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工業已經發展到現在。一方面,我們應該為它的成就感到驕傲。另一方面,也應該意識到這個問題。現在汽車工業的問題是大而不強。它的弱點在于缺乏核心技術。”3月2日,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元,在主題為“在國際背景下看中國汽車的新機遇”的論壇上表示。在本次論壇上,不同于汽車行業的角度,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元、清華大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區原副主任侯云春、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等專家,從國際經濟和文化融合的角度解讀了中國汽車在國際背景下的新使命和新機遇。姚景元:我們要用改革開放的思維來解決汽車的核心技術問題。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元中國汽車重新站在國際發展的十字路口。與十年前吉利收購沃爾沃的時代不同,如今的中國汽車在國際化進程中更多地參與和引領著整個世界汽車的轉型,不再只關注和滿足于國內市場。另一方面,經濟工作最重要的是識別時代矛盾,圍繞主要矛盾進行發展和投資。改革開放初期,主要矛盾是溫飽,與溫飽相關度最高的行業是溫飽;現在已經從溫飽變成了住房和交通,所以李書福轉型汽車行業是他成功的第一步。中國有三個城市: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和汽車市場,其中普通人唯一不罵的就是汽車市場,因為它的性價比在不斷提高,價格在下降。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一方面我們應該為它的成就感到驕傲,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意識到這個問題。現在汽車行業的問題是大而不強,而其薄弱的原因在于缺乏核心技術。中國在七八年前引進了技術,但問題是還沒有被消化,這表明我們在創新和創造方面存在問題。因此,當務之急是以改革開放的思路解決核心技術問題。當李書福在2010年收購沃爾沃時,許多中國人并不樂觀;關于吉利入股戴姆勒,眾說紛紜,但這應該得到支持,因為這是中國汽車行業經過40年發展所經歷的最重要的歷史時刻。目前,中國汽車產業規模居世界第一,是時候從量變到質變了。因此,李書福加入戴姆勒是中國汽車工業邁出的堅實一步,具有歷史里程碑意義。侯運春: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汽車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已進入2.0時代。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院侯運春副主任侯運春表示,全球汽車面臨的巨大變化首先是由新一輪技術革命帶來的。侯云春將其總結為一個多翼。一個是智能化、網絡化和數字化;
多翼是材料技術、能源技術和生物技術的深度發展和高度融合。新一輪技術革命的特點,給產業組織、分工、企業管理以及從研發、生產、流通到消費帶來了一系列深刻而革命性的變化。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對外開放的新格局給汽車工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巨大挑戰。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對外開放都進入了2.0時代。目前,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汽車已經成為汽車生產和消費大國,但大國不是強國。要想真正讓中國的汽車工業強大起來,我們必須加大力度提高汽車工業的技術水平,跟上甚至引領汽車工業的新一輪技術革命。只有這樣,中國才能實現中國經濟和中國汽車的高質量發展。李稻葵:吉利跨國合作的關鍵是文化融合。
中國人民協商會議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和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李稻葵在論壇上表示,汽車行業正在發生變化。從淺層來看,印度東南亞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汽車需求在未來幾年肯定會上升,因為世界經濟仍在復蘇,盡管出現了特朗普和脫歐等阻礙全球貿易的數字和事件,但整個汽車行業仍在發展。從中國市場來看,消費者對汽車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和高端化。此外,對于吉利入股戴姆勒來說,這意味著李書福代表中國汽車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并通過他的經營,造福全人類,這是世界汽車命運共同體的根源。還有一點需要補充的是,中國大多數企業家沒有也應該學習的是,李書福可以從事“洋務”。李書福一再表示,合并失敗的關鍵在于文化的融合。當他收購沃爾沃時,他要解決的問題是瑞典和中國的文化,尤其是吉利,它最初是基于浙南的文化,如何與海外企業融合。在這方面,他抓住了核心問題。合并的成功不在于資本和董事會席位,而在于文化能否真正融合,能否被談論,能否團結在一起,理念能否統一。這是關鍵。王曉明:中國汽車工業正處于一個革命性和轉型的十字路口。