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深圳未來將新能源公交納入碳排放交易管理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不久前,深圳正式啟動碳交易,開啟了國內首個正式運營的碳排放強制交易市場。比亞迪、華為、中興、富士康等7家主要企業獲得碳排放配額,首批635家工業企業和200多家建筑企業被納入碳交易。一向“霧里看花”的國內碳交易市場,正在走出一條日益清晰的發展道路。

    實踐控制從工業和公共建筑開始。

    據人民日報7月4日報道,到2015年,深圳將基本建立工業企業市場、建筑碳市場和交通碳市場三大板塊。

    中國提出,2020年碳排放量將比2005年減少40%至50%,減排壓力巨大。正是因為如此,國家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有媒體評論稱,這是“中國在碳排放交易中邁出的謹慎一步”。根據規劃,深圳的碳交易規模將達到3000萬噸二氧化碳。

    與其他城市相比,深圳沒有重化學品、鋼鐵和火力發電等二氧化碳直接排放大國。如何通過建立市場機制,讓大量“間接排放者”實現節能減排,是此次試點的重點之一。今年啟動階段,深圳碳交易市場建設以重點工業企業和大型公共建筑為碳排放控制單位,控制單位碳排放總量約占全市總量的40%。深圳在確定納入碳交易體系的工業企業名單時,主要指兩個方面:一是工業增加值,數據由統計局提供;

    第二,企業的能源消耗。數據由市場監管局、供電局、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提供。在收集多方數據后,根據企業的工業增加值、規模和能源消耗水平,最終確定了635家企業名單。

    據測算,2010年深圳市首批企業碳排放總量3173萬噸,占深圳市碳排放總量的38%,工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企業增加值的59%,占全市GDP的26%。

    2013年至2015年,635家工業企業獲得的總配額約為1億噸。到2015年,這些企業的平均碳強度將比2010年下降32%,2013-2015年平均碳強度下降率將達到6.68%。這一目標不僅高于全市21%的平均減排目標,也高于制造業25%的碳強度減排要求,這將對實現深圳“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發揮重要作用。

    下一階段,深圳還將把新能源公交車納入碳排放權交易管理,力爭將新能源公交車和出租車的應用結合起來,從強制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到配額分配。到2015年,深圳將基本建立工業企業市場、建筑碳市場和交通碳市場三大主體,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碳排放控制體系。

    強制交易與自愿減排的模式組合

    參與碳交易的個人投資者可以在碳交易所開立交易賬戶,首次參與的門檻僅為3000元。

    在深圳碳排放交易啟動儀式上,第一筆碳交易是有限公司于2013年售出2萬噸碳配額,廣東中石油國際事業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和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成為首批買家,各贏得1萬噸配額,成交價格分別為28元/噸和30元/噸,總成交額為58萬元。兩家買方公司均不是納入深圳碳交易的控股企業,而是作為市場投資者參與碳交易。

    參與試水的碳交易企業看好碳交易在深圳市場運作中的發展前景。漢能控股執行副經理吳洪杰表示,中國首個強制性碳市場啟動,首個配額交易成功,這對中國碳交易市場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漢能控股此次購買的碳排放并非用于自身用途。“也許明年這個時候,每噸的價格會漲到40元甚至更高,未來可能會像股市一樣上漲。吳洪杰認為,這筆交易有很大的升值潛力。

    深圳碳交易與國外碳市場最大的區別在于其原有的會員形式,鼓勵和允許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積極參與,交易也面向國外市場。其目的是鼓勵有環境責任感的公民和社會團體減少自己的碳排放,并通過購買配額來抵消不可避免的碳排放。這種方法可以將強制性碳市場與公民和社會群體的自愿抵消行動有效結合起來,在鼓勵減排企業減排時,積極影響公民和社會團體提高減排意識,促進公眾的減排活動。深圳碳排放權交易所總裁陳海鷗表示,首批碳交易全部通過電子定價和競價方式實現。參與碳交易的個人投資者可以在碳交易所開立交易賬戶,首次個人投資的門檻僅為3000元。

    目前,深圳交易市場啟動后有兩種產品可供交易:一種是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分配給635家工業企業和197棟建筑的碳配額;

    二是核減排,即碳抵消項目的減排。項目業主申請發行后即可上市交易,未來將考慮發行碳債券和碳基金。

    深圳碳排放交易所位于前海。其目的是與香港攜手打造深港碳交易市場,探索合作模式和配套措施,推動人民幣成為跨境碳交易的定價和結算貨幣。歐洲和美國的碳交易市場以期貨為主,而深圳目前僅限于現貨。未來,深圳將與國際國內金融機構合作,加強碳排放權衍生品的開發,吸引更多資金參與深圳碳市場。

