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環境問題日益嚴重,以及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枯竭(據調查,全球石油儲量仍可使用30年),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已成為各大車企的主要研發方向。在此背景下,寶馬“I”品牌應運而生,不僅解決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需求,也為寶馬集團在銷售等方面打開了另一扇門。本期,筆者邀請寶馬(中國)技術傳播部經理趙濤先生,為大家解讀I品牌的前世今生。
在趙濤先生的演講之后,時間又回到了2013年7月29日。北京、紐約和倫敦同時發布了i3電動汽車的生產版本。無獨有偶,兩年前的7月29日,i3和i8兩款概念車正式發布。在發布這兩款概念車的同時,寶馬集團董事長Reissuf博士表示:寶馬i是為電動汽車而生的。趙濤先生對發布的兩款概念車做了進一步補充:兩款概念汽車也都有自己的特點,i3代表小型車,i8體現了寶馬的運動基因,仍然可以延伸到新能源領域,從而打造出一款超級跑車或跑車。
推出I品牌的原因是什么?
寶馬i品牌的誕生與其子品牌“M”一樣重要,它們分別代表著寶馬品牌創新和運動的不同DNA。寶馬(中國)科技傳播經理趙濤先生就寶馬i品牌或純電動汽車的推出原因給出了以下幾點:
1.環境,主要是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但中國的霧霾問題是目前最嚴重的。
2.城市化。據統計,2030年,全球60%的人口將生活在城市,這將為推廣電動汽車的使用提供必要條件。
3、政策法規,包括中國、美國、歐洲等地將實施更嚴格的燃油消耗標準。
4.據統計,由于缺乏經濟和資源,以及化石燃料價格高昂,世界石油儲量仍可以使用30年。
5、文化、交通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現代城市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6.客戶期望和可持續發展。
I品牌的相關技術和產品
寶馬集團負責營銷的總監Ian Robertson表示:“寶馬i提供前瞻性的產品和服務、鼓舞人心的設計和全新的高端出行理念,所有這些都旨在實現可持續發展。”從技術上講,寶馬i品牌自始至終都貫徹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以i3的生產版為例,它采用了“LifeDrive”車身結構和全碳纖維車身的技術。LifeDrive車身結構中的生命模塊是碳纖維增強塑料(CFRP)駕駛艙。這種碳纖維的重量比鋼輕50%,比鋁輕30%。此外,其高強度特性提高了安全性。驅動模塊由底盤總成、驅動總成和高壓鋰電池組成。LifeDrive的車身結構通過有效合理的布局,使i3量產車的重量僅為1195kg,并保持50:50的重量分布和盡可能低的車身重心。
在電動汽車的設計中,出色的空氣動力學應用已成為一個關鍵因素,從而降低了風阻和能耗。i3量產車的最高速度可達150公里/小時,最大巡航里程為160公里(在舒適模式下)。
此外,i3量產車的材料應用不僅是碳纖維的亮點,其內飾材料也是天然、可再生和可持續的。i3使用了25%的可再生原材料和再生塑料,主要用于車門裝飾板和儀表板,而織物座椅套由100%再生聚酯和其他材料制成。
隨著i3和……的出現……
8輛量產車,寶馬I品牌的陣容將在未來進一步擴大。寶馬集團今年北美車展總監Ian Robertson博士在接受網通社獨家采訪時表示:與M系列一樣,寶馬I系列未來也將有一系列新的子車型,從0到9還有很大的空間,但目前不方便透露具體計劃。
寶馬近年來在新能源領域的發展
說起新能源領域的電動汽車項目,寶馬早在40多年前就開始研發,并于1972年推出了第一輛純電動汽車寶馬1602,該車也在當年的慕尼黑奧運會馬拉松項目中擔任指導車,這也完成了寶馬在純電動汽車領域的首秀。
在接下來的20年里,寶馬多次測試和開發純電動汽車,并于1991年推出了革命性的寶馬E1概念車,這些持續的研發工作幫助寶馬將電動汽車的量產變成了一個可以實現的夢想!
