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四川到2020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能達30萬輛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9月27日,四川省發布《四川省“十三五”規劃汽車產業發展指導意見》。《意見》指出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目標,建設1-2家四川品牌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培育3-5家知名品牌企業,形成相對完善的節能與新能量汽車研發、制造、應用和服務體系。節能新能源汽車產能達到30萬輛,工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新能源汽車“三電”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重點培育8-10家知名品牌企業。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網絡化、便捷化。綠色發展水平大幅提高。新車平均油耗已降至乘用車5.0升/100公里,節能車4.5升/100公里以下,商用車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達到國六排放標準。新能源汽車能耗處于國內先進水平。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關于印發《四川省“十三五”汽車工業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四川京信汽車〔2017〕329號市(州)經濟和信息化委:為貫徹落實《汽車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工信部[2017]53號),進一步促進全省汽車工業健康快速發展,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9月21日,2017年《四川省“十三五”汽車工業發展指導意見》;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也是四川重點發展的“7+5”產業之一。為進一步促進全省汽車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加快培育節能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根據《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制定本意見,《中國制造2025四川行動計劃》和《四川省“十三五”產業發展規劃》,結合四川省汽車產業實際。一、發展現狀(1)基本情況。“十二五”以來,我們抓住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機遇,大規模引進國內外知名汽車制造企業,穩步推進全省汽車制造企業的技術改造和兼并重組,鼓勵和支持零部件產業的配套發展,積極開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培育和發展。在過去的六年里,四川的汽車產量增長了10多倍,成為擁有100萬輛汽車的汽車制造大省。工業規模迅速擴大。2016年,全省實現汽車制造1311.1萬輛,產值2765億元。規模以上汽車制造業工業企業增加值占全省的6.5%,成為全省重要的支柱產業。汽車產量占全國產量的4.7%,國內排名上升至第九位。制造能力不斷提高。全省有48家《國家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企業,具備各類乘用車、商用車和特種車的生產能力,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汽車制造體系;

    產業配套能力逐步提升,現有汽車零部件企業433家,產值超過1000億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加速發展。全省共有新能源汽車重點企業54家,其中汽車生產企業18家,覆蓋了純電動、混合動力乘用車、商用車等相對完整的產品序列。2016年,全省生產新能源汽車1.45萬輛,產值約150億元,建成節能新能源汽車年產能10萬輛,累計推廣清潔能源汽車46萬輛;

    已建成配套充換電站200多座、充電樁1.2萬多個、加油站350多個,初步形成了從整車、核心零部件、關鍵材料到充換設施、智能服務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2) 存在的問題。研發能力不足。全省汽車領域只有6家企業研發中心,沒有國家認可的汽車檢驗認證機構和國家級汽車研發中心。與上海、重慶相比,研發機構實力和科研人才數量差距較大,技術研發創新能力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四川商用車和乘用車的產能比約為1:1,商用車占比較大。在乘用車中,低端產品約占80%,而高端產品所占比例相對較低。新能源汽車產量僅占汽車總產量的1%,產量較小,缺乏純電動汽車產品。本地匹配率不高。全省整車制造業地方零部件匹配率不足40%,整車產值與零部件產值之比為1:0.9,與1:1.7的國際平均水平仍有較大差距,配套發展不平衡。新能源汽車產業不發達。關鍵零部件技術發展不足,充電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滯后,商業模式創新不足,推廣應用環境有待改善,嚴重制約了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二是總體要求(1)指導思想。抓住中國從汽車強國向汽車強國轉變的歷史機遇,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積極適應國內外需求調整和消費升級的新變化,順應科技進步和產業轉型的新趨勢,緊緊圍繞創新驅動、結構優化、轉型升級的發展戰略,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推動汽車產業向新能源、輕量化、智能化、網絡化轉型升級,全面促進產業鏈集聚發展。(2) 基本原則。創新驅動。把創新作為推動汽車產業發展的第一動力,加快技術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探索節能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和關鍵核心零部件領域的發展新思路,努力推動自主創新,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成果轉化和技術轉化,從而在未來競爭中占據制高點。以市場為導向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戰略研究和規劃指導,完善相關支持政策,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協作集成。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鼓勵企業圍繞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人工智能和服務業轉型升級,構建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的汽車產業生態系統。協調上下游產業協調發展,促進汽車產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深度融合,推動汽車產業向新能源、輕量化、智能化、網絡化方向發展。開放合作。堅持把國際發展作為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整合優勢資源,提高國際合作水平。抓住““一帶一路”倡議”戰略機遇,引導和支持企業選擇差異化發展……

