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能源補貼新政最快將于9月出臺的消息廣為流傳。上周,科技部部長萬鋼表示,國務院已正式批準新一輪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計劃,該計劃將在幾天后正式啟動。這一說法再次點燃了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關注。
在利好消息的推動下,昨日,新能源汽車概念股表現活躍,比亞迪收盤報41.71元/股。但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真正發展取決于市場本身的調控,政府補貼只能引導企業。
獨立品牌需要主要產品。
據了解,在新一輪補貼政策中,補貼方式將不僅聚焦于消費環節,研發環節和基礎設施也將獲得相應補貼。除了財政直接補貼政策外,國家還將出臺一系列新能源汽車稅收減免政策。此外,新政策中的補貼模式將從過去補貼地方政府轉變為中央政府直接補貼企業,這將有助于打破新能源汽車推廣中的地方保護主義問題。
據消息人士透露,新政策將在原來實施“十城千車”項目的25個城市的基礎上增加一些試點城市。在試點城市和地區,新能源汽車將獲得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雙重補貼。此外,新一輪補貼政策可能會增加環衛車、物流車、公交車等車型,以擴大補貼政策覆蓋的車型范圍。
2012年,國務院將新能源汽車等七大產業確定為國家加快培育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并進一步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支持力度。根據2012年發布的《中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的目標,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累計產銷量將力爭達到50萬輛;
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產能將達到200萬輛,累計產銷量將超過500萬輛。
然而,實際情況并不樂觀。根據中國汽車協會發布的數據,2012年,中國生產了12552輛新能源汽車,銷售了12971輛。2013年上半年,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僅為5889輛。按照這樣的速度,要實現2015年累計產銷50萬輛的目標幾乎是不可能的。
中國投資咨詢公司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肖欣,告訴《證券日報》的作者:“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國家層面、地方政府和相關企業應積極溝通,制定詳細的產業發展規劃和配套政策,為產業健康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同時,公務用車、公交車、出租車等領域應設定例如,通過試點項目提高普通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
對于自主品牌車企來說,新能源汽車無疑是一個“機遇”。目前,比亞迪、吉利、長城、北汽等車企都在推進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然而,汽車行業分析師崔東樹告訴《證券日報》作者:“國內主流汽車公司推出主要產品,只要有一款成功的產品,就能提振市場。比如比亞迪的秦,如果它能成為一款爆款,就會帶動整個市場活躍。”
9月10日,比亞迪總裁王傳福在比亞迪世界級技術分析會上透露,秦將于2013年第四季度上市,采用雙引擎雙模技術,主要面向個人汽車市場。此外,比亞迪內部人士告訴筆者,如果環衛車、物流車、公交車等車型也納入補貼范圍,對企業來說將是另一個好處,因為比亞迪在這些車型上有技術儲備,補貼增加后可以刺激生產和銷售。
歸根結底,這取決于市場。
在崔東樹看來,政府補貼很難刺激新能源汽車市場,市場有自己的調整方式。
瑞銀證券中國證券研究負責人、亞太汽車行業研究負責人侯燕坤也對《證券日報》作者表示:“電動汽車的普及取決于兩件事。一是消費者自覺改變消費觀念,愿意為環保買單;
其次,消費者想要的要么更好,要么更便宜。"
侯燕坤指出,電動汽車的價格應該由市場驅動,而不是由政府補貼。他說:“如果電動汽車的銷量是現在的五倍,可能會比現在便宜,但這需要規模效應。規模效應產生后,每一塊電池和每輛車的成本自然會下降。”
此外,侯燕坤認為,油價也是影響新能源汽車消費的一大因素。“油價將對消費屬性產生重大影響。就我個人而言,我更看好混合動力。例如,普銳斯售價2.2萬美元,與其一樣大的卡羅拉售價1.6萬美元,兩者相差6000美元。如果油價達到每桶200美元,那么使用電動汽車肯定會更劃算。消費者也是受商業驅動的。如果油價比現在貴三倍,每個人都會買一輛混合動力車。"
沈銀國際研究報告指出,新能源汽車將改變汽車行業,也將為動力電池、電機和電子控制系統帶來巨大動力。預計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達到24.5%。其中,電動汽車(包括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將達到10%,混合動力汽車將達到10.9%。零部件主要由電池、電機和電力電子驅動,其中動力電池最具彈性。電動汽車滲透率每提高1%,對動力電池的需求約為500億元。
由于新政可能會補貼基礎設施建設制造商,肖新告訴筆者,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實施將給整個產業鏈的相關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充電設施的研發和制造也將盈利。其中,與充電站和充電樁相關的上市公司,在這一因素的驅動下,將在物理領域和資本市場取得突破,如汽車訊、電源、九州電氣和國電南瑞。
業內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真正發展取決于市場本身的調控,政府補貼只能引導企業。
第一電氣網(www.d1ev.com)聲明:以上消息轉載自合作媒體,轉載此消息是為了傳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著此消息代表第一電氣網的立場或同意其觀點、立場或描述。最近,新能源補貼新政最快將于9月出臺的消息廣為流傳。上周,科技部部長萬鋼表示,國務院已正式批準新一輪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計劃,該計劃將在幾天后正式啟動。這一說法再次點燃了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關注。