此后,寶馬集團先后推出了寶馬概念X3(Active Hybird)、MINI E和寶馬高效混合動力X6和7系列。2011年,寶馬Active-E純電動汽車在上海車展亮相,該車的充電里程可達160公里。2013年,寶馬真正進入純電動汽車時代,推出了面向普通消費者的I系列車型。
關于寶馬集團在新能源領域的規劃。趙濤介紹:“對于寶馬集團倡導的高效動力規劃來說,電動和混合動力是一個中期解決方案,也就是說,從2009年推出高效混合動力X6和7系列到2020年,根據高效動力規劃,這是一個中間階段。然后在2020年之后,我們會看到更多的清潔能源產品,比如燃料電池等。”
“ABB”三大公司如何利用新能源
德國三大豪華品牌之間的競爭從未停止,無論是全球主要市場的銷量對比,還是前端技術的研發。在新能源研發領域,這三家公司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讓我們來看看這三家公司是如何利用新能源的。
奧迪——計劃在2020年之前為每款車型推出e-tron版本。
奧迪的口號是“突破技術,啟迪未來”,在科學研發方面也付出了巨大努力。根據其相關計劃,2013年至2016年間,它將在全球投資130億歐元,其中除了擴大產品線,還將實現輕量化和電動化等重要技術的應用。
目前,奧迪在混合動力領域推出了Q5混合動力版和A8L混合動力版,并已引入中國正式銷售;此外,在e-tron領域,涉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增程電動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據了解,未來奧迪所有車型都將推出e-tron版本。
寶馬——寶馬將在未來幾年擴大其I系列車型(注冊i1-i9系列商標)。
I品牌的介紹在本文中已經涉及到很多地方,所以我在這里不再贅述,只是補充一下。趙濤:I系列產品不僅包括已經正式對外公布的i3和i8產品,或者上傳到互聯網上的i5或i7產品,還包括聯網駕駛。[想了解更多關于寶馬網聯駕駛的信息,請點擊]此外,在解釋寶馬i品牌產品的特點時,趙濤先生表示:追求從設計到車輛回收的整個價值鏈的可持續發展,選擇材料和技術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是否可持續。
梅賽德斯-奔馳——與比亞迪建立電動品牌騰勢,并參與特斯拉。
梅賽德斯-奔馳,汽車的發明者,一直在技術研究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在新能源領域,它與其他制造商合作進行研究。例如,梅賽德斯-奔馳的母公司戴姆勒集團與比亞迪共同打造了新能源品牌騰勢,首款量產車有望在今年的北京車展上正式發布;戴姆勒早在2008年就開始與電動超級跑車制造商特斯拉合作,當時持有特斯拉10%的股份(目前為4.3%);
此外,梅賽德斯-奔馳還與北汽集團以及英國和菲尼迪在這方面進行了合作。
在中國開設i3/i8 5S店,傳承“可持續發展”
去年年底,i3首次在中國和香港上市(售價約39.2萬元人民幣),這款車將于今年正式登陸,i8車型也有望于今年正式上市銷售。據了解,寶馬在中國開設了一家5S店,專門銷售I系列產品。傳統的4S店是指汽車銷售、備件、售后服務和信息調查,而寶馬的5S店在這個基礎上增加了“可持續性-可持續性”,5S店必須在經濟、環境和社會三個方面實現。5S商店不是終身的,但必須每兩年重新檢查一次,才能提供最好的服務。隨著全球環境問題日益嚴重,以及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枯竭(據調查,全球石油儲量仍可使用30年),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已成為各大車企的主要研發方向。在此背景下,寶馬“I”品牌應運而生,不僅解決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需求,也為寶馬集團在銷售等方面打開了另一扇門。本期,筆者邀請寶馬(中國)技術傳播部經理趙濤先生,為大家解讀I品牌的前世今生。
在趙濤先生的演講之后,時間又回到了2013年7月29日。北京、紐約和倫敦同時發布了i3電動汽車的生產版本。無獨有偶,兩年前的7月29日,i3和i8兩款概念車正式發布。在發布這兩款概念車的同時,寶馬集團董事長Reissuf博士表示:寶馬i是為電動汽車而生的。趙濤先生對發布的兩款概念車做了進一步補充:兩款概念汽車也都有自己的特點,i3代表小型車,i8體現了寶馬的運動基因,仍然可以延伸到新能源領域,從而打造出一款超級跑車或跑車。
推出I品牌的原因是什么?
