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主持中德政府第三輪磋商。李克強表示,中德合作的范圍和內容都非常廣泛和豐富。雙方都要用智慧、技術和耐心做好落實工作,就像吃螃蟹一樣,吃得干干凈凈。如果你吃不下,你可以忘記。用中國的話來說,你必須信守諾言,做你想做的事,以確保所有合作都是有效的。
中德共同發布了《中德合作行動綱領:共同建設創新》(以下簡稱《綱領》)。《綱要》共86條,雙方將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車、環境保護技術、水和污水處理技術、光電子和光學技術、極地和海洋研究以及生命科學等重點領域開展合作。
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和標準制定以及深化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合作已成為當務之急。中國和德國將如何吃這兩種“螃蟹”?
企業對電動汽車享有同等待遇。
雙方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戰略合作對建立智能交通系統具有重要作用。雙方同意繼續加大政府對電動汽車研發、市場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支持力度,給予企業同等的國家對電動汽車的支持和優惠待遇,并在制定國家法規和標準方面加強協調。雙方將繼續深化中德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標準合作。中德電動汽車的戰略平臺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應對環境污染,雙方將繼續深化電動汽車電池回收領域的合作。
與“新能源汽車合作”相關的《綱要》原文如下:
第二,互利共贏:經濟可持續發展與金融領域合作
經濟
43.工業4.0在世界范圍內的成功取決于國際公認的規則和標準。中德將在標準問題上密切合作,并將“工業4.0”議題納入中德標準化合作委員會。雙方將繼續加強中德標準化合作委員會框架下的現有合作,致力于更系統、更戰略性的合作。雙方一致決定更加關注未來領域,如電動汽車、節能智能能源控制/智能家居、供水和污水處理。
第三,共建未來:創新是現代社會的引擎
城市化和交通系統
66.中德歡迎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加強雙邊和國際組織的密切協調。兩國一致認為,智能交通系統的建立將為實現更安全、更高效、更環保的道路交通做出決定性貢獻。創新和資源友好的電力技術可以為環境保護做出重要貢獻。在這方面,兩國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戰略合作發揮著重要作用。
68.雙方支持加強道路交通安全領域合作。形式包括交流經驗和支持學習道路交通法規。雙方應就車輛技術法規、定期車輛技術檢查和道路交通事故研究等問題舉行聯合對話。此外,應加強在將新能源汽車推向市場方面的合作。雙方在內河航運和水路運輸領域的雙邊交流符合雙方利益,應進一步促進。雙方還應繼續努力促進可持續物流。
69.雙方同意繼續加大政府對電動汽車研發、市場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在這方面,中德電動汽車戰略平臺發揮著重要作用。該平臺的目的是改善中德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溝通,并制定共同的戰略……
重要方面和應用領域。我們應該加強電動汽車戰略平臺與平臺內部問題之間的合作。德國的參與部門包括聯邦經濟和能源部、交通部、環境保護部和教學與研究部。雙方同意給予企業平等的電動汽車國家支持和優惠待遇,并加強在制定國家法規和標準方面的協調。雙方將繼續深化中德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標準合作。雙方應就充電基礎設施領域的擴張戰略和商業模式等問題加強對話。
中德應深化電動汽車示范項目和試點城市的交流與合作。在既定的城市合作框架下,鼓勵中德其他符合條件的城市積極參與。在電動汽車戰略平臺框架下,雙方將探索共建充電基礎設施和電動汽車與智能電網互操作示范項目。
環境與氣候
86.雙方致力于推廣高效的環境保護技術,提高環境保護標準的透明度、相關要求和兼容性,確保企業能夠公平地獲得國家支持并公平地參與公開招標。促進雙方在循環經濟和環保技術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在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框架下成立的循環經濟與環保技術工作組(由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和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主辦)是此次合作的組成部分,2014年的工作主題是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垃圾處理和回收利用。繼續深化電動汽車電池回收領域合作(由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德國聯邦環境、自然保護、建筑和核安全部牽頭)。