    根據自身情況,積極探索國際產業合作與發展的新模式,促進技術、金融、工業、物流和貿易等全方位合作。(3) 主要目標。到2020年,全省汽車年產能將達到400萬輛,推動全省汽車產業產值突破5000億元,建設1-2個國家級創新研發平臺,成為中國重要的汽車研發制造基地。總目標:乘用車280萬輛,商用車120萬輛,汽車制造產值2000億元,零部件產值3000億元。研發創新目標:1-2個國家創新研發平臺(包括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1-2個國家檢測中心,50家省級企業或工程技術中心,研發;

    D 3-5家投資強度超過3%的企業。初步形成智能網聯汽車自主創新體系,設立智能網聯車輛示范區。企業培育目標:重點做強10家以上整車企業,支持800家規范零部件企業發展(即“10+800”整車及配套產業鏈)。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目標:打造1-2家川牌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培育3-5家知名品牌企業,形成較為完善的節能與新能量汽車研發、制造、應用和服務體系。節能新能源汽車產能達到30萬輛,工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新能源汽車“三電”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重點培育8-10家知名品牌企業。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網絡化、便捷化。綠色發展水平大幅提高。新車平均油耗已降至乘用車5.0升/100公里,節能車4.5升/100公里以下,商用車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達到國六排放標準。新能源汽車能耗處于國內先進水平。第三,關鍵任務(a)創建一個創新平臺。依托重點汽車企業、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研究院所,搭建創新研發平臺,引進高端研發團隊,吸引汽車行業高端人才集聚四川,提升全省創新研發能力。利用工信部批準“中德合作智能網聯汽車及車輛聯網標準及測試驗證試點示范”項目落戶四川的契機,積極培育智能網聯車領域的科技和產業發展,車輛聯網和無人駕駛。推動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與四川研究院聯合建立國家級檢測中心,為全省汽車產品檢驗檢測提供便利。進一步加快四川省汽車輕量化研究中心建設,聯合省內軍工企業和汽車企業,研發新能源汽車輕量化產品,搭建汽車領域軍民融合技術研發生產新平臺。利用與國內外著名大學的合作平臺,加快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和關鍵零部件領域的科技成果轉化。整合省內高校的研發資源、汽車產能和市場需求,建設省級新能源汽車創新研究院,推動四川優勢技術轉化,共同開發國際領先的新能源汽車新車型。(2) 優化產業結構。以中高端乘用車和新能源汽車為突破點,瞄準國際國內知名汽車集團,有針對性地跟蹤其布局,推動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補強行業短板。推動重點企業技術升級,調整產品結構,打造龍頭企業和自主品牌。加快重大項目建設,提升乘用車和新能源汽車生產能力。跟蹤對接國內外知名汽車制造企業在中西部地區的布局規劃,努力推動其生產線在四川布局,努力打造“世界汽車品牌生產聚集地”。(三)完善零部件配套體系建設。繼續聚焦重點整車企業,集中力量引進其配套體系,推動其配套體系開放化、本地化發展,進一步提升配套水平。充分發揮零部件行業一流骨干企業的產品優勢,加強生產能力、研發能力、質量保證能力和資本運營能力,進一步提高關鍵零部件在工廠的檔次……

