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要實現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突破,首先必須消除地方保護主義,其次必須有效推動公務用車采購新能源汽車。
據中國經濟網7月16日報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鼓勵包括民間資本在內的社會資本積極參與。政府公務用車和公交車要率先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同時完善配套設施。到2015年,節能產品的市場份額將提高到50%以上。
15日,汽車板塊全線飄紅。截至收盤,曙光股份漲停,均勝電子、宇通客車、福田汽車等股票全部提前上漲。就香港股市而言,比亞迪H股上漲了10%以上。超威電力和天能電力漲幅均超過20%。收盤時,比亞迪上漲10.94%,至31.95港元,超威動力上漲24.8%,至3.12港元,天能動力上漲24.57%,至3.65港元。
會議要求節能產品在2015年占據50%的市場份額。從這個角度來看,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無疑是大方向。
筆者采訪了比亞迪等相關汽車公司。在企業眼中,“地方保護主義”筑起的壁壘已成為當前新能源汽車大力推廣的最大障礙。與此同時,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應盡快消除新能源補貼政策的地方保護主義。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志勇認為,要想在中國新能源汽車數量上取得突破,首先必須消除地方保護主義,然后才能有效推動公務用車采購新能源汽車。“這兩點都做到了,50萬輛車根本攔不住。”張志勇說。
公務用車采購需要“有效”推進
李克強總理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透露,政府將更加大力地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車企過去擔心的研發投入高的問題很可能會得到解決。中投顧問公司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肖欣對《證券日報》作者表示。
此外,肖寒指出,在公務用車和公交車領域,一方面政府正在逐步向自主品牌傾斜,另一方面也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的使用。總體而言,這將有助于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取得更大的成就,而比亞迪、宇通客車和安凱客車這些已經扎根于新能源汽車的品牌將獲得最大的收益。
早在2012年7月,工信部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規劃(2012-2020)》(以下簡稱《規劃》)就規定,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力爭達到50萬輛;
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產能將達到200萬輛,累計產銷量將超過500萬輛。燃料電池汽車和汽車的氫能產業將與國際發展同步發展。
然而,一年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速度仍然相對較慢,大多數企業對政策持明顯的觀望態度。據工信部裝備工業汽車司司長錢特倫斯介紹,在“中國(杭州)國際新能源汽車市場促進高峰論壇”上,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為1.63萬輛。截至2012年底,共有629款推薦車型被納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項目,累計生產2.74萬輛,其中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4400輛,充換電汽車148輛,試點城市充電樁807個。
盡管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2015年的50萬輛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這意味著,未來兩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年產銷量需要達到18萬輛。
關于公務用車,張志勇告訴筆者,政府提倡公務用車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車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但實施效果并不明顯。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模式應該是先政府,然后是集團,然后是私營部門。目前,我們對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政策更多地針對私人消費。"
張志勇認為,如今,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水平已經能夠滿足城市短距離交通的需求,而政府公務用車一般用于轄區內的工作需要,因此新能源汽車無疑是最佳選擇。
消除地方保護主義
地方保護主義一直是新能源汽車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自2012年7月國家《規劃》發布以來,地方政府出臺了幫助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具體規則,各大車企也在逐步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投資。但由于各地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僅限于當地企業,國內很多車企的新能源汽車在當地發展過程中基本上已經“自產自銷”。
由于地方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財政補貼不向外國車企開放,許多品牌很難享受到地方補貼,導致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停滯不前。
一位比亞迪相關人士向《證券日報》作者抱怨道:“現在北京和上海的一些消費者想買我們的電動汽車,但我們的汽車在當地無法上牌。我們現在在北京有幾輛出租車試運營,都是零牌照。”
除了車牌問題,更直接的問題是補貼問題。例如,比亞迪純電動出租車E6已經在深圳投入運營,但如果這款車在上海銷售,根據上海制定的純電動汽車相關技術標準,它在上海無法享受4萬元的財政補貼。
上述比亞迪相關人士表示:“與中國相比,我們在國外簽署了許多新能源汽車的大單。現在,人們的節能減排消費意識需要提高。”
由于新能源汽車補貼由地方財政補貼給汽車生產企業,而地方財政收入大部分來自地方企業稅收,這導致了地方政府“肥水不流外人”的做法。兩會后,有消息稱,新能源補貼政策將細化,有望統一各地的補貼政策,但尚未出臺。
專家認為,要實現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突破,首先必須消除地方保護主義,其次必須有效推動公務用車采購新能源汽車。
據中國經濟網7月16日報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鼓勵包括民營在內的社會資本……
積極參與。政府公務用車和公交車要率先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同時完善配套設施。到2015年,節能產品的市場份額將提高到50%以上。
