產品下線只是第一步,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鼓勵未來的汽車要堅持技術創新,掌握核心技術,認真努力造車。在業界看來,未來汽車確實屬于造車新勢力中低調穩重的一派。2016年10月,年產5萬輛新能源乘用車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成為繼北汽新能源、長江汽車之后第三家獲得生產資質的新能源汽車企業。今年4月,在工信部發布的第306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中,未來汽車正式列入新車生產企業名單,并獲得產品上市許可。繼北汽新能源、云都汽車、江鈴汽車、知豆汽車、長江汽車之后,未來汽車也成為中國第六家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工業和信息化部雙重“出生證”的企業。未來汽車在生產準入和產品準入上的“雙重資質”,與母公司長城華冠在汽車設計領域10多年的積累有很大關系。長城華觀成立于2003年,為多家自主品牌汽車公司和合資企業提供汽車設計和開發服務,與同濟通捷、阿爾特并列國內汽車設計公司第一梯隊。早在2008年,中國第一波新能源汽車興起后,與汽車制造商合作密切的汽車設計公司就一直在押注電動汽車,認為這是未來行業發展的大趨勢,也是汽車設計公司轉型的寶貴機遇。Future Auto也在八年前成立了電動汽車部門。然而,與2010年涉足汽車制造的一些同行相比,長城華冠相對較晚。2015年,在蘇州設立全資子公司未來汽車,正式涉足汽車制造。如今,擁有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工業和信息化部的“雙重資質”,無疑已成為國內汽車設計公司轉型并抓住電動汽車產業化機遇的成功典范。然而,這艘趕上電動汽車產業化浪潮的“大船”并不意味著未來是光明的,更大的挑戰還在后頭。從產品層面來看,選擇純電動超級跑車是未來汽車的一條激進路線。一些有互聯網背景的造車新勢力在宣傳上非常激進,但他們在產品中選擇了SUV等市場熱點,選擇了保守安全的路線,并將重點放在了20萬至50萬元的主流市場上……
定價未來,K50、超級跑車的出現以及全新的輕量化材料和制造技術決定了它將走一條價格高、數量少的利基路線。其次,從作為電動汽車核心部件的電池系統來看,未來汽車使用長城華冠打造的動力電池,未來K50的續航里程為365公里。在自主品牌宣布其電動汽車續航里程超過500公里的背景下,這樣的數據看起來并不吸引人。不僅如此,動力電池行業已進入淘汰賽階段,涌現出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比亞迪等龍頭企業。長城華冠選擇自建電池生產線,這在技術和成本上都很難占據優勢。再次,對于造車新勢力來說,學會造車是一個門檻,把車賣好是更大的挑戰。未來汽車團隊中有許多研發、設計和工程制造方面的資深專家。每個人在工廠介紹中都在談論自己的技術領域,但目前在品牌、營銷和渠道管理方面似乎沒有太多高端人才。目前,在汽車品牌眾多的中國市場,一個沒有歷史光環的全新品牌要想將產品銷售到50萬元以上的市場,需要大量的品牌營銷專家和持續的投資。根據業內共識,留給新勢力爭奪“生存票”的時間只有3-5年。選擇從一輛相對較小的跑車開始,管理團隊擅長設計和制造一輛缺乏品牌營銷的未來汽車。盡管擁有兩個非常稀缺的資格,但“未來”似乎充滿了挑戰。6月30日,未來汽車首款量產車K50在未來蘇州工廠正式量產。未來汽車董事長陸群表示:“下線量產是未來汽車發展的里程碑。此外,未來汽車將在一個多月后公布K50的車型配置和價格,并將正式上市,這將受到用戶的考驗和市場的洗禮。”經過數年高調激烈的品牌和融資,進入產品落地階段的造車新勢力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問題。是真正的大規模生產還是小批量內部交付?這些大多數沒有汽車制造經驗的新面孔能否跨越制造業的門檻?大多數創始團隊都是傳統汽車機器人的未來汽車,他們的風格一直相對低調。他們沒有像其他新勢力那樣大張旗鼓地宣傳勢頭,但他們顯然知道外界的各種質疑。因此,在第一款產品下線的同時,未來的汽車也向媒體和客人開放了工廠。這也是繼魏瑪汽車之后,第二家正式對外開放自有工廠的新勢力。其他新勢力大多造車,有的委托傳統車企代工,還有一些工廠還在建設中。官方數據顯示,未來汽車蘇州工廠一期投資超過20億元,占地23萬平方米,計劃產能5萬輛。2016年2月開始施工。該工廠擁有中國第一條碳纖維汽車零部件生產線和中國第一條全鋁框架車身生產線。從官方介紹來看,未來汽車蘇州工廠除了采用大量新的制造工藝外,另一個亮點是嚴格的環保標準。未來汽車蘇州生產基地是首個嚴格按照《太湖流域管理條例》建設的汽車生產基地,實現了廢水“零排放”,執行了比國家標準更嚴格的尾氣排放標準。積極對接工業4.0,實現高度的靈活性、自動化和個性化生產。與其他造車新勢力不同,他們大多選擇SUV,這是市場上的熱門產品。未來第一款量產車選擇純電動跑車。在量產下線之前,未來的K50已經多次出現在車展上,其低重心和超跑的外觀看起來非常引人注目。炫酷的超跑外觀背后,是大量新材料、新技術的運用。據未來汽車的工作人員介紹,K50的外殼……
全部由碳纖維制成,29個碳纖維復合材料部件的總重量僅為46.7kg,比使用傳統鋼板材料輕40%以上,比使用鋁合金材料輕20%以上。由于采用了碳纖維+鋁合金框架,未來K50避開了鋼板車身的傳統涂裝工藝,采用無噴涂覆膜技術,進一步降低了車身的焦點;
