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中國電動汽車初創公司90%面臨出局 僅保留10家左右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據外媒報道,中國有200多家電動汽車制造公司,吸引了許多富人前來投資。面對這種情況,政府通過提高技術標準,將一些沒有制造經驗的公司趕了出去,并考慮將電動汽車制造商的數量減少到10家左右。汽車制造業協會的一位高管表示,任何控制措施都是為了除弱存強,政府將淘汰約90%的電動汽車初創公司。

    目前,只有兩家新能源汽車企業獲得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整車制造批準,另有三家正在申請牌照。

    在中國向城市霧霾宣戰的背景下,包括馬云、郭臺銘、李嘉誠和賈躍亭在內的投資者向替代能源汽車領域投入了超過20億美元。

    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優惠補貼政策不僅引發了這一領域的淘金熱,也帶來了一些隱憂。大多數公司缺乏制造電動汽車或混合動力汽車的知識和技術,這與特斯拉和通用汽車相去甚遠。

    上海交通大學尹成良教授表示:“新能源汽車領域有很多新成員,有些只是投機者。政府應該提高新能源汽車的進入門檻,盡量避免低水平的非理性投資。”

    對產能過剩的擔憂

    這些新能源汽車公司很可能面臨世界汽車領域最嚴重的產能過剩和高庫存問題。隨著低價車型的普及,以及由于節能和排放標準的提高而導致的成本增加,這些汽車制造商不得不承受利潤率下降的壓力。

    去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包括電動、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汽車)。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015年,國內制造商共銷售331092輛新能源汽車。政府的目標是,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將達到300萬輛,增長近10倍。同時,政府將補貼標志價格的60%。目前,已經開發或正在研究的型號超過4000種。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主席董揚表示:“我們目前確實在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但不能讓所有人都參與進來。”

    只允許10家公司

    董揚與官員有很多交流。據他介紹,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考慮將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的數量限制在10家以內。上述數字不包括上汽和比亞迪等傳統汽車制造商,它們也在開發新能源汽車。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尚未對此傳聞作出回應。

    由于政府出臺了更嚴格的質量控制措施,一些初創企業即使獲得了生產許可證,也離啟動生產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本月公布的《新能源汽車管理辦法》草案中,工信部列出了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為確保行業健康發展必須具備的17項重要技術。其中包括一個可以監測汽車性能和穩定性的控制系統,一個可以跟蹤主要配件來源和質量的信息系統,以及回收廢舊電池的技術。

    符合標準

    國務院《經濟日報》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業分析師的話說,目前90%的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在兩年內無法達到這一技術標準。北京電動汽車集團是首批獲批的兩家企業之一,隸屬于北汽集團,將在北京建廠,年產7萬輛新能源汽車。另一個幸運的人是杭州長江客車公司,而在香港上市的五龍電動汽車集團是其主要股東。當這家曾經生產公交車的國有企業瀕臨倒閉時,五龍集團向其注資,使公司重獲新生。

    “大問題”

    來自北京的獨立汽車分析師張志勇表示:“政府審批的速度令人擔憂。許多公司現在開始建設生產線,但……

    你不能及時獲得生產許可證。這是一個大問題。"

    目前,排隊等待生產許可證的公司包括萬向集團,該集團已斥資11.5萬多美元開發了一款使用太陽能的混合動力汽車,并計劃投資3.75億美元在杭州建廠。另一家是賈躍亭旗下的樂視網,樂視網在本月8日宣布將投資60億元建設一座年產2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工廠。第三家是WM Motor,該公司于本月17日宣布,將籌集第一批10億美元,在2018年推出其首款車型。WM由沃爾沃前總經理沈弗里曼創立。

    “混亂”局面

    沈先生說:“工信部應該讓所有申請者明白,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得許可。目前的情況有些混亂,一些低速電動汽車制造商和零部件制造商也參與其中。”

    與此同時,政府還計劃在2020年后取消補貼政策,打消企業試圖從政府補貼中獲利的想法。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王晨表示,去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的平均產量為3000輛,遠低于投資回報率要求的最低產量。一些公司和地方政府在缺乏相關必要技術的情況下,仍在投資新能源汽車和電池制造,這進一步加劇了混亂局面。

    一位來自上海的研究人員表示:“這絕對是一個泡沫。如果你沒有核心技術,不能打造自己的品牌,那么錢燒盡后你就會出局。”據外媒報道,中國有200多家電動汽車制造公司,吸引了許多富人投資。面對這種情況,政府通過提高技術標準,將一些沒有制造經驗的公司趕了出去,并考慮將電動汽車制造商的數量減少到10家左右。汽車制造業協會的一位高管表示,任何控制措施都是為了除弱存強,政府將淘汰約90%的電動汽車初創公司。

    目前,只有兩家新能源汽車企業獲得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整車制造批準,另有三家正在申請牌照。

    在中國向城市霧霾宣戰的背景下,包括馬云、郭臺銘、李嘉誠和賈躍亭在內的投資者向替代能源汽車領域投入了超過20億美元。

    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優惠補貼政策不僅引發了這一領域的淘金熱,也帶來了一些隱憂。大多數公司缺乏制造電動汽車或混合動力汽車的知識和技術,這與特斯拉和通用汽車相去甚遠。

