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電氣網](作者王偉祖)如何打破新能源汽車推廣中遇到的地方保護?
取消地方補貼是一個常見的答案。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地方保護之所以存在,是因為試點城市有地方補貼,而地方政府的使命是發展地方產業和經濟。因此,補貼自然而然地進入了當地企業的口袋,從而形成了地方保護。
如果補貼是問題的根源,那么只要地方政府向外國汽車公司開放補貼,問題似乎就能解決。
讓我們看看杭州的情況。7月12日,第一電氣在杭州舉辦第七屆新能源汽車創新論壇沙龍杭州公開賽。論壇期間,杭州亞信比亞迪4S店副總經理陳建設告訴筆者,在杭州銷售的比亞迪e6純電動和比亞迪F3DM都可以獲得補貼。杭州市經信委汽車處處長何秀林也在會上公開表示,只要電動汽車能在杭州銷售,就可以獲得補貼。“杭州是開放的。”何秀林說。
誠然,從補貼的角度來看,杭州在全國示范城市中是開放的。但真正的地方保護并不是為了節省補貼,而是為了保護新能源汽車的“有形市場”。“看得見的市場”是指租賃、租賃等公共領域,而私營部門的新能源汽車很難找到買家,即使有補貼,也很難出售。因此,今天的地方保護主要體現在公共領域。
新能源出租車領域的地方保護現象最為嚴重。目前,杭州、深圳、北京、南昌等城市已在全國試點城市開展了電動租賃示范。上述城市中,總部位于浙江的眾泰電動汽車在杭州使用,比亞迪電動汽車在深圳使用,北汽福田電動汽車、北汽電動汽車、長安電動汽車和北京現代電動汽車在北京使用,南昌也使用本省企業生產的電動出租車。
在政府大力支持的租賃項目中,也可以看到當地保護的痕跡。杭州今年計劃推廣3400輛新能源汽車,其中比例最高的3000輛純電動租賃汽車由康迪和吉利提供,這兩家公司都是浙江企業。
由此可見,真正能夠“消化”新能源汽車的領域,大多被地方或省屬企業占據。如果企業有幸出生在試點城市,至少可以獲得數百輛新能源汽車訂單,補貼也可以順利獲得。如果你出生在一個非試點城市,對不起,找個出路。安徽蕪湖的一家汽車公司奇瑞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在幾個試點范圍有限的城市,限購訂單交給當地企業,補貼也在轉移。市場分散,新能源汽車公司的情況參差不齊。然而,處境不佳的是對新能源汽車市場有信心、有技術和產品儲備的企業。
在當前的經濟條件下,如何為車企創造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筆者認為,擴大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的范圍將有助于實現這一目標。
首先,試點城市的增加直接增加了新能源汽車市場。例如,奇瑞在努力擠進試點城市的同時,也期待著蕪湖成為試點城市,因為蕪湖已經成為試點城市了,即使奇瑞不能去其他城市,也可以在當地的商業、租賃、租賃等市場推廣新能源汽車。對于不屬于任何試點城市的新能源汽車公司來說,這至少是回到了同一條起跑線上。
其次,除了在企業所在城市進行推廣外,還可能突破地方限制,尋找更多市場,比如沒有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城市。
[第頁]
將混合動力公交車試點范圍擴大到全國的積極效果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今年以來,混合動力公交車的試點范圍已從25個城市擴大到全國。在五個月內,中國的混合動力公交車數量激增,已售出近5000輛。其中,鄭州宇通客車已將混合動力客車市場擴大到……以上……
憑借其產品、服務和渠道優勢,今年前五個月的銷售額超過了去年。
對于乘用車公司來說,如果試點擴大到全國,除了公司所在城市外,還可以銷售到沒有車企的城市。在這個市場上,誰有好的產品、低的價格和好的服務,誰就會得到訂單。當新能源汽車的信任價格比提高,地方政府再也不能用補貼來保護當地車企時,在外地市場占據領先地位的車企將擁有更大的競爭優勢。
取消地方保護,給所有車企一個完全公平的競爭環境,無疑是我們應該追求的完美市場狀態。但現階段,新能源汽車的推廣需要大量補貼,很難完全消除地方政府的干預。最好集中力量擴大試點范圍,逐步破除地方保護的壁壘,最終實現自由準入、優勝劣汰的市場。[第一電氣網](作者王偉祖)如何打破新能源汽車推廣中遇到的地方保護?