    發動機、底盤、車身、電子電器、安全系統、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等的ds,形成了一批在國際國內配套市場上占據優勢地位的關鍵零部件企業。引導汽車產業加強與新材料等優勢產業的融合發展,共同開展高強度鋼、鋁合金高真空壓鑄、半固態和粉末冶金成型件的產業化和批量應用研究,加快鎂合金和稀土鎂(鋁)合金的應用,擴大高性能工程塑料件和復合材料的應用范圍。(4) 加快發展節能汽車和新能源汽車。規劃建設以成都為核心,帶動成都平原經濟區,輻射全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布局。圍繞新能源汽車企業,建設我國電池、電機、電子控制和關鍵材料三大重要產業基地,根據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銷售情況,規劃安排全省加油站、充電站(樁)和加氫站的建設,加快建設城市間、城市間高速互聯互通的配套基礎設施服務網絡。加大汽車節能環保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力度,充分發揮四川的區位優勢,進一步推動四川天然氣汽車的發展。以新能源汽車制造為重點,集中力量打造1-2家川牌汽車龍頭企業,培育3-5家知名品牌企業。深入發展產業鏈投資,積極對接國內知名汽車制造商落戶四川,實現純電動汽車產業化。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通過試點示范擴大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市場應用,引導市場消費習慣。重點克服“三電”技術難點,補短板,重點培育8-10家知名品牌企業。加快動力電池全產業鏈技術研究,實現革命性突破,推動電池創新中心和產業園區建設。加強動力電池關鍵材料、單體電池和電池管理系統的技術研究,加快實現動力電池革命性突破。充分發揮四川鋰資源豐富的優勢,結合石墨烯、稀土等新材料應用,積極打造國內領先的鋰離子電池材料和鋰離子電池產業基地。開展廢舊動力電池梯級利用再利用技術的研究、產品開發和示范應用,探索建立動力電池回收管理體系。引進國內外知名驅動電機制造商,鼓勵省內企業提升技術水平,擴大市場應用。培育電子控制系統自主品牌,擴大應用規模。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根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趨勢,指導全省在高速公路服務區、物流(工業)園區、城市主干道和旅游景區合理布局加油站和充電基礎設施。加快住宅小區配套充換電設施建設,在交通樞紐、大型文體設施、城市綠地、大型建筑等城市公共停車場建設城市公共充電站和分散式公共充電樁,以及路邊停車位,以方便新能源汽車的充電。推進全省重點物流園區加油站網絡體系建設,大力推動清潔能源汽車在物流園區的推廣應用。充分利用現有在城際和對外通道上形成的加油站和高速公路服務區,改造建設公共加氣充電設施服務走廊,滿足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的城際、省際出行需求。(5) 推廣……

    智能網聯汽車的突破。重點攻關智能網聯汽車核心技術。鼓勵企業和高校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主體作用,聚焦環境意識、智能決策、協同控制等關鍵技術。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研發中心建設,加快傳感器、車載終端、操作系統和控制芯片的研發和產業化應用。開展智能網聯汽車V2X通信和信息交互技術、協議、接口和標準研究,促進智能汽車與周邊環境和設施的泛在互聯。9月27日,四川省發布《四川省“十三五”規劃汽車產業發展指導意見》。《意見》指出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目標,建設1-2家四川品牌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培育3-5家知名品牌企業,形成相對完善的節能與新能量汽車研發、制造、應用和服務體系。節能新能源汽車產能達到30萬輛,工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新能源汽車“三電”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重點培育8-10家知名品牌企業。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網絡化、便捷化。綠色發展水平大幅提高。新車平均油耗已降至乘用車5.0升/100公里,節能車4.5升/100公里以下,商用車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達到國六排放標準。新能源汽車能耗處于國內先進水平。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關于印發《四川省“十三五”汽車工業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四川京信汽車〔2017〕329號市(州)經濟和信息化委:為貫徹落實《汽車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工信部[2017]53號),進一步促進全省汽車工業健康快速發展,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9月21日,2017年《四川省“十三五”汽車工業發展指導意見》;