同時,底盤由全鋁材料制成,全鋁框架車身重量僅為243公斤,比傳統的鈑金車身輕約38%。“目前,市場上大多數鋁合金車身車型在A、B、C柱等關鍵防撞部位仍使用高強度鋼,但通過全新的車身結構設計和工藝探索,整車車身框架采用鋁合金,這使得車身輕量化的優勢更加明顯。”未來汽車技術人員介紹。技術人員還表示,未來汽車已經克服了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問題,獨立掌握了三項核心技術:車輛控制管理系統(VCU)、可充電儲能系統(RESS)、新材料和輕量化技術。截至6月20日,已提交1190件專利申請,其中415件已獲得授權。未來汽車在新材料和輕量化方面的技術突破也得到了行業專家的肯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傅玉武表示,中國汽車輕量化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10多年來,他走訪了聯盟中的多家企業,但在輕量化技術方面,未來汽車取得了巨大突破,技術最先進。“今天參觀工廠出乎意料的好,有很多技術亮點。”盡管他對未來汽車的制造技術很有把握,但傅玉武也表示,產品下線只是第一步,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鼓勵未來的汽車要堅持技術創新,掌握核心技術,認真努力造車。在業界看來,未來汽車確實屬于造車新勢力中低調穩重的一派。2016年10月,年產5萬輛新能源乘用車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成為繼北汽新能源、長江汽車之后第三家獲得生產資質的新能源汽車企業。今年4月,在工信部發布的第306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中,未來汽車正式列入新車生產企業名單,并獲得產品上市許可。繼北汽新能源、云都汽車、江鈴汽車、知豆汽車、長江汽車之后,未來汽車也成為中國第六家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工業和信息化部雙重“出生證”的企業。未來汽車在生產準入和產品準入上的“雙重資質”,與母公司長城華冠在汽車設計領域10多年的積累有很大關系。長城華觀成立于2003年,為多家自主品牌汽車公司和合資企業提供汽車設計和開發服務,與同濟通捷、阿爾特并列國內汽車設計公司第一梯隊。早在2008年,中國第一波新能源汽車興起后,與汽車制造商合作密切的汽車設計公司就一直在押注電動汽車,認為這是未來行業發展的大趨勢,也是汽車設計公司轉型的寶貴機遇。Future Auto也在八年前成立了電動汽車部門。然而,與2010年涉足汽車制造的一些同行相比,長城華冠相對較晚。2015年,在蘇州設立全資子公司未來汽車,正式涉足汽車制造。如今,擁有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工業和信息化部的“雙重資質”,無疑已成為國內汽車設計公司轉型并抓住電動汽車產業化機遇的成功典范。然而,這艘趕上電動汽車產業化浪潮的“大船”并不意味著未來是光明的,更大的挑戰還在后頭。從產品層面來看,選擇純電動超級跑車是未來汽車的一條激進路線。一些有互聯網背景的造車新勢力在宣傳上非常激進,但他們在產品中選擇了SUV等市場熱點,選擇了保守安全的路線,并將重點放在了20萬至50萬元的主流市場上……
定價未來,K50、超級跑車的出現以及全新的輕量化材料和制造技術決定了它將走一條價格高、數量少的利基路線。其次,從作為電動汽車核心部件的電池系統來看,未來汽車使用長城華冠打造的動力電池,未來K50的續航里程為365公里。在自主品牌宣布其電動汽車續航里程超過500公里的背景下,這樣的數據看起來并不吸引人。不僅如此,動力電池行業已進入淘汰賽階段,涌現出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比亞迪等龍頭企業。長城華冠選擇自建電池生產線,這在技術和成本上都很難占據優勢。再次,對于造車新勢力來說,學會造車是一個門檻,把車賣好是更大的挑戰。未來汽車團隊中有許多研發、設計和工程制造方面的資深專家。每個人在工廠介紹中都在談論自己的技術領域,但目前在品牌、營銷和渠道管理方面似乎沒有太多高端人才。目前,在汽車品牌眾多的中國市場,一個沒有歷史光環的全新品牌要想將產品銷售到50萬元以上的市場,需要大量的品牌營銷專家和持續的投資。根據業內共識,留給新勢力爭奪“生存票”的時間只有3-5年。選擇從一輛相對較小的跑車開始,管理團隊擅長設計和制造一輛缺乏品牌營銷的未來汽車。盡管擁有兩個非常稀缺的資格,但“未來”似乎充滿了挑戰。
大風已起。近三年,自動駕駛已成為汽車領域最火熱的風口之一。
1900/1/1 0:00:00電動車銷售的持續高速增長的前景是毋庸置疑的,而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的成本重要組成部分。
1900/1/1 0:00:00當全球傳統資源逐漸走向枯竭,當環境問題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必談話題時,幾乎沒有人會懷疑第四次能源革命的到來。
1900/1/1 0:00:00近日,優步和Lyft似乎都在尋找一家名為Skedaddle的眾包巴士創業公司,這一最新跡象表明,兩家網約車巨頭均試圖找尋涵蓋共享滑板、共享自行車、網約車、網約巴士等最后一英里的解決方案。
1900/1/1 0:00:00當我們不再滿足于一兩個小時的快充時,還有怎樣更快的能源補給模式?答案就是換電模式。
1900/1/1 0:00:00新技術的出現總會讓一些人熱血沸騰,也會讓一些人猶豫徘徊,固態電池就是這樣。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