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研究員王小明國務院發展研究院產業經濟研究司第一研究室總監、研究員王曉明從產業發展趨勢的角度分析,中國汽車工業正處于一個革命性和轉型的十字路口。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僅靠技術手段無法解決節能、環保等一系列問題。其中,商業創新模式是一種發展趨勢。汽車社會從10億進入到20億,意味著它將從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汽車產業和社會的主導形態轉變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汽車產業與社會的主導形式。如果沒有這樣的模式轉變和轉型,未來的汽車社會就無法實現。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主要汽車形式是石油加內燃機加傳統燃油汽車和高速公路;
第三次工業革命下的主導形式已成為電力、電池和電機、電動汽車、車聯網、自動駕駛和生產方式的個性化定制,以及商業模式的革命性創新。由此產生的消費市場和產業組織的變化。未來的汽車產業正在形成一種新的格局,從傳統的連鎖格局向未來的網絡格局轉變。在本次論壇上,專家學者不僅解讀了吉利入股戴姆勒的情況,還分別提出了四點建議。
侯云春:中國汽車需要對“減量經濟”大做文章。吉利入股戴姆勒,合作是第一要務。關鍵是看看雙方的合作方向是傾斜的,發動機技術還是智能控制技術?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能源汽車的合作中,中國電動汽車發展的幾個關鍵因素尚未解決,一個是鋰電池動力技術,另一個是礦產資源有限開采和使用的限制。此外,中國1000人的汽車數量正在飆升,國內汽車市場的容量正在接近飽和。是時候從“數量”轉變為“質量”了。現在需要考慮的是為國內消費者普及汽車文化和文明。首先,它體現在汽車使用的效率上。經濟學有兩種說法:“增量經濟”和“減量經濟”。目前,中國需要在“減量經濟”上大做文章,而租車和共享出行是實施它的最佳手段。從生產的角度來看,雖然數量減少了,但效率提高了,這不僅節省了資源,從長遠來看也符合行業健康發展的需要。因此,李書福對戴姆勒的持股是決定未來汽車出行服務向移動出行的早期投資。姚景元:李書福不是要當官,而是要融入戴姆勒集團。首先,吉利入股戴姆勒并不意味著李書福想領導戴姆勒,而是通過與世界級汽車集團的合作學習其核心技術,從而融入全球汽車行業。此外,中國汽車行業目前面臨的問題是,汽車年產量接近3000萬輛,2017年增長了個位數,往年增長了兩位數。未來,汽車企業很難通過增加數量來獲得發展、利潤和成就。如果我們一味追求速度,失衡和不足的問題就會變得更加尖銳。中國汽車產業現在需要做的是從高速增長轉變為高質量增長。像吉利這樣在改革開放中崛起的企業,曾經依靠世界經濟對中國經濟的支持。現在,是時候回饋世界經濟了。走出去,融入全球汽車行業和整個世界經濟是最好的出路。水皮:傳統汽車公司應該拋棄歷史地位的負擔和障礙,擁抱智能技術。
知名財經評論家、《中國時報》水皮主編水皮對吉利參股戴姆勒有兩個建議。首先,我們應該吸取教訓,智能手機占據了普通手機的增長空間,直到被淘汰。以戴姆勒和吉利為代表的傳統車企如果想避免成為下一個諾基亞或愛立信,就必須跟上時代的發展趨勢,而不是在面臨巨大的技術變革時,讓過去的歷史地位成為負擔和障礙。在具體操作層面,要擁抱智能汽車和無人駕駛技術,同時要遵循中美兩國的標準制定新技術的發展時間表。第二個是對戴姆勒集團的建議。現在以李書福為首的吉利汽車在國內市場有足夠的話語權,其銷售渠道的鋪設就是最好的例子。過去幾年,梅賽德斯-奔馳在中國取得了良好的銷售業績。如果我們能利用李書福的經驗和吉利在中國市場的實踐來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
,其市場份額將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隨后戴姆勒集團的業績也將有所改善。因此,吉利入股戴姆勒是一件好事。王曉明:個性化出行將成為互利共贏的關鍵領域。李書福在兩會的年度提案中始終關注汽車的社會發展,這種關注有著明顯的發展變化。起初,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受到家庭收入的影響,其次是城市購買、環境和能源消費的限制,現在已經開始轉向宏觀的出行領域。在個性化出行方面,中國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而這一空間很大一部分是高端出行。吉利入股戴姆勒,是看中其未來在這一領域取得的成就,充分發揮戴姆勒在高端汽車領域的地位,為高端出行提供一套服務解決方案。另一方面,戴姆勒對中國市場的需求巨大,而且仍在擴大。無論是在自動駕駛技術還是共享出行方面,中國都是戴姆勒推廣先進技術和服務的試驗場,因此這是一次雙贏的合作。“汽車工業已經發展到現在。一方面,我們應該為它的成就感到驕傲。另一方面,也應該意識到這個問題。現在汽車工業的問題是大而不強。它的弱點在于缺乏核心技術。”3月2日,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元,在主題為“在國際背景下看中國汽車的新機遇”的論壇上表示。在本次論壇上,不同于汽車行業的角度,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元、清華大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區原副主任侯云春、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等專家,從國際經濟和文化融合的角度解讀了中國汽車在國際背景下的新使命和新機遇。姚景元:我們要用改革開放的思維來解決汽車的核心技術問題。