    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也是四川重點發展的“7+5”產業之一。為進一步促進全省汽車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加快培育節能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根據《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制定本意見,《中國制造2025四川行動計劃》和《四川省“十三五”產業發展規劃》,結合四川省汽車產業實際。一、發展現狀(1)基本情況。“十二五”以來,我們抓住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機遇,大規模引進國內外知名汽車制造企業,穩步推進全省汽車制造企業的技術改造和兼并重組,鼓勵和支持零部件產業的配套發展,積極開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培育和發展。在過去的六年里,四川的汽車產量增長了10多倍,成為擁有100萬輛汽車的汽車制造大省。工業規模迅速擴大。2016年,全省實現汽車制造1311.1萬輛,產值2765億元。規模以上汽車制造業工業企業增加值占全省的6.5%,成為全省重要的支柱產業。汽車產量占全國產量的4.7%,國內排名上升至第九位。制造能力不斷提高。全省有48家《國家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企業,具備各類乘用車、商用車和特種車的生產能力,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汽車制造體系;產業配套能力逐步提升,現有汽車零部件企業433家,產值超過1000億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加速發展。全省共有新能源汽車重點企業54家,其中汽車生產企業18家,覆蓋了純電動、混合動力乘用車、商用車等相對完整的產品序列。2016年,全省生產新能源汽車1.45萬輛,產值約150億元,建成節能新能源汽車年產能10萬輛,累計推廣清潔能源汽車46萬輛;

    已建成配套充換電站200多座、充電樁1.2萬多個、加油站350多個,初步形成了從整車、核心零部件、關鍵材料到充換設施、智能服務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2) 存在的問題。研發能力不足。全省汽車領域只有6家企業研發中心,沒有國家認可的汽車檢驗認證機構和國家級汽車研發中心。與上海、重慶相比,研發機構實力和科研人才數量差距較大,技術研發創新能力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四川商用車和乘用車的產能比約為1:1,商用車占比較大。在乘用車中,低端產品約占80%,而高端產品所占比例相對較低。新能源汽車產量僅占汽車總產量的1%,產量較小,缺乏純電動汽車產品。本地匹配率不高。全省整車制造業地方零部件匹配率不足40%,整車產值與零部件產值之比為1:0.9,與1:1.7的國際平均水平仍有較大差距,配套發展不平衡。新能源汽車產業不發達。關鍵零部件技術發展不足,充電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滯后,商業模式創新不足,推廣應用環境有待改善,嚴重制約了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二是總體要求(1)指導思想。抓住中國從汽車強國向汽車強國轉變的歷史機遇,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積極適應國內外需求調整和消費升級的新變化,順應科技進步和產業轉型的新趨勢,緊緊圍繞創新驅動、結構優化、轉型升級的發展戰略,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推動汽車產業向新能源、輕量化、智能化、網絡化轉型升級,全面促進產業鏈集聚發展。(2) 基本原則。創新驅動。把創新作為推動汽車產業發展的第一動力,加快技術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探索節能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和關鍵核心零部件領域的發展新思路,努力推動自主創新,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成果轉化和技術轉化,從而在未來競爭中占據制高點。以市場為導向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戰略研究和規劃指導,完善相關支持政策,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協作集成。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鼓勵企業圍繞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人工智能和服務業轉型升級,構建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的汽車產業生態系統。協調上下游產業協調發展,促進汽車產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深度融合,推動汽車產業向新能源、輕量化、智能化、網絡化方向發展。開放合作。堅持把國際發展作為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整合優勢資源,提高國際合作水平。抓住““一帶一路”倡議”戰略機遇,引導和支持企業選擇差異化發展……

    根據自身情況,積極探索國際產業合作與發展的新模式,促進技術、金融、工業、物流和貿易等全方位合作。(3) 主要目標。到2020年,全省汽車年產能將達到400萬輛,推動全省汽車產業產值突破5000億元,建設1-2個國家級創新研發平臺,成為中國重要的汽車研發制造基地。總目標:乘用車280萬輛,商用車120萬輛,汽車制造產值2000億元,零部件產值3000億元。研發創新目標:1-2個國家創新研發平臺(包括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1-2個國家檢測中心,50家省級企業或工程技術中心,研發;

