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距離9月28日《乘用車企業平均油耗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以下簡稱“雙積分政策”)正式發布已近兩周,相關評論和意見紛至沓來。無論如何,這項政策已經落地。對于企業來說,最好冷靜下來,對產品本身大驚小怪,以應對雙積分政策。車型標準車型積分備注0.012×R+0.8(1)純電動乘用車的R為電動汽車的行駛里程(工況法),單位為公里。(2)P為燃料電池系統的額定功率,單位為千瓦。(3)標準車輛積分上限為5分。(4) 車輛積分的計算結果應四舍五入至小數點后兩位。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含增程)2燃料電池乘用車0.16×P與2016年底發布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以下簡稱補貼政策)相比,新能源乘用車積分技術要求與補貼政策基本一致,但條件更為廣泛。例如,從其內容中去除了對燃料電池乘用車續航里程的硬性要求,對不符合補貼政策技術條件的產品也給予0.5倍積分,僅限該企業使用。總之,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能夠獲得政府補貼的車輛可以獲得積分(根據產品參數,積分比例可能不同);相反,能夠獲得積分的車型可能無法獲得補貼。純電動乘用車:續航里程和百公里耗電量決定了積分收入。原文:“如果純電動乘用車在30分鐘內的最高速度不低于100公里/小時,巡航里程(工況法)不低于100千米,則車輛積分將根據車輛整備質量(M)和每百公里功耗(Y)計算在工作條件下滿足第一條件但不滿足第二條件;滿足第二個條件,按1.2倍計算。其余模型按0.5倍計算,點數僅供企業使用。條件1:當m≤1000時,y≤0.014×m+0.5;1000<;當m≤1600時,y≤0.012×m+2.5;m>;1600時,Y≤0.005×m+13.7。(1次積分)條件2:當m≤1000時,y≤0.0098×m+0.35;1000<;當m≤1600時,y≤0.0084×m+1.75;m>;1600時,Y≤0.0035×m+9.59。(1.2倍積分)“根據積分計算公式,續航里程是影響積分收入的首要因素;同時,根據產品百公里耗電量,節能效果好的純電動汽車可獲得1.2倍積分鼓勵。車型推薦目錄產品編號定位NEDC電池壽命(km)整備質量(kg)每100公里功耗(kWh/100km)集成率單集成榮威ERX5293CSA6456BEV1緊湊型SUV320171014.951.25.00云量π1298YDE7000BEV1B緊湊型SUV250141015.1013.80比亞迪e6298YD7006BEVK緊湊型MPV450245020.5015.00 98MR7002BEV14A級轎車300159514.001.25.00北汽EC180298BJ7001BPH8-BEVA0級轎車156105014.0012.67知豆D2300JL7001BEV60A00級轎車15577755 5190012.7012.61眾泰E200297JNJ7000EVK5A00級汽車165108014.9012.78長安奔奔297SC7001AGBEVA00級轎車251124012.051.2.457車型參數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為準。以一些熱門車型為例:榮威ERX5,雖然巡航續航里程低于比亞迪e6,但百公里功耗滿足第二個條件,可以享受1.2倍積分率,也可以達到標準車型5分的上限;長安奔奔由于百公里低功耗,可以獲得1.2倍的積分。只要巡航里程增加到281公里或以上,就可以獲得5分的上限。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單輛車按2分計算。雙積分政策原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純電動驅動模式下的續航里程不小于50公里。對于純電動驅動方式下續航里程小于80公里的插電式混動乘用車,工況B測試的油耗(不包括電能轉換的油耗)與《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GB 19578-2014)中相應的燃料消耗限值相比應小于70%;
如果比例不低于70%,則車輛積分按標準車輛積分的0.5倍計算,積分僅供企業使用。對于純電動驅動模式下續航里程大于80km(含80km)的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工況a試驗的功耗應滿足純電動乘用車工況1的要求;如果不滿意,則按標準模型點的0.5倍計算模型點,該點僅供企業使用。“對于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積分計算要簡單得多,每輛車都按2分計算。對比今年前8個月新能源汽車的產銷數據,插電式混動車的產銷總量分別為5.7萬輛和5.3萬輛,而純電動乘用車的產銷總量高達229輛,000和210000之間。目前,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產量較小,單車得分不高。現階段,通過生產插電式混合動力產品來彌補分數是不經濟的。在國內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中,除了上汽、比亞迪等插電式產品外,大多數品牌都以純電動為主要技術路線。然而,在2018年至2020年的產品規劃中,許多合資品牌對插電式產品有許多計劃。插電式汽車的便利性接近燃油車,用戶接受度較高。不排除后期合資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井噴”的可能性。燃料電池乘用車:很容易獲得滿分,但很難實現量產。雙重整合政策原文:“燃料電池乘用車續航里程不小于300km,燃料電池系統額定功率不小于驅動電機額定功率的30%,不小于10kW。車輛積分按1倍標準車輛積分計算。其余車型按0.5倍標準車型積分計算,積分僅供使用d公司。“燃料電池乘用車的評分只取決于燃料電池系統的額定功率。只要能達到31.25kW或以上,就可以達到5分的上限,并且對續航能力沒有硬性規定。然而,燃料電池乘客車一直是“稀有”“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中。榮威950是唯一一款被列入目錄的燃料電池乘用車,其燃料電池系統額定功率為36kW。令人尷尬的是,現在中國的加氫站總數只有個位數。由于加氫站不夠密集,人們購買FCEV的熱情不高;相反,人們不愿意購買FCEV,因此建造更多的加氫站意義不大。中國的燃料電池汽車仍處于工業化的早期階段。企業從商用車開始,然后由政府買單(公共交通),在加氫站周圍進行試運行。在試運行過程中,燃料電池系統的成本和可靠性問題逐步得到解決,加氫站得到推廣。(只有10輛燃料電池汽車進入推薦目錄,國內市場的轉折點何時到來?)短期內,氫燃料電池系統成本高,生產的乘用車無法由政府支付,個人消費者也很難接受。它很容易獲得積分,但卻賣不出去。企業可以開發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用于未來的存儲技術,彌補不足是不現實的。我們如何才能“獲得高分”?
