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日系電動車來晚了嗎?日產、本田和豐田新能源戰略橫評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在雙積分政策實施前夕,除了已經深入中國新能源市場的自主品牌外,國外品牌也乘著政策的春風布局新能源。其中,寶馬已基本完成新能源生態系統布局,不僅建成了豪華品牌首個動力電池中心,還積極推進汽車電池的研發、生產和回收利用。梅賽德斯-奔馳還計劃到2022年推出50多款新能源汽車,其中包括10多款純電動汽車。此外,為了扎根中國,大眾汽車還與江淮汽車成立了新能源汽車公司,深度布局中國新能源市場。

    Honda, Toyota, Dongfeng, Nissan, Volkswagen

    在這個決定汽車行業未來走向的轉折點上,在電動汽車市場一直缺乏的日本車企會心甘情愿地錯過這個難得的機會嗎?當然不是。最新消息顯示,2月5日,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總裁關潤在第四次新中期商業計劃會議上高調宣布,他將在未來五年投資600億元用于電氣化。此外,在電氣化方面,東風汽車有限公司還宣布將推出20多輛所有品牌的電動汽車,包括零排放和e-POWER車型;

    2018年和2019年,日產、啟辰和東風品牌將推出六款電動汽車。在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大力推動新能源發展的推動下,日產汽車有限公司將迎來中國新能源開發的春天。然而,與中國自主品牌、德國部門和美國部門在中國電動化方面的布局相比,日本品牌最近才宣布具體的新能源戰略計劃,顯然早就應該宣布了。

    Honda, Toyota, Dongfeng, Nissan, Volkswagen

    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總裁關潤那么,此時日本汽車公司是否選擇了確定新能源的戰略目標,是否失去了市場機會?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它會處于劣勢嗎?后來者的“小心思”日本車企一直對電動汽車“漠不關心”,有一套邏輯是完全可以理直氣壯的。首先,日本汽車公司在混合動力技術方面長期處于領先地位。在中國自主品牌還處于起步階段的20多年前,豐田開始開發混合動力技術,本田也推出了其首款混合動力汽車。混合動力技術的優點是電池壽命長,油耗超低。與成熟的混合動力技術積累相比,純電動技術仍然面臨著非常大的技術壁壘,如續航里程、充電速度和電池成本。因此,包括豐田在內的日本品牌對純電動汽車一直持觀望甚至排斥的態度。豐田汽車董事長內田武曾公開表示:“續航里程長的電動汽車非常昂貴,充電時間仍然很長。這種汽車不符合我們的項目規劃。”

    Honda, Toyota, Dongfeng, Nissan, Volkswagen

    豐田汽車公司董事長內田武此外,日本車企之所以遲遲不愿在純電動領域發力,也與消費市場的不成熟密切相關。幾年前,中國新能源市場的一夜繁榮源于巨額國家補貼和車牌限制。然而,巨額補貼也帶來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集體作弊行為,導致國家財產大規模流失。盡管后續新能源補貼政策有所調整,但補貼的減少直接導致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的波動,甚至直接影響了部分自主品牌的年終收入。2017年底,比亞迪、江淮等車企的年終財報將新能源補貼退坡列為2017年盈利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再次,對于外資企業來說,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與中國自主品牌競爭的劣勢在于,外資車企不享受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電動汽車生產成本高,如果沒有國家補貼,很難打開市場。

    Honda, Toyota, Dongfeng, Nissan, Volkswagen

    豐田總裁豐田章男(右前方)因此,只有與中國汽車公司成立合資公司,我們才能解決上述困難。然而,中國此前的政策規定,外國在華合資企業不得超過兩家公司,這意味著日本汽車公司如果想在中國開發新能源,就必須突破這一政策。直到2017年5月,這一政策才被江淮大眾打破。后來,福特和眾泰還成立了一家新能源合資公司。直到那時,雷諾-日產和東風才成立了易捷特新能源公司。果斷出擊不難發現,日系品牌在探索崇尚純電動技術的中國新能源市場時,一直堅持“跟跑戰略”。與幾年前相比,通過測試中國新能源消費市場的水,培養消費習慣,等待公眾突破外國品牌的壁壘,在中國開發新能源,日本車企此時選擇新能源的難度要小得多。在雙積分政策的“催化”下,日本車企開始對中國市場表現出興趣。在2017年的泰達論壇上,水野泰秀……

    本田技術研究產業有限公司(Honda Technical Research Industry Co.,Ltd.)執行董事兼中國部長公開表達了他對中國市場的關注。他說:“中國市場將是本田電動化的戰略中心,而這個市場的‘加速’將是本田成功的關鍵。”

