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五”到“十三五”,新能源汽車逐漸走向快速發展之路,動力電池也成為“風口上的豬”,可謂突飛猛進,但隨之而來的動力電池報廢潮越來越近。為了加快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有必要從戰略角度布局動力電池回收體系。不久前,中國汽車協會宣布,2017年12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14.9萬輛和16.3萬輛,同比增長68.5%和56.8%。因此,2017年的年產量和銷售額分別達到79.4萬輛和77.7萬輛,接近80萬輛。根據市場調查數據,我們預測,在國家政策和市場需求的推動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達到峰值。2020年,產銷量將達到200萬輛,汽車保有量將超過5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隨著大規模報廢期的臨近,動力電池在新能源汽車成本中的占比將超過40%,而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必然會導致動力電池市場的進一步繁榮。但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之前推廣的新能源汽車已經跑了20多萬公里,進入了動力電池的回收期。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超過30萬輛,2016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為110萬輛。生產、銷售和擁有量呈幾何級數翻倍,都表明了同樣的結果:動力電池的大規模退役期即將到來。在2018年2月2日舉行的中國新能源動力電池及儲能產業大會新聞發布會上,多位專家明確指出,2018年將爆發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市場。這也與長期以來的市場判斷不謀而合。疫情爆發后,市場有多大?據相關機構統計,到2020年,我國動力電池累計報廢量可達12萬~17萬噸。在此期間,2018年廢動力電池回收市場將達到近55億元,到2022年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至250億元以上。在市場被劃分為戰斗和短板的地方,就會有“殺戮”。為了爭奪不斷擴大的動力電池回收市場份額,無論是電池企業還是上下游企業,或是專門從事電池回收的企業,都加快了布局,以便在行動中分一杯羹。2018年1月,重慶長安、比亞迪、銀隆新能源、沃特瑪、國軒高科、中國太塔、桑頓新能源等16家企業簽署了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戰略合作伙伴協議,積極加強與行業重點企業的合作,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一體化合作,加強協同創新,謀求共同發展。羅布就是羅布,但爭奪動力電池回收市場份額的斗爭并沒有那么簡單。一位業內人士透露,“現在,動力電池回收不盈利。回收后,原材料的售價只能滿足回收成本的1/3到1/2。”動力電池回收企業舉步維艱,原因不難找到:就企業自身而言,存在安全性差、專業性弱等問題,門檻低、拆解不規范現象突出;
從行業角度來看,產業化技術不成熟、政策不到位、商業模式缺乏、回收體系不完善,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動力電池回收的可持續發展。隨著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發展以及國家政策的不斷收緊,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的“修正期”終于到來。2017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實施方案》,提出由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生產企業負責建立廢物回收網絡。2017年12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實施了我國首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國家標準《車用動力電池回收拆解規范》,明確了電池回收拆解企業應具備相關資質,以確保安全,動力電池的環保和高效回收。2018年2月1日,《汽車動力電池回收與能量測試》、《汽車動力蓄電池編碼規則》、《電動汽車動力電池規格與尺寸》三項動力電池國家標準也正式實施。據了解,中國工程院院士孫逢春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工信部正在加緊出臺相關政策,動力電池回收將是2018年的重點研究對象。從戰略高度規劃布局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平穩健康發展,已成為當前生態文明建設和新時期新常態下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意義。除了政策和法律標準的頒布和實施外,我們認為有必要提供適當的補貼,讓越來越多的廢舊動力電池流入正規渠道,鼓勵拆解企業規范運營。積極引導公眾關注和實踐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活動。此外,應因地制宜建立系統的評價指標,加強對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監督和綜合診斷。從“十五”到“十三五”,新能源汽車逐漸走向快速發展之路,動力電池也成為“風口上的豬”,可謂突飛猛進,但隨之而來的動力電池報廢潮越來越近。為了加快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有必要從戰略角度布局動力電池回收體系。不久前,中國汽車協會宣布,2017年12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14.9萬輛和16.3萬輛,同比增長68.5%和56.8%。因此,2017年的年產量和銷售額分別達到79.4萬輛和77.7萬輛,接近80萬輛。根據市場調查數據,我們預測,在國家政策和市場需求的推動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達到峰值。