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插電式客車
產業目標:建立插電式乘用車自主開發和產業化能力,帶動鋰離子電池、電傳動變速箱等關鍵零部件產業鏈發展。開展插電式乘用車動力系統關鍵技術研發,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在動力、節油、排放等方面達到國際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
主要內容:(1)車輛系統集成、布局、輕量化技術;(2) 一體化電傳動變速箱與大容量、大功率動力電池系統的匹配校準與控制策略;(3) 滿足系統要求的發動機、電動變速箱/減速系統、車輛控制技術和電氣輔助系統;(4) 車輛高壓安全和系統熱管理等技術;(5) 制動能量反饋系統;(6) 故障診斷和遠程監控系統技術;(7) 車輛型式試驗、批量生產技術和質量控制技術。
第二,增程商用車
產業目標:建立增程商用車的自主開發和產業化能力,帶動增程動力系統等產業鏈發展。開展電力系統關鍵技術研發,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在節油減排方面達到國際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
主要內容:(1)車輛系統集成、布局、輕量化技術;(2) 高效增程APU技術;(3) 增程動力系統,匹配校準和控制策略;(4) 整車高壓安全技術;(5) 制動能量反饋系統;(6) 故障診斷和遠程監控系統技術;(7) 車輛型式試驗、生產技術和質量控制技術。
第三,純電動乘用車
產業目標:建立高性能純電動乘用車的自主開發和產業化能力,推動高比能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電子控制、動力系統及上下游產業鏈的發展。開展高性能純電動乘用車動力總成關鍵技術研發,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在汽車能效和性能方面達到國際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
主要內容:(1)純電力系統匹配與優化、機電一體化、碰撞與高壓安全、測試與校準、車輛充電等技術;(2) 電池熱、電、結構設計集成等系統集成與管理技術;(3) 制動能量反饋系統;(4) 故障診斷和遠程監控系統技術;(5) 車輛型式試驗、批量生產技術和質量控制技術。
第四,純電動商用車
產業目標:建立高性能純電動商用車(包括輕型寬體客車等)的自主開發和產業化能力,帶動驅動電機、高效變速器、動力系統等產業鏈發展。開展高性能純電動商用車動力系統關鍵技術研發,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
主要內容:(1)高性能純電動商用車的動力系統開發、底盤設計、系統匹配和整車開發;(2) 制動能量反饋技術;(3) 高壓電力和熱量管理系統技術;(4) 故障診斷和遠程監控系統技術;(5) 車輛型式試驗、生產技術和質量控制技術。
五、燃料電池乘用車
產業目標:建立燃料電池乘用車自主開發能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推動燃料電池堆和動力系統產業鏈發展,鼓勵采用新材料、新結構、新技術,形成批量生產和配套能力。
主要內容:(1)車輛總體布局、車輛模塊劃分及系統集成技術;(2) 車身、底盤關鍵零部件的新材料、新結構、新技術;
(3) 綜合運用環境條件下防水、防塵、抗振等可靠性技術和耐久性技術,低溫啟動和環境適應性技術;(4) 中高壓燃料電池發動機的系統集成和關鍵部件的開發;(5) 制動和能量回收技術;(6) 高壓安全、儲氫、加氫和碰撞安全技術。
第六,動力電池
產業目標:研發鋰電池關鍵材料和工藝,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在鋰電池的一致性和內阻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在電池功率、能量密度和能效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形成符合汽車行業標準的鋰離子動力電池的量產供應能力和管理體系(包括電力、熱力和高壓安全管理)。
主要內容:(1)鋰離子電池的關鍵材料技術;(2) 電池單元、模塊和系統的設計、開發、技術和制造技術;(3) 電池系統的熱管理、高壓安全、自動平衡技術、SOC的運行狀態監測和精確估計,以及電池健康狀態(SOH)診斷專家系統;(4) 電池的生命周期成本和回收技術。