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元中國汽車重新站在國際發展的十字路口。與十年前吉利收購沃爾沃的時代不同,如今的中國汽車在國際化進程中更多地參與和引領著整個世界汽車的轉型,不再只關注和滿足于國內市場。另一方面,經濟工作最重要的是識別時代矛盾,圍繞主要矛盾進行發展和投資。改革開放初期,主要矛盾是溫飽,與溫飽相關度最高的行業是溫飽;現在已經從溫飽變成了住房和交通,所以李書福轉型汽車行業是他成功的第一步。中國有三個城市: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和汽車市場,其中普通人唯一不罵的就是汽車市場,因為它的性價比在不斷提高,價格在下降。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一方面我們應該為它的成就感到驕傲,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意識到這個問題。現在汽車行業的問題是大而不強,而其薄弱的原因在于缺乏核心技術。中國在七八年前引進了技術,但問題是還沒有被消化,這表明我們在創新和創造方面存在問題。因此,當務之急是以改革開放的思路解決核心技術問題。當李書福在2010年收購沃爾沃時,許多中國人并不樂觀;
關于吉利入股戴姆勒,眾說紛紜,但這應該得到支持,因為這是中國汽車行業經過40年發展所經歷的最重要的歷史時刻。目前,中國汽車產業規模居世界第一,是時候從量變到質變了。因此,李書福加入戴姆勒是中國汽車工業邁出的堅實一步,具有歷史里程碑意義。侯運春: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汽車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已進入2.0時代。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院侯運春副主任侯運春表示,全球汽車面臨的巨大變化首先是由新一輪技術革命帶來的。侯云春將其總結為一個多翼。一個是智能化、網絡化和數字化;
多翼是材料技術、能源技術和生物技術的深度發展和高度融合。新一輪技術革命的特點,給產業組織、分工、企業管理以及從研發、生產、流通到消費帶來了一系列深刻而革命性的變化。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對外開放的新格局給汽車工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巨大挑戰。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對外開放都進入了2.0時代。目前,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汽車已經成為汽車生產和消費大國,但大國不是強國。要想真正讓中國的汽車工業強大起來,我們必須加大力度提高汽車工業的技術水平,跟上甚至引領汽車工業的新一輪技術革命。只有這樣,中國才能實現中國經濟和中國汽車的高質量發展。李稻葵:吉利跨國合作的關鍵是文化融合。
中國人民協商會議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和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李稻葵在論壇上表示,汽車行業正在發生變化。從淺層來看,印度東南亞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汽車需求在未來幾年肯定會上升,因為世界經濟仍在復蘇,盡管出現了特朗普和脫歐等阻礙全球貿易的數字和事件,但整個汽車行業仍在發展。從中國市場來看,消費者對汽車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和高端化。此外,對于吉利入股戴姆勒來說,這意味著李書福代表中國汽車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并通過他的經營,造福全人類,這是世界汽車命運共同體的根源。還有一點需要補充的是,中國大多數企業家沒有也應該學習的是,李書福可以從事“洋務”。李書福一再表示,合并失敗的關鍵在于文化的融合。當他收購沃爾沃時,他要解決的問題是瑞典和中國的文化,尤其是吉利,它最初是基于浙南的文化,如何與海外企業融合。在這方面,他抓住了核心問題。合并的成功不在于資本和董事會席位,而在于文化能否真正融合,能否被談論,能否團結在一起,理念能否統一。這是關鍵。王曉明:中國汽車工業正處于一個革命性和轉型的十字路口。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研究員王小明國務院發展研究院產業經濟研究司第一研究室總監、研究員王曉明從產業發展趨勢的角度分析,中國汽車工業正處于一個革命性和轉型的十字路口。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僅靠技術手段無法解決節能、環保等一系列問題。其中,商業創新模式是一種發展趨勢。汽車社會從10億進入到20億,意味著它將從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汽車產業和社會的主導形態轉變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汽車產業與社會的主導形式。如果沒有這樣的模式轉變和轉型,未來的汽車社會就無法實現。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主要汽車形式是石油加內燃機加傳統燃油汽車和高速公路;