2020年,產銷量將達到200萬輛,汽車保有量將超過5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隨著大規模報廢期的臨近,動力電池在新能源汽車成本中的占比將超過40%,而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必然會導致動力電池市場的進一步繁榮。但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之前推廣的新能源汽車已經跑了20多萬公里,進入了動力電池的回收期。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超過30萬輛,2016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為110萬輛。生產、銷售和擁有量呈幾何級數翻倍,都表明了同樣的結果:動力電池的大規模退役期即將到來。在2018年2月2日舉行的中國新能源動力電池及儲能產業大會新聞發布會上,多位專家明確指出,2018年將爆發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市場。這也與長期以來的市場判斷不謀而合。t有多大……
疫情爆發后的市場?據相關機構統計,到2020年,我國動力電池累計報廢量可達12萬~17萬噸。在此期間,2018年廢動力電池回收市場將達到近55億元,到2022年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至250億元以上。在市場被劃分為戰斗和短板的地方,就會有“殺戮”。為了爭奪不斷擴大的動力電池回收市場份額,無論是電池企業還是上下游企業,或是專門從事電池回收的企業,都加快了布局,以便在行動中分一杯羹。2018年1月,重慶長安、比亞迪、銀隆新能源、沃特瑪、國軒高科、中國太塔、桑頓新能源等16家企業簽署了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戰略合作伙伴協議,積極加強與行業重點企業的合作,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一體化合作,加強協同創新,謀求共同發展。羅布就是羅布,但爭奪動力電池回收市場份額的斗爭并沒有那么簡單。一位業內人士透露,“現在,動力電池回收不盈利。回收后,原材料的售價只能滿足回收成本的1/3到1/2。”動力電池回收企業舉步維艱,原因不難找到:就企業自身而言,存在安全性差、專業性弱等問題,門檻低、拆解不規范現象突出;從行業角度來看,產業化技術不成熟、政策不到位、商業模式缺乏、回收體系不完善,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動力電池回收的可持續發展。隨著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發展以及國家政策的不斷收緊,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的“修正期”終于到來。2017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實施方案》,提出由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生產企業負責建立廢物回收網絡。2017年12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實施了我國首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國家標準《車用動力電池回收拆解規范》,明確了電池回收拆解企業應具備相關資質,以確保安全,動力電池的環保和高效回收。2018年2月1日,《汽車動力電池回收與能量測試》、《汽車動力蓄電池編碼規則》、《電動汽車動力電池規格與尺寸》三項動力電池國家標準也正式實施。據了解,中國工程院院士孫逢春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工信部正在加緊出臺相關政策,動力電池回收將是2018年的重點研究對象。從戰略高度規劃布局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平穩健康發展,已成為當前生態文明建設和新時期新常態下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意義。除了政策和法律標準的頒布和實施外,我們認為有必要提供適當的補貼,讓越來越多的廢舊動力電池流入正規渠道,鼓勵拆解企業規范運營。積極引導公眾關注和實踐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活動。此外,應因地制宜建立系統的評價指標,加強對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監督和綜合診斷。
2月7日,孚能科技宣布實現C輪融資50億元人民幣投資方包括中國風投基金、國新國信東吳海外基金、興業銀行、東興資本等。據了解,這是2017年以來動力電池行業單筆最高融資。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斯柯達計劃在三月份的日內瓦車展上展出一款概念版微型SUVVisionX,而這也標志著其將進一步拓展快速增長的微型跨界車市場。
1900/1/1 0:00:002月7日,北京經信委發布的2018年第1號公告顯示,根據《北京市關于加快推進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有關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和《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試行)》要求,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思科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市(Adelaide)投入了100萬澳元(約合7936萬美元)的資金,幫助其緩解交通擁堵,為其在繁華道路上部署自動駕駛汽車鋪路。
1900/1/1 0:00:00第一批電動汽車運行已經超過20萬公里,從電池的使用壽命來看,這意味著部分動力電池開始進入報廢期。報廢期的到來也給電池回收產業帶來巨大的市場機遇。
1900/1/1 0:00:00在雙積分政策實施前夜,除了此前已經在中國新能源市場深耕的自主品牌外,外資品牌也紛紛借著政策的春風搶灘布局新能源。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