根據雙積分政策的技術條件,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1。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大、得分高,現階段可以產生大量新能源積分;2、目前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銷量較小,評分較低,但不排除后期“井噴”的可能性;
3.對于氫燃料電池乘用車來說,現階段政府和個人都極難買單。企業可以通過投資研發來儲備技術,簡單地補分是不現實的。隨著加氫站等基礎設施的普及,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的前景仍然十分可觀;4、雖然雙積分政策的技術要求比補貼政策的要廣泛得多,但存在“沒有區別”的情況,但產品也應該按照高標準和對市場的要求生產。你不能為了獲得積分而腐爛手中的產品,否則這將與雙積分政策背后的含義相悖。如今,距離9月28日《乘用車企業平均油耗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以下簡稱“雙積分政策”)正式發布已近兩周,相關評論和意見紛至沓來。無論如何,這項政策已經落地。對于企業來說,最好冷靜下來,對產品本身大驚小怪,以應對雙積分政策。車型標準車型積分備注0.012×R+0.8(1)純電動乘用車的R為電動汽車的行駛里程(工況法),單位為公里。(2)P為燃料電池系統的額定功率,單位為千瓦。(3)標準車輛積分上限為5分。(4) 車輛積分的計算結果應四舍五入至小數點后兩位。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含增程)2燃料電池乘用車0.16×P與2016年底發布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以下簡稱補貼政策)相比,新能源乘用車積分技術要求與補貼政策基本一致,但條件更為廣泛。例如,從其內容中去除了對燃料電池乘用車續航里程的硬性要求,對不符合補貼政策技術條件的產品也給予0.5倍積分,僅限該企業使用。總之,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能夠獲得政府補貼的車輛可以獲得積分(根據產品參數,積分比例可能不同);相反,能夠獲得積分的車型可能無法獲得補貼。純電動乘用車:續航里程和百公里耗電量決定了積分收入。原文:“如果純電動乘用車在30分鐘內的最高速度不低于100公里/小時,巡航里程(工況法)不低于100千米,則車輛積分將根據車輛整備質量(M)和每百公里功耗(Y)計算在工作條件下滿足第一條件但不滿足第二條件;滿足第二個條件,按1.2倍計算。其余模型按0.5倍計算,點數僅供企業使用。條件1:當m≤1000時,y≤0.014×m+0.5;1000<;當m≤1600時,y≤0.012×m+2.5;m>;1600時,Y≤0.005×m+13.7。(1次積分)條件2:當m≤1000時,y≤0.0098×m+0.35;1000<;當m≤1600時,y≤0.0084×m+1.75;m>;1600時,Y≤0.0035×m+9.59。(1.2倍積分)“根據積分計算公式,續航里程是影響積分收入的首要因素;
同時,按照產品百公里耗電量計算,節能效果好的純電動汽車可獲得1.2倍的積分激勵。型號推薦目錄產品編號定位NEDC電池壽命(km)整備質量(kg)每100公里功耗(kWh/100km)集成率單集成榮威ERX5293CSA6456BEV1緊湊型SUV320171014.951.25.00云量π1298YDE7000BEV1B緊湊型SUV250141015.1013.80比亞迪e6298YD7006BEVK緊湊型MPV450245020.5015.00 98MR7002BEV14A級轎車300159514.001.25.00北汽EC180298BJ7001BPH8-BEVA0級轎車156105014.0012.67知豆D2300JL7001BEV60A00級轎車15577755 5190012.7012.61眾泰E200297JNJ7000EVK5A00級汽車165108014.9012.78長安奔奔297SC7001AGBEVA00級轎車251124012.051.2.457車型參數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為準。以一些熱門車型為例:榮威ERX5,雖然巡航續航里程低于比亞迪e6,但百公里功耗滿足第二個條件,可以享受1.2倍積分率,也可以達到標準車型5分的上限;長安奔奔由于百公里低功耗,可以獲得1.2倍的積分。只要巡航里程增加到281公里或以上,就可以獲得5分的上限。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單輛車按2分計算。雙積分政策原文:“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純電動驅動模式下的續航里程不小于50公里。對于純電動驅動方式下續航里程小于80公里的插電式混動乘用車,工況B測試的油耗(不包括電能轉換的油耗)與《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GB 19578-2014)中相應的燃料消耗限值相比應小于70%;如果比例不低于70%,則車輛積分按標準車輛積分的0.5倍計算,積分僅供企業使用。對于純電動驅動模式下續航里程大于80km(含80km)的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工況a試驗的功耗應滿足純電動乘用車工況1的要求;