    D 3-5家投資強度超過3%的企業。初步形成智能網聯汽車自主創新體系,設立智能網聯車輛示范區。企業培育目標:重點做強10家以上整車企業,支持800家規范零部件企業發展(即“10+800”整車及配套產業鏈)。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目標:打造1-2家川牌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培育3-5家知名品牌企業,形成較為完善的節能與新能量汽車研發、制造、應用和服務體系。節能新能源汽車產能達到30萬輛,工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新能源汽車“三電”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重點培育8-10家知名品牌企業。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網絡化、便捷化。綠色發展水平大幅提高。新車平均油耗已降至乘用車5.0升/100公里,節能車4.5升/100公里以下,商用車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達到國六排放標準。新能源汽車能耗處于國內先進水平。第三,關鍵任務(a)創建一個創新平臺。依托重點汽車企業、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研究院所,搭建創新研發平臺,引進高端研發團隊,吸引汽車行業高端人才集聚四川,提升全省創新研發能力。利用工信部批準“中德合作智能網聯汽車及車輛聯網標準及測試驗證試點示范”項目落戶四川的契機,積極培育智能網聯車領域的科技和產業發展,車輛聯網和無人駕駛。推動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與四川研究院聯合建立國家級檢測中心,為全省汽車產品檢驗檢測提供便利。進一步加快四川省汽車輕量化研究中心建設,聯合省內軍工企業和汽車企業,研發新能源汽車輕量化產品,搭建汽車領域軍民融合技術研發生產新平臺。利用與國內外著名大學的合作平臺,加快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和關鍵零部件領域的科技成果轉化。整合省內高校的研發資源、汽車產能和市場需求,建設省級新能源汽車創新研究院,推動四川優勢技術轉化,共同開發國際領先的新能源汽車新車型。(2) 優化產業結構。以中高端乘用車和新能源汽車為突破點,瞄準國際國內知名汽車集團,有針對性地跟蹤其布局,推動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補強行業短板。推動重點企業技術升級,調整產品結構,打造龍頭企業和自主品牌。加快重大項目建設,提升乘用車和新能源汽車生產能力。跟蹤對接國內外知名汽車制造企業在中西部地區的布局規劃,努力推動其生產線在四川布局,努力打造“世界汽車品牌生產聚集地”。(三)完善零部件配套體系建設。繼續聚焦重點整車企業,集中力量引進其配套體系,推動其配套體系開放化、本地化發展,進一步提升配套水平。充分發揮零部件行業一流骨干企業的產品優勢,加強生產能力、研發能力、質量保證能力和資本運營能力,進一步提高關鍵零部件在工廠的檔次……

    發動機、底盤、車身、電子電器、安全系統、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等的ds,形成了一批在國際國內配套市場上占據優勢地位的關鍵零部件企業。引導汽車產業加強與新材料等優勢產業的融合發展,共同開展高強度鋼、鋁合金高真空壓鑄、半固態和粉末冶金成型件的產業化和批量應用研究,加快鎂合金和稀土鎂(鋁)合金的應用,擴大高性能工程塑料件和復合材料的應用范圍。(4) 加快發展節能汽車和新能源汽車。規劃建設以成都為核心,帶動成都平原經濟區,輻射全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布局。圍繞新能源汽車企業,建設我國電池、電機、電子控制和關鍵材料三大重要產業基地,根據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銷售情況,規劃安排全省加油站、充電站(樁)和加氫站的建設,加快建設城市間、城市間高速互聯互通的配套基礎設施服務網絡。加大汽車節能環保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力度,充分發揮四川的區位優勢,進一步推動四川天然氣汽車的發展。以新能源汽車制造為重點,集中力量打造1-2家川牌汽車龍頭企業,培育3-5家知名品牌企業。深入發展產業鏈投資,積極對接國內知名汽車制造商落戶四川,實現純電動汽車產業化。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通過試點示范擴大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市場應用,引導市場消費習慣。重點克服“三電”技術難點,補短板,重點培育8-10家知名品牌企業。加快動力電池全產業鏈技術研究,實現革命性突破,推動電池創新中心和產業園區建設。加強動力電池關鍵材料、單體電池和電池管理系統的技術研究,加快實現動力電池革命性突破。充分發揮四川鋰資源豐富的優勢,結合石墨烯、稀土等新材料應用,積極打造國內領先的鋰離子電池材料和鋰離子電池產業基地。開展廢舊動力電池梯級利用再利用技術的研究、產品開發和示范應用,探索建立動力電池回收管理體系。引進國內外知名驅動電機制造商,鼓勵省內企業提升技術水平,擴大市場應用。培育電子控制系統自主品牌,擴大應用規模。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根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趨勢,指導全省在高速公路服務區、物流(工業)園區、城市主干道和旅游景區合理布局加油站和充電基礎設施。加快住宅小區配套充換電設施建設,在交通樞紐、大型文體設施、城市綠地、大型建筑等城市公共停車場建設城市公共充電站和分散式公共充電樁,以及路邊停車位,以方便新能源汽車的充電。推進全省重點物流園區加油站網絡體系建設,大力推動清潔能源汽車在物流園區的推廣應用。充分利用現有在城際和對外通道上形成的加油站和高速公路服務區,改造建設公共加氣充電設施服務走廊,滿足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的城際、省際出行需求。(5) 推廣……

