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電池組生產線旁邊的工作人員說:“這條生產線只需要四個人來控制,包括最后一個電池組蓋環節需要兩個人。”。6月5日,在位于上海浦東金橋的上汽通用動力電池系統開發中心,媒體看到了去年年底正式投產的上汽通用電池生產線。十多個精細復雜的過程都是由“小黃人”機器人完成的,這一事實證明,新能源汽車的不可逆轉發展正在把汽車制造商的競爭轉移到電氣系統的研發和生產領域。這條看似壯觀的電池生產線,必然會給中國全新的汽車制造產業鏈帶來沖擊。這一天,全球汽車巨頭通用汽車發布了其在中國的“零排放”發展路徑。除了提出2023年在中國推出20款全新的新能源汽車外,通用汽車首次在中國展示了其從電池單元的研發和驗證到電池組的測試和組裝的完整電池路徑,但電池單元的生產除外,通用汽車已經具備了這個產業鏈中所有其他環節的開發和制造能力。在通用汽車位于浦東的中國前瞻性技術中心的電池實驗室,中美(通用汽車北美總部)關于電池芯和電池系統開發的交流始于六年前。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家汽車制造商已經是其合作伙伴LG化學公司的同父異母的同事。“電動汽車的關鍵是電池。通用汽車長期以來一直在建立自己的電池研發能力,專注于電池材料和電池設計的基礎研究,并挑戰極限。”通用汽車中國首席電氣化工程師Jennifer Goforth說。2016年,通用汽車在中國新設“電氣化總工程師”一職,全面負責通用汽車在華新能源產品的開發。通用汽車并不是唯一一家在中國投資電池研發和產能的跨國汽車公司,包括寶馬、大眾和梅賽德斯-奔馳,它們在中國投資數億和數十億美元建設電池生產線,以實現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的本地化生產。5月底,剛剛投產7個月的華晨寶馬動力電池工廠宣布啟動第二階段擴建,大眾汽車全球500億元的動力電池投資也在中國迅速推進。。。在補貼衰退的催化劑下,當地對電池產能的投資已成為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競爭的新熱點。誰能盡快降低電池成本,就意味著誰能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獲得優勢。不過,跨國車企再次展示了其在動力電池方面的研發和生產實力,這可能成為扭轉本土車企在新能源方面優勢的關鍵。通用電池研發全路徑“通用汽車宣布將在2016年至2020年期間在中國市場推出10款新能源汽車,這一計劃正在有序推進”。6月5日,通用汽車發布了其在中國的“零排放”發展路徑。通用汽車中國區總裁Matt Tsien表示,公司將進一步擴大產品布局,預計到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總數將再次翻一番。目前,通用汽車已經向中國市場投放了三款新能源產品,包括凱迪拉克CT6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別克VELITE 5擋混合動力汽車和寶駿E100純電動汽車。今年8月,別克VELITE 6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及其姊妹車型VELITE六純電動汽車也將陸續上市。截至今年5月,通用汽車新能源汽車產品在中國的累計純電動里程已超過7500萬公里。與大眾40多項新能源戰略相比,通用汽車在電動汽車的商業化速度上一直被認為過于保守。越來越清晰的風格表明,“風險最小化”已成為通用汽車首席執行官瑪麗·巴拉團隊的首要目的。最明顯的例子是,通用汽車早在1996年就推出了業內首款量產電動汽車EV1。此后,它陸續推出了包括雪佛蘭在內的突破性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