七、驅動電機
產業目標:開發滿足整車需求的驅動電機和控制產品,在系統性能和耐用性方面達到世界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形成符合汽車行業標準的電機系統產品的批量生產和供應能力。
主要內容:(1)驅動電機及其控制系統的設計、開發和產業化關鍵技術;(2) 系統功率密度、轉矩密度、效率和可靠性等性能提升技術;(3) 驅動電機及其控制系統的可靠性、耐用性、環境適應性、電磁兼容性以及減振降噪技術;(4) 用于大規模生產的先進制造和質量控制技術。
八、電動變速箱(EDU)
產業目標:根據插電式/增程汽車的技術要求,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混合動力機電耦合動力總成,整機性能和可靠性滿足定型產品要求,形成一定的批量生產和配套供應能力。
主要內容如下:(1)驅動電機與變速器機電耦合的功率合成裝置的結構方案和關鍵技術;(2) 用于混合動力變速器和混合動力合成裝置的專用電機系統;(3) 動力合成裝置的自動換擋控制裝置和控制算法;(4) 電動傳動變速器的批量生產技術、質量控制和測試技術。
九、新能源汽車控制系統
產業目標:開發高容錯、高可靠性、低成本的新能源汽車控制器硬件和底層軟件,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動力總成控制技術開發能力;在節油和排放方面,達到了世界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形成了一定的批量生產和配套能力。
主要內容:(1)新能源汽車整車控制的整車控制器關鍵技術、高性能控制器硬件平臺和底層軟件;(2) 車輛控制器技術規范等基本標準;
(3) 車輛控制器的批量生產技術、質量控制和測試技術。
十、充電樁等基礎設施
產業目標:鼓勵發展與動力電池租賃等基礎設施建設、運營、保障服務和商業模式創新相配套的新能源汽車,推動形成上海新能源汽車配套基礎設施體系和市場化運營服務體系,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提供系統化、網絡化的支持。
主要內容:充電樁、充換電站、加氫站等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標準、施工規范、基礎設施建設、運營保障等服務。
XI。綜合示范應用
產業目標:建立新能源公交車、出租車、郵政、環衛、物流、通勤等車輛示范線,鼓勵私人購買、租賃、共享等商業模式創新,建立必要的維修、培訓、運營管理功能和維修基地進行示范。建立一個用于測試、數據分析和顯示的公共平臺。
主要內容:(1)新能源公交車隊、出租車車隊、郵政車隊、環衛車隊、物流車隊、通勤車隊綜合示范運營;(2) 汽車租賃、汽車共享、動力電池租賃等商業模式創新;(3) 示范運營區和維修基地,設計并實施相應的培訓、運營和管理系統,收集和整理運營數據,并進行統計分析和優化;(4) 用于相關測試和展示的公共平臺。
十二、先進的動力總成和底盤電子控制系統
產業目標:加快柴油機電控和GDI的自主研發和產業化。支持汽車變速器電子控制系統的開發和應用。重點突破底盤電子集成汽車動態管理的電控技術,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形成自主核心技術,實現產業應用支撐。
主要內容:(1)汽車發動機電控系統的開發與產業化;(2) 2)DCT和AMT汽車變速箱電子控制系統的研究、開發和產業化;(3) 基于底盤電子集成技術的車輛動態管理系統及相關電子控制模塊的研發與產業化。
十二、。車身電子控制系統
產業目標:實現LED大燈等領域的產品化;推動高端BCM等大型配套應用的發展;加快發展智能汽車數字組合儀表,車身電子控制和系統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同步;在自動巡航系統等領域培養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能力。
主要內容:(1)汽車智能照明控制模塊及系統的研發與產業化;(2) 車身電子控制模塊及集成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3) 汽車儀表盤集成控制模塊及系統的研發與產業化;(4) 自動巡航控制系統的開發與應用。
十四、。車聯網與車輛電子信息系統
產業目標:加快突破車聯網和車載電子信息系統核心技術,培育完善相關產業鏈,推進應用示范項目建設。加快車輛在線故障診斷、多模式導航、短距離通信、網關集成、多媒體顯示等關鍵領域關鍵技術的產業化發展。