第三次工業革命下的主導形式已成為電力、電池和電機、電動汽車、車聯網、自動駕駛和生產方式的個性化定制,以及商業模式的革命性創新。由此產生的消費市場和產業組織的變化。未來的汽車產業正在形成一種新的格局,從傳統的連鎖格局向未來的網絡格局轉變。在本次論壇上,專家學者不僅解讀了吉利入股戴姆勒的情況,還分別提出了四點建議。
侯云春:中國汽車需要對“減量經濟”大做文章。吉利入股戴姆勒,合作是第一要務。關鍵是看看雙方的合作方向是傾斜的,發動機技術還是智能控制技術?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能源汽車的合作中,中國電動汽車發展的幾個關鍵因素尚未解決,一個是鋰電池動力技術,另一個是礦產資源有限開采和使用的限制。此外,中國1000人的汽車數量正在飆升,國內汽車市場的容量正在接近飽和。是時候從“數量”轉變為“質量”了。現在需要考慮的是為國內消費者普及汽車文化和文明。首先,它體現在汽車使用的效率上。經濟學有兩種說法:“增量經濟”和“減量經濟”。目前,中國需要在“減量經濟”上大做文章,而租車和共享出行是實施它的最佳手段。從生產的角度來看,雖然數量減少了,但效率提高了,這不僅節省了資源,從長遠來看也符合行業健康發展的需要。因此,李書福對戴姆勒的持股是決定未來汽車出行服務向移動出行的早期投資。姚景元:李書福不是要當官,而是要融入戴姆勒集團。首先,吉利入股戴姆勒并不意味著李書福想領導戴姆勒,而是通過與世界級汽車集團的合作學習其核心技術,從而融入全球汽車行業。此外,中國汽車行業目前面臨的問題是,汽車年產量接近3000萬輛,2017年增長了個位數,往年增長了兩位數。未來,汽車企業很難通過增加數量來獲得發展、利潤和成就。如果我們一味追求速度,失衡和不足的問題就會變得更加尖銳。中國汽車產業現在需要做的是從高速增長轉變為高質量增長。像吉利這樣在改革開放中崛起的企業,曾經依靠世界經濟對中國經濟的支持。現在,是時候回饋世界經濟了。走出去,融入全球汽車行業和整個世界經濟是最好的出路。水皮:傳統汽車公司應該拋棄歷史地位的負擔和障礙,擁抱智能技術。
知名財經評論家、《中國時報》水皮主編水皮對吉利參股戴姆勒有兩個建議。首先,我們應該吸取教訓,智能手機占據了普通手機的增長空間,直到被淘汰。以戴姆勒和吉利為代表的傳統車企如果想避免成為下一個諾基亞或愛立信,就必須跟上時代的發展趨勢,而不是在面臨巨大的技術變革時,讓過去的歷史地位成為負擔和障礙。在具體操作層面,要擁抱智能汽車和無人駕駛技術,同時要遵循中美兩國的標準制定新技術的發展時間表。第二個是對戴姆勒集團的建議。現在以李書福為首的吉利汽車在國內市場有足夠的話語權,其銷售渠道的鋪設就是最好的例子。過去幾年,梅賽德斯-奔馳在中國取得了良好的銷售業績。如果我們能利用李書福的經驗和吉利在中國市場的實踐來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
,其市場份額將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隨后戴姆勒集團的業績也將有所改善。因此,吉利入股戴姆勒是一件好事。王曉明:個性化出行將成為互利共贏的關鍵領域。李書福在兩會的年度提案中始終關注汽車的社會發展,這種關注有著明顯的發展變化。起初,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受到家庭收入的影響,其次是城市購買、環境和能源消費的限制,現在已經開始轉向宏觀的出行領域。在個性化出行方面,中國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而這一空間很大一部分是高端出行。吉利入股戴姆勒,是看中其未來在這一領域取得的成就,充分發揮戴姆勒在高端汽車領域的地位,為高端出行提供一套服務解決方案。另一方面,戴姆勒對中國市場的需求巨大,而且仍在擴大。無論是在自動駕駛技術還是共享出行方面,中國都是戴姆勒推廣先進技術和服務的試驗場,因此這是一次雙贏的合作。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將于3月5日在北京召開。
1900/1/1 0:00:00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將于3月5日在北京隆重開幕。
1900/1/1 0:00:003月5日,景馳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景馳科技”)正式加入百度Apollo開放平臺,成為Apollo合作伙伴。未來雙方將展開合作,積極推動自動駕駛行業發展。
1900/1/1 0:00:00近日,據相關媒體報道,2018年2月,北京市有逾21萬人等待新能源小客車指標,近282萬人參與普通小客車指標搖號。相比去年12月,新能源指標申請人數劇增近9萬,普通指標申請人數下降超4萬。
1900/1/1 0:00:001、七部委發布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實施方案(閱讀原文)3月2日,工信部等七部委聯合發布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實施方案》,到2020年,建立完善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體系,
1900/1/1 0:00:00戊戌春節前夕,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聯合發布《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新補貼提高了非快充類純電動客車、專用車等車型的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門檻,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