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署日前公布了國家節能補貼政策實施過程的審計結果。在官方公告中,上海大眾和中國最好的乘用車制造商之一的上海通用脫穎而出:“上海大眾通過申報5570輛不符合節能汽車申請條件的汽車,獲得了中央政府1671萬元的節能汽車推廣補貼”,以及“上海通用182輛車還涉嫌違規領取政府補貼54.6萬元”。還有一些其他公司參與其中。
乍一看,這起事件真的有大有小:從上述企業涉及的補貼絕對值占國家補貼總額的比例,以及涉及的補貼的絕對值占企業總銷售額的比例來看,事實上,這并不是什么大事。然而,從事件的主觀責任來看,“作弊”一詞本身無論如何都包含著惡意選擇的含義。因此,對于一家一年生產的產品能夠影響數百萬家庭的超大型企業來說,無論誰承擔具體責任,都必須吸取深刻教訓。
無論取多少補貼資金,“取國家節能補貼資金”的行為都是可怕和可恨的。之所以可怕和深惡痛絕,不僅是因為少數經銷商在銷售環節的逐利逐利規則過于明確,容易導致觀眾產生逆反心理,還因為它給人的整體印象是負面的:說得委婉一點,公眾會不自覺地懷疑取補貼資金的企業,至少他們的創業精神中存在著看不見的誠信裂痕;
說得委婉一點,有多少行為可以被企業信任,能夠做出這樣的性行為?
如果少數汽車經銷商不是唯利是圖,3000元的補貼怎么可能來自虛假申報的沖動?如果不是車企個別負責人對經銷商提交的材料審核不嚴,或者審核不力,或者只是縱容,經銷商自己從哪里獲得補貼?如果這兩個“如果不是”,即使其中一個環節是真的,也可以避免“取”國家補貼的“低級錯誤”。遺憾的是,這只是我們事后的善意假設。事情之所以最終發生,是因為相關汽車經銷商和相關企業相關人員的責任集體落下。
“取國家節能補貼資金”的事情終將過去。然而,它帶來的思考屬于新的篇章,才剛剛開始。在銷售汽車時,我們不應該只關注補貼,甚至在銷售時關注節能補貼,而應該忽視在制造和研發中對政策指導的真誠回應。特別是在產品成型上市、產品節能性能指標定型后,企業在銷售過程中不可能通過手段獲得補貼。
此外,即使這真的是銷售環節的漏洞,也至少反映了有關企業銷售管理制度的缺陷。這樣的缺陷可能有助于企業的暫時利潤,但一定會損害企業的長期誠信和信譽。因此,人們最擔心的是,不誠信標本擴散造成的影響,不僅是國家補貼資金的不當流失,更是汽車行業節能責任的潰壩。這是最可怕的事情。
正確的思維順序應該是:在造車時考慮應用節能環保技術,在賣車時考慮爭取節能環保補貼。這是汽車公司應該有的正常“政策回應”,甚至這也是政策追求的主要內容。
本文作者是資深汽車研究專家,長期專注于汽車企業的產業命題研究和競爭力分析,現就職于中國主流汽車媒體。
第一電氣網(www.d1ev.com)聲明:以上消息轉載自合作媒體,轉載此消息是為了傳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著此消息代表第一電氣網的立場或同意其觀點、立場或描述。審計署日前公布了國家節能補貼政策實施過程的審計結果。在官方公告中,上海大眾和中國最好的乘用車制造商之一的上海通用脫穎而出:“上海大眾通過申報5570輛不符合節能汽車申請條件的汽車,獲得了中央政府1671萬元的節能汽車推廣補貼”,以及“上海通用182輛車還涉嫌違規領取政府補貼54.6萬元”。還有一些其他公司參與其中。
乍一看,這起事件真的有大有小:從上述企業涉及的補貼絕對值占國家補貼總額的比例,以及涉及的補貼的絕對值占企業總銷售額的比例來看,事實上,這并不是什么大事。然而,從事件的主觀責任來看,“作弊”一詞本身無論如何都包含著惡意選擇的含義。因此,對于一家一年生產的產品能夠影響數百萬家庭的超大型企業來說,無論誰承擔具體責任,都必須吸取深刻教訓。
無論取多少補貼資金,“取國家節能補貼資金”的行為都是可怕和可恨的。之所以可怕和深惡痛絕,不僅是因為少數經銷商在銷售環節的逐利逐利規則過于明確,容易導致觀眾產生逆反心理,還因為它給人的整體印象是負面的:說得委婉一點,公眾會不自覺地懷疑取補貼資金的企業,至少他們的創業精神中存在著看不見的誠信裂痕;
說得委婉一點,有多少行為可以被企業信任,能夠做出這樣的性行為?
如果少數汽車經銷商不是唯利是圖,3000元的補貼怎么可能來自虛假申報的沖動?如果不是車企個別負責人對經銷商提交的材料審核不嚴,或者審核不力,或者只是縱容,經銷商自己從哪里獲得補貼?如果這兩個“如果不是”,即使其中一個環節是真的,也可以避免“取”國家補貼的“低級錯誤”。遺憾的是,這只是我們事后的善意假設。事情之所以最終發生,是因為相關汽車經銷商和相關企業相關人員的責任集體落下。
“取國家節能補貼資金”的事情終將過去。然而,它帶來的思考屬于新的篇章,才剛剛開始。在銷售汽車時,我們不應該只關注補貼,甚至在銷售時關注節能補貼,而應該忽視在制造和研發中對政策指導的真誠回應。特別是在產品成型上市、產品節能性能指標定型后,企業在銷售過程中不可能通過手段獲得補貼。
此外,即使這真的是銷售環節的漏洞,也至少反映了有關企業銷售管理制度的缺陷。這樣的缺陷可能有助于企業的暫時利潤,但一定會損害企業的長期誠信和信譽。因此,人們最擔心的是,不誠信標本擴散造成的影響,不僅是國家補貼資金的不當流失,更是汽車行業節能責任的潰壩。這是最可怕的事情。
正確的思維順序應該是:在造車時考慮應用節能環保技術,在賣車時考慮爭取節能環保補貼。這是汽車公司應該有的正常“政策回應”,甚至這也是政策追求的主要內容。
本文作者是資深汽車研究專家,長期專注于汽車企業的產業命題研究和競爭力分析,現就職于中國主流汽車媒體。
第一電氣網(www.d1ev.com)聲明:以上消息轉載自合作媒體,轉載此消息是為了傳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著此消息代表第一電氣網的立場或同意其觀點、立場或描述。
標簽:大眾
自今年年初以吉利、東風汽車為代表的中國車企掀起一輪搶購菲斯科熱,卻因美能源部與菲斯科微妙關系的制衡而被迫放棄后,5月底新一輪競購者的身份又浮出水面。
1900/1/1 0:00:00作為全國第二批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試點城市,青島正在積極構建自己的綠色交通體系,打造生態城市。
1900/1/1 0:00:00豐田汽車技術統括部主管川久保淳史近日在汽車技術會議”2013年春季大會”上表示,無線充電將成插電式混動車發展方向。
1900/1/1 0:00:00韓國研究人員近日發現,鋰空氣電池的性能與二氧化碳的含量有較大關聯。
1900/1/1 0:00:006月21日,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安格正式將一輛BMWActiveE純電動汽車交付給德國駐華大使施明賢博士。
1900/1/1 0:00:00本田公司將在日本熊本縣和沖繩縣宮古島市,使用近距離移動用途超小型純電動汽車EV實施社會實驗。三方已簽署了備忘錄,并就今年秋季開始實施進行具體探討。
1900/1/1 0:00:00