    智能網聯汽車的突破。重點攻關智能網聯汽車核心技術。鼓勵企業和高校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主體作用,聚焦環境意識、智能決策、協同控制等關鍵技術。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研發中心建設,加快傳感器、車載終端、操作系統和控制芯片的研發和產業化應用。開展智能網聯汽車V2X通信和信息交互技術、協議、接口和標準研究,促進智能汽車與周邊環境和設施的泛在互聯。建設智能網聯汽車大數據交互平臺,開展智能網聯的汽車大數據分析與應用,促進資源整合和數據開放共享。加強智能網聯汽車安全技術研究,提高系統、網絡、信息、人和車輛的安全水平。加快智能網聯汽車的推廣和示范。以建設中德合作智能網聯汽車和車聯網標準及測試驗證試點示范基地為契機,大力推進智能網聯車輛和車聯網在全省的推廣示范。建設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驗證平臺,分析收集智能網聯的汽車測試和運行數據,開展智能網聯產品性能驗證和評估服務。推動智能網聯汽車與互聯網、物聯網、智能交通網絡、智能電網、智慧城市等協同融合,探索多領域聯動的智能網聯車輛創新發展模式。第四,保障措施(1)加強組織領導。成立跨部門領導協調機構,加強協調,協調汽車行業發展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做好頂層設計,引導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建立健全信息統計分析體系,組織行業專家準確把握四川汽車產業發展中的瓶頸問題。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等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建立健全行業協同服務機制。引導企業和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制定汽車相關的國家、行業、地方和企業標準,引導企業嚴把質量關,加強品牌培育,推動企業創新改革,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2)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研究制定加快產業發展的支持政策,圍繞自主創新統籌安排產業發展和科學研發專項資金,對在汽車檢驗檢測、標準中試、,新產品(包括關鍵零部件)的技術研發、關鍵新產品的示范運行、重要標準的制定;

    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措施,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3) 加強金融服務。鼓勵金融機構為智能網聯汽車、節能清潔能源汽車等研發和產業化項目提供信貸、擔保等支持。引導省級投資平臺加強對省內汽車企業的支持,拓寬融資渠道。支持有條件的市(州)通過產業投資基金,引導社會資金以多種方式促進全省汽車產業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4) 鞏固人才支持。加強汽車行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積極打造創新研發平臺,吸引汽車領域優秀人才和技術團隊匯聚四川。加強汽車專業人才培養,統籌規劃、分類指導,通過國際合作和校企合作加強汽車產業人才培養。加強汽車專業建設,改革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強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構建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之間的流動通道,重點培養科技領軍人才、企業家和復合型人才等人才短缺問題,擴大對制造和維修服務領域熟練技工和高級技術人員的培訓。五、規劃實施市(州)和部門要充分認識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的重大意義,加強組織領導,加強部門協調,完善工作機制,促進全省汽車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各市(州)要結合本地實際,認真貫徹落實,研究制定具體的扶持政策和實施方案,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取得實效。各部門要根據自身職能職責,制定工作方案,細化政策措施,支持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跟蹤分析和監督指導,定期開展檢查和效果評估,及時對目標任務做出必要調整。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專家智庫作用,深入開展戰略性、前瞻性、對策性研究,對汽車產業發展的重大戰略、重要決策和重點規劃提出咨詢建議。建設智能網聯汽車大數據交互平臺,開展智能網聯的汽車大數據分析與應用,促進資源整合和數據開放共享。加強智能網聯汽車安全技術研究,提高系統、網絡、信息、人和車輛的安全水平。加快智能網聯汽車的推廣和示范。以建設中德合作智能網聯汽車和車聯網標準及測試驗證試點示范基地為契機,大力推進智能網聯車輛和車聯網在全省的推廣示范。建設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驗證平臺,分析收集智能網聯的汽車測試和運行數據,開展智能網聯產品性能驗證和評估服務。推動智能網聯汽車與互聯網、物聯網、智能交通網絡、智能電網、智慧城市等協同融合,探索多領域聯動的智能網聯車輛創新發展模式。第四,保障措施(1)加強組織領導。成立跨部門領導協調機構,加強協調,協調汽車行業發展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做好頂層設計,引導汽車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建立健全信息統計分析體系……