主要內容:(1)車載智能終端的研發與產業化;(2) 基于車聯網的傳感器和網關集成控制模塊的研發與產業化;
(3) 車輛聯網與車輛信息集成系統的平臺建設與示范應用。
十五、汽車總線網絡及嵌入式系統
產業目標:以總線為主線,自主開發車載網絡架構和強大的網絡操作系統,推動車載嵌入式系統的自主技術研發和產業應用。重點建設和開發關鍵通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統和嵌入式軟件平臺,保持國內技術領先水平。
主要內容:(1)基于開放技術的汽車嵌入式平臺軟件的研發與產業化;(2) 汽車電子關鍵零部件嵌入式軟件系統的研發與產業化;(3) 汽車總線診斷配置開發工具和數據管理系統的開發與產業化;(4) 汽車電子集成仿真與測試技術的研究與開發。
十六、汽車芯片、傳感器和執行器等關鍵零部件
產業目標:推動車載終端核心芯片、IGBT等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廢氣傳感器等傳感器的自主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支持發動機直噴式噴油器等關鍵執行器的研發。
主要內容:(1)車身和車載電子芯片關鍵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2) IGBT等功率芯片關鍵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3) 汽車電子鑰匙傳感器的研發與產業化;(4) 汽車關鍵執行器的研發和產業化。第一,插電式客車
產業目標:建立插電式乘用車自主開發和產業化能力,帶動鋰離子電池、電傳動變速箱等關鍵零部件產業鏈發展。開展插電式乘用車動力系統關鍵技術研發,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在動力、節油、排放等方面達到國際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
主要內容:(1)車輛系統集成、布局、輕量化技術;(2) 一體化電傳動變速箱與大容量、大功率動力電池系統的匹配校準與控制策略;(3) 滿足系統要求的發動機、電動變速箱/減速系統、車輛控制技術和電氣輔助系統;(4) 車輛高壓安全和系統熱管理等技術;(5) 制動能量反饋系統;(6) 故障診斷和遠程監控系統技術;(7) 車輛型式試驗、批量生產技術和質量控制技術。
第二,增程商用車
產業目標:建立增程商用車的自主開發和產業化能力,帶動增程動力系統等產業鏈發展。開展電力系統關鍵技術研發,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在節油減排方面達到國際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
主要內容:(1)車輛系統集成、布局、輕量化技術;(2) 高效增程APU技術;(3) 增程動力系統,匹配校準和控制策略;(4) 整車高壓安全技術;(5) 制動能量反饋系統;(6) 故障診斷和遠程監控系統技術;(7) 車輛型式試驗、生產技術和質量控制技術。
第三,純電動乘用車
產業目標:建立高性能純電動乘用車的自主開發和產業化能力,推動高比能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電子控制、動力系統及上下游產業鏈的發展。開展高性能純電動乘用車動力總成關鍵技術研發,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在汽車能效和性能方面達到國際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
主要內容:(1)純電力系統匹配與優化、機電一體化、碰撞與高壓安全、測試與校準、車輛充電等技術;
(2) 電池熱、電、結構設計集成等系統集成與管理技術;(3) 制動能量反饋系統;(4) 故障診斷和遠程監控系統技術;(5) 車輛型式試驗、批量生產技術和質量控制技術。
第四,純電動商用車
產業目標:建立高性能純電動商用車(包括輕型寬體客車等)的自主開發和產業化能力,帶動驅動電機、高效變速器、動力系統等產業鏈發展。開展高性能純電動商用車動力系統關鍵技術研發,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
主要內容:(1)高性能純電動商用車的動力系統開發、底盤設計、系統匹配和整車開發;(2) 制動能量反饋技術;(3) 高壓電力和熱量管理系統技術;(4) 故障診斷和遠程監控系統技術;(5) 車輛型式試驗、生產技術和質量控制技術。