lt Volanda和雪佛蘭Bolt純電動汽車。其中,博爾特甚至為特斯拉Model 3在北美市場形成了技術競爭。但在中國,在多年前雪佛蘭Volt試驗失敗后,通用汽車不再愿意成為“第一個吃葡萄的人”。然而,這條“零排放”路徑的重點并不在于新能源汽車的上市計劃,而是在這條路徑的前部展示電池技術的實力。換句話說,通用汽車正在向外界宣布,它正在成為最懂電池的汽車制造商。“我們在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布局遠遠超出了單純銷售電動汽車的范疇。通用汽車中國電池實驗室是全球第二大電池實驗室,涵蓋電池研發和測試”。珍·尼弗·戈福斯說。為了加快中國的電動化研發能力,2011年成立了電池實驗室,并在通用汽車中國前瞻性研究與技術中心設立了電池實驗室作為通用汽車全球電池實驗室系統的一個分支。其中,單體電池測試實驗室具備同時測試96個單體電池和6個電池組的能力。引起同行關注的是,實驗室不僅進行電池系統的研發、驗證和測試,還涉及電池化學成分和單體電池的設計,即從電池開發的源頭入手。目前,大多數跨國汽車制造商仍處于電池系統研發的第一步。高振尼透露,通用汽車研發的單體電池在正式使用之前,至少需要3-5年的時間才能在實驗室進行測試和驗證,從而了解電池組的安全性等技術性能。業內人士認為,從這個角度來看,瑪麗?寶來的“風險最小化”戰略不會阻礙通用技術先進性的保持。瑪麗·寶來要求通用汽車提前幾年投資于所有前瞻性技術的研發,并掌握技術的每個環節,然后在確保每項技術先進性和安全性的基礎上投入商業使用。電池:在汽車領域的競爭之外,與寶馬在沈陽的動力電池中心不同,通用汽車投資16億元建立的電池本地化實體被命名為“上汽通用動力電池系統開發中心”。去年6月,由中央電池廠的一條生產線組裝的風冷電池組已開始搭載上汽通用生產的凱迪拉克XT5輕型混合車型。今年8月,另一條液冷電池組生產線也將開工。在生產系統中,通用汽車利用電池實驗室開發新的電池材料和設計單體電池,并與LG保持溝通。為量產車型開發的單體電池交付給LG進行生產,然后汽車制造商購買LG產品并將其放入自己的電池工廠進行組裝。“我們現在正在與多家電池供應商進行談判,(與誰合作)還沒有做出最終決定。”錢惠康表示,最終的供應商不會只鎖定一家。目前,當地電池制造商的技術和生產能力已經大大提高,任何能夠滿足通用產品技術要求的供應商都在考慮之中。作為世界上唯一生產電池的化工公司,韓國LG是通用汽車的全球合作伙伴,也是SAIC-GM各種新能源產品的電池供應商。通用汽車和LG的合作重點是電池開發和電池技術升級。據報道,SAIC-GM預計將在今年8月別克velite交付六個國家后,將其電池供應商轉變為當地制造商,以從補貼中受益。在生產道路上,目前大多數汽車制造商都采取了與通用汽車相同的道路,購買電池并自建工廠組裝電池組,但對電池(電極材料和電解質)的研發很少。然而,越來越多的汽車制造商已經意識到早期電池研發的重要性。電池芯是動力電池的核心部件,它決定了動力電池的性能、容量、充電效率、使用壽命和最重要的成本,也是電動汽車競爭的關鍵。更重要的是,每家汽車公司的產品都不一樣,對電池性能和設計的要求……
n也不同。電池制造商無法進行有針對性的開發,電池技術路線仍處于探索各種路線的階段,新技術隨時可能顛覆現有技術。對于汽車制造商來說,電池技術的“失控”將增加未來競爭的風險。跨國汽車巨頭已經開始行動了。去年11月,寶馬集團的電池技術中心在德國慕尼黑破土動工,最早將于2019年投入使用。在2億歐元的投資背后,寶馬需要加強電池性能,并為供應商提供更多指導。大眾汽車去年宣布將在電動汽車電池上投資500億歐元,此前宣布的續航里程超過1000公里的固態電池預計將于2025年量產。據通用汽車中國前瞻技術中心相關技術人員介紹,作為軟包裝電池技術的代表,LG目前在歐美市場的銷售價格已經控制在1元/瓦時以內,利潤率是可以保證的。2016年,LG化學宣布將實現1元/瓦時的價格,這成為韓國電池點燃價格戰的借口。2017年6月,動力電池專家高歐陽明曾表示,2020年中國國內動力電池成本有望實現1元/瓦時。但自2018年以來,由于鋰礦等國際原材料價格的瘋狂上漲,能否實現1元/瓦時成為一個懸念。站在電池組生產線旁邊的工作人員說:“這條生產線只需要四個人來控制,包括最后一個電池組蓋環節需要兩個人。”。6月5日,在位于上海浦東金橋的上汽通用動力電池系統開發中心,媒體看到了去年年底正式投產的上汽通用電池生產線。十多個精細復雜的過程都是由“小黃人”機器人完成的,這一事實證明,新能源汽車的不可逆轉發展正在把汽車制造商的競爭轉移到電氣系統的研發和生產領域。這條看似壯觀的電池生產線,必然會給中國全新的汽車制造產業鏈帶來沖擊。這一天,全球汽車巨頭通用汽車發布了其在中國的“零排放”發展路徑。除了提出2023年在中國推出20款全新的新能源汽車外,通用汽車首次在中國展示了其從電池單元的研發和驗證到電池組的測試和組裝的完整電池路徑,但電池單元的生產除外,通用汽車已經具備了這個產業鏈中所有其他環節的開發和制造能力。