    Honda, Toyota, Dongfeng, Nissan, Volkswagen

    在本田的媒體發布會上,本田技術研究產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中國部長恒野秀吉再次談到本田的新能源戰略:“2018年是本田電動汽車的第一年,我們將與合資品牌東風本田和廣汽本田聯合推出中國獨家電動汽車。”,新車將以本田緊湊型SUV為平臺。對于豐田來說,這也是電動化進程中一個非常關鍵的階段。2016年底,豐田成立了電動汽車業務規劃部,由總裁豐田章男直接領導,展示了豐田對電動化的重視。根據豐田目前的電動汽車計劃,至少有10款純電動汽車將在2020年初前全面上市,第一個上市的市場是中國,其次是日本、美國和歐洲市場。有著“世界上最暢銷的電動汽車”美譽的日產與雷諾合作,與東風在中國成立了一家新能源公司。近日,外媒也報道稱,日產將在未來五年內推出四款純電動汽車,英國和菲尼迪也將推出兩款純電動車型。

    Honda, Toyota, Dongfeng, Nissan, Volkswagen

    從傳統燃料汽車向新能源的過渡是一個需要多年時間和精力的系統工程。無論是出于戰略考慮,還是各國新能源政策下的被迫選擇,日本車企此時入場,都預示著新能源是未來汽車行業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那么,在這場新能源戰爭中,“后來者”日本車企將取得怎樣的成績呢?在雙重積分等政策的指導下,它將走向何方?它還需要復雜的市場競爭才能給出答案。在雙積分政策實施前夕,除了已經深入中國新能源市場的自主品牌外,國外品牌也乘著政策的春風布局新能源。其中,寶馬已基本完成新能源生態系統布局,不僅建成了豪華品牌首個動力電池中心,還積極推進汽車電池的研發、生產和回收利用。梅賽德斯-奔馳還計劃到2022年推出50多款新能源汽車,其中包括10多款純電動汽車。此外,為了扎根中國,大眾汽車還與江淮汽車成立了新能源汽車公司,深度布局中國新能源市場。

    Honda, Toyota, Dongfeng, Nissan, Volkswagen

    在這個決定汽車行業未來走向的轉折點上,在電動汽車市場一直缺乏的日本車企會心甘情愿地錯過這個難得的機會嗎?當然不是。最新消息顯示,2月5日,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總裁關潤在第四次新中期商業計劃會議上高調宣布,他將在未來五年投資600億元用于電氣化。此外,在電氣化方面,東風汽車有限公司還宣布將推出20多輛所有品牌的電動汽車,包括零排放和e-POWER車型;

    2018年和2019年,日產、啟辰和東風品牌將推出六款電動汽車。在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大力推動新能源發展的推動下,日產汽車有限公司將迎來中國新能源開發的春天。然而,與中國自主品牌、德國部門和美國部門在中國電動化方面的布局相比,日本品牌最近才宣布具體的新能源戰略計劃,顯然早就應該宣布了。

    Honda, Toyota, Dongfeng, Nissan, Volkswagen

    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總裁關潤那么,此時日本汽車公司是否選擇了確定新能源的戰略目標,是否失去了市場機會?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它會處于劣勢嗎?后來者的“小心思”日本車企一直對電動汽車“漠不關心”,有一套邏輯是完全可以理直氣壯的。首先,日本汽車公司在混合動力技術方面長期處于領先地位。在中國自主品牌還處于起步階段的20多年前,豐田開始開發混合動力技術,本田也推出了其首款混合動力汽車。混合動力技術的優點是電池壽命長,油耗超低。與成熟的混合動力技術積累相比,純電動技術仍然面臨著非常大的技術壁壘,如續航里程、充電速度和電池成本。因此,包括豐田在內的日本品牌對純電動汽車一直持觀望甚至排斥的態度。豐田汽車董事長內田武曾公開表示:“續航里程長的電動汽車非常昂貴,充電時間仍然很長。這種汽車不符合我們的項目規劃。”

    Honda, Toyota, Dongfeng, Nissan, Volkswagen

    豐田汽車公司董事長內田武此外,日本車企之所以遲遲不愿在純電動領域發力,也與消費市場的不成熟密切相關。幾年前,中國新能源市場的一夜繁榮源于巨額國家補貼和車牌限制。然而,巨額補貼也帶來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集體作弊行為,導致國家財產大規模流失。盡管后續新能源補貼政策有所調整,但補貼的減少直接導致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的波動,甚至直接影響了部分自主品牌的年終收入。2017年底,比亞迪、江淮等車企的年終財報將新能源補貼退坡列為2017年盈利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再次,對于外資企業來說,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與中國自主品牌競爭的劣勢在于,外資車企不享受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電動汽車生產成本高,如果沒有國家補貼,很難打開市場。