促進可持續發展,深化能源對話。
雙方愿在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框架下保持能源工作組合作,通過實施共同項目深化合作。在國際層面,雙方還將致力于在多邊能源組織和能源對話方面的密切合作。雙方的合作還將涉及人員培訓、建筑減排、低排放和節能交通。在環境問題上,中德環境對話和環境論壇是雙邊環境伙伴關系框架的合作基礎。《綱要》還提到,“工業4.0”對中德未來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兩國政府應給予政策支持。
《綱要》關于“可再生能源合作”的原文如下:
第二,互利共贏:經濟可持續發展與金融領域合作
經濟
33.促進可持續發展,深化能源對話,確保能源供應的可持續性和競爭力。中國和德國是推動全球能源供應轉型的重要國家。雙方的目標是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和進口。德國在能源轉型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制定了解決方案,這對實現中國“十二五”規劃提出的提高能源效率和推廣可再生能源的崇高目標具有重要意義。這一背景可以為雙方繼續開展政府間和企業間能源對話提供良好基礎。雙方目前正在制定以下措施:
-雙方愿在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框架下的能源問題工作組中保持合作,通過實施共同項目深化合作。能源工作組將重點關注可再生能源(由中國國家能源局和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牽頭);
2013年,兩國決定成立能源效率工作組(由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牽頭);
該工作組將重點關注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在節能和提高能效領域商定的具體項目。在此框架下,雙方將共同開展專業領域交流,相互支持對方企業,加強能力建設,就能效領域融資模式開放交流,推進能效示范項目。
-在國際層面,雙方還將致力于在多邊能源組織和能源對話中的密切合作,以確保全球能源結構應對未來能源政策的挑戰,有效促進全球能源市場的有序、競爭、開放和透明,有效開展氣候保護,以及促進可持續能源供應領域的創新。
工業4.0合作
41.工業生產數字化(“工業4.0”)對中德未來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雙方認為,這一進程應由企業自己推動,兩國政府應為企業參與這一進程提供政策支持。
42.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以及德國聯邦教育和研究部將建立“工業4.0”對話,以加強該領域的信息交流。雙方歡迎兩國企業在這一領域開展自愿、平等、互利的合作。加強兩國企業集團和行業協會之間的專業交流有利于深化合作。兩國政府將為雙邊合作提供更加有利的框架條件和政策支持。
44.我們將以中國為2015年德國漢諾威消費電子、信息和通信博覽會的合作伙伴國,在公平開放的貿易和產品競爭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兩國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領域的合作。
第三,共建未來:創新是現代社會的引擎
研究與開發
56.深化可再生能源研究領域科技儲備人才聯合培養。中德、經濟和科學界代表在出席聯合研討會時,應探討可能的合作領域和措施,特別是培養可再生能源研究領域的科技儲備人才。優先考慮跨學科和系統的方案。
環境與氣候
79.雙方合作的重點領域是支持在試點地區實施排放權交易、國內排放權交易體系的能力建設和磋商、建設減排、低排放節能交通、電動汽車以及制定低碳戰略。雙方合作項目應展現典型特色,發揮創新示范效應,體現最新技術。
80.中德環境對話和環境論壇是雙邊環境伙伴關系框架的合作基礎,在兩國政府的領導下定期舉行。雙方歡迎并鼓勵兩國經濟界和科研機構的廣泛參與。第五屆中德環境論壇定于2016年在中國舉行。主要議題是清潔空氣、水資源管理、資源和能源效率、碳排放市場、生物多樣性、綠色政府采購、可持續經濟活動、可持續消費和環境標簽。10月1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主持中德政府第三輪磋商。李克強表示,中德合作的范圍和內容都非常廣泛和豐富。雙方都要用智慧、技術和耐心做好落實工作,就像吃螃蟹一樣,吃得干干凈凈。如果你吃不下,你可以忘記。用中國的話來說,你必須信守諾言,做你想做的事,以確保所有合作都是有效的。
中德共同發表《中德合作行動計劃》……
《綱要》共86條,雙方將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車、環保技術、水和污水處理技術、光電子和光學技術、極地和海洋研究以及生命科學等關鍵領域開展合作。
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和標準制定以及深化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合作已成為當務之急。中國和德國將如何吃這兩種“螃蟹”?