寶馬i品牌的誕生與其子品牌“M”一樣重要,它們分別代表著寶馬品牌創新和運動的不同DNA。寶馬(中國)科技傳播經理趙濤先生就寶馬i品牌或純電動汽車的推出原因給出了以下幾點:
1.環境,主要是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但中國的霧霾問題是目前最嚴重的。
2.城市化。據統計,2030年,全球60%的人口將生活在城市,這將為推廣電動汽車的使用提供必要條件。
3、政策法規,包括中國、美國、歐洲等地將實施更嚴格的燃油消耗標準。
4.據統計,由于缺乏經濟和資源,以及化石燃料價格高昂,世界石油儲量仍可以使用30年。
5、文化、交通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現代城市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6.客戶期望和可持續發展。
I品牌的相關技術和產品
寶馬集團負責營銷的總監Ian Robertson表示:“寶馬i提供前瞻性的產品和服務、鼓舞人心的設計和全新的高端出行理念,所有這些都旨在實現可持續發展。”從技術上講,寶馬i品牌自始至終都貫徹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以i3的生產版為例,它采用了“LifeDrive”車身結構和全碳纖維車身的技術。LifeDrive車身結構中的生命模塊是碳纖維增強塑料(CFRP)駕駛艙。這種碳纖維的重量比鋼輕50%,比鋁輕30%。此外,它的高強度……
功能提高了安全性。驅動模塊由底盤總成、驅動總成和高壓鋰電池組成。LifeDrive的車身結構通過有效合理的布局,使i3量產車的重量僅為1195kg,并保持50:50的重量分布和盡可能低的車身重心。
在電動汽車的設計中,出色的空氣動力學應用已成為一個關鍵因素,從而降低了風阻和能耗。i3量產車的最高速度可達150公里/小時,最大巡航里程為160公里(在舒適模式下)。
此外,i3量產車的材料應用不僅是碳纖維的亮點,其內飾材料也是天然、可再生和可持續的。i3使用了25%的可再生原材料和再生塑料,主要用于車門裝飾板和儀表板,而織物座椅套由100%再生聚酯和其他材料制成。
隨著i3和i8量產車的問世,寶馬I品牌的陣容將在未來進一步擴大。寶馬集團今年北美車展總監Ian Robertson博士在接受網通社獨家采訪時表示:與M系列一樣,寶馬I系列未來也將有一系列新的子車型,從0到9還有很大的空間,但目前不方便透露具體計劃。
寶馬近年來在新能源領域的發展
說起新能源領域的電動汽車項目,寶馬早在40多年前就開始研發,并于1972年推出了第一輛純電動汽車寶馬1602,該車也在當年的慕尼黑奧運會馬拉松項目中擔任指導車,這也完成了寶馬在純電動汽車領域的首秀。
在接下來的20年里,寶馬多次測試和開發純電動汽車,并于1991年推出了革命性的寶馬E1概念車,這些持續的研發工作幫助寶馬將電動汽車的量產變成了一個可以實現的夢想!