    Honda, Toyota, Dongfeng, Nissan, Volkswagen

    豐田總裁豐田章男(右前方)因此,只有與中國汽車公司成立合資公司,我們才能解決上述困難。然而,中國此前的政策規定,外國在華合資企業不得超過兩家公司,這意味著日本汽車公司如果想在中國開發新能源,就必須突破這一政策。直到2017年5月,這一政策才被江淮大眾打破。后來,福特和眾泰還成立了一家新能源合資公司。直到那時,雷諾-日產和東風才成立了易捷特新能源公司。果斷出擊不難發現,日系品牌在探索崇尚純電動技術的中國新能源市場時,一直堅持“跟跑戰略”。與幾年前相比,通過測試中國新能源消費市場的水,培養消費習慣,等待公眾突破外國品牌的壁壘,在中國開發新能源,日本車企此時選擇新能源的難度要小得多。在雙積分政策的“催化”下,日本車企開始對中國市場表現出興趣。在2017年的泰達論壇上,水野泰秀……

    本田技術研究產業有限公司(Honda Technical Research Industry Co.,Ltd.)執行董事兼中國部長公開表達了他對中國市場的關注。他說:“中國市場將是本田電動化的戰略中心,而這個市場的‘加速’將是本田成功的關鍵。”

    Honda, Toyota, Dongfeng, Nissan, Volkswagen

    在本田的媒體發布會上,本田技術研究產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中國部長恒野秀吉再次談到本田的新能源戰略:“2018年是本田電動汽車的第一年,我們將與合資品牌東風本田和廣汽本田聯合推出中國獨家電動汽車。”,新車將以本田緊湊型SUV為平臺。對于豐田來說,這也是電動化進程中一個非常關鍵的階段。2016年底,豐田成立了電動汽車業務規劃部,由總裁豐田章男直接領導,展示了豐田對電動化的重視。根據豐田目前的電動汽車計劃,至少有10款純電動汽車將在2020年初前全面上市,第一個上市的市場是中國,其次是日本、美國和歐洲市場。有著“世界上最暢銷的電動汽車”美譽的日產與雷諾合作,與東風在中國成立了一家新能源公司。近日,外媒也報道稱,日產將在未來五年內推出四款純電動汽車,英國和菲尼迪也將推出兩款純電動車型。

    Honda, Toyota, Dongfeng, Nissan, Volkswagen

    從傳統燃料汽車向新能源的過渡是一個需要多年時間和精力的系統工程。無論是出于戰略考慮,還是各國新能源政策下的被迫選擇,日本車企此時入場,都預示著新能源是未來汽車行業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那么,在這場新能源戰爭中,“后來者”日本車企將取得怎樣的成績呢?在雙重積分等政策的指導下,它將走向何方?它還需要復雜的市場競爭才能給出答案。

    標簽:本田豐田東風日產大眾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大規模報廢期將至 動力電池進入行業“修正期”

    從“十五”到“十三五”,新能源汽車逐步走向快速發展的道路,動力電池也成為“風口上的豬”,可謂突飛猛進,不過隨而至而來的動力電池報廢潮也越來越近。

    1900/1/1 0:00:00
    思科在澳測試智能交通技術 旨在緩解交通擁堵

    據外媒報道,思科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市(Adelaide)投入了100萬澳元(約合7936萬美元)的資金,幫助其緩解交通擁堵,為其在繁華道路上部署自動駕駛汽車鋪路。

    1900/1/1 0:00:00
    電池回收藍海初現 行業巨頭聞風而入

    第一批電動汽車運行已經超過20萬公里,從電池的使用壽命來看,這意味著部分動力電池開始進入報廢期。報廢期的到來也給電池回收產業帶來巨大的市場機遇。

    1900/1/1 0:00:00
    北京首批新能源專用號牌公交車上路運營

    2018年2月6日,乘客登上北京公交兒研所專線。該車車身短小,黃色涂裝,采用氣電混合動力,零排放、無污染,這是北京自2017年12月28日啟用新能源專用號牌后,首批懸掛新能源專用號牌的公交車上路。

    1900/1/1 0:00:00
    賽麟汽車王曉麟:我沒有雞湯,也不講顛覆,只追求極致

    多年后,王曉麟還是選擇回到了中國,此時的祖國政通人和,是世界第一汽車大國。1990年,國際形勢風云變幻,中國置身于變革創新的機遇期。

    1900/1/1 0:00:00
    第四季度虧損6.75億美元,但SpaceX還是為特斯拉開了個好頭

    2月8日,特斯拉公布了2017財年第四季度財報。報告顯示,該公司Q4營收額高達33億美元,略高于華爾街此前預計的32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2284億美元相比,再創收入紀錄。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亚洲欧美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