在通用汽車位于浦東的中國前瞻性技術中心的電池實驗室,中美(通用汽車北美總部)關于電池芯和電池系統開發的交流始于六年前。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家汽車制造商已經是其合作伙伴LG化學公司的同父異母的同事。“電動汽車的關鍵是電池。通用汽車長期以來一直在建立自己的電池研發能力,專注于電池材料和電池設計的基礎研究,并挑戰極限。”通用汽車中國首席電氣化工程師Jennifer Goforth說。2016年,通用汽車在中國新設“電氣化總工程師”一職,全面負責通用汽車在華新能源產品的開發。通用汽車并不是唯一一家在中國投資電池研發和產能的跨國汽車公司,包括寶馬、大眾和梅賽德斯-奔馳,它們在中國投資數億和數十億美元建設電池生產線,以實現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的本地化生產。5月底,剛剛投產7個月的華晨寶馬動力電池工廠宣布啟動第二階段擴建,大眾汽車全球500億元的動力電池投資也在中國迅速推進。。。在補貼衰退的催化劑下,當地對電池產能的投資已成為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競爭的新熱點。誰能盡快降低電池成本,就意味著誰能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獲得優勢。然而,跨國汽車公司再次證明……
他們在動力電池方面的研發和生產實力,這可能成為扭轉當地車企在新能源方面優勢的關鍵。通用電池研發全路徑“通用汽車宣布將在2016年至2020年期間在中國市場推出10款新能源汽車,這一計劃正在有序推進”。6月5日,通用汽車發布了其在中國的“零排放”發展路徑。通用汽車中國區總裁Matt Tsien表示,公司將進一步擴大產品布局,預計到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總數將再次翻一番。目前,通用汽車已經向中國市場投放了三款新能源產品,包括凱迪拉克CT6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別克VELITE 5擋混合動力汽車和寶駿E100純電動汽車。今年8月,別克VELITE 6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及其姊妹車型VELITE六純電動汽車也將陸續上市。截至今年5月,通用汽車新能源汽車產品在中國的累計純電動里程已超過7500萬公里。與大眾40多項新能源戰略相比,通用汽車在電動汽車的商業化速度上一直被認為過于保守。越來越清晰的風格表明,“風險最小化”已成為通用汽車首席執行官瑪麗·巴拉團隊的首要目的。最明顯的例子是,通用汽車早在1996年就推出了業內首款量產電動汽車EV1。此后,它陸續推出了突破性的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包括雪佛蘭Volt Volanda和雪佛蘭Bolt純電動汽車。其中,博爾特甚至為特斯拉Model 3在北美市場形成了技術競爭。但在中國,在多年前雪佛蘭Volt試驗失敗后,通用汽車不再愿意成為“第一個吃葡萄的人”。然而,這條“零排放”路徑的重點并不在于新能源汽車的上市計劃,而是在這條路徑的前部展示電池技術的實力。換句話說,通用汽車正在向外界宣布,它正在成為最懂電池的汽車制造商。“我們在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布局遠遠超出了單純銷售電動汽車的范疇。通用汽車中國電池實驗室是全球第二大電池實驗室,涵蓋電池研發和測試”。珍·尼弗·戈福斯說。為了加快中國的電動化研發能力,2011年成立了電池實驗室,并在通用汽車中國前瞻性研究與技術中心設立了電池實驗室作為通用汽車全球電池實驗室系統的一個分支。其中,單體電池測試實驗室具備同時測試96個單體電池和6個電池組的能力。引起同行關注的是,實驗室不僅進行電池系統的研發、驗證和測試,還涉及電池化學成分和單體電池的設計,即從電池開發的源頭入手。目前,大多數跨國汽車制造商仍處于電池系統研發的第一步。高振尼透露,通用汽車研發的單體電池在正式使用之前,至少需要3-5年的時間才能在實驗室進行測試和驗證,從而了解電池組的安全性等技術性能。業內人士認為,從這個角度來看,瑪麗?