企業對電動汽車享有同等待遇。
雙方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戰略合作對建立智能交通系統具有重要作用。雙方同意繼續加大政府對電動汽車研發、市場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支持力度,給予企業同等的國家對電動汽車的支持和優惠待遇,并在制定國家法規和標準方面加強協調。雙方將繼續深化中德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標準合作。中德電動汽車的戰略平臺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應對環境污染,雙方將繼續深化電動汽車電池回收領域的合作。
與“新能源汽車合作”相關的《綱要》原文如下:
第二,互利共贏:經濟可持續發展與金融領域合作
經濟
43.工業4.0在世界范圍內的成功取決于國際公認的規則和標準。中德將在標準問題上密切合作,并將“工業4.0”議題納入中德標準化合作委員會。雙方將繼續加強中德標準化合作委員會框架下的現有合作,致力于更系統、更戰略性的合作。雙方一致決定更加關注未來領域,如電動汽車、節能智能能源控制/智能家居、供水和污水處理。
第三,共建未來:創新是現代社會的引擎
城市化和交通系統
66.中德歡迎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加強雙邊和國際組織的密切協調。兩國一致認為,智能交通系統的建立將為實現更安全、更高效、更環保的道路交通做出決定性貢獻。創新和資源友好的電力技術可以為環境保護做出重要貢獻。在這方面,兩國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戰略合作發揮著重要作用。
68.雙方支持加強道路交通安全領域合作。形式包括交流經驗和支持學習道路交通法規。雙方應就車輛技術法規、定期車輛技術檢查和道路交通事故研究等問題舉行聯合對話。此外,應加強在將新能源汽車推向市場方面的合作。雙方在內河航運和水路運輸領域的雙邊交流符合雙方利益,應進一步促進。雙方還應繼續努力促進可持續物流。
69.雙方同意繼續加大政府對電動汽車研發、市場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在這方面,中德電動汽車戰略平臺發揮著重要作用。該平臺的目的是改善中德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溝通,并在所有重要方面和應用領域制定共同的戰略。我們應該加強電動汽車戰略平臺與平臺內部問題之間的合作。德國的參與部門包括聯邦經濟和能源部、交通部、環境保護部和教學與研究部。雙方同意給予企業平等的電動汽車國家支持和優惠待遇,并加強在制定國家法規和標準方面的協調。雙方將繼續深化中德在金融領域的標準合作……
電動汽車。雙方應就充電基礎設施領域的擴張戰略和商業模式等問題加強對話。
中德應深化電動汽車示范項目和試點城市的交流與合作。在既定的城市合作框架下,鼓勵中德其他符合條件的城市積極參與。在電動汽車戰略平臺框架下,雙方將探索共建充電基礎設施和電動汽車與智能電網互操作示范項目。
環境與氣候
86.雙方致力于推廣高效的環境保護技術,提高環境保護標準的透明度、相關要求和兼容性,確保企業能夠公平地獲得國家支持并公平地參與公開招標。促進雙方在循環經濟和環保技術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在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框架下成立的循環經濟與環保技術工作組(由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和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主辦)是此次合作的組成部分,2014年的工作主題是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垃圾處理和回收利用。繼續深化電動汽車電池回收領域合作(由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德國聯邦環境、自然保護、建筑和核安全部牽頭)。
促進可持續發展,深化能源對話。
雙方愿在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框架下保持能源工作組合作,通過實施共同項目深化合作。在國際層面,雙方還將致力于在多邊能源組織和能源對話方面的密切合作。雙方的合作還將涉及人員培訓、建筑減排、低排放和節能交通。在環境問題上,中德環境對話和環境論壇是雙邊環境伙伴關系框架的合作基礎。《綱要》還提到,“工業4.0”對中德未來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兩國政府應給予政策支持。
《綱要》關于“可再生能源合作”的原文如下:
第二,互利共贏:經濟可持續發展與金融領域合作
經濟
