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有一個經銷商集團只經營一個獨立品牌。近兩年,在品牌管理的快速擴張中,它不再吸引自主品牌的業務,而是全部擴張合資高端品牌。
汽車限購確實是一個充滿辯證邏輯的問題。
根據聯合會本周發布的報告,“恐慌性購車”將是今年汽車市場快速增長的基礎。目前,有多達十幾個城市出現了限購傳聞,由此引發的恐慌性購車預計將帶來50萬的新銷量。
對于那些希望通過限購來減緩汽車保有量增長的城市來說,這是一個具有諷刺意味的結論。就在杭州最近宣布限購引發的“瘋狂之夜”,經銷商收到了7萬份訂單,相當于2013年杭州機動車凈增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購買受到的限制越多,汽車的增長就越快。這種悖論的邏輯是,一方面,限購會刺激潛在消費者提前進入市場,而那些下定決心買車的人,即使搖不動車牌,也會先去其他城市上牌,搖完號再回到當地;
另一方面,如果受到限制,會刺激有消費能力的家庭提前購買第二輛車。因此,汽車保有量的增長速度不會放緩。
當然,對于限購城市的經銷商來說,在經歷了限購前的瘋狂搶購后,他們仍將面臨無盡的艱辛。畢竟,他們必須面對這樣一個現實,即市場上的卡片數量已經減半。當然,受傷最嚴重的是自主品牌汽車。
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問題。由于限購令當地汽車消費更加高端,一步到位購車已成為共識,因此以低端市場為主的自主品牌產品更無法吸引消費者,導致消費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然而,這個問題現在似乎相當嚴重,即限購全面爆發后,一批自主汽車品牌將被“秒殺”。
從去年到今年一季度,乘用車市場保持了兩位數的穩定增長,走出了之前的回調期。然而,自主品牌汽車的增長速度嚴重跟不上大市場,甚至逆市下跌,市場份額節節敗退,乘用車份額已跌破40%大關。
究其原因,當然與合資汽車產品線的全面探索有關。當合資汽車進入10萬元以下的空間時,自主品牌汽車將面臨巨大壓力。合資企業具有更大的規模效應和成本優勢。因此,在過去的兩年里,自主品牌汽車已經完全退出了汽車銷量前十的榜單。
例如,全新捷達上市后,月銷量穩定在“2萬輛俱樂部”,加速了經濟型家用車市場的發展。曾經將老捷達從汽車銷量冠軍寶座上拉下來的比亞迪F3,在換代后已經以4萬元的價格售出,但能否重返前十名仍很難說。
隨著限購政策在更多城市的實施,限購對自主品牌汽車的殺傷力也在增加。中汽協此前有數據顯示,一旦大城市實施限購,當地汽車銷量將下降約25%。可以預見的是,這25%的市場需求下降大多由自主品牌分擔,因為幾家主流合資車企可以在限購城市增加市場份額,而增加的份額當然主要來自自主品牌。
自主品牌將越來越難以找到高質量的經銷商來幫助他們銷售汽車。在廣州,有一個經銷商集團只經營一個獨立品牌。近兩年,在品牌管理的快速擴張中,它不再吸引自主品牌的業務,而是全部擴張合資高端品牌。這當然是市場選擇的結果。
同樣,自主品牌渠道退出中心城市也是市場選擇的結果。這不僅增加了自主品牌拓展市場的難度,對品牌的建立和推廣也是致命的打擊。
這種情況將大大縮小自主品牌的增長空間,并進一步消除市場的緩沖區,這已經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后果。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少數自主品牌將得以生存和發展。但就整體市場而言,持續下跌可能只是一個開始。在廣州,有一個經銷商集團只經營一個獨立品牌。近兩年,在品牌管理的快速擴張中,它不再吸引自主品牌的業務,而是全部擴張合資高端品牌。
汽車限購確實是一個充滿辯證邏輯的問題。
根據聯合會本周發布的報告,“恐慌性購車”將是今年汽車市場快速增長的基礎。目前,有多達十幾個城市出現了限購傳聞,由此引發的恐慌性購車預計將帶來50萬的新銷量。
對于那些希望通過限購來減緩汽車保有量增長的城市來說,這是一個具有諷刺意味的結論。就在杭州最近宣布限購引發的“瘋狂之夜”,經銷商收到了7萬份訂單,相當于汽車銷量凈增的四分之一左右……
cles于2013年在杭州舉辦。