此后,寶馬集團先后推出了寶馬概念X3(Active Hybird)、MINI E和寶馬高效混合動力X6和7系列。2011年,寶馬Active-E純電動汽車在上海車展亮相,該車的充電里程可達160公里。2013年,寶馬真正進入純電動汽車時代,推出了面向普通消費者的I系列車型。
關于寶馬集團在新能源領域的規劃。趙濤介紹:“對于寶馬集團倡導的高效動力規劃來說,電動和混合動力是一個中期解決方案,也就是說,從2009年推出高效混合動力X6和7系列到2020年,根據高效動力規劃,這是一個中間階段。然后在2020年之后,我們會看到更多的清潔能源產品,比如燃料電池等。”
“ABB”三大公司如何利用新能源
德國三大豪華品牌之間的競爭從未停止,無論是全球主要市場的銷量對比,還是前端技術的研發。在新能源研發領域,這三家公司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讓我們來看看這三家公司是如何利用新能源的。
奧迪——計劃在2020年之前為每款車型推出e-tron版本。
奧迪的口號是“突破技術,啟迪未來”,在科學研發方面也付出了巨大努力。根據其相關計劃,2013年至2016年間,它將在全球投資130億歐元,其中除了擴大產品線,還將實現輕量化和電動化等重要技術的應用。
目前,奧迪在混合動力領域推出了Q5混合動力版和A8L混合動力版,并已引入中國正式銷售;此外,在e-tron領域,涉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增程電動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據了解,未來奧迪所有車型都將推出e-tron版本。
寶馬——寶馬將在未來幾年擴大其I系列車型(注冊i1-i9系列商標)。
I品牌的介紹在本文中已經涉及到很多地方,所以我在這里不再贅述,只是補充一下。趙濤:I系列產品不僅包括已經正式對外公布的i3和i8產品,或者上傳到互聯網上的i5或i7產品,還包括聯網駕駛。[想了解更多關于寶馬網聯駕駛的信息,請點擊]此外,在解釋寶馬i品牌產品的特點時,趙濤先生表示:追求從設計到車輛回收的整個價值鏈的可持續發展,選擇材料和技術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是否可持續。
梅賽德斯-奔馳——與比亞迪建立電動品牌騰勢,并參與特斯拉。
梅賽德斯-奔馳,汽車的發明者,一直在技術研究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在新能源領域,它與其他制造商合作進行研究。例如,梅賽德斯-奔馳的母公司戴姆勒集團與比亞迪共同打造了新能源品牌騰勢,首款量產車有望在今年的北京車展上正式發布;戴姆勒早在2008年就開始與電動超級跑車制造商特斯拉合作,當時持有特斯拉10%的股份(目前為4.3%);此外,梅賽德斯-奔馳還與北汽集團以及英國和菲尼迪在這方面進行了合作。
在中國開設i3/i8 5S店,傳承“可持續發展”
去年年底,i3首次在中國和香港上市(售價約39.2萬元人民幣),這款車將于今年正式登陸,i8車型也有望于今年正式上市銷售。據了解,寶馬在中國開設了一家5S店,專門銷售I系列產品。傳統的4S店是指汽車銷售、備件、售后服務和信息調查,而寶馬的5S店在這個基礎上增加了“可持續性-可持續性”,5S店必須在經濟、環境和社會三個方面實現。5S商店不是終身的,但必須每兩年重新檢查一次,才能提供最好的服務。
中聚電池00729
1900/1/1 0:00:00綜合外電報道,寶馬被指可能通過合資自主品牌之諾擴大同華晨合作,但寶馬集團高管稱,中國法規對外資車企在合資企業中的股比加以限制,對增持華晨寶馬股權構成了壁壘。
1900/1/1 0:00:00阿特茲在同級車里算得上是個“技術控”了。除了那個讓人耳朵起繭的創馳藍天以外,它的istop和iELOOP也都算是不錯的“發明創造”。有人說了,那不就是自動啟停和制動能量回收嗎?是,也不全是。
1900/1/1 0:00:00i3不是特斯拉的競品,甚至隨后更高檔的寶馬i8也不能算是。因為在很多性能指標上,特斯拉遠遠超出。i3真正的重要性在于,寶馬用一種前所未有的瘋狂舉動看待電動車行業,很難有人想過,寶馬會如此激進。
1900/1/1 0:00:00要在黑暗的車庫中為電動汽車充電似乎是這類汽車的宿命,不過寶馬BMW期望將u3和i8電動汽車產品帶到太陽光下,
1900/1/1 0:00:00增程式電動車被認為是目前最接近純電動車的一種車型,這種車由電動機進行驅動,當電池的電力不足時,維持其行駛的電力來自于一臺傳統內燃機帶動的發電機,好處是駕駛者不再受到電池容量的束縛,只要有燃油,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