在利好消息的推動下,昨日,新能源汽車概念股表現活躍,比亞迪收盤報41.71元/股。但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真正發展取決于市場本身的調控,政府補貼只能引導企業。
獨立品牌需要主要產品。
據了解,在新一輪補貼政策中,補貼方式將不僅聚焦于消費環節,研發環節和基礎設施也將獲得相應補貼。除了財政直接補貼政策外,國家還將出臺一系列新能源汽車稅收減免政策。此外,新政策中的補貼模式將從過去補貼地方政府轉變為中央政府直接補貼企業,這將有助于打破新能源汽車推廣中的地方保護主義問題。
據消息人士透露,新政策將在原來實施“十城千車”項目的25個城市的基礎上增加一些試點城市。在試點城市和地區,新能源汽車將獲得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雙重補貼。此外,新一輪補貼政策可能會增加環衛車、物流車、公交車等車型,以擴大補貼政策覆蓋的車型范圍。
2012年,國務院將新能源汽車等七大產業確定為國家加快培育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并進一步加大對……的支持力度……
w能源汽車行業。根據2012年發布的《中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的目標,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累計產銷量將力爭達到50萬輛;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產能將達到200萬輛,累計產銷量將超過500萬輛。
然而,實際情況并不樂觀。根據中國汽車協會發布的數據,2012年,中國生產了12552輛新能源汽車,銷售了12971輛。2013年上半年,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僅為5889輛。按照這樣的速度,要實現2015年累計產銷50萬輛的目標幾乎是不可能的。
中國投資咨詢公司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肖欣,告訴《證券日報》的作者:“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國家層面、地方政府和相關企業應積極溝通,制定詳細的產業發展規劃和配套政策,為產業健康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同時,公務用車、公交車、出租車等領域應設定例如,通過試點項目提高普通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
對于自主品牌車企來說,新能源汽車無疑是一個“機遇”。目前,比亞迪、吉利、長城、北汽等車企都在推進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然而,汽車行業分析師崔東樹告訴《證券日報》作者:“國內主流汽車公司推出主要產品,只要有一款成功的產品,就能提振市場。比如比亞迪的秦,如果它能成為一款爆款,就會帶動整個市場活躍。”
9月10日,比亞迪總裁王傳福在比亞迪世界級技術分析會上透露,秦將于2013年第四季度上市,采用雙引擎雙模技術,主要面向個人汽車市場。此外,比亞迪內部人士告訴筆者,如果環衛車、物流車、公交車等車型也納入補貼范圍,對企業來說將是另一個好處,因為比亞迪在這些車型上有技術儲備,補貼增加后可以刺激生產和銷售。
歸根結底,這取決于市場。
在崔東樹看來,政府補貼很難刺激新能源汽車市場,市場有自己的調整方式。
瑞銀證券中國證券研究負責人、亞太汽車行業研究負責人侯燕坤也對《證券日報》作者表示:“電動汽車的普及取決于兩件事。一是消費者自覺改變消費觀念,愿意為環保買單;
其次,消費者想要的要么更好,要么更便宜。"
侯燕坤指出,電動汽車的價格應該由市場驅動,而不是由政府補貼。他說:“如果電動汽車的銷量是現在的五倍,可能會比現在便宜,但這需要規模效應。規模效應產生后,每一塊電池和每輛車的成本自然會下降。”
此外,侯燕坤認為,油價也是影響新能源汽車消費的一大因素。“油價將對消費屬性產生重大影響。就我個人而言,我更看好混合動力。例如,普銳斯售價2.2萬美元,與其一樣大的卡羅拉售價1.6萬美元,兩者相差6000美元。如果油價達到每桶200美元,那么使用電動汽車肯定會更劃算。消費者也是受商業驅動的。如果油價比現在貴三倍,每個人都會買一輛混合動力車。"
沈銀國際研究報告指出,新能源汽車將改變汽車行業,也將為動力電池、電機和電子控制系統帶來巨大動力。預計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達到24.5%。其中,電動汽車(包括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將達到10%,混合動力汽車將達到10.9%。零部件主要由電池、電機和電力電子驅動,其中動力電池最具彈性。電動汽車滲透率每提高1%,對動力電池的需求約為500億元。
由于新政可能會補貼基礎設施建設制造商,肖新告訴筆者,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實施將給整個產業鏈的相關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充電設施的研發和制造也將盈利。其中,與充電站和充電樁相關的上市公司,在這一因素的驅動下,將在物理領域和資本市場取得突破,如汽車訊、電源、九州電氣和國電南瑞。
業內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真正發展取決于市場本身的調控,政府補貼只能引導企業。
第一電氣網(www.d1ev.com)聲明:以上消息轉載自合作媒體,轉載此消息是為了傳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著此消息代表第一電氣網的立場或同意其觀點、立場或描述。
微型電動車產業一直充滿爭議。9月7日,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機械裝備處調研員吳衛接受專訪時表示,微型電動車不符合公共利益要求,地方政府讓低速電動車上路,應該承擔法律責任。
1900/1/1 0:00:00環保車競爭趨于白熱化。最近,純電動汽車EV和燃料電池車FCV領域均有大動作。二者全面普及的關鍵均在于基礎設施建設。
1900/1/1 0:00:00提到近兩年火熱的無線充電,諸如Lumia920等移動設備映入腦海。
1900/1/1 0:00:00微型電動汽車又叫低速電動汽車,是指速度低于70kmh的簡易四輪純電動汽車。一般最高速度為70kmh,而外形、結構、性能與燃油汽車類似。
1900/1/1 0:00:00福特公司全球車型平臺與動力總成共享戰略統稱”一個福特”,目前主要側重于將產品與技術從歐洲向美國轉移,但在接下來的幾年中或將發生逆轉。
1900/1/1 0:00:00德國汽車制造商奔馳近日與手機生產商諾基亞合作,共同研發用于連接車輛的智能地圖,這項技術最終將用于無人駕駛汽車。智能地圖來自諾基亞HERE,一款云技術地圖與定位服務軟件。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