    建立一個國家貿易體系的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七個主要地區的試點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盡快形成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更是迫在眉睫。

    中國碳交易市場建設剛剛開始,國家碳交易試點正在逐步推開。據調查,北京市政府已出臺碳交易計劃,將向300家企業分配具體的碳上限配額,預計年底前實現首次碳交易。天津市于今年2月發布實施方案,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基本要素已初步完成,包括制定區域碳市場管理辦法,建設碳交易登記制度和交易平臺,建立統一的監測、報告和核查制度,完善市場監管體系。此外,湖北已有107家企業被納入試點,重慶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預計年底正式投入運營,上海碳金融市場建設實施方案也進入收尾階段。

    在全國各地點燃碳交易火花的同時,頂層設計也不可或缺。專家建議,由于我國正處于碳交易市場建設的初級階段,需要通過法律法規來明確相關各方的責任和職能,以及如何在實際操作中進行有效監督。碳排放交易涉及第三方的認證機構需要進一步培育,認證、認可和注冊制度需要進一步建立,交易平臺建設等技術標準需要進一步協調統一。

    同時,盡管七個試點地區正在積極發展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但目前仍缺乏覆蓋全國的整體交易體系。因此,有關部門應盡快探索并啟動一個科學、健全、有效的國家碳排放權交易體系,這將成為未來檢驗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成果的重要標準。不久前,深圳正式啟動碳交易,開啟了國內首個正式運營的碳排放強制交易市場。比亞迪、華為、中興、富士康等7家主要企業獲得碳排放配額,首批635家工業企業和200多家建筑企業被納入碳交易。一向“霧里看花”的國內碳交易市場,正在走出一條日益清晰的發展道路。

    實踐控制從工業和公共建筑開始。

    據人民日報7月4日報道,到2015年,深圳將基本建立工業企業市場、建筑碳市場和交通碳市場三大板塊。

    中國提出,2020年碳排放量將比2005年減少40%至50%,減排壓力巨大。正是因為如此,國家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有媒體評論稱,這是“中國在碳排放交易中邁出的謹慎一步”。根據規劃,深圳的碳交易規模將達到3000萬噸二氧化碳。

    與其他城市相比,深圳沒有重化學品、鋼鐵和火力發電等二氧化碳直接排放大國。如何通過esta讓大量“間接排放者”實現節能減排……

    建立市場機制是此次試點的重點之一。今年啟動階段,深圳碳交易市場建設以重點工業企業和大型公共建筑為碳排放控制單位,控制單位碳排放總量約占全市總量的40%。深圳在確定納入碳交易體系的工業企業名單時,主要指兩個方面:一是工業增加值,數據由統計局提供;

    第二,企業的能源消耗。數據由市場監管局、供電局、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提供。在收集多方數據后,根據企業的工業增加值、規模和能源消耗水平,最終確定了635家企業名單。

    據測算,2010年深圳市首批企業碳排放總量3173萬噸,占深圳市碳排放總量的38%,工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企業增加值的59%,占全市GDP的26%。

    2013年至2015年,635家工業企業獲得的總配額約為1億噸。到2015年,這些企業的平均碳強度將比2010年下降32%,2013-2015年平均碳強度下降率將達到6.68%。這一目標不僅高于全市21%的平均減排目標,也高于制造業25%的碳強度減排要求,這將對實現深圳“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發揮重要作用。

    下一階段,深圳還將把新能源公交車納入碳排放權交易管理,力爭將新能源公交車和出租車的應用結合起來,從強制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到配額分配。到2015年,深圳將基本建立工業企業市場、建筑碳市場和交通碳市場三大主體,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碳排放控制體系。

    強制交易與自愿減排的模式組合

    參與碳交易的個人投資者可以在碳交易所開立交易賬戶,首次參與的門檻僅為3000元。

    在深圳碳排放交易啟動儀式上,第一筆碳交易是有限公司于2013年售出2萬噸碳配額,廣東中石油國際事業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和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成為首批買家,各贏得1萬噸配額,成交價格分別為28元/噸和30元/噸,總成交額為58萬元。兩家買方公司均不是納入深圳碳交易的控股企業,而是作為市場投資者參與碳交易。