五、燃料電池乘用車
產業目標:建立燃料電池乘用車自主開發能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推動燃料電池堆和動力系統產業鏈發展,鼓勵采用新材料、新結構、新技術,形成批量生產和配套能力。
主要內容:(1)車輛總體布局、車輛模塊劃分及系統集成技術;(2) 車身、底盤關鍵零部件的新材料、新結構、新技術;(3) 綜合運用環境條件下防水、防塵、抗振等可靠性技術和耐久性技術,低溫啟動和環境適應性技術;(4) 中高壓燃料電池發動機的系統集成和關鍵部件的開發;(5) 制動和能量回收技術;(6) 高壓安全、儲氫、加氫和碰撞安全技術。
第六,動力電池
產業目標:研發鋰電池關鍵材料和工藝,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在鋰電池的一致性和內阻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在電池功率、能量密度和能效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形成符合汽車行業標準的鋰離子動力電池的量產供應能力和管理體系(包括電力、熱力和高壓安全管理)。
主要內容:(1)鋰離子電池的關鍵材料技術;(2) 電池單元、模塊和系統的設計、開發、技術和制造技術;(3) 電池系統的熱管理、高壓安全、自動平衡技術、SOC的運行狀態監測和精確估計,以及電池健康狀態(SOH)診斷專家系統;(4) 電池的生命周期成本和回收技術。
七、驅動電機
產業目標:開發滿足整車需求的驅動電機和控制產品,在系統性能和耐用性方面達到世界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形成符合汽車行業標準的電機系統產品的批量生產和供應能力。
主要內容:(1)驅動電機及其控制系統的設計、開發和產業化關鍵技術;(2) 系統功率密度、轉矩密度、效率和可靠性等性能提升技術;(3) 驅動電機及其控制系統的可靠性、耐用性、環境適應性、電磁兼容性以及減振降噪技術;(4) 用于大規模生產的先進制造和質量控制技術。
八、電動變速箱(EDU)
產業目標:根據插電式/增程汽車的技術要求,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混合動力機電耦合動力總成,整機性能和可靠性滿足定型產品要求,形成一定的批量生產和配套供應能力。
主要內容如下:(1)驅動電機與變速器機電耦合的功率合成裝置的結構方案和關鍵技術;
(2) 用于混合動力變速器和混合動力合成裝置的專用電機系統;(3) 動力合成裝置的自動換擋控制裝置和控制算法;(4) 電動傳動變速器的批量生產技術、質量控制和測試技術。
九、新能源汽車控制系統
產業目標:開發高容錯、高可靠性、低成本的新能源汽車控制器硬件和底層軟件,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動力總成控制技術開發能力;在節油和排放方面,達到了世界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形成了一定的批量生產和配套能力。
主要內容:(1)新能源汽車整車控制的整車控制器關鍵技術、高性能控制器硬件平臺和底層軟件;(2) 車輛控制器技術規范等基本標準;(3) 車輛控制器的批量生產技術、質量控制和測試技術。
十、充電樁等基礎設施
產業目標:鼓勵發展與動力電池租賃等基礎設施建設、運營、保障服務和商業模式創新相配套的新能源汽車,推動形成上海新能源汽車配套基礎設施體系和市場化運營服務體系,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提供系統化、網絡化的支持。
主要內容:充電樁、充換電站、加氫站等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標準、施工規范、基礎設施建設、運營保障等服務。
XI。綜合示范應用
產業目標:建立新能源公交車、出租車、郵政、環衛、物流、通勤等車輛示范線,鼓勵私人購買、租賃、共享等商業模式創新,建立必要的維修、培訓、運營管理功能和維修基地進行示范。建立一個用于測試、數據分析和顯示的公共平臺。
主要內容:(1)新能源公交車隊、出租車車隊、郵政車隊、環衛車隊、物流車隊、通勤車隊綜合示范運營;(2) 汽車租賃、汽車共享、動力電池租賃等商業模式創新;(3) 示范運營區和維修基地,設計并實施相應的培訓、運營和管理系統,收集和整理運營數據,并進行統計分析和優化;(4) 用于相關測試和展示的公共平臺。