    上海交通大學尹成良教授表示:“新能源汽車領域有很多新成員,有些只是投機者。政府應該提高新能源汽車的進入門檻,盡量避免低水平的非理性投資。”

    對產能過剩的擔憂

    這些新能源汽車公司很可能面臨世界汽車領域最嚴重的產能過剩和高庫存問題。隨著低價車型的普及,以及由于節能和排放標準的提高而導致的成本增加,這些汽車制造商不得不承受利潤率下降的壓力。

    去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包括電動、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汽車)。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015年,國內制造商共銷售331092輛新能源汽車。政府的目標是,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將達到300萬輛,增長近10倍。同時,政府將補貼標志價格的60%。目前,已經開發或正在研究的型號超過4000種。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主席董揚表示:“我們目前確實在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但不能讓所有人都參與進來。”

    只允許10家公司

    董揚與官員有很多交流。據他介紹,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考慮將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的數量限制在10家以內。以上數字……

    不包括上汽和比亞迪等傳統汽車制造商,它們也在開發新能源汽車。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尚未對此傳聞作出回應。

    由于政府出臺了更嚴格的質量控制措施,一些初創企業即使獲得了生產許可證,也離啟動生產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本月公布的《新能源汽車管理辦法》草案中,工信部列出了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為確保行業健康發展必須具備的17項重要技術。其中包括一個可以監測汽車性能和穩定性的控制系統,一個可以跟蹤主要配件來源和質量的信息系統,以及回收廢舊電池的技術。

    符合標準

    國務院《經濟日報》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業分析師的話說,目前90%的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在兩年內無法達到這一技術標準。北京電動汽車集團是首批獲批的兩家企業之一,隸屬于北汽集團,將在北京建廠,年產7萬輛新能源汽車。另一個幸運的人是杭州長江客車公司,而在香港上市的五龍電動汽車集團是其主要股東。當這家曾經生產公交車的國有企業瀕臨倒閉時,五龍集團向其注資,使公司重獲新生。

    “大問題”

    來自北京的獨立汽車分析師張志勇表示:“政府審批的速度令人擔憂。許多公司現在開始建設生產線,但無法及時獲得生產許可證。這是一個大問題。”

    目前,排隊等待生產許可證的公司包括萬向集團,該集團已斥資11.5萬多美元開發了一款使用太陽能的混合動力汽車,并計劃投資3.75億美元在杭州建廠。另一家是賈躍亭旗下的樂視網,樂視網在本月8日宣布將投資60億元建設一座年產2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工廠。第三家是WM Motor,該公司于本月17日宣布,將籌集第一批10億美元,在2018年推出其首款車型。WM由沃爾沃前總經理沈弗里曼創立。

    “混亂”局面

    沈先生說:“工信部應該讓所有申請者明白,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得許可。目前的情況有些混亂,一些低速電動汽車制造商和零部件制造商也參與其中。”

    與此同時,政府還計劃在2020年后取消補貼政策,打消企業試圖從政府補貼中獲利的想法。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王晨表示,去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的平均產量為3000輛,遠低于投資回報率要求的最低產量。一些公司和地方政府在缺乏相關必要技術的情況下,仍在投資新能源汽車和電池制造,這進一步加劇了混亂局面。

    一位來自上海的研究人員說:“這絕對是一個泡沫。如果你沒有核心技術,不能建立自己的品牌,那么你就會在燒錢后出局。”

    標簽:北京比亞迪特斯拉沃爾沃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李想再談特斯拉:數字、概率、未來

    李想在8月30日上午發的微博上,用“數字、概率、未來”為題,論述特斯拉電池的高密度、續航里程及電池的安全性。

    1900/1/1 0:00:00
    數據才是品質真正的驗金石 新車品質評價(NCQA)體系暨首期結果發布

    2016年8月29日,新車品質評價NCQA體系暨首期評測結果在北京發布。

    1900/1/1 0:00:00
    中科院六院所與在綿陽新能源車企召開專題對接會

    為深入推進中國科學院所屬院所新能源汽車技術成果與綿陽企業之間的項目合作,8月25日,綿陽科技城中科創新育成中心組織中科院6院所和綿陽市30多家新能源汽車企業,召開新能源汽車產業專題對接會。

    1900/1/1 0:00:00
    在魔都,數十萬人不拍牌,照樣能開滬牌車

    8月27日,每月一次的滬牌爭奪大戰再次上演。最終,8月滬牌平均成交價86946元,中標率僅為46。本次參與拍牌人數達到251188人,也就意味著近24萬人又一次被擠下滬牌的獨木橋。

    1900/1/1 0:00:00
    徐性怡:大郡電動汽車電機及控制器已做到不需要補貼

    2016年8月4日,2016未來汽車開發者大會歡迎酒會暨滬上夜話在上海舉行。新能源汽車產業大佬和互聯網造車精英就“重新定義汽車”和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現實的挑戰與創新發展趨勢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1900/1/1 0:00:00
    最新50省市電動汽車充電規劃和11省市充電補貼 上海補貼手段最全

    又有一大波電動汽車充電規劃來襲近日,山西、廣西、上海、浙江、湖南等省市的充電設施規劃陸續出臺。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亚洲欧美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