15日,汽車板塊全線飄紅。截至收盤,曙光股份漲停,均勝電子、宇通客車、福田汽車等股票全部提前上漲。就香港股市而言,比亞迪H股上漲了10%以上。超威電力和天能電力漲幅均超過20%。收盤時,比亞迪上漲10.94%,至31.95港元,超威動力上漲24.8%,至3.12港元,天能動力上漲24.57%,至3.65港元。
會議要求節能產品在2015年占據50%的市場份額。從這個角度來看,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無疑是大方向。
筆者采訪了比亞迪等相關汽車公司。在企業眼中,“地方保護主義”筑起的壁壘已成為當前新能源汽車大力推廣的最大障礙。與此同時,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應盡快消除新能源補貼政策的地方保護主義。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志勇認為,要想在中國新能源汽車數量上取得突破,首先必須消除地方保護主義,然后才能有效推動公務用車采購新能源汽車。“這兩點都做到了,50萬輛車根本攔不住。”張志勇說。
公務用車采購需要“有效”推進
李克強總理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透露,政府將更加大力地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車企過去擔心的研發投入高的問題很可能會得到解決。中投顧問公司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肖欣對《證券日報》作者表示。
此外,肖寒指出,在公務用車和公交車領域,一方面政府正在逐步向自主品牌傾斜,另一方面也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的使用。總體而言,這將有助于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取得更大的成就,而比亞迪、宇通客車和安凱客車這些已經扎根于新能源汽車的品牌將獲得最大的收益。
早在2012年7月,工信部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規劃(2012-2020)》(以下簡稱《規劃》)就規定,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力爭達到50萬輛;
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產能將達到200萬輛,累計產銷量將超過500萬輛。燃料電池汽車和汽車的氫能產業將與國際發展同步發展。
然而,一年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速度仍然相對較慢,大多數企業對政策持明顯的觀望態度。據工信部裝備工業汽車司司長錢特倫斯介紹,在“中國(杭州)國際新能源汽車市場促進高峰論壇”上,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為1.63萬輛。截至2012年底,共有629款推薦車型被納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項目,累計生產2.74萬輛,其中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4400輛,充換電汽車148輛,試點城市充電樁807個。
盡管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2015年的50萬輛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這意味著,未來兩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年產銷量需要達到18萬輛。
關于公務用車,張志勇告訴筆者,政府提倡公務用車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車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但實施效果并不明顯。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模式應該是先政府,然后是集團,然后是私營部門。目前,我們對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政策更多地針對私人消費。"
張志勇認為,如今,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水平已經能夠滿足城市短距離交通的需求,而政府公務用車一般用于轄區內的工作需要,因此新能源汽車無疑是最佳選擇。
消除地方保護主義
地方保護主義一直是新能源汽車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自2012年7月國家《規劃》發布以來,地方政府出臺了幫助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具體規則,各大車企也在逐步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投資。但由于各地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僅限于當地企業,國內很多車企的新能源汽車在當地發展過程中基本上已經“自產自銷”。
由于地方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財政補貼不向外國車企開放,許多品牌很難享受到地方補貼,導致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停滯不前。
一位比亞迪相關人士向《證券日報》作者抱怨道:“現在北京和上海的一些消費者想買我們的電動汽車,但我們的汽車在當地無法上牌。我們現在在北京有幾輛出租車試運營,都是零牌照。”
除了車牌問題,更直接的問題是補貼問題。例如,比亞迪純電動出租車E6已經在深圳投入運營,但如果這款車在上海銷售,根據上海制定的純電動汽車相關技術標準,它在上海無法享受4萬元的財政補貼。
上述比亞迪相關人士表示:“與中國相比,我們在國外簽署了許多新能源汽車的大單。現在,人們的節能減排消費意識需要提高。”
由于新能源汽車補貼由地方財政補貼給汽車生產企業,而地方財政收入大部分來自地方企業稅收,這導致了地方政府“肥水不流外人”的做法。兩會后,有消息稱,新能源補貼政策將細化,有望統一各地的補貼政策,但尚未出臺。
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是一個有很多計劃的人。他在視頻中分享了電動汽車、太陽能租賃公司、及可重復使用的火箭等多項計劃。
1900/1/1 0:00:00由于一些地方政府推出的不同補貼并未與國家相關補貼政策形成合力,從而形成了新能源汽車的某種地方保護壁壘。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正試圖打破地方補貼保護的格局。
1900/1/1 0:00:00宇通客車新能源汽車部門的一位主管表示,2013年前5個月,宇通客車新能源客車銷量實現500的同比增幅,其中混合動力客車占到已銷售新能源客車總量的85。
1900/1/1 0:00:006個月,5000輛2012年年底至今,全國混合動力客車銷量劇增。不過,這種迅猛的銷售勢頭已戛然而止。
1900/1/1 0:00:00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15日發布報告預測,到2015年,中國乘用車企業將達不到相應的歐盟、日本及美國的油耗標準。
1900/1/1 0:00:00第一電動網作者王慰祖新能源汽車推廣過程中遭遇的地方保護該如何打破取消地方補貼是常常能聽到的答案。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