十二、先進的動力總成和底盤電子控制系統
產業目標:加快柴油機電控和GDI的自主研發和產業化。支持汽車變速器電子控制系統的開發和應用。重點突破底盤電子集成汽車動態管理的電控技術,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形成自主核心技術,實現產業應用支撐。
主要內容:(1)汽車發動機電控系統的開發與產業化;(2) 2)DCT和AMT汽車變速箱電子控制系統的研究、開發和產業化;(3) 基于底盤電子集成技術的車輛動態管理系統及相關電子控制模塊的研發與產業化。
十二、。車身電子控制系統
產業目標:實現LED大燈等領域的產品化;推動高端BCM等大型配套應用的發展;加快發展智能汽車數字組合儀表,車身電子控制和系統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同步;在自動巡航系統等領域培養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能力。
主要內容:(1)汽車智能照明控制模塊及系統的研發與產業化;(2) 車身電子控制模塊及集成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3) 汽車儀表盤集成控制模塊及系統的研發與產業化;
(4) 自動巡航控制系統的開發與應用。
十四、。車聯網與車輛電子信息系統
產業目標:加快突破車聯網和車載電子信息系統核心技術,培育完善相關產業鏈,推進應用示范項目建設。加快車輛在線故障診斷、多模式導航、短距離通信、網關集成、多媒體顯示等關鍵領域關鍵技術的產業化發展。
主要內容:(1)車載智能終端的研發與產業化;(2) 基于車聯網的傳感器和網關集成控制模塊的研發與產業化;(3) 車輛聯網與車輛信息集成系統的平臺建設與示范應用。
十五、汽車總線網絡及嵌入式系統
產業目標:以總線為主線,自主開發車載網絡架構和強大的網絡操作系統,推動車載嵌入式系統的自主技術研發和產業應用。重點建設和開發關鍵通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統和嵌入式軟件平臺,保持國內技術領先水平。
主要內容:(1)基于開放技術的汽車嵌入式平臺軟件的研發與產業化;(2) 汽車電子關鍵零部件嵌入式軟件系統的研發與產業化;(3) 汽車總線診斷配置開發工具和數據管理系統的開發與產業化;(4) 汽車電子集成仿真與測試技術的研究與開發。
十六、汽車芯片、傳感器和執行器等關鍵零部件
產業目標:推動車載終端核心芯片、IGBT等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廢氣傳感器等傳感器的自主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支持發動機直噴式噴油器等關鍵執行器的研發。
主要內容:(1)車身和車載電子芯片關鍵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2) IGBT等功率芯片關鍵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3) 汽車電子鑰匙傳感器的研發與產業化;(4) 汽車關鍵執行器的研發和產業化。
標簽:遠程
福特汽車近日宣布將對美國地區的2013款福特福克斯ST車型以及部分福特福克斯電動車進行召回原因是車輛前大燈存在安全隱患。
1900/1/1 0:00:00日前,由深圳比亞迪生產的全球首款搭載”鐵電池”的比亞迪新能源35T電動叉車在廣東韶關工業園下線。
1900/1/1 0:00:00特斯拉ModelS在近日美國高速公路安全協會(NHTSA)的新車碰撞測試中獲得五星安全性評級。美國多家媒體對此也給予了很高評價。
1900/1/1 0:00:00一、”十一五”發展回顧”十一五”時期,在國家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和各項利好政策的推動下,我國汽車制造業發展迅猛,汽車產量從2005年的57049萬輛增長到2010年的1865
1900/1/1 0:00:00特斯拉現在的火爆程度,不亞于人人掌機熱情交流的”打飛機”。從幾個月前財報之后的驚艷,特斯拉在中國似乎已經成為談電動車和汽車科技的開篇語。
1900/1/1 0:00:00在剛剛過去的7月,寶馬發布了旗下”i”品牌的首款車型i3。該品牌是寶馬集團繼寶馬、MINI、勞斯勞斯外的第四品牌,主打新能源車型,i3即為即將量產的純電動車型。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