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上午,中國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創新戰略聯盟(以下簡稱中國氫能戰略聯盟)在北京正式成立。建立跨學科、跨行業、跨部門的國家氫能產業聯盟,促進協同創新、資源整合、推廣應用,中國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的交流和宣傳將全面有助于提高中國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的市場成熟度和國際競爭力,也標志著中國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將進入標準化和加速發展的新時代,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氫能社會的進程將不斷升級和加快。
中國人民協商會議副主席、科技部部長、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中國工程院黨委書記、,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巴克利,中國氫能戰略聯盟指導部委負責人、理事長,部分地方政府和行業協會代表200余人參加了聯盟成立大會。隨著氫能應用技術的逐漸成熟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壓力越來越大,氫能產業的發展備受全球關注。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作為促進經濟社會低碳環保發展的重要創新技術,已在全球達成共識。許多國家政府發布了氫能和燃料電池發展的戰略路線圖,美國、日本和德國等發達國家甚至將氫能規劃提升到了國家能源戰略的高度。氫能的開發利用已成為發達國家能源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日本是世界上發展氫能最活躍的國家之一,近年來頒布了一系列激勵政策,在氫燃料電池領域獲得了1500多項專利。2011年以來,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先后從戰略、產業結構、科技、金融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引導和鼓勵包括氫燃料電池及相關產業在內的氫能產業發展。但目前,我國氫能產業的燃料電池技術和裝備制造發展相對落后,氫能產業發展速度落后于發達國家。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能源局、國家開發銀行、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牽頭,國家能源集團牽頭,由中國能源、裝備制造、交通運輸、冶金材料等行業的17家大型企業、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聯合發起,邀請了來自、生產、,學習、研究和金融首批加入,并成立了“中國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創新戰略聯盟”。該聯盟探索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發展模式,并為國家制定氫能和燃油電池發展戰略和實施路線圖提供智庫建議;整合一切資源,吸收社會資本,共同支持和促進聯盟成員的產業技術創新;
推進國家和地方“氫能與燃料電池應用示范區”建設,推動制定我國氫能與電池設備制造與應用技術標準;提高公眾對氫能產業的認識,形成有利于我國氫能經濟發展的社會氛圍。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是具有前瞻性的新興產業,投資規模較大。中國氫能戰略聯盟成立后,一方面將集聚相關行業的產學研技術資源,加強協同創新,統籌推進包括制氫、儲氫、運輸在內的全產業鏈技術突破,加氫基礎設施和燃料電池應用,加快掌握更多關鍵核心技術;另一方面,加強行業和市場協調,引導聯盟成員提煉自身研發和產業優勢,在氫能利用技術、安全技術和氫能技術標準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推動氫能和燃料電池在國防、分布式能源、,汽車動力和儲能設備,建立吸引風險投資和發起資金的投融資機制,加快推進中國氫能產業布局,共同推動中國氫能社會建設。國家能源集團是中國氫能聯盟的第一個主席單位,是黨的十九大勝利后重組成立的第一家大型能源央企。集團總資產超過1.8萬億元,營業收入超過5000億元。其下屬的煤炭、常規發電、風電、煤制液化工等業務居世界第一,生產經營和盈利能力在中央企業中名列前茅。作為一家綜合性能源企業,國家能源集團在氫能行業具有獨特優勢。目前,煤化工年氫氣產量超過400萬噸,具備4000萬輛燃料電池乘用車供應能力,居世界第一;煤制氫的成本是天然氣制氫成本的70-80%,重油或石腦油制氫成本的60-70%。30萬噸二氧化碳封存(CCS)技術已成功示范,為應對煤化工制氫的碳排放奠定了基礎;
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可觀,風電裝機容量居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制氫可以進一步降低成本和碳排放。目前,公司正在加快布局從制氫到加氫站的氫能利用全產業鏈,并參與氫燃料電池的研發。它計劃在江蘇如皋、陜西咸陽和內蒙古包頭投資氫能項目。2月11日上午,中國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創新戰略聯盟(以下簡稱中國氫能戰略聯盟)在北京正式成立。建立跨學科、跨行業、跨部門的國家氫能產業聯盟,促進協同創新、資源整合、推廣應用,中國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的交流和宣傳將全面有助于提高中國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的市場成熟度和國際競爭力,也標志著中國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將進入標準化和加速發展的新時代,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氫能社會的進程將不斷升級和加快。