33.促進可持續發展,深化能源對話,確保能源供應的可持續性和競爭力。中國和德國是推動全球能源供應轉型的重要國家。雙方的目標是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和進口。德國在能源轉型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制定了解決方案,這對實現中國“十二五”規劃提出的提高能源效率和推廣可再生能源的崇高目標具有重要意義。這一背景可以為雙方繼續開展政府間和企業間能源對話提供良好基礎。雙方目前正在制定以下措施:
-雙方愿在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框架下的能源問題工作組中保持合作,通過實施共同項目深化合作。能源工作組將重點關注可再生能源(由中國國家能源局和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牽頭);2013年,兩國決定成立能源效率工作組(由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牽頭);
該工作組將重點關注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在節能和提高能效領域商定的具體項目。在此框架下,雙方將共同開展專業領域交流,相互支持對方企業,加強能力建設,就能效領域融資模式開放交流,推進能效示范項目。
-在國際層面,雙方還將致力于在多邊能源組織和能源對話中的密切合作,以確保全球能源結構應對未來能源政策的挑戰,有效促進全球能源市場的有序、競爭、開放和透明,有效開展氣候保護,以及促進可持續能源供應領域的創新。
工業4.0合作
41.工業生產數字化(“工業4.0”)對中德未來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雙方認為,這一進程應由企業自己推動,兩國政府應為企業參與這一進程提供政策支持。
42.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以及德國聯邦教育和研究部將建立“工業4.0”對話,以加強該領域的信息交流。雙方歡迎兩國企業在這一領域開展自愿、平等、互利的合作。加強兩國企業集團和行業協會之間的專業交流有利于深化合作。兩國政府將為雙邊合作提供更加有利的框架條件和政策支持。
44.我們將以中國為2015年德國漢諾威消費電子、信息和通信博覽會的合作伙伴國,在公平開放的貿易和產品競爭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兩國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領域的合作。
第三,共建未來:創新是現代社會的引擎
研究與開發
56.深化可再生能源研究領域科技儲備人才聯合培養。中德、經濟和科學界代表在出席聯合研討會時,應探討可能的合作領域和措施,特別是培養可再生能源研究領域的科技儲備人才。優先考慮跨學科和系統的方案。
環境與氣候
79.雙方合作的重點領域是支持在試點地區實施排放權交易、國內排放權交易體系的能力建設和磋商、建設減排、低排放節能交通、電動汽車以及制定低碳戰略。雙方合作項目應展現典型特色,發揮創新示范效應,體現最新技術。
80.中德環境對話和環境論壇是雙邊環境伙伴關系框架的合作基礎,在兩國政府的領導下定期舉行。雙方歡迎并鼓勵兩國經濟界和科研機構的廣泛參與。第五屆中德環境論壇定于2016年在中國舉行。主要議題是清潔空氣、水資源管理、資源和能源效率、碳排放市場、生物多樣性、綠色政府采購、可持續經濟活動、可持續消費和環境標簽。
在多方呼聲之下,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購稅政策9月1日實施。
1900/1/1 0:00:0010月10日,特斯拉公司神秘的“D”計劃終于亮相。發布會上,特斯拉發布了ModelS60D及ModelS85D兩款車型。
1900/1/1 0:00:00隨著江蘇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10月12日與江蘇浩元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簽約確立合作伙伴關系,3個多月后,一輛既節能又環保的輪驅電動汽車將在我市出現。
1900/1/1 0:00:00據美國媒體leftlanenews10月10日報道,寶馬公司承諾解決i3增程型混合動力車型的加速問題,具體解決措施要等到2015年春季推出。
1900/1/1 0:00:00特斯拉掀起了電動汽車的高潮,不少人向往清潔時髦的新能源汽車要進入尋常百姓家,相信除了價格的可接受外,解決隨時隨地的充電問題是才是棘手。
1900/1/1 0:00:00特斯拉近日發布了新的旗艦車型ModelSP85D,后者擁有32秒的0到96kmh加速、眾多的輔助駕駛功能。特斯拉再次席卷了眾多媒體頭條。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