    組織行業專家準確把握四川汽車產業發展中的瓶頸問題。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等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建立健全行業協同服務機制。引導企業和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制定汽車相關的國家、行業、地方和企業標準,引導企業嚴把質量關,加強品牌培育,推動企業創新改革,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2)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研究制定加快產業發展的支持政策,圍繞自主創新統籌安排產業發展和科學研發專項資金,對在汽車檢驗檢測、標準中試、,新產品(包括關鍵零部件)的技術研發、關鍵新產品的示范運行、重要標準的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措施,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3) 加強金融服務。鼓勵金融機構為智能網聯汽車、節能清潔能源汽車等研發和產業化項目提供信貸、擔保等支持。引導省級投資平臺加強對省內汽車企業的支持,拓寬融資渠道。支持有條件的市(州)通過產業投資基金,引導社會資金以多種方式促進全省汽車產業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4) 鞏固人才支持。加強汽車行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積極打造創新研發平臺,吸引汽車領域優秀人才和技術團隊匯聚四川。加強汽車專業人才培養,統籌規劃、分類指導,通過國際合作和校企合作加強汽車產業人才培養。加強汽車專業建設,改革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強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構建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之間的流動通道,重點培養科技領軍人才、企業家和復合型人才等人才短缺問題,擴大對制造和維修服務領域熟練技工和高級技術人員的培訓。五、規劃實施市(州)和部門要充分認識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的重大意義,加強組織領導,加強部門協調,完善工作機制,促進全省汽車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各市(州)要結合本地實際,認真貫徹落實,研究制定具體的扶持政策和實施方案,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取得實效。各部門要根據自身職能職責,制定工作方案,細化政策措施,支持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跟蹤分析和監督指導,定期開展檢查和效果評估,及時對目標任務做出必要調整。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專家智庫作用,深入開展戰略性、前瞻性、對策性研究,對汽車產業發展的重大戰略、重要決策和重點規劃提出咨詢建議。

    標簽:理念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EV晨報 | 雙積分政策發布;一汽夏利積極推動股份轉讓;京東路試無人駕駛貨車

    1、重磅雙積分政策正式發布,2019年實施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閱讀原文)9月28日,備受關注的《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正式發布,

    1900/1/1 0:00:00
    寶馬明年或量產無線充電汽車,專家稱2020年該技術將普及

    寶馬在2018款530eiPerformance款混動汽車上搭配了無線充電技術,或將于明年量產。

    1900/1/1 0:00:00
    200億石墨烯產業母基金正式啟動

    自2016年開始,被譽為黑金的石墨烯受到了科學界的重點關注。目前,已達30多個國家和地區將石墨烯的研發和應用技術作為重要發展領域,力爭占據全球石墨烯科技領域的制高點。

    1900/1/1 0:00:00
    豐田展示其最新自動駕駛技術,改良版車型獨創“雙方向盤”設計

    早在2015年12月的時候,豐田公司斥資10億美元在美國成立了研究院TRI,開始了其對下一代汽車技術的研發,其中包括自動駕駛技術和安全技術。

    1900/1/1 0:00:00
    英偉達發布TensorRT 3 打造開放自動駕駛平臺

    9月26日,Nvidia(英偉達)在北京正式召開GTCChina大會。

    1900/1/1 0:00:00
    戴姆勒測試自動駕駛車隊,想讓貨運卡車跑起來更省錢

    在你坐上無人駕駛出租車之前,可能會先用上無人駕駛貨車運輸的商品。9月25日,戴姆勒在亞特蘭大北美商業車展上宣布將在俄勒岡州選定的一些高速公路路段上展開自動駕駛卡車結隊技術的道路測試。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亚洲欧美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