取消地方補貼是一個常見的答案。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地方保護之所以存在,是因為試點城市有地方補貼,而地方政府的使命是發展地方產業和經濟。因此,補貼自然而然地進入了當地企業的口袋,從而形成了地方保護。
如果補貼是問題的根源,那么只要地方政府向外國汽車公司開放補貼,問題似乎就能解決。
讓我們看看杭州的情況。7月12日,第一電氣在杭州舉辦第七屆新能源汽車創新論壇沙龍杭州公開賽。論壇期間,杭州亞信比亞迪4S店副總經理陳建設告訴筆者,在杭州銷售的比亞迪e6純電動和比亞迪F3DM都可以獲得補貼。杭州市經信委汽車處處長何秀林也在會上公開表示,只要電動汽車能在杭州銷售,就可以獲得補貼。“杭州是開放的。”何秀林說。
誠然,從補貼的角度來看,杭州在全國示范城市中是開放的。但真正的地方保護并不是為了節省補貼,而是為了保護新能源汽車的“有形市場”。“看得見的市場”是指租賃、租賃等公共領域,而私營部門的新能源汽車很難找到買家,即使有補貼,也很難出售。因此,今天的地方保護主要體現在公共領域。
新能源出租車領域的地方保護現象最為嚴重。目前,杭州、深圳、北京、南昌等城市已在全國試點城市開展了電動租賃示范。上述城市中,總部位于浙江的眾泰電動汽車在杭州使用,比亞迪電動汽車在深圳使用,北汽福田電動汽車、北汽電動汽車、長安電動汽車和北京現代電動汽車在北京使用,南昌也使用本省企業生產的電動出租車。
在政府大力支持的租賃項目中,也可以看到當地保護的痕跡。杭州今年計劃推廣3400輛新能源汽車,其中比例最高的3000輛純電動租賃汽車由康迪和吉利提供,這兩家公司都是浙江企業。
由此可見,真正能夠“消化”新能源汽車的領域,大多被地方或省屬企業占據。如果企業有幸出生在試點城市,至少可以獲得數百輛新能源汽車訂單,補貼也可以順利獲得。如果你出生在一個非試點城市,對不起,找個出路。安徽蕪湖的一家汽車公司奇瑞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在幾個試點范圍有限的城市,限購訂單交給當地企業,補貼也在轉移。市場分散,新能源汽車公司的情況參差不齊。然而,處境不佳的是對新能源汽車市場有信心、有技術和產品儲備的企業。
在當前的經濟條件下,如何為車企創造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筆者認為,擴大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的范圍將……
lp來實現這一目標。
首先,試點城市的增加直接增加了新能源汽車市場。例如,奇瑞在努力擠進試點城市的同時,也期待著蕪湖成為試點城市,因為蕪湖已經成為試點城市了,即使奇瑞不能去其他城市,也可以在當地的商業、租賃、租賃等市場推廣新能源汽車。對于不屬于任何試點城市的新能源汽車公司來說,這至少是回到了同一條起跑線上。
其次,除了在企業所在城市進行推廣外,還可能突破地方限制,尋找更多市場,比如沒有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城市。
[第頁]
將混合動力公交車試點范圍擴大到全國的積極效果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今年以來,混合動力公交車的試點范圍已從25個城市擴大到全國。在五個月內,中國的混合動力公交車數量激增,已售出近5000輛。其中,鄭州宇通客車憑借產品、服務和渠道優勢,將混合動力客車市場拓展至30多個城市,今年前5個月銷量超過去年。
對于乘用車公司來說,如果試點擴大到全國,除了公司所在城市外,還可以銷售到沒有車企的城市。在這個市場上,誰有好的產品、低的價格和好的服務,誰就會得到訂單。當新能源汽車的信任價格比提高,地方政府再也不能用補貼來保護當地車企時,在外地市場占據領先地位的車企將擁有更大的競爭優勢。
取消地方保護,給所有車企一個完全公平的競爭環境,無疑是我們應該追求的完美市場狀態。但現階段,新能源汽車的推廣需要大量補貼,很難完全消除地方政府的干預。最好集中力量擴大試點范圍,逐步破除地方保護的壁壘,最終實現自由準入、優勝劣汰的市場。
專家認為,當前國內新能源汽車要實現量的突破,首先必須去除地方保護主義,其次是有效推進公務車采購新能源汽車據中國經濟網7月16日報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1900/1/1 0:00:006個月,5000輛2012年年底至今,全國混合動力客車銷量劇增。不過,這種迅猛的銷售勢頭已戛然而止。
1900/1/1 0:00:00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15日發布報告預測,到2015年,中國乘用車企業將達不到相應的歐盟、日本及美國的油耗標準。
1900/1/1 0:00:00日本本田和美國通用汽車2日正式宣布在燃料電池車等的共同開發領域展開合作。在兩家企業展開合作后,燃料電池車的開發將集中于豐田與德國寶馬BMW聯盟等3個集團。
1900/1/1 0:00:00銷量的快速上升使得大眾CEO馬丁文德恩相信大眾汽車集團不僅將成為第一家年內銷量突破1000萬輛的汽車制造商,而且會在2018年之前提前實現這一目標。
1900/1/1 0:00:00據消息人士透露,韓國LG集團高管本周將在德國慕尼黑同寶馬集團高管進行會晤,希望同后者簽署汽車零部件供應協議。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