    參與試水的碳交易企業看好碳交易在深圳市場運作中的發展前景。漢能控股執行副經理吳洪杰表示,中國首個強制性碳市場啟動,首個配額交易成功,這對中國碳交易市場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漢能控股此次購買的碳排放并非用于自身用途。“也許明年這個時候,每噸的價格會漲到40元甚至更高,未來可能會像股市一樣上漲。吳洪杰認為,這筆交易有很大的升值潛力。

    深圳碳交易與國外碳市場最大的區別在于其原有的會員形式,鼓勵和允許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積極參與,交易也面向國外市場。其目的是鼓勵有環境責任感的公民和社會團體減少自己的碳排放,并通過購買配額來抵消不可避免的碳排放。這種方法可以將強制性碳市場與公民和社會群體的自愿抵消行動有效結合起來,在鼓勵減排企業減排時,積極影響公民和社會團體提高減排意識,促進公眾的減排活動。深圳碳排放權交易所總裁陳海鷗表示,首批碳交易全部通過電子定價和競價方式實現。參與碳交易的個人投資者可以在碳交易所開立交易賬戶,首次個人投資的門檻僅為3000元。

    目前,深圳交易市場啟動后有兩種產品可供交易:一種是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分配給635家工業企業和197棟建筑的碳配額;

    二是核減排,即碳抵消項目的減排。項目業主申請發行后即可上市交易,未來將考慮發行碳債券和碳基金。

    深圳碳排放交易所位于前海。其目的是與香港攜手打造深港碳交易市場,探索合作模式和配套措施,推動人民幣成為跨境碳交易的定價和結算貨幣。歐洲和美國的碳交易市場以期貨為主,而深圳目前僅限于現貨。未來,深圳將與國際國內金融機構合作,加強碳排放權衍生品的開發,吸引更多資金參與深圳碳市場。

    建立一個國家貿易體系的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七個主要地區的試點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盡快形成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更是迫在眉睫。

    中國碳交易市場建設剛剛開始,國家碳交易試點正在逐步推開。據調查,北京市政府已出臺碳交易計劃,將向300家企業分配具體的碳上限配額,預計年底前實現首次碳交易。天津市于今年2月發布實施方案,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基本要素已初步完成,包括制定區域碳市場管理辦法,建設碳交易登記制度和交易平臺,建立統一的監測、報告和核查制度,完善市場監管體系。此外,湖北已有107家企業被納入試點,重慶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預計年底正式投入運營,上海碳金融市場建設實施方案也進入收尾階段。

    在全國各地點燃碳交易火花的同時,頂層設計也不可或缺。專家建議,由于我國正處于碳交易市場建設的初級階段,需要通過法律法規來明確相關各方的責任和職能,以及如何在實際操作中進行有效監督。碳排放交易涉及第三方的認證機構需要進一步培育,認證、認可和注冊制度需要進一步建立,交易平臺建設等技術標準需要進一步協調統一。

    同時,盡管七個試點地區正在積極發展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但目前仍缺乏覆蓋全國的整體交易體系。因此,有關部門應盡快探索并啟動一個科學、健全、有效的國家碳排放權交易體系,這將成為未來檢驗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成果的重要標準。

    標簽:比亞迪北京海鷗大眾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豐田普銳斯自上市全球銷量突破300萬輛

    豐田汽車公司3日稱,截止今年6月底,旗下混合動力車普銳斯全球累計銷量已突破300萬輛大關。

    1900/1/1 0:00:00
    中國新能源公交市場增長空間巨大

    來自全國公共汽車領域的專家日前在湖南株州表示,隨著霧霾頻發對汽車尾氣排放的要求提高,中國加快發展新能源公交的緊迫性再度凸顯。

    1900/1/1 0:00:00
    PSA下注中國 神龍汽車新工廠投產新能源車

    盡管2012年全球業務出現501億歐元的虧損,但標致雪鐵龍集團PSA在中國的投資卻絲毫不減。

    1900/1/1 0:00:00
    施密特:谷歌未來或涉足電動汽車領域

    谷歌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近日透露,谷歌公司未來可能會進軍電動汽車領域。

    1900/1/1 0:00:00
    外媒稱東風與標致雪鐵龍進行有關收購談判

    國外媒體報道近日報道稱,中國第二大汽車生產商東風汽車已就收購陷入困境的法國汽車生產商標致雪鐵龍與后者舉行了會談。

    1900/1/1 0:00:00
    美國6月電動汽車銷售6862輛 同比增1倍

    第一電動網編譯李媛媛美國6月電動汽車包括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共售出6862輛,是去年同期銷量的兩倍。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亚洲欧美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