購買受到的限制越多,汽車的增長就越快。這種悖論的邏輯是,一方面,限購會刺激潛在消費者提前進入市場,而那些下定決心買車的人,即使搖不動車牌,也會先去其他城市上牌,搖完號再回到當地;另一方面,如果受到限制,會刺激有消費能力的家庭提前購買第二輛車。因此,汽車保有量的增長速度不會放緩。
當然,對于限購城市的經銷商來說,在經歷了限購前的瘋狂搶購后,他們仍將面臨無盡的艱辛。畢竟,他們必須面對這樣一個現實,即市場上的卡片數量已經減半。當然,受傷最嚴重的是自主品牌汽車。
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問題。由于限購令當地汽車消費更加高端,一步到位購車已成為共識,因此以低端市場為主的自主品牌產品更無法吸引消費者,導致消費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然而,這個問題現在似乎相當嚴重,即限購全面爆發后,一批自主汽車品牌將被“秒殺”。
從去年到今年一季度,乘用車市場保持了兩位數的穩定增長,走出了之前的回調期。然而,自主品牌汽車的增長速度嚴重跟不上大市場,甚至逆市下跌,市場份額節節敗退,乘用車份額已跌破40%大關。
究其原因,當然與合資汽車產品線的全面探索有關。當合資汽車進入10萬元以下的空間時,自主品牌汽車將面臨巨大壓力。合資企業具有更大的規模效應和成本優勢。因此,在過去的兩年里,自主品牌汽車已經完全退出了汽車銷量前十的榜單。
例如,全新捷達上市后,月銷量穩定在“2萬輛俱樂部”,加速了經濟型家用車市場的發展。曾經將老捷達從汽車銷量冠軍寶座上拉下來的比亞迪F3,在換代后已經以4萬元的價格售出,但能否重返前十名仍很難說。
隨著限購政策在更多城市的實施,限購對自主品牌汽車的殺傷力也在增加。中汽協此前有數據顯示,一旦大城市實施限購,當地汽車銷量將下降約25%。可以預見的是,這25%的市場需求下降大多由自主品牌分擔,因為幾家主流合資車企可以在限購城市增加市場份額,而增加的份額當然主要來自自主品牌。
自主品牌將越來越難以找到高質量的經銷商來幫助他們銷售汽車。在廣州,有一個經銷商集團只經營一個獨立品牌。近兩年,在品牌管理的快速擴張中,它不再吸引自主品牌的業務,而是全部擴張合資高端品牌。這當然是市場選擇的結果。
同樣,自主品牌渠道退出中心城市也是市場選擇的結果。這不僅增加了自主品牌拓展市場的難度,對品牌的建立和推廣也是致命的打擊。
這種情況將大大縮小自主品牌的增長空間,并進一步消除市場的緩沖區,這已經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后果。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少數自主品牌將得以生存和發展。但就整體市場而言,持續下跌可能只是一個開始。
特拉爾海坦,一個瑞典南部的北歐小城,此前因為是薩博汽車的總部而聞名,后來卻因為一樁汽車企業間的并購而和萬里之外的中國聯系到了一起。
1900/1/1 0:00:00近日,在“電動汽車用動力鋰離子電池及其系統產業化”項目驗收評審會上,驗收專家組認為,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八院811所承擔的該項目按計劃完成了全部研究內容,實現了研究目標,
1900/1/1 0:00:00小米要造電動汽車的消息,經過近一個月的爆炒,實現了和特斯拉搶頭條的新聞效果。汽車業、IT圈、廣告界人士為小米電動車獻計獻策兼獻媚,展現了為小米義務宣傳的忠心,也貢獻了頭腦風暴。
1900/1/1 0:00:00“無人駕駛“、“遠程操控“以前這些在國外科幻大片中才出現的橋段,將有可能成為現實。隨著谷歌推出無人駕駛技術和蘋果宣布推出車載系統CarPlay,2014年是無疑是“車聯網落地元年“。
1900/1/1 0:00:00“租新能源汽車,一公里只要一毛錢。”近日,在新能源汽車回訪中,多名率先使用的市民為作者算了一把實實在在的新能源“租車賬”。
1900/1/1 0:00:00截至日前,在15家已發布年報的汽車制造企業中,12家企業去年凈利潤增加,其中6家車企凈利潤增幅超過50。分析人士指出,今年汽車行業形勢將趨嚴峻,車企的布局將會有不小調整。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