中國人民協商會議副主席、科技部部長、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中國工程院黨委書記、,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巴克利,中國氫能戰略聯盟指導部委負責人、理事長,部分地方政府和行業協會代表200余人參加了聯盟成立大會。隨著氫能應用技術的逐漸成熟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壓力越來越大,氫能產業的發展備受全球關注。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作為促進經濟社會低碳環保發展的重要創新技術,已在全球達成共識。許多國家政府發布了氫能和燃料電池發展的戰略路線圖,美國、日本和德國等發達國家甚至將氫能規劃提升到了國家能源戰略的高度。氫能的開發利用已成為發達國家能源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日本是世界上發展氫能最活躍的國家之一,近年來頒布了一系列激勵政策,在氫燃料電池領域獲得了1500多項專利。2011年以來,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先后從戰略、產業結構、科技、金融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引導和鼓勵包括氫燃料電池及相關產業在內的氫能產業發展。但目前,我國氫能產業的燃料電池技術和裝備制造發展相對落后,氫能產業發展速度落后于發達國家。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能源局、國家開發銀行、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牽頭,國家能源集團牽頭,由中國能源、裝備制造、交通運輸、冶金材料等行業的17家大型企業、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聯合發起,邀請了來自、生產、,學習、研究和金融首批加入,并成立了“中國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創新戰略聯盟”。該聯盟探索形成一個發展模式……
el,為國家制定氫能和燃料電池發展戰略和實施路線圖提供智庫建議;整合一切資源,吸收社會資本,共同支持和促進聯盟成員的產業技術創新;推進國家和地方“氫能與燃料電池應用示范區”建設,推動制定我國氫能與電池設備制造與應用技術標準;提高公眾對氫能產業的認識,形成有利于我國氫能經濟發展的社會氛圍。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是具有前瞻性的新興產業,投資規模較大。中國氫能戰略聯盟成立后,一方面將集聚相關行業的產學研技術資源,加強協同創新,統籌推進包括制氫、儲氫、運輸在內的全產業鏈技術突破,加氫基礎設施和燃料電池應用,加快掌握更多關鍵核心技術;另一方面,加強行業和市場協調,引導聯盟成員提煉自身研發和產業優勢,在氫能利用技術、安全技術和氫能技術標準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推動氫能和燃料電池在國防、分布式能源、,汽車動力和儲能設備,建立吸引風險投資和發起資金的投融資機制,加快推進中國氫能產業布局,共同推動中國氫能社會建設。國家能源集團是中國氫能聯盟的第一個主席單位,是黨的十九大勝利后重組成立的第一家大型能源央企。集團總資產超過1.8萬億元,營業收入超過5000億元。其下屬的煤炭、常規發電、風電、煤制液化工等業務居世界第一,生產經營和盈利能力在中央企業中名列前茅。作為一家綜合性能源企業,國家能源集團在氫能行業具有獨特優勢。目前,煤化工年氫氣產量超過400萬噸,具備4000萬輛燃料電池乘用車供應能力,居世界第一;煤制氫的成本是天然氣制氫成本的70-80%,重油或石腦油制氫成本的60-70%。30萬噸二氧化碳封存(CCS)技術已成功示范,為應對煤化工制氫的碳排放奠定了基礎;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可觀,風電裝機容量居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制氫可以進一步降低成本和碳排放。目前,公司正在加快布局從制氫到加氫站的氫能利用全產業鏈,并參與氫燃料電池的研發。它計劃在江蘇如皋、陜西咸陽和內蒙古包頭投資氫能項目。
據外媒報道,在不遠的將來,消費者會發現,他(她)們更愿意選擇互聯汽車,原因如下:車輛安全性及車載網絡安全性如今,越來越多的新車將配置傳感器,該設備有助于防止交通事故,
1900/1/1 0:00:00隨著下游新能源汽車和三元動力電池的拉動,近年來市場對鈷的需求大幅增加,2017年年初還出現了鈷的暴漲局面。鑒于鈷資源的稀缺性,業內對發展三元鋰電池始終充滿危機感。
1900/1/1 0:00:002月11日上午,總投資326億元的吉利新能源汽車項目簽約落戶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經濟技術開發區。
1900/1/1 0:00:00據第一電動研究院整理,2017年全年新能源汽車上牌總量為719512輛。其中乘用車上牌量為525880輛,占比7309。
1900/1/1 0:00:00在每個新能源汽車從業者的心里都有一個同樣的夢想:未來,新能源汽車能夠取代傳統燃油車成為人類社會的主要出行工具2018年春天的腳步悄然走近,驀然回首,第一電動網創立已8年,
1900/1/1 0:00:002018年1月國內裝機量為127Gwh,較2017年12月環比減少105Gwh,環比降幅為89,但較2017年1月同比增長116Gwh,同比增幅達1055。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