如果不滿意,則按標準模型點的0.5倍計算模型點,該點僅供企業使用。“對于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積分計算要簡單得多,每輛車都按2分計算。對比今年前8個月新能源汽車的產銷數據,插電式混動車的產銷總量分別為5.7萬輛和5.3萬輛,而純電動乘用車的產銷總量高達229輛,000和210000之間。目前,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產量較小,單車得分不高。現階段,通過生產插電式混合動力產品來彌補分數是不經濟的。在國內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中,除了上汽、比亞迪等插電式產品外,大多數品牌都以純電動為主要技術路線。然而,在2018年至2020年的產品規劃中,許多合資品牌對插電式產品有許多計劃。插電式汽車的便利性接近燃油車,用戶接受度較高。不排除后期合資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井噴”的可能性。燃料電池乘用車:很容易獲得滿分,但很難實現量產。雙重整合政策原文:“燃料電池乘用車續航里程不小于300km,燃料電池系統額定功率不小于驅動電機額定功率的30%,不小于10kW。車輛積分按1倍標準車輛積分計算。其余車型按0.5倍標準車型積分計算,積分僅供使用d公司。“燃料電池乘用車的評分只取決于燃料電池系統的額定功率。只要能達到31.25kW或以上,就可以達到5分的上限,并且對續航能力沒有硬性規定。然而,燃料電池乘客車一直是“稀有”“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中。榮威950是唯一一款被列入目錄的燃料電池乘用車,其燃料電池系統額定功率為36kW。令人尷尬的是,現在中國的加氫站總數只有個位數。由于加氫站不夠密集,人們購買FCEV的熱情不高;相反,人們不愿意購買FCEV,因此建造更多的加氫站意義不大。中國的燃料電池汽車仍處于工業化的早期階段。企業從商用車開始,然后由政府買單(公共交通),在加氫站周圍進行試運行。在試運行過程中,燃料電池系統的成本和可靠性問題逐步得到解決,加氫站得到推廣。(只有10輛燃料電池汽車進入推薦目錄,國內市場的轉折點何時到來?)短期內,氫燃料電池系統成本高,生產的乘用車無法由政府支付,個人消費者也很難接受。它很容易獲得積分,但卻賣不出去。企業可以開發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用于未來的存儲技術,彌補不足是不現實的。我們如何才能“獲得高分”?
根據雙積分政策的技術條件,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1。純電動乘用車銷量大、得分高,現階段可以產生大量新能源積分;2、目前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銷量較小,評分較低,但不排除后期“井噴”的可能性;3.對于氫燃料電池乘用車來說,現階段政府和個人都極難買單。企業可以通過投資研發來儲備技術,簡單地補分是不現實的。隨著加氫站等基礎設施的普及,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的前景仍然十分可觀;4、雖然雙積分政策的技術要求比補貼政策的要廣泛得多,但存在“沒有區別”的情況,但產品也應該按照高標準和對市場的要求生產。你不能為了獲得積分而腐爛手中的產品,否則這將與雙積分政策背后的含義相悖。
“長城將要與寶馬在國內成立合資公司,目前已經在尋找廠址”。
1900/1/1 0:00:00發改能源20171701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能源局,
1900/1/1 0:00:001、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閱讀原文)10月11日,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旨在大力發展“互聯網”智慧能源,
1900/1/1 0:00:00主流觀點認為,激光雷達已經成為自動駕駛不可或缺的關鍵傳感器。市場上,Velodyne64線的激光雷達“一達難求”,加價到10萬美金也有公司照收不誤。
1900/1/1 0:00:00剛經歷當家人“換防”后的一汽集團和長安汽車正在尋求戰略合作。
1900/1/1 0:00:00高田事件之后,對日本制造信譽的又一次爆擊。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神戶制鋼所8日承認篡改部分產品的技術數據,以次充好交付客戶。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