寶來的“風險最小化”戰略不會阻礙通用技術先進性的保持。瑪麗·寶來要求通用汽車提前幾年投資于所有前瞻性技術的研發,并掌握技術的每個環節,然后在確保每項技術先進性和安全性的基礎上投入商業使用。電池:在汽車領域的競爭之外,與寶馬在沈陽的動力電池中心不同,通用汽車投資16億元建立的電池本地化實體被命名為“上汽通用動力電池系統開發中心”。去年6月,由中央電池廠的一條生產線組裝的風冷電池組已開始搭載上汽通用生產的凱迪拉克XT5輕型混合車型。今年8月,另一條液冷電池組生產線也將開工。在生產系統中,通用汽車利用電池實驗室開發新的電池材料和設計單體電池,并與LG保持溝通。為量產車型開發的單體電池交付給LG進行生產,然后汽車制造商購買LG產品并將其放入自己的電池工廠……
用于裝配的系列。“我們現在正在與多家電池供應商進行談判,(與誰合作)還沒有做出最終決定。”錢惠康表示,最終的供應商不會只鎖定一家。目前,當地電池制造商的技術和生產能力已經大大提高,任何能夠滿足通用產品技術要求的供應商都在考慮之中。作為世界上唯一生產電池的化工公司,韓國LG是通用汽車的全球合作伙伴,也是SAIC-GM各種新能源產品的電池供應商。通用汽車和LG的合作重點是電池開發和電池技術升級。據報道,SAIC-GM預計將在今年8月別克velite交付六個國家后,將其電池供應商轉變為當地制造商,以從補貼中受益。在生產道路上,目前大多數汽車制造商都采取了與通用汽車相同的道路,購買電池并自建工廠組裝電池組,但對電池(電極材料和電解質)的研發很少。然而,越來越多的汽車制造商已經意識到早期電池研發的重要性。電池芯是動力電池的核心部件,它決定了動力電池的性能、容量、充電效率、使用壽命和最重要的成本,也是電動汽車競爭的關鍵。更重要的是,每個汽車公司的產品都不一樣,對電池性能和設計的要求也不一樣。電池制造商無法進行有針對性的開發,電池技術路線仍處于探索各種路線的階段,新技術隨時可能顛覆現有技術。對于汽車制造商來說,電池技術的“失控”將增加未來競爭的風險。跨國汽車巨頭已經開始行動了。去年11月,寶馬集團的電池技術中心在德國慕尼黑破土動工,最早將于2019年投入使用。在2億歐元的投資背后,寶馬需要加強電池性能,并為供應商提供更多指導。大眾汽車去年宣布將在電動汽車電池上投資500億歐元,此前宣布的續航里程超過1000公里的固態電池預計將于2025年量產。據通用汽車中國前瞻技術中心相關技術人員介紹,作為軟包裝電池技術的代表,LG目前在歐美市場的銷售價格已經控制在1元/瓦時以內,利潤率是可以保證的。2016年,LG化學宣布將實現1元/瓦時的價格,這成為韓國電池點燃價格戰的借口。2017年6月,動力電池專家高歐陽明曾表示,2020年中國國內動力電池成本有望實現1元/瓦時。但自2018年以來,由于鋰礦等國際原材料價格的瘋狂上漲,能否實現1元/瓦時成為一個懸念。
1、中日擬協商統一電動汽車充電器標準,為出臺國際標準做準備據日本時事通訊社報道,中國和日本正在圍繞電動(EV)汽車充電系統的規格統一進行協商。
1900/1/1 0:00:00始于2011年的分時租賃出行模式發展至今,已涌入大批玩家。
1900/1/1 0:00:001、工信部發布機動車企業和產品準入許可審查要求征求意見稿6月6日,工信部公開征求對《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準入許可審查要求(征求意見稿)》和《道路機動車輛產品準入許可審查要求(征求意見稿)》的意見。
1900/1/1 0:00:00近日,共享新能源汽車平臺麻瓜出行以一種令人始料不及的方式出了名關停的消息讓更多人得知它的存在。這或許不足以讓業界集體扼腕嘆息,但卻足以管窺共享汽車前路之多艱。
1900/1/1 0:00:006月6日,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18年第6批),共包括112戶企業的353個車型,其中新能源乘用車52款(純電動車46款,插電式混合動力6款)。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雷諾首席執行官卡洛斯戈恩CarlosGhosn或將在2022年任職到期前,提前辭職。戈恩也是日產和三